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4281U -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 Google Patents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4281U
CN203874281U CN201420226140.6U CN201420226140U CN203874281U CN 203874281 U CN203874281 U CN 203874281U CN 201420226140 U CN201420226140 U CN 201420226140U CN 203874281 U CN203874281 U CN 203874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ed layer
targeting wire
sub
targe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61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定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ADI ELECTRONICS CO Ltd CHONGQING
Original Assignee
XINDADI ELECTRONICS CO Ltd CHONGQ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ADI ELECTRONICS CO Ltd CHONGQING filed Critical XINDADI ELECTRONICS CO Ltd CHONGQING
Priority to CN2014202261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4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4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42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包括靶向治疗带本体以及与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连接的生物负电子输送线,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包括上包被层、下包被层以及在上包被层和下包被层围合的空间内交叉布置的靶向导线,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所述靶向导线。上述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具有较高的治疗功效、在治疗的同时可减缓被治疗部位的疼痛感。

Description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背景技术
治疗带多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作用为通过与相关的治疗机械配合进行治疗或者保健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几乎不存在这样的治疗带,这样的治疗带是指可以通过将电介质传输至肌体,以对患者进行治疗保健的生物负电子治疗带;并且,即使有些治疗带可以通过电介质对人体进行治疗,但是,现有的治疗带的治疗效果差,几乎不具有治疗作用,而且现有的治疗带在传输电信号对人体进行治疗时,也许某些人体的被治疗部位本身带有疼痛感,若使用治疗带对这些部位进行治疗时,会加重这些部位的疼痛感,如此,会导致某些治疗者因为疼痛对这些治疗带产生怕惧心理,从而不愿意进行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在对人体进行治疗的同时,减少人体的疼痛感。
为解决上述技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包括靶向治疗带本体以及与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连接的生物负电子输送线,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包括上包被层、下包被层以及在上包被层和下包被层围合的空间内交叉布置的靶向导线,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所述靶向导线。
其中,在所述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上开设有供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穿入的第一过孔,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通过该第一过孔与所述靶向导线连接。
其中,还包括一密封腰带,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装设于所述密封腰带内,所述密封腰带开设有供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穿入的第二过孔,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依次穿过第二过孔、第一过孔以与靶向导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靶向导线为耐高温靶向导线。
其中,所述靶向导线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和第二路靶向导线,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端头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与第一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所述第一波浪与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并不重合,且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靶向导线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第二路靶向导线和第三路靶向导线,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端头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与第一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与第二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接着,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又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第三波浪,所述第一波浪、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二波浪与第三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一波浪、第二波浪以及第三波浪不重合,且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当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接触人体时,由于该项靶向治疗带携带的负电子与人体表面的正电相吸,且由于相互交叉配置的靶向导线因相交点产生对撞,更进一步增加了负电子的数量,从而使不同方向的负电子在接触人体时产生热量,进一步使得靶向治疗带产生热量以及增加负电子的数量,以使得传送更多的负电子至肌体,另一方面,还可产生热量并将该热量传输至肌体,以缓解肌体原有的疼痛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B和图2C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去掉一面包被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若出现使用“第一”、“第二”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当由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区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因此,下文所讨论的“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应当理解的是,若提及一元件“连接”或者“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其可以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地,当提及一元件“直接地连接”或“直接地联接”到另一元件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本文中出现的各种术语仅仅用于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意图也包括复数形式。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包括有”时,这些术语指明了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也不排除一个以上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其群组的存在和/或附加。
关于实施例:
请参见图1、图2A至图2C,本实施例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包括靶向治疗带本体10以及与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10连接的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10包括上包被层101、下包被层102以及在上包被层101和下包被层102围合的空间内交叉布置的靶向导线103,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电连接所述靶向导线103。其中:
上包被层101和下包被层102形状相匹配,其可以是方形、圆形、椭圆形、棱形、多边形等等,上包被层101和下包被层102的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料、尼龙料等材质,上包被层101和下包被层102的边缘可以通过粘合、缝合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进行封闭,在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上开设有第一过孔104,该第一过孔104用于供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穿入以与设于上包被层101和下包被层102之间的靶向导线103电连接,进一步使得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可以将生物负电子发生设备产生的负电介质传送至靶向导线103,靶向导线103再将负电介质传输至肌体。
本例中,靶向导线103为耐高温靶向导线,其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和第三路靶向导线1033。其中:
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的第一端的端头位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与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1033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1033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1033与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1033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电连接。
当然,在等同的方案中,靶向治导线亦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置:所述靶向导线103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103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接着,所述靶向导线103的第二端又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以形成第三波浪,所述第一波浪、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二波浪与第三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一波浪、第二波浪以及第三波浪不重合,且靶向导线103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电连接。
也可以理解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靶向导线103还可以包括不同路数的靶向导线103。例如:包括两路靶向导线(图未示出),如此,该靶向导线103即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和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的第一端端头位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与第一路靶向导线1031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1032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电连接。
同样的,作为等同的方案中,靶向治导线亦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设置:所述靶向导线103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103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101或者下包被层102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所述第一波浪与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并不重合,且靶向导线103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电连接。
上述描述可以看出,靶向导线103的路数可以根据不同的实施例进行增加或者减少,只要使得靶向导线103可以在相对的方向上进行数次交叉布置即可,如此,使得不同方向的靶向导线103内的负电介质可以进行对撞,进而增加电子数量以增加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对人体的治疗功效,并且流动的电子对撞后产生的热量可以缓解被治疗部位的疼痛感。同样地,可以理解地,在不同的实施例中,不同的靶向导线103并非一定按照曲线布置,其可以采用折线布置、环线布置等等,只要能够使得不同方向的靶向导线103可以进行数个交叉配置即可。
可以理解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还可以包括一密封腰带(图未示出),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10装设于密封腰带内,如此,该密封腰带还开设有供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穿入的第二过孔,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依次穿过第二过孔、第一过孔104以与靶向导线103连接以传输负电。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中的生物负电子输送线11的另一端则连接生物负电子产生装置(图未示出),用于将生物负电子产生装置所产生的负电子传输至靶向治疗带本体10内的靶向导线103中,相互交叉配置的靶向导线103因相交点产生对撞,从而使不同方向的负电子对撞产生热量,进一步使得靶向治疗带产生热量以及增加负电子的数量,以使得传送更多的负电子至肌体,另一方面,还可产生热量并将该热量传输至肌体,以缓解肌体原有的疼痛感。
因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携带负电,而人体表面携带正电,人体内的细胞带负电,因此,当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与人体接触时,该靶向治疗带携带的负电与人体表面的正电相吸,因此在该靶向治疗带接触人体时即产生热量;另,由于多路靶向治疗带从不同方向相交,从而使该靶向治疗带内的负电子对撞产生更多的负电以及产生更大的热量,产生的热量恒温保持在40度左右,进而使得更多的负电子被吸收到人体内,为人体补充负电。
以上所述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包括靶向治疗带本体以及与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连接的生物负电子输送线,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包括上包被层、下包被层以及在上包被层和下包被层围合的空间内交叉布置的靶向导线,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所述靶向导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上开设有供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穿入的第一过孔,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通过该第一过孔与所述靶向导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2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腰带,所述靶向治疗带本体装设于所述密封腰带内,所述密封腰带开设有供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穿入的第二过孔,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依次穿过第二过孔、第一过孔以与靶向导线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导线为耐高温靶向导线。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导线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和第二路靶向导线,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端头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与第一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所述第一波浪与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并不重合,且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导线包括第一路靶向导线、第二路靶向导线和第三路靶向导线,所述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端头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一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且第二路靶向导线与第一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一端的端头为第二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曲向延伸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与第二路靶向导线具有若干相交点,所述第三路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所述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一端位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的第一侧,第二端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侧,之后又弯向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侧,并如此形成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一第一波浪;之后,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再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形成第二波浪;接着,所述靶向导线的第二端又从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一端以上述相同的方式循环至上包被层或者下包被层的第二端以形成第三波浪,所述第一波浪、第二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二波浪与第三波浪具有数个相交点,第一波浪、第二波浪以及第三波浪不重合,且靶向导线的第二端的端头与生物负电子输送线电连接。
CN201420226140.6U 2014-05-05 2014-05-05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74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6140.6U CN203874281U (zh) 2014-05-05 2014-05-05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6140.6U CN203874281U (zh) 2014-05-05 2014-05-05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4281U true CN203874281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4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6140.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74281U (zh) 2014-05-05 2014-05-05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4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3662A (zh) * 2014-05-05 2014-07-23 重庆新大地电子有限公司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3662A (zh) * 2014-05-05 2014-07-23 重庆新大地电子有限公司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55691B1 (ko) 신체에 대한 종양 치료장의 길이 방향 전달을 위한 어레이들
GB2476219A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electrodes for stimulation lead
WO2007056475A3 (en) Medical electrode glove with partially insulating layer
WO2010111358A3 (en) Pain management with stimulation subthreshold to parasthesia
CN203874281U (zh)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CN204497362U (zh) 无线通信天线及应用该天线的植入式医疗装置
CN103933662A (zh) 生物负电子靶向治疗带
CN201692525U (zh) 美容健身腰带
CN113082525A (zh) 经颅磁刺激线圈装置、磁刺激装置及多路经颅磁刺激系统
CN201410092Y (zh) 保健治疗帽
CN108079439A (zh) 一种等离子治疗装置
CN215781015U (zh) 用于便携式经颅磁刺激仪的多路线圈、磁刺激装置及系统
CN208626444U (zh) 一种智能关节炎治疗仪
JP6759251B2 (ja) 押鍼
CN203912331U (zh) 一种防止失效的fpc焊盘结构
CN204795643U (zh) 红外加热板的串联焊接结构
ATE529158T1 (de) Elektrischer kontakt für eine durchführungs/elektroden-anordnung
CN208641554U (zh) 一种等离子发射头及等离子皮肤治疗仪
CN206275826U (zh) 磁波耳夹线组
CN206473663U (zh) 一种电疗系统可嫁接电疗设备的电疗床
CN2845828Y (zh) 电激按摩装置
CN104599748A (zh) 仿生型石墨烯导线
CN105288843B (zh)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身体微电滑肤仪
CN203777501U (zh) 辅助收缩肌肉的电疗装置
CN204498396U (zh) 碳晶发热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