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3525U -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 Google Patents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83525U
CN203883525U CN201420263605.5U CN201420263605U CN203883525U CN 203883525 U CN203883525 U CN 203883525U CN 201420263605 U CN201420263605 U CN 201420263605U CN 203883525 U CN203883525 U CN 203883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oxide
semiconductor
connects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636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国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168399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3883525(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636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83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83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835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对于该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所述外壳与一防爆照相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具有防爆效果好,体积小、重量轻、本安电池与照相机一体化、便于携带的优点。

Description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本安电池和防爆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在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危险环境能够安全使用电子设备及安全摄影,满足煤矿、石油、化工、制药、军工等危险品生产企业以及安监局、煤监局、海事局、消防抢险等政府机构的安全生产监管目的,便携式防爆照相机是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而防爆照相机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是本安电池,从而实现在上述危险环境安全照相。
目前,由于现有的本安电池普遍存在电池重、体积大等问题。同时现有的单反防爆照相机(以下简称防爆照相机),均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即照相机与电池分开,必须使用一根电缆分别连接本安电池和防爆照相机进行供电;与防爆相机配套的本安电池正负极不能与防爆照相机原来的供电正负极直接接触供电;与防爆照相机配套的电池无法直接安装于防爆照相机上;该电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电池给防爆数码相机供电时,必须使用一根电电缆分别连接本安电池和防爆照相机;且与防爆照相机配套的本安电池份量重,体积大(2.2kg左右),使用时需要使用人员另外配带附件(如使用背包背着),不利于日常便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具有防爆效果好,体积小、质量轻、本安电池与照相机一体化(即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防爆照相机机身内)、便于携带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所述外壳与一防爆照相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工作电路板和一本安电路板;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本安电路板并通过所述本安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形成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所述电芯组、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形成浇封层,且所述浇封层密封包裹于所述电芯组、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表面涂覆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所述本安电路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电池正极连接端、一电池负极连接端和至少两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芯组正极;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芯组负极;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触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复数个电芯,所述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相互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一集成双MOS管和一去耦电路;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集成双MOS管和所述去耦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一电池负极引脚、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一测试引脚和一过流检测端;所述电池正极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所述集成双MOS管包括一第一MOS管和一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过放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过充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或上一保护电路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并通过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一下保护电路的第一MOS管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一耦合隔离电阻并通过所述耦合隔离电阻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去耦电路包括一去耦电阻和一去耦电容;所述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引脚和所述电池负极引脚之间,所述电池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去耦电阻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外壳一端两侧分别凹陷形成的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芯相互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分别包括一开关管和一开关管控制电路;
所述开关管相互串联形成一队列,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连接对应的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并连接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位于所述队列尾部的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队列中前一所述开关管的漏极连接下一所述开关管的源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分别包括一控制MOS管和一控制三级管,所述控制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控制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控制MOS管的漏极通过一上拉电阻分别连接对应所述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对应所述开关管的栅极;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第二限流电阻连接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还包括一取样电阻组,所述取样电阻组一端连接于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取样电阻组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取样电阻组包括复数个并联的取样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路还包括并联连接的一二极管和一电阻,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阻的一并联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阻的另一并联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本安电池的防爆照相机,包括一照相机主体,所述本安电池安装于所述照相机主体内,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接触连接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一内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照相机主体形成与所述本安电池配合的一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底部对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本安电池接受所述限位件的压迫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分别与所述触点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所述触点连接所述内部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形成一限位件安装槽,所述限位件可向所述电池仓方向伸出地固定于所述限位件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池仓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仓盖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所述电池仓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安电池所述外壳形成定位部,所述电池仓底部形成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本安电路板的采用实现了对工作电流、功率、电容等的控制,并实现了对本安电池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避免了防爆照相机工作时产生电火花和局部高温,保证了本安电池和防爆照相机的防爆性能。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大幅提高了电芯单位体积的储电容量,从而实现了在保证本安电池储电容量充足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小本安电池的体积,并大幅度减轻了本安电池的重量。浇封层的采用有效防止了本安电路板工作时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绝缘层的采用保证了本安电路板元件不受外界影响,保证了本安电路板本安电路的正常工作。保护电路的采用实现了本安电路的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流保护和短路保护。至少两个保护电路的采用实现了本安电路的多重保护。一技术方案中,复数个电芯相互并联,其作用是增加容量,减少电池组的内阻,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的采用实现了对保护电路的控制;集成双MOS管的采用实现了对保护电路的关断控制;去耦电路的采用加强了保护电路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保护电路的正常稳定的工作。取样电阻的采用用于提供短路信号;藕合隔离电阻的采用进一步加强了保护电路的抗干扰能力。过放电保护控制端用于过放电保护的控制,测试引脚用于减少过充电延时时间,以减少测试时间,过流检测端用于电流检测或过充电检测或充电器检测。在另一技术方案中,复数个电芯相互串联,其作用是提高电池组的电压。,开关管作为本安电路的关断控制开关;开关管控制电路的采用实现了对开关管的关断和导通的控制。取样电阻组的采用实现了过载保护。并联的二极管和电阻的采用使得在负载出现故障时保护电路板工作,当故障排除后,恢复对负载的正常供电,实现了本安电路的自行重启。上拉电阻作为开启开关管的上拉电阻。第一限流电阻和第二限流电阻用于确保所连接的三极管和控制MOS管的安全。本实用新型的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相机的电池仓内,实现了本安电池和照相机一体化。限位件的采用实现了将本安电池固定于电池仓内。定位部和定位件的配合使得本安电池更稳定地固定于电池仓内,防止了移动时,防爆照相机震动造成内部本安电池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相对于触点的移位,保证了防爆照相机的正常稳定工作。弹簧的采用使得将限位件缩入限位件安装槽时,本安电池能够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实现本安电池的快速便捷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本安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集成双MOS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爆照相机未安装本安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爆照相机安装本安电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本安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单个保护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本安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种本安电池7,包括一外壳1、电芯组2、一工作电路板8、一本安电路板4、一正极触片121和一负极触片122,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设置于外壳1上,电芯组2、工作电路板8、本安电路板4设置于外壳1内且电芯组2连接于工作电路板8,工作电路板8连接于本安电路板4,本安电路板4连接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外壳1形成定位部11。外壳1与一防爆照相机的电池仓配合,本安电池7直接安装于电池仓内。
本实施例中,电芯组2包括三个电芯21,电芯21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电芯21相互并联连接。
本安电路板4表面涂覆有绝缘层。外壳1、电芯组2、工作电路板8和本安电路板4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5形成浇封层,且浇封层密封包裹于两电芯组2、工作电路板8和本安电路板4外部。
绝缘胶5采用树脂材料。工作温度≤200℃。绝缘电压≥22kv/mm。为保证树脂的固化时间及流动性,在注胶前先将绝缘胶5预加热至40℃,保证绝缘胶5有较好的流动性。浇封时,用干净的布擦除流淌的树脂,将元件平放,不得晃动,在室温下放置24h固化。可先用硬壳纸或塑料等做一个适合于产品形状的容器,将需要浇封的部份围住,再将绝缘胶5注入,保证浇封层厚度不小于1mm。本安电路板4焊接面涂两遍绝缘漆,与电芯组2一起进行浇封。
浇封层的采用有效防止了本安电路板4工作时可能产生的电火花。绝缘层的采用保证了本安电路板4元件不受外界影响,保证了本安电路板4本安电路41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3、4、5,本安电路板4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41,本安电路41包括一输入端411、一输出端412、一电池正极连接端413、一电池负极连接端414和两保护电路41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两个以上的保护电路415;保护电路415分别连接于输入端411和输出端412之间;电池正极连接端413通过工作电路板8连接电芯组2正极;电池负极连接端414通过工作电路板8连接电芯组2负极;输出端412连接正极触片121和电池正极连接端413,输入端411连接负极触片122。
在本实施例的两保护电路415中,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一集成双MOS管U2和一去耦电路415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连接集成双MOS管U2和去耦电路4151。另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一集成双MOS管U2’和一去耦电路415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连接集成双MOS管U2’和去耦电路4151’。
去耦电路4151、4151’的采用加强了保护电路415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保护电路415的正常稳定的工作。
两保护电路415的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分别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VCC、一电池负极引脚GND、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一测试引脚TD和一过流检测端CS;电池正极引脚VCC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请参阅图4、5、6,本实施例中的两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U2’分别包括一第一MOS管和一第二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栅极G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MOS管的栅极G2。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源极S1连接电池负极连接端414;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MOS管的源极S2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R5并通过电流取样电阻R5连接一下保护电路415中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源极S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流检测端CS连接一耦合隔离电R2并通过耦合隔离电阻R2连接下一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源极S1。藕合隔离电阻R2的采用进一步加强了保护电路415的抗干扰能力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栅极G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连接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MOS管的栅极G2。集成双MOS管U2’的第一MOS管的源极S1连接上一保护电路415的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MOS管的源极S2;集成双MOS管U2’的第二MOS管的源极S2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R5’并通过电流取样电阻R5输入端411;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的过流检测端CS连接一耦合隔离电R2’并通过耦合隔离电阻R2’连接输入端411。
去耦电路4151包括一去耦电阻R1和一去耦电容C1;去耦电容C1连接于电池正极引脚VCC和电池负极引脚GND之间,电池正极引脚VCC通过去耦电阻R1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去耦电路4151’包括一去耦电阻R1’和一去耦电容C1’;去耦电容C1’连接于电池正极引脚VCC和电池负极引脚GND之间,电池正极引脚VCC通过去耦电阻R1’连接于电池正极连接端413。
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请参阅图3、4,本实施例的本安电路41的工作情况如下:
一、正常工作状态: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控制集成双MOS管U2、U2’处于导通状态,电芯组2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放电。
二、过充保护状态:当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电池正极引脚VCC检测到过冲电压时,过充电保护控制端OC将输出低电平,第二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电路的通路,实现过充保护。
三、过放保护状态:当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电池正极引脚VCC检测到过放电压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将输出低电平,第一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放电通路,实现过放保护。
四、过流保护状态:当集成双MOS管U2、U2’处于接通状态时,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过流检测端CS检测到过流信号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输出低电平,将第一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输出回路,实现过流保护。
五、短路保护状态:当集成双MOS管U2、U2’都处于接通状态,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U1、U1’的过流检测端CS检测到取样电阻R5、R5’上的短路信号时,过放电保护控制端OD输出低电平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关断,保护电路415切断回路,实现短路保护。
本安电路板4的采用实现了对工作电流、功率、电容等的控制,避免了安装本实用新型本安电池7的电子设备工作时产生电火花和局部高温,保证了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的防爆性能。电芯21相互并联连接以及电芯组2串联的结构,使得本安电池7在提供电子设备固定工作电压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本安电池7的储电容量,并合理利用空间减小了本安电池7的总体体积。电芯21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大幅提高了电芯21单位体积的储电容量,从而实现了在保证本安电池7储电容量充足的基础上,大幅度减小本安电池7的体积,并大幅度减轻了本安电池7的重量。而储能介质和电芯21相互并联以及电芯组2串联结构的配合,进一步缩小了本安电池7的体积,使得本安电池7能够直接安装于电子设备上,实现了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的一体化,使得本安电池7和电子设备更便于携带。
请参阅图1、图3、图7、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本实用新型本安电池的防爆照相机,包括一照相机主体6,本安电池7安装于照相机主体6内,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接触连接于照相机主体6的一内部电路。
照相机主体6形成与本安电池7配合的一电池仓61;电池仓61底部对应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62;电池仓仓口一侧形成一限位件安装槽,一限位件63可向电池仓61方向伸出地固定于限位件安装槽内。本安电池7接受限位件63的压迫固定于电池仓61内,且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分别与触点62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触点62连接内部电路。电池仓61底部形成与定位部11配合的定位件(图中未示)。电池仓61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簧65。一仓盖64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电池仓61一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体化集成的结构设计。即将与防爆照相机配套的本安电池7直接安装于防爆照相机主体6上,外观与普通照相机几乎一致,防爆照相机与本安电池7合二为一,不需要另外再使用一根电池连接线分别连着本安电池7和防爆照相机方可进行供电。实现通过本安电池7正负极与防爆相机原来的供电正负极直接接触供电。
另外,限位件63的采用实现了将本安电池7固定于电池仓61内。定位部11和定位件(图中未示)的配合使得本安电池7更稳定地固定于电池仓61内,防止了移动时,防爆照相机震动造成内部本安电池7正极触片121和负极触片122产生相对于触点62的移位,保证了防爆照相机的正常稳定的工作。弹簧65的采用使得将限位件63缩入限位件安装槽时,本安电池7能够在弹簧65的弹力作用下弹出,实现本安电池7的快速便捷取出。
请参阅图9、10、1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种本安电池,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电芯21相互串联连接。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两保护电路415,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开关管S1和一开关管控制电路;另一保护电路415包括一开关管S2和另一开关管控制电路。其中开关管S1与开关管S2串联形成一队列,队列中前一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下一开关管S2的源极,位于队列尾部的一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输入端4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多个保护电路41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一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一控制MOS管F1和一控制三级管Q1;另一开关管控制电路包括一控制MOS管F2和一控制三级管Q2。
其中,控制MOS管F1和控制MOS管F2的源极连接电池正极连接端413;控制MOS管F1的栅极和控制MOS管F2的栅极通过一第一限流电阻R3连接输入端411;控制MOS管F1的漏极通过一上拉电阻R1连接一控制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开关管S1的栅极;控制MOS管F2的漏极通过一上拉电阻R2连接一控制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开关管S2的栅极。控制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并连接电池负极连接端414;控制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控制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一第二限流电阻R4连接位于队列首部的开关管S1的源极;控制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一第二限流电阻R5连接位于队列首部的开关管S1的源极。
本安电路41还包括一取样电阻组416,取样电阻组416一端连接于位于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S1的源极,取样电阻组416另一端接地。取样电阻组416包括三个并联的取样电阻R6、R7、R8。
本安电路41还包括并联连接的一二极管D1和一电阻R9,且二极管D1和电阻R9的一并联端连接输入端411,二极管D1和电阻R9的另一并联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1包括外壳1一端中部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111和外壳1一侧中部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112。
本实施例的本安电路41工作原理如下:
本安电路41中开关管S1、S2作为本安电路41的双重保护开关管,控制MOS管F1、F2和控制三极管Q1、Q2是开关管S1、S2的控制管。在本安电路41没有连接负载(如照相机)时,控制MOS管F1、F2和开关管S1、S2导通。
当本安电路41连接负载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1)正常工作负载
工作电流小于过载保护电流,负载获得本安电池7电压。
2)电路输出过载
当输出电流IO(R6//R7//R8)>=0.6V时,控制三极管Q1、Q2导通,开关管S1,S2关断,实现过载保护。
3)输出短路
当输出路时短路时由于控制MOS管F1、F2的栅源与输出端412和输入端411并联,所以控制MOS管F1、F2立即关断同时开关管S1、S2也关断,所以,实现了对负载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所记载的本安电池7,是本质安全型电池的简称,即:该电池在GB3836.4-2010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池。
其中本质安全型是指: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它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性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本安电路41是本质安全电路的简称,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GB3836.4-2010标准规定的条件下,包括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条件,产生的任何电火花或任何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路。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本安电池,包括一外壳、正极触片、负极触片和电芯组,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一防爆照相机的电池仓配合,所述本安电池直接安装于所述电池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工作电路板和一本安电路板;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电芯组连接所述工作电路板,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本安电路板并通过所述本安电路板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形成定位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所述电芯组、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之间的空隙填充绝缘胶形成浇封层,且所述浇封层密封包裹于所述电芯组、所述工作电路板和所述本安电路板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表面涂覆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2、4、5任一项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板包括一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一本安电路,所述本安电路包括一输入端、一输出端、一电池正极连接端、一电池负极连接端和至少两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输入端和所述输出端之间;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芯组正极;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通过所述工作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芯组负极;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负极触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包括复数个电芯,所述电芯的储能介质采用锂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相互并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一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一集成双MOS管和一去耦电路;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连接所述集成双MOS管和所述去耦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包括一电池正极引脚、一电池负极引脚、一过充电保护控制端、一过放电保护控制端、一测试引脚和一过流检测端;所述电池正极引脚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所述集成双MOS管包括一第一MOS管和一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所述过放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所述过充电保护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连接端或上一保护电路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一电流取样电阻并通过所述电流取样电阻连接一下保护电路的第一MOS管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检测端连接一耦合隔离电阻并通过所述耦合隔离电阻连接下一保护电路第一MOS管的源极或连接所述输入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电路包括一去耦电阻和一去耦电容;所述去耦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引脚和所述电池负极引脚之间,所述电池正极引脚通过所述去耦电阻连接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保护控制芯片采用锂电池保护控制芯片。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所述外壳一端两侧分别凹陷形成的凹陷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相互串联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分别包括一开关管和一开关管控制电路;
所述开关管相互串联形成一队列,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连接对应的所述开关管的栅极并连接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位于所述队列尾部的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队列中前一所述开关管的漏极连接下一所述开关管的源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管控制电路分别包括一控制MOS管和一控制三级管,所述控制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连接端,所述控制MOS管的栅极通过一第一限流电阻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控制MOS管的漏极通过一上拉电阻分别连接对应所述控制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对应所述开关管的栅极;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控制三极管的基极通过一第二限流电阻连接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还包括一取样电阻组,所述取样电阻组一端连接于位于所述队列首部的一开关管的源极,所述取样电阻组另一端接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电阻组包括复数个并联的取样电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路还包括并联连接的一二极管和一电阻,且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阻的一并联端连接所述输入端,所述二极管和所述电阻的另一并联端接地。
2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本安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所述外壳一端中部凹陷形成的第一凹陷部和所述外壳一侧中部凹陷形成的第二凹陷部。
2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本安电池的防爆照相机,包括一照相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池安装于所述照相机主体内,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接触连接于所述照相机主体的一内部电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防爆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机主体形成与所述本安电池配合的一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底部对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的位置设置有复数个触点;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本安电池接受所述限位件的压迫固定于所述电池仓内,且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分别与所述触点紧密贴合地接触连接并通过所述触点连接所述内部电路。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防爆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仓口一侧形成一限位件安装槽,所述限位件可向所述电池仓方向伸出地固定于所述限位件安装槽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防爆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底部中部设置有一弹簧。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防爆照相机,其特征在于:一仓盖可开启与闭合地设置于所述电池仓一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防爆照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安电池所述外壳形成定位部,所述电池仓底部形成与所述定位部配合的定位件。
CN201420263605.5U 2014-05-20 2014-05-20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83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3605.5U CN203883525U (zh) 2014-05-20 2014-05-20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63605.5U CN203883525U (zh) 2014-05-20 2014-05-20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83525U true CN203883525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8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63605.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83525U (zh) 2014-05-20 2014-05-20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835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432A (zh) * 2015-04-13 2017-12-12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封装及包括该电池保护电路封装的电池组
CN107851991A (zh) * 2015-08-20 2018-03-27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模块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66432A (zh) * 2015-04-13 2017-12-12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封装及包括该电池保护电路封装的电池组
CN107851991A (zh) * 2015-08-20 2018-03-27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模块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CN107851991B (zh) * 2015-08-20 2019-10-15 Itm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池保护电路模块及包括其的电池组
US10840564B2 (en) 2015-08-20 2020-11-17 Itm Semiconductor Co., Ltd. Battery protection circuit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49536B (zh) 一种应用于可串联锂电池组保护芯片的检测电路
CN109713190B (zh) 一种具有两种输出类型的防爆锂电池电源及其工作方法
CN103000957A (zh) 一种可充电热失控保护的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模块
CN105576776B (zh) 锂离子蓄电池电力及通信用直流电源系统
CN103384076B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保护的零伏充电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RU2005104545A (ru)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ая система электропитания с внутренней самозащитой для подземных горных работ
CN102570552A (zh) 蓄电池供电多功能控制及保护电路
CN203883525U (zh) 本安电池及防爆照相机
CN101917057A (zh) 一种多功能串稳电源
KR20180094709A (ko) 열팽창성 테이프를 포함하는 안전성이 개선된 배터리 셀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3103906U (zh) 矿井本安型便携式探测机器人本体驱动电源装置
CN211720290U (zh) 一种串联式充放电回路中电池接入节点的电路结构
CN203278206U (zh) 电池组放电保护电路及装置
CN105048579B (zh) 一种解决不同电池组之间相互充放电问题的方法
CN204068335U (zh) 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
CN203883526U (zh) 本安电池及防爆摄像机
CN203690393U (zh) 新型锂电池集成模块
CN203387167U (zh) 电池保护电路
CN202212707U (zh) 便携式蓄能小型电焊机
CN103580274B (zh) 一种列车用视频服务器不间断保护电源系统
CN203261013U (zh) 一种基于ptc元件的锂电池保护芯片电路
CN102882251B (zh) 锂离子蓄电池组充电反馈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117529B (zh) 矿井本安型便携式探测机器人本体驱动装置
CN202997677U (zh) 一种列车用视频服务器不间断保护电源系统
CN201440436U (zh) 锂电池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08769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Declaring that part 201420263605.5 of the utility model patent is invalid, and the patent right shall be main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patent right of 1-25, which is submitted by the patent owner on October 2015.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60303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836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Intrinsic safety battery and explosion-proof camera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Patentee: Ding Guo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