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9319U -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69319U CN203869319U CN201420225087.8U CN201420225087U CN203869319U CN 203869319 U CN203869319 U CN 203869319U CN 201420225087 U CN201420225087 U CN 201420225087U CN 203869319 U CN203869319 U CN 2038693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condenser
- energy efficiency
- utilization system
- efficiency rati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涉及热水系统,解决了目前当传热介质从冷凝器出口端出来时的余温还较高时,过高温度的传热介质经过节流装置到达蒸发端,减少了蒸发器的换热量,同时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上述三者通过传输管道相互连通形成回路,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出口和节流装置的进口,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和压缩机的进口。本实用新型使从冷凝器出来未被利用的热量,传递给最需要热量的压缩机,减少能量损耗,使未被利用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系统,尤其是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热水装置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上述三者通过传输管道相互连通形成回路,传输管道设有气体传热介质,冷凝器设置在一储热装置内,蒸发器的进口的传输管道上设置节流装置。现有系统存在以下弊端:1.当外界的环境温度下降时,蒸发器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后,从蒸发器出来的传热介质温度降低,经过压缩机后,产给储热器的热量也较少;2.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随着储热器的热量增加,冷凝器与储热器进行热交换后,传热介质从冷凝器出口端出来时的余温也不断升高,过高温度的传热介质经过节流装置到达蒸发端,减少了蒸发器的换热量,同时也造成了能量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器出口处温度过高,热量未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上述三者通过传输管道相互连通形成回路,传输管道设有气体传热介质,所述的冷凝器设置在一储热装置内,蒸发器的进口的传输管道上设置节流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连接蒸发器的出口和节流装置的进口,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出口和压缩机的进口。通过在冷凝器的出口设置换热器,能及时将从冷凝器出来未被利用的热量,传递给最需要热量的压缩机,减少能量损耗,使未被利用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的传输管道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处的管道温度大于设定值A,则导通冷凝器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管路,当管道温度下降小于设定值A,则关闭冷凝器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管路,导通冷凝器出口至节流装置进口的管路。通过对冷凝器出口管道的的温度进行监测,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导通冷凝器出口至压缩机进口的管路进行换热,提高能效比。
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的传输管道上设置另一温度传感器,当该处温度小于设定值B时,则启动换热器,将换热后的气体传热介质输送至压缩机。同理,为了提高能效比,根据检测的温度B的大小决定是否开启换热器进行换热。
所述的蒸发器外设有翅式太阳能板或板式太阳能板或套管式太阳能吸收装置。根据使用场合的光照条件来从中选择吸热效果最佳的,增加传热介质的吸热效率。
所述的蒸发器外壁涂有吸热材料,提升蒸发器的吸热能力。
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的传输管道上装储液罐,对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液体进行收集,起到切实配合节流器起到调节介质流量的作用。
所述的气体传热介质为氟利昂。也可以为制冷剂R134A、R407C或R417A等其它各种单体或复合气体传热介质,可根据具体需要而定。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热泵系统存在的弊端,在冷凝器出口位置增加热交换器,具有以下效果:
1.使从冷凝器出来未被利用的热量,传递给最需要热量的压缩机,减少能量损耗,使未被利用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2.降低了冷凝器出口处的温度,经节流后传热介质的温度更低,提高了蒸发器的换热能力,提高了系统的能效比;
3.进压缩机的传热介质,预先经过换热器吸收热量,提高温度,使压缩机进口温度提高,提升了冷凝器的换热能力,提高系统能效比。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热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器、2-传输管道、3-压缩机、4-储热装置、5-冷凝器、6-换热器、7-储液罐、8-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由蒸发器1、压缩机3和冷凝器5通过传输管道2相互连通形成回路,传输管道2内设有气体传热介质,优选为氟利昂,冷凝器5设置在一储热装置4内,蒸发器1的进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节流装置8,换热器6的一端连接蒸发器1的出口和节流装置8的进口,换热器6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5的出口和压缩机3的进口。
冷凝器5的出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处的管道温度大于设定值A,则导通冷凝器5出口至压缩机3进口的管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处的管道温度小于设定值A,则关闭冷凝器5出口至压缩机3进口的管路,导通冷凝器5出口至节流装置8进口的管路。
蒸发器1的出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另一温度传感器,当该处温度小于设定值B时,则启动换热装器6,将换热后的气体传热介质输送至压缩机3。
作为优选,蒸发器1外设有翅式太阳能板或板式太阳能板或套管式太阳能吸收装置,为了增强蒸发器的吸热能力在蒸发器1外壁涂有吸热材料,节流装置的进口的传输管道2上装储液罐7。
Claims (7)
1.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3)和冷凝器(5),上述三者通过传输管道(2)相互连通形成回路,传输管道(2)内设有气体传热介质,所述的冷凝器(5)设置在一储热装置(4)内,蒸发器(1)的进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节流装置(8),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换热器(6),所述换热器(6)的一端连接蒸发器(1)的出口和节流装置(8)的进口,所述换热器(6)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5)的出口和压缩机(3)的进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冷凝器(5)的出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处的管道温度大于设定值A,则导通冷凝器(5)出口至压缩机(3)进口的管路,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出该处的管道温度小于设定值A,则关闭冷凝器(5)出口至压缩机(3)进口的管路,导通冷凝器(5)出口至节流装置(8)进口的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蒸发器(1)的出口的传输管道(2)上设置另一温度传感器,当该处温度小于设定值B时,则启动换热装器(6),将换热后的气体传热介质输送至压缩机(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蒸发器(1)外设有翅式太阳能板或板式太阳能板或套管式太阳能吸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蒸发器(1)外壁涂有吸热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项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节流装置的进口的传输管道(2)上装储液罐(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气体传热介质为氟利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25087.8U CN203869319U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25087.8U CN203869319U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69319U true CN203869319U (zh) | 2014-10-08 |
Family
ID=51650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25087.8U Active CN203869319U (zh) | 2014-05-04 | 2014-05-04 |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693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6015A (zh) * | 2016-01-11 | 2016-04-06 | 唐玉敏 | 一种异聚态热利用补焓系统 |
-
2014
- 2014-05-04 CN CN201420225087.8U patent/CN2038693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66015A (zh) * | 2016-01-11 | 2016-04-06 | 唐玉敏 | 一种异聚态热利用补焓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90489U (zh) | 一种高效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换热机组 | |
CN201407783Y (zh) | 相变蓄能冷凝器热水箱 | |
CN204648753U (zh) | 一种三联供与热泵余热利用耦合系统 | |
CN104913294A (zh) | 一种火电厂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3010922U (zh) | 单级压缩双级加热式高温热泵热水机 | |
CN102538195A (zh) | 一种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3869319U (zh) | 一种提高能效比的热利用系统 | |
CN204227694U (zh) | 谷电储能热泵热水装置 | |
CN203413847U (zh) |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2303598U (zh) | 太阳能热泵地板采暖装置 | |
CN202511455U (zh) | 一种储热型热泵热水器 | |
CN103307782A (zh) |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1476652U (zh) | 蓄热式双向换热器 | |
CN202442493U (zh) | 一种太阳能异聚态热利用系统 | |
CN203964366U (zh) | 一种相变蓄热式热泵热水器 | |
CN202501667U (zh) | 一种热泵高温换热机组 | |
CN105202781A (zh) | 一种主动热管平板型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2709456U (zh) | 空气源热泵加热原油系统 | |
CN201322442Y (zh) | 双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5208969U (zh) | 一种平板太阳能加热器及太阳能热水器 | |
CN205366674U (zh) | 一种热泵热油罐 | |
CN204201871U (zh) | 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回收系统 | |
CN203797983U (zh) | 一种带水路单向循环结构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 |
CN103267370A (zh) | 循环换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 | |
CN102997486B (zh) | 一种燃气辅热蓄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3000 Zhejiang City, Huzhou City, the town of Li Li, Wu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5, building No. eight, building two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persimmon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313000 Zhejiang City, Huzhou City, the town of Li Li, Wu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uilding 5, building No. eight, building two Patentee before: Huzhou Cach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