CN203896326U -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96326U
CN203896326U CN201420295664.0U CN201420295664U CN203896326U CN 203896326 U CN203896326 U CN 203896326U CN 201420295664 U CN201420295664 U CN 201420295664U CN 203896326 U CN203896326 U CN 203896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in
triode
resistance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56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貌民
许生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fe Sens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uo F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uo F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uo Fe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956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96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96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963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它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发送单元、接受单元和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包括电源启动模块、第一编程模块和发送模块,电源启动模块、第一编程模块、发送模块依次连接,接受单元包括电源稳压模块、接受模块、第二编程模块和施密特保持模块,电源稳压模块、接受模块、第二编程模块、施密特保持模块依次连接,电源供给模块、晶闸管触发模块、控制对象依次连接,施密特保持模块接晶闸管触发模块,发送模块与接受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无线遥控的控制距离,既精化了线路,又缩小了体积,解决了工业控制技术中的抗干扰,电磁兼容受控的唯一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Description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继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背景技术
无线遥控是指对被控目标实现非接触的遥远控制,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家电航天、家电领域已广泛应用,它与有线设备和红外设备相比,提高了移动的自由度,且不易受地形和环境的影响,无线遥控的方式很多,超再生收/发方式最简单,成本低但可靠性差,超外差式遥控接收噪比强,调频接收优于调幅接收,脉冲编码,信息量充足可靠,按频率高低也各有所长各有得失,关键点是要按项目的实际运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组合。
固态继电器是继电器(动态)发展后的成熟产品,已经在电气控制的工控领域广泛应用,从高压大电流到低压小电流已成系列可配,在弱控强的现实环域需解决隔离接口抗干扰,电磁兼容控制多路性和唯一受控性实际问题,基于此设计一种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还是很有市场应用前景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无线遥控的控制距离,既精化了线路,又缩小了体积,解决了工业控制技术中的抗干扰,电磁兼容受控的唯一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包括发送单元、接受单元和控制单元,发送单元包括电源启动模块、第一编程模块和发送模块,电源启动模块、第一编程模块、发送模块依次连接;接受单元包括电源稳压模块、接受模块、第二编程模块和施密特保持模块,电源稳压模块、接受模块、第二编程模块、施密特保持模块依次连接;控制单元包括电源供给模块、晶闸管触发模块和控制对象,电源供给模块、晶闸管触发模块、控制对象依次连接,电源供给模块还与电源稳压模块连接,施密特保持模块接晶闸管触发模块;发送模块与接受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第二天线无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启动模块由电池、第一射频电阻-第三射频电阻、光敏电阻、开关、第九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组成,第一编程模块由编码芯片和第四射频电阻组成,发送模块包括无线发射模块,电池的正极接开关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池的负极分别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编码芯片的2脚、无线发射模块的2脚,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光敏电阻,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一射频电阻、第二射频电阻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三射频电阻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九电容的正极,第九电容的负极接电池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接编码芯片的1脚、无线发射模块的1脚,编码芯片的3脚接第四射频电阻至电池的负极,编码芯片的4脚接无线发射模块的3脚,无线发射模块的4脚接第一天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稳压模块由第一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组成,接受模块包括无线接收模块,第二编程模块由解码芯片、第十四电阻组成,施密特保持模块由第四电阻-第八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光触发元件、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组成,晶闸管触发模块由第九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六电容-第八电容、第一晶闸管、第二晶闸管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组成整流桥,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第一电阻与第一电容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二电阻至整流桥的1脚、3脚,整流桥的2脚与4脚之间接有第二电容,整流桥的2脚、4脚分别接第三电阻、第三电容至无线接收模块的1脚,整流桥的2脚接解码芯片的1脚,解码芯片的5脚接第十四电阻至整流桥的4脚,整流桥的4脚分别接无线接收模块的2脚、解码芯片的2脚、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光触发元件的4脚,无线接收模块的4脚接第二天线,无线接收模块的3脚接解码芯片的3脚,解码芯片的4脚接第四电阻至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第四电容,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七电阻、第五电阻至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基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还接第五电容和第六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至解码芯片的1脚,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八电阻至光触发元件的3脚。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晶闸管的控制极、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分别接第九电阻、第十电阻至光触发元件的1脚、2脚,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保险丝、负载至第一晶闸管的阴极、阳极,第一晶闸管的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接有第八电容与第十二电阻的并联电路,第一晶闸管的阴极与阳极之间接有第七电容与第十三电阻的串联电路,第一晶闸管的阴极、阳极分别接第二晶闸管的阳极、阴极,第二晶闸管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接有第六电容与第十一电阻的并联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解决了工控技术中的抗干扰、电磁兼容受控的唯一性和使用可靠性的问题,较红外线遥控控制距离提高了近百米,对位容易,可以推广到其他工程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送单元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接受单元和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3,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包括发送单元F、接受单元J和控制单元K,发送单元F包括电源启动模块F1、第一编程模块F2和发送模块F3,电源启动模块F1、第一编程模块F2、发送模块F3依次连接;接受单元J包括电源稳压模块J1、接受模块J2、第二编程模块J3和施密特保持模块J4,电源稳压模块J1、接受模块J2、第二编程模块J3、施密特保持模块J4依次连接;控制单元K包括电源供给模块K1、晶闸管触发模块K2和控制对象K3,电源供给模块K1、晶闸管触发模块K2、控制对象K3依次连接,电源供给模块K1还与电源稳压模块J1连接,施密特保持模块J4接晶闸管触发模块K2;发送模块F3与接受模块J2通过第一天线A1、第二天线A2无线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电源启动模块F1由电池BT、第一射频电阻RF1-第三射频电阻RF3、光敏电阻RG、开关S、第九电容C9、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组成,第一编程模块F2由编码芯片U1和第四射频电阻RF4组成,发送模块F3包括无线发射模块U2,电池BT的正极接开关S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池BT的负极分别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编码芯片U1的2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2脚,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光敏电阻RG,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一射频电阻RF1、第二射频电阻RF2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接第三射频电阻RF3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九电容C9的正极,第九电容C9的负极接电池BT的负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编码芯片U1的1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1脚,编码芯片U1的3脚接第四射频电阻RF4至电池BT的负极,编码芯片U1的4脚接无线发射模块U2的3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4脚接第一天线A1。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电源稳压模块J1由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组成,接受模块J2包括无线接收模块U3,第二编程模块J3由解码芯片U4、第十四电阻R14组成,施密特保持模块J4由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光触发元件U5、第三三极管T1和第四三极管T3组成,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二电阻R2至整流桥的1脚、3脚,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降压限流,整流桥的2脚与4脚之间接有第二电容C2,整流桥的2脚、4脚分别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至无线接收模块U3的1脚,整流桥的2脚接解码芯片U4的1脚,解码芯片U4的5脚接第十四电阻R14至整流桥的4脚,整流桥的4脚分别接无线接收模块U3的2脚、解码芯片U4的2脚、第三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光触发元件U5的4脚,无线接收模块U3的4脚接第二天线A2,无线接收模块U3的3脚接解码芯片U4的3脚,解码芯片U4的4脚接第四电阻R4至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第四电容C4,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至第四三极管T2的集电极、基极,第三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T2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还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并联电路至解码芯片U4的1脚,第四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第八电阻R8至光触发元件U5的3脚。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晶闸管触发模块K2由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阻R13、第六电容C6-第八电容C8、第一晶闸管SCR1、第二晶闸管SCR2组成,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保险丝F、负载RL至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阳极,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接有第八电容C8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并联电路,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与阳极之间接有第七电容C7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串联电路,第七电容C7与第十三电阻R13可控制瞬间过压保护,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阳极分别接第二晶闸管SCR2的阳极、阴极,第二晶闸管SCR2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接有第六电容C6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并联电路,第一晶闸管SCR1的控制极、第二晶闸管SCR2的控制极分别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至光触发元件U5的1脚、2脚。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编码芯片U1采用编码芯片PT2262,无线发射模块U2采用无线发射模块F05R, 无线接收模块U3采用无线接收模块J04V,解码芯片U4采用解码芯片PT2272。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T1均采用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T3采用PNP型三极管。
此外,所述的负载RL可为任意的家用电器或工业电机等电器。
本具体实施方式电池BT经开关S接通后,通过第一射频电阻RF1-第三射频电阻RF3驱动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启动电流,光敏电阻RG在暗光时具有高阻,可启动电源,白天不会启动电源也就不会发送,同理也可用触控式定时方式启动电源,编码芯片U1编程频率由第四射频电阻RF4设定,与地址已内设定的解码芯片U4相配符,无线发射模块U2已内调到315MC,接通电源和短线天线,即可发送高频电磁波,由无线长短可调控遥控距离,无线接收模块U3已和无线发射模块U2配套调好315MC,由解码芯片U4和第十四电阻R14组成的第二编程模块J3以同步频率和地址码使之接到唯一需要的信号,提高了抗干扰能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提高了无线遥控的控制距离,既精化了线路,又缩小了体积,解决了工业控制技术中的抗干扰,电磁兼容受控的唯一性和可靠性的问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送单元(F)、接受单元(J)和控制单元(K),发送单元(F)包括电源启动模块(F1)、第一编程模块(F2)和发送模块(F3),电源启动模块(F1)、第一编程模块(F2)、发送模块(F3)依次连接;接受单元(J)包括电源稳压模块(J1)、接受模块(J2)、第二编程模块(J3)和施密特保持模块(J4),电源稳压模块(J1)、接受模块(J2)、第二编程模块(J3)、施密特保持模块(J4)依次连接;控制单元(K)包括电源供给模块(K1)、晶闸管触发模块(K2)和控制对象(K3),电源供给模块(K1)、晶闸管触发模块(K2)、控制对象(K3)依次连接,电源供给模块(K1)还与电源稳压模块(J1)连接,施密特保持模块(J4)接晶闸管触发模块(K2);发送模块(F3)与接受模块(J2)通过第一天线(A1)、第二天线(A2)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启动模块(F1)由电池(BT)、第一射频电阻(RF1)-第三射频电阻(RF3)、光敏电阻(RG)、开关(S)、第九电容(C9)、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组成,第一编程模块(F2)由编码芯片(U1)和第四射频电阻(RF4)组成,发送模块(F3)包括无线发射模块(U2),电池(BT)的正极接开关(S)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池(BT)的负极分别接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编码芯片(U1)的2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2脚,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接有光敏电阻(RG),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一射频电阻(RF1)、第二射频电阻(RF2)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还接第三射频电阻(RF3)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第九电容(C9)的正极,第九电容(C9)的负极接电池(BT)的负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接编码芯片(U1)的1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1脚,编码芯片(U1)的3脚接第四射频电阻(RF4)至电池(BT)的负极,编码芯片(U1)的4脚接无线发射模块(U2)的3脚,无线发射模块(U2)的4脚接第一天线(A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稳压模块(J1)由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组成,接受模块(J2)包括无线接收模块(U3),第二编程模块(J3)由解码芯片(U4)、第十四电阻(R14)组成,施密特保持模块(J4)由第四电阻(R4)-第八电阻(R8)、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光触发元件(U5)、第三三极管(T1)和第四三极管(T3)组成,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第一电阻(R1)与第一电容(C1)组成的并联电路、第二电阻(R2)至整流桥的1脚、3脚,整流桥的2脚与4脚之间接有第二电容(C2),整流桥的2脚、4脚分别接第三电阻(R3)、第三电容(C3)至无线接收模块(U3)的1脚,整流桥的2脚接解码芯片(U4)的1脚,解码芯片(U4)的5脚接第十四电阻(R14)至整流桥的4脚,整流桥的4脚分别接无线接收模块(U3)的2脚、解码芯片(U4)的2脚、第三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光触发元件(U5)的4脚,无线接收模块(U3)的4脚接第二天线(A2),无线接收模块(U3)的3脚接解码芯片(U4)的3脚,解码芯片(U4)的4脚接第四电阻(R4)至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接有第四电容(C4),第三三极管(T1)的基极、集电极分别接第七电阻(R7)、第五电阻(R5)至第四三极管(T2)的集电极、基极,第三三极管(T1)的集电极接第四三极管(T2)的发射极,第三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还接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并联电路至解码芯片(U4)的1脚,第四三极管(T2)的集电极接第八电阻(R8)至光触发元件(U5)的3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闸管触发模块(K2)由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阻(R13)、第六电容(C6)-第八电容(C8)、第一晶闸管(SCR1)、第二晶闸管(SCR2)组成,交流电的火线、零线分别接保险丝(F)、负载(RL)至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阳极,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与控制极之间接有第八电容(C8)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并联电路,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与阳极之间接有第七电容(C7)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串联电路,第一晶闸管(SCR1)的阴极、阳极分别接第二晶闸管(SCR2)的阳极、阴极,第二晶闸管(SCR2)的控制极与阴极之间接有第六电容(C6)与第十一电阻(R11)的并联电路,第一晶闸管(SCR1)的控制极、第二晶闸管(SCR2)的控制极分别接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至光触发元件(U5)的1脚、2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码芯片(U1)采用编码芯片PT2262,无线发射模块(U2)采用无线发射模块F05R。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均采用NPN型三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U3)采用无线接收模块J04V,解码芯片(U4)采用解码芯片PT227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三极管(T1)采用NPN型三极管,第四三极管(T3)采用PNP型三极管。
CN201420295664.0U 2014-06-05 2014-06-05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6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5664.0U CN203896326U (zh) 2014-06-05 2014-06-05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5664.0U CN203896326U (zh) 2014-06-05 2014-06-05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96326U true CN203896326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22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566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6326U (zh) 2014-06-05 2014-06-05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96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7802A (zh) * 2016-06-24 2016-11-02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微波隔离固态继电器及其运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7802A (zh) * 2016-06-24 2016-11-02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微波隔离固态继电器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96326U (zh) 无线遥控固体继电器
CN203219372U (zh) 一种利用按键灯进行信息提示的移动终端设备
CN207907278U (zh) 烟花遥控无引线点火装置
CN203407030U (zh) 双环火电磁加热装置及其电路
CN202795717U (zh) 一种基于射频编码的多功能风扇遥控装置
CN205304836U (zh) 智能家居中控器
CN203289144U (zh) 无线充电台灯
CN204256870U (zh) 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
CN103840813B (zh) 一种自取电的rs232与红外通信接口转换电路
CN203775182U (zh) 一种自取电的rs232与红外通信接口转换电路
CN204205990U (zh) 带蓝牙控制功能的四通道电源
CN205104015U (zh) 一种无线遥控接收控制器
CN202840966U (zh) 电源辅助电路
CN204013461U (zh) 一种红外遥控开关电路
CN204065754U (zh) 一种家用电器的光导通控制装置
CN203706418U (zh) 一种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电源分配器
CN204856889U (zh) 一种红外接收控制器
CN205104016U (zh) 遥控装置
CN204440177U (zh) 经济型自动补水控制电路
CN203119906U (zh) 一种电脑usb接口红外线发射器
CN204155092U (zh) 一种无线通信控制器
CN104955195B (zh) 一种无线控制灯具电路
CN208046585U (zh) 一种手术室显示器红外线触摸按键电路
CN201773488U (zh) 矿用遥控器
CN204010302U (zh) 一种基于集成电路ks5803a的红外遥控发射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13603, 2072 Songjin Road, Zhangyan Town,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Tofe sens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nshan District Zhangyan town 201514 Shanghai City Matsugane Road No. 2072 room 1360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OF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