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9497U -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9497U
CN203859497U CN201320755663.5U CN201320755663U CN203859497U CN 203859497 U CN203859497 U CN 203859497U CN 201320755663 U CN201320755663 U CN 201320755663U CN 203859497 U CN203859497 U CN 203859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resistance
pin
output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556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伟
曾为军
王大龙
王彦钧
董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207556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9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9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94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属于三相交流电机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该该自动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PLC控制电路和缺相检测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用于为缺相检测控制电路提供+15V、-15V和+5V电压;PLC控制电路用于电机正常转动和当过压时使电机停止转动;缺相检测控制电路与PLC控制电路连接,用于检测电机电路是否“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频繁缺相,然后立即动作。该保护器为延时型,当由于供电部门造成的偶尔缺相,使得缺相时间小于延时时间,那么缺相保护不动作;但若当由于电机电路“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频繁缺相,当缺相时间大于延时时间,缺相保护立即动作。

Description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属于三相交流电机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三相低压配电线路中,时常会出现缺相或过压等情况,这对电路负载尤其是电机的正常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故在实际运行中对主电路的缺相或过压能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现实中的保护电路基本为瞬时型的,一缺相即刻保护,而此次缺相又是供电部门的原因,马上恢复送电,那么此次保护是没必要的,若机床正加工工件,势必影响工件质量,同时还要查找停机原因,影响生产效率。如果不安装保护器,对于供电线路偶尔缺相是无法发现的,尤其是短暂的,没有造成设备损坏的暂时失压,更是引不起注意,如果不是供电部门造成的缺相,而是由于电机的电路“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缺相,必然埋下隐患。 
综上所述,现有的电机保护器存在的问题有:(1)在三相低压配电线路中,如果所用的保护电路为瞬时型的,时常会让保护器在不需要保护的情况保护,这样会影响生产效率;(2)在三相低压配电线路中,如果不使用保护电路,由于电机在运行中会出现缺相或过压这些情况,这样会造成设备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该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为延时型,当由于供电部门造成的偶尔缺相,使得缺相时间小于延时时间,那么缺相保护不动作;但若当由于电机电路“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频繁缺相,当缺相时间大于延时时间,缺相保护立即动作;但当过压继电器检测到任何两相超过380V的电压,立刻将让电机停转,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所述该自动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PLC控制电路和缺相检测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两个滤波电容C1、C2,三个稳压器U1、U2、U3和若干电容,PLC控制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线A、B、C,零线N,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热继电器FR,两个过压继电器线圈G1、G2,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停止按钮SB4,启动按钮SB5,欠压切断开关K1和电机M,缺相检测控制电路由ABC相触发模块、ABC缺相检验模块和缺相控制模块组成; 
所述电源电路经降压、整流、滤波,再分别经稳压器U1、U2、U3获得+15V、-15V和+5V电压;
所述PLC控制电路:三相交流线A、B、C经过热继电器FR后与电机M三相相连,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接于三相交流线A、B、C与电机M之间,启动按钮SB5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并联后与停止按钮SB4、欠压切断开关K1、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串联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零线N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1跨接于B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2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
所述缺相检测控制电路包括三个变压器T2、T3、T4,三个集成触发器U4、U6、U8,四个三极管Q1、Q2、Q3、Q4,三个功放芯片U5、U7、U9,三个晶闸管VT1、VT2、VT3,三个发光二级管VD5、VD6、VD7,或门芯片U10,继电器线圈K1,若干电容、若干滑动电阻和若干电阻,ABC相触发模块中:变压器T2、T3、T4的主线圈分别跨接于对应的三相交流线A、B、C与零线之间,变压器T2、T3、T4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经过电阻R3、R9、R17后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8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U6、U8的7脚接地,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6脚的一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4、R12、R20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2脚相连,11脚上分别接电容C9、C12、C15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U6、U8的9脚分两路连接,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1、R11、R19后与滑动电阻BP1、BP4、BP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电阻BP1、BP4、BP7的一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集成触发器U4、U6、U8的9脚的另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2、R10、R18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4脚相连,而集成触发器U4、U6、U8的4脚分别经过电容C10、C13、C16后又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3脚相连,电源电路-15V输出端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5、R13、R21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5脚相连,另一路分别经过滑动电阻BP2、BP5、BP8与电阻R6、R14、R22的一端串联,电阻R6、R14、R22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4、U6、U83脚相连;ABC相缺相检验模块中: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脚分别经过电阻R8、R16、R23后与三极管Q1、Q2、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分别经过电阻R7、R15、R21后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分别接电容C11、C14、C17,三极管Q1、Q2、Q3发射极接地,电源电路+5V输出端同时又分别经过滑动电阻BP3、BP6、BP8后接地,滑动电阻BP3、BP6、BP8的滑片端分别与功放芯片U5、U7、U9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分别与功放芯片U5、U7、U9正极相连,功放芯片U5、U7、U9的输出端都分两路输出,一路分别与晶闸管VT1、VT2、VT3的控制极相连,晶闸管VT1、VT2、VT3的阳极分别经过按钮SB1、SB2、SB3后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阴极分别经过发光二级管VD5、VD6、VD7后接地,功放芯片U5、U7、U9的输出端另一路分别与或门芯片U10的三个输入端相连;在缺相控制模块中:或门芯片U10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5后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4集电极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4发射极经过继电器线圈K1后接地。
上述的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保护方法,方法为: 
a、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防缺相、防干扰保护方法,以防缺A相为例,防缺B相和防缺C相的保护方法与防缺A相原理相同,具体步骤如下:
(1.1)按下启动按钮SB5,然后交流接触器线圈KM通电吸合,使得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闭合,最后电机M转动;
(1.2)从A相交流线输出的交变电压经过变压器T2变压后形成30V的交变电压,此电压作为同步电压输入到集成触发器U4的8脚,在每个交流正弦波的正半周期间,都有一个脉冲从集成触发器U4的1脚输出,在此过程中调节滑动电阻BP2能使脉冲获得移相,改变电阻R4和电容C9,能获得不同的脉宽输出;
(1.3)电源电路+5V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7和滑动电阻BP3的并联电路,部分电流经电阻R7后向电容C11充电,另一部分电流经滑动电阻BP3后使功放芯片U5的负极产生电压UP,开始时调节滑动电阻BP3使功放芯片U5正极的电压即电容C11上的电压Uc小于UP;
(1.4)步骤(1.2)中集成触发器U4的1脚每0.02秒输出的一个脉冲,三极管Q1就被导通一次,在三极管Q1导通的瞬间,电容迅速向地放电,电压Uc小于UP;
(1.5)当三相交流线缺A相时,电源电路+5V一直向电容C11充电,电压Uc越来越大,只有当充电时间达到t=-R7×C11×ln(1-UP/5)=0.02N时电压Uc才能等于电压UP,其中R7为电阻7的电阻值,C11为电容11的电容值,UP为功放芯片U5的负极电压值,t的单位为s,N为A相持续缺相的市电周期的个数;当Uc大于UP时,功放芯片U5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晶闸管VT1导通,发光二极管VD5点亮,在此过程中,功放芯片U10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继电器线圈K1得电,PLC控制电路上的欠压切断开关K1打开,交流接触器线圈KM释放,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打开,电机M停止转动,即
(a)N小于-50×C11×ln(1-UP/5),电机M正常运转;
(b)N大于等于-50×C11×ln(1-UP/5),电机M停止运转;
b、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防过压保护方法,以防AC相过压
为例,BC相过压的保护方法与防AC相过压原理相同,具体步骤如下:当过压过压继电器线圈检测到AC两相超过380V时,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打开,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闭合,电机M停止运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该电机具有防干扰功能:该电机为延时型,当由于供电部门造成的偶尔缺相,使得缺相时间小于延时时间,那么缺相保护不动作;但若当由于电机电路“虚接”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频繁缺相,当缺相时间大于延时时间,缺相保护立即动作;(2)该电机具有防过压功能:但当过压继电器检测到任何两相超过380V的电压,立刻将让电机停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源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PLC控制电路和缺相检测控制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三相中A相防缺相、防干扰的保护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该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所述该自动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PLC控制电路和缺相检测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两个滤波电容C1、C2、三个稳压器U1、U2、U3和若干电容,PLC控制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线A、B、C、零线N、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热继电器FR、两个过压继电器线圈G1、G2、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停止按钮SB4、启动按钮SB5、欠压切断开关K1和电机M,缺相检测控制电路由ABC相触发模块、ABC缺相检验模块和缺相控制模块组成;
所述电源电路经降压、整流、滤波,再分别经稳压器U1、U2、U3获得+15V、-15V和+5V电压;
所述PLC控制电路:三相交流线A、B、C经过热继电器FR后与电机M三相相连,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接于三相交流线A、B、C与电机M之间,启动按钮SB5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并联后与停止按钮SB4、欠压切断开关K1、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串联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零线N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1跨接于B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2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
所述缺相检测控制电路包括三个变压器T2、T3、T4、三个集成触发器U4、U6、U8、四个三极管Q1、Q2、Q3、Q4、三个功放芯片U5、U7、U9、三个晶闸管VT1、VT2、VT3、三个发光二级管VD5、VD6、VD7、或门芯片U10、继电器线圈K1、若干电容、若干滑动电阻和若干电阻,ABC相触发模块中:A相触发模块:变压器T2的主线圈分别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零线之间,变压器T2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经过电阻R3后与集成触发器U4的8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的7脚接地,集成触发器U4的16脚的一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路经过电阻R4后与集成触发器U4的12脚相连,U4的11脚上接电容C9后与集成触发器U4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的9脚分两路连接,一路经过电阻R1后与滑动电阻BP1的滑动端相连,滑动电阻BP17的一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集成触发器U4的9脚的另一路经过电阻R2后与集成触发器U4的4脚相连,而集成触发器U4的4脚经过电容C10后又与集成触发器U4的3脚相连,电源电路-15V输出端一路经过电阻R5后与集成触发器U4的5脚相连,另一路经过滑动电阻BP2与电阻R6的一端串联,电阻R6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4的3脚相连;B相触发模块:变压器T3的主线圈跨接于B相交流线与零线之间,变压器T3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经过电阻R9后与集成触发器U6的8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6的7脚接地,集成触发器U6的16脚的一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路经过电阻R12后与集成触发器U6的12脚相连,U6的11脚上接电容C12后与集成触发器U6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6的9脚分两路连接,一路经过电阻R11后与滑动电阻BP4的滑动端相连,滑动电阻BP4的一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集成触发器U6的9脚的另一路经过电阻R10后与集成触发器U6的4脚相连,而集成触发器U6的4脚经过电容C13后又与集成触发器U6的3脚相连,电源电路-15V输出端一路经过电阻R13后与集成触发器U6的5脚相连,另一路经过滑动电阻BP5与电阻R14的一端串联,电阻R14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6的3脚相连;C相触发模块:变压器T4的主线圈跨接于C相交流线与零线之间,变压器T4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经过电阻R17后与集成触发器U8的8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8的7脚接地,集成触发器U8的16脚的一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路经过电阻R20后与集成触发器U8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8的11脚上接电容C15后与集成触发器U8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8的9脚分两路连接,一路经过电阻R19后与滑动电阻BP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电阻BP7的一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集成触发器U8的9脚的另一路经过电阻R18后与集成触发器U8的4脚相连,而集成触发器U8的4脚经过电容C16后又与集成触发器U8的3脚相连,电源电路-15V输出端一路经过电阻R21后与集成触发器U8的5脚相连,另一路分别经过滑动电阻BP8与电阻R22的一端串联,电阻R22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8的3脚相连;ABC相缺相检验模块中:A相缺相检验模块:集成触发器U4的1脚经过电阻R8后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7后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容C11,三极管Q1发射极接地,电源电路+5V输出端同时经过滑动电阻BP3后接地,滑动电阻BP3的滑片端与功放芯片U5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功放芯片U5正极相连,功放芯片U5的输出端都分两路输出,一路与晶闸管VT1的控制极相连,晶闸管VT1的阳极经过按钮SB1后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阴极经过发光二级管VD5后接地,功放芯片U5输出端另一路分与或门芯片U10的输入端相连;B相缺相检验模块:集成触发器U6的1脚经过电阻R16后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15后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容C14,三极管Q2发射极接地,电源电路+5V输出端同时又经过滑动电阻BP6后接地,滑动电阻BP6的滑片端与功放芯片U7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功放芯片U7正极相连,功放芯片U7的输出端都分两路输出,一路与晶闸管VT2的控制极相连,晶闸管VT2的阳极分别经过按钮SB2后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阴极分别经过发光二级管VD6后接地,功放芯片U7的输出端另一路与或门芯片U10的输入端相连;C相缺相检验模块:集成触发器U8的1脚经过电阻R23后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21后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接电容C17,三极管Q3发射极接地,电源电路+5V输出端同时经过滑动电阻BP8后接地,滑动电阻BP8的滑片端与功放芯片U9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功放芯片U9正极相连,功放芯片U9的输出端都分两路输出,一路分别与晶闸管VT3的控制极相连,晶闸管VT3的阳极分别经过按钮SB3后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阴极分别经过发光二级管VD7后接地,功放芯片U9的输出端另一路与或门芯片U10的输入端相连;在缺相控制模块中:或门芯片U10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5后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4集电极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4发射极经过继电器线圈K1后接地。
如图3所示,该上述的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保护方法,其方法为: 
a、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防缺相、防干扰保护方法,以防缺A相为例,防缺B相和防缺C相的保护方法与防缺A相原理相同,具体步骤如下:
(1.1)按下启动按钮SB5,然后交流接触器线圈KM通电吸合,使得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闭合,最后电机M转动;
(1.2)从A相交流线输出的交变电压经过变压器T2变压后形成30V的交变电压,此电压作为同步电压输入到集成触发器U4的8脚,在每个交流正弦波的正半周期间,都有一个脉冲从集成触发器U4的1脚输出,在此过程中调节滑动电阻BP2能使脉冲获得移相,改变电阻R4和电容C9,能获得不同的脉宽输出;
(1.3)电源电路+5V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7和滑动电阻BP3的并联电路,部分电流经电阻R7后向电容C11充电,另一部分电流经滑动电阻BP3后使功放芯片U5的负极产生电压UP,开始时调节滑动电阻BP3使功放芯片U5正极的电压即电容C11上的电压Uc小于UP;
(1.4)步骤(1.2)中集成触发器U4的1脚每0.02秒输出的一个脉冲,三极管Q1就被导通一次,在三极管Q1导通的瞬间,电容迅速向地放电,电压Uc小于UP;
(1.5)当三相交流线缺A相时,电源电路+5V一直向电容C11充电,电压Uc越来越大,只有当充电时间达到t=-R7×C11×ln(1-UP/5)=0.02N时电压Uc才能等于电压UP,其中R7为电阻7的电阻值,C11为电容11的电容值,UP为功放芯片U5的负极电压值,t的单位为s,N为A相持续缺相的市电周期的个数;当Uc大于UP时,功放芯片U5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晶闸管VT1导通,发光二极管VD5点亮,在此过程中,功放芯片U10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继电器线圈K1得电,PLC控制电路上的欠压切断开关K1打开,交流接触器线圈KM释放,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打开,电机M停止转动,即
(a)N小于-50×C11×ln(1-UP/5),电机M正常运转;
(b)N大于等于-50×C11×ln(1-UP/5),电机M停止运转;
b、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的防过压保护方法,以防AC相过压
为例,BC相过压的保护方法与防AC相过压原理相同,具体步骤如下:当过压过压继电器线圈检测到AC两相超过380V时,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打开,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闭合,电机M停止运转。

Claims (1)

1.一种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该自动保护器包括电源电路、PLC控制电路和缺相检测控制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T1,整流二极管,两个滤波电容C1、C2,三个稳压器U1、U2、U3和若干电容,PLC控制电路包括三相交流线A、B、C,零线N,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KM-2,热继电器FR,两个过压继电器线圈G1、G2,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停止按钮SB4,启动按钮SB5,欠压切断开关K1和电机M,缺相检测控制电路由ABC相触发模块、ABC缺相检验模块和缺相控制模块组成;
所述电源电路经降压、整流、滤波,再分别经稳压器U1、U2、U3获得+15V、-15V和+5V电压;
所述PLC控制电路:三相交流线A、B、C经过热继电器FR后与电机M三相相连,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2接于三相交流线A、B、C与电机M之间,启动按钮SB5和交流接触器常开触点KM-1并联后与停止按钮SB4、欠压切断开关K1、交流接触器线圈KM、两个过压继电器常闭触点G01、G02串联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零线N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1跨接于B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过压继电器线圈G2跨接于A相交流线与C相交流线之间;
所述缺相检测控制电路包括三个变压器T2、T3、T4,三个集成触发器U4、U6、U8,四个三极管Q1、Q2、Q3、Q4,三个功放芯片U5、U7、U9,三个晶闸管VT1、VT2、VT3,三个发光二级管VD5、VD6、VD7,或门芯片U10,继电器线圈K1,若干电容、若干滑动电阻和若干电阻,ABC相触发模块中:变压器T2、T3、T4的主线圈分别跨接于对应的三相交流线A、B、C与零线之间,变压器T2、T3、T4次级线圈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经过电阻R3、R9、R17后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8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U6、U8的7脚接地,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6脚的一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4、R12、R20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2脚相连,11脚上分别接电容C9、C12、C15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2脚相连,集成触发器U4、U6、U8的9脚分两路连接,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1、R11、R19后与滑动电阻BP1、BP4、BP7的滑动端相连,滑动电阻BP1、BP4、BP7的一端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另一端接地;集成触发器U4、U6、U8的9脚的另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2、R10、R18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4脚相连,而集成触发器U4、U6、U8的4脚分别经过电容C10、C13、C16后又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3脚相连,电源电路-15V输出端一路分别经过电阻R5、R13、R21后与集成触发器U4、U6、U8的5脚相连,另一路分别经过滑动电阻BP2、BP5、BP8与电阻R6、R14、R22的一端串联,电阻R6、R14、R22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触发器U4、U6、U83脚相连;ABC相缺相检验模块中:集成触发器U4、U6、U8的1脚分别经过电阻R8、R16、R23后与三极管Q1、Q2、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分别经过电阻R7、R15、R21后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分别接电容C11、C14、C17,三极管Q1、Q2、Q3发射极接地,电源电路+5V输出端同时又分别经过滑动电阻BP3、BP6、BP8后接地,滑动电阻BP3、BP6、BP8的滑片端分别与功放芯片U5、U7、U9的负极相连,三极管Q1、Q2、Q3的集电极分别与功放芯片U5、U7、U9正极相连,功放芯片U5、U7、U9的输出端都分两路输出,一路分别与晶闸管VT1、VT2、VT3的控制极相连,晶闸管VT1、VT2、VT3的阳极分别经过按钮SB1、SB2、SB3后接电源电路+15V输出端,阴极分别经过发光二级管VD5、VD6、VD7后接地,功放芯片U5、U7、U9的输出端另一路分别与或门芯片U10的三个输入端相连;在缺相控制模块中:或门芯片U10的输出端经过电阻R25后与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4集电极与电源电路+5V输出端相连,三极管Q4发射极经过继电器线圈K1后接地。
CN201320755663.5U 2013-11-27 2013-11-27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9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5663.5U CN203859497U (zh) 2013-11-27 2013-11-27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55663.5U CN203859497U (zh) 2013-11-27 2013-11-27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9497U true CN203859497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9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5566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9497U (zh) 2013-11-27 2013-11-27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949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023A (zh) * 2013-11-27 2014-02-19 昆明理工大学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及其保护方法
CN104456855A (zh) * 2014-12-25 2015-03-25 李钢 集中空调分布式冷却风机控制器
CN106786617A (zh) * 2015-11-19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低电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95023A (zh) * 2013-11-27 2014-02-19 昆明理工大学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及其保护方法
CN103595023B (zh) * 2013-11-27 2016-01-13 昆明理工大学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及其保护方法
CN104456855A (zh) * 2014-12-25 2015-03-25 李钢 集中空调分布式冷却风机控制器
CN104456855B (zh) * 2014-12-25 2017-09-26 李钢 集中空调分布式冷却风机控制器
CN106786617A (zh) * 2015-11-19 2017-05-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低电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6786617B (zh) * 2015-11-19 2019-04-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低电压保护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5543B (zh) 一种用于高压异步电动机的节能软起动装置
CN104300584A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pid效应抑制方法
CN203859497U (zh)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
CN102377237B (zh) 一种太阳能与市电互补控制器
CN201750381U (zh) 一种用于高压异步电动机的节能软起动装置
CN85109585A (zh) 定向继电器
CN204179679U (zh) 一种光伏组件pid效应抑制系统
CN205596093U (zh) 一种三相电源同步脉冲信号生成电路
CN103595023B (zh) 电机防缺相、防过压、防干扰自动保护器及其保护方法
CN204553319U (zh) 一种风机油泵联锁回路
CN203589744U (zh) 发电机组并机机旁控制用应急系统
CN102594226B (zh) 一种无触点换向接触器
CN104678860B (zh) 基于cpld的交流电中保护继电器及其缺相保护系统
CN206684219U (zh) 一种变频器及其电压检测电路
CN205960785U (zh) 新型静态开关
CN205245462U (zh) 一种变频空调压缩机控制装置
CN208923821U (zh) 一种智能拉闸接触器
CN203027127U (zh) 一种用于直流负载的隔离型电压暂降保护设备
CN202633902U (zh) 电视机电源掉电保护电路
CN201639534U (zh) 抽油机电动机的电压调节及防盗电装置
CN209626972U (zh)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
CN205123647U (zh) 一种变频转工频切换控制器及其装置
CN204098885U (zh) 一种油田注水系统
CN203119611U (zh) 单相逆变器控制板
CN204144901U (zh) 一种具有防窃电功能的自动重合闸用电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113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