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7540U - 双面进出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双面进出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7540U
CN203857540U CN201420084802.0U CN201420084802U CN203857540U CN 203857540 U CN203857540 U CN 203857540U CN 201420084802 U CN201420084802 U CN 201420084802U CN 203857540 U CN203857540 U CN 203857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outlet
cavity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48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康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848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7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7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75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及隔板,隔板分隔容纳腔形成第一凹腔及第二凹腔,还包括分别位于二凹腔内的贯流风轮及热交换器、安装于二凹腔内的两个蜗舌件,前壳板对应于第一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后壳板开设有与第二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气流流经第一进风口、第一凹腔及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气流流经第二进风口、第二凹腔及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二风道相互独立。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集中在一个机身上,实现对两个房间独立或同时进行制冷制热控制,达到一个机身,双重功效的作用,不但节省成本及减少空间的占用。

Description

双面进出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进出风结构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正面或底部进风,正面、侧面或顶上出风:进风口和出风口基本在空调的同一侧,实现一个房间内的制冷或制热。其中,出风口位置的不同,能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感受。
背面进风,正面、侧面或顶上出风:进风口在机身背部,出风口在正面可视。实现一个房间内的制冷或制热。其中,出风口位置的不同,能为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感受。
但是,两种进出风结构方式都是通过空调机对一个房间实现制冷或制热效果,对于不同的房间,为了制冷或制热,必须在每一个房间均配备一台空调,不仅浪费成本,还占用屋内空间,因此,现有的空调需要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为了制冷和制热而在不同房间内分别装设空调所带来的成本浪费和占用空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其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及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且横截面呈“S”形的隔板,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和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前后两侧的前壳板及后壳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容纳腔形成位于前侧的第一凹腔及位于后侧的第二凹腔,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腔内的第一贯流风轮及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凹腔内的第二贯流风轮及第二热交换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且靠近所述前壳板的第一蜗舌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凹腔内且靠近所述后壳板的第二蜗舌件,所述前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一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后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气流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凹腔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气流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凹腔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还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的前后两侧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及驱动所述前面板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驱动所述后面板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裸露于外,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后面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包括气流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二风道包括气流由所述第四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风道段。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包括朝向所述后壳板拱起的第一拱起部及朝向所述前壳板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前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二拱起部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后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一拱起部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后壳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四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与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所述前壳板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前面板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凹腔内的第一阻挡件,所述后面板与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所述后壳板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后面板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凹腔内的第二阻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舌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衔接的第一进风蜗舌、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衔接的第一出风蜗舌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蜗舌及所述第一出风蜗舌之间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蜗舌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衔接的第二进风蜗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衔接的第二出风蜗舌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蜗舌及所述第二出风蜗舌之间的第二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的侧部凸设有第一滑柱,所述框体的前侧部凸伸出所述前壳板,所述框体的前侧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柱滑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前面板上,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面板的滑动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的侧部朝向所述前壳板延伸有两个第一支撑件,每一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所述第一滑柱,所述第一齿条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的侧部凸设有第二滑柱,所述框体的后侧部凸伸出所述后壳板,所述框体的后侧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柱滑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后面板上,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面板的滑动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的侧部朝向所述后壳板延伸有两个第二支撑件,每一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所述第二滑柱,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采用双面进出风结构方式,在空调上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即第一风道及第二风道,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集体在一个机身上,采用两个贯流风轮分别进行送风,可以实现对两个房间独立或同时进行制冷制热控制,达到一个机身,双重功效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可以安装于在两个房间之间的位置,实现两个房间共用一部空调,不仅节省成本,而且节省空调所占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进出风空调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双面进出风空调的正视图。
图3是图2的双面进出风空调沿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双面进出风空调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1的双面进出风空调的侧视图,其中前面板及后面板处于打开状态。
图6是图5的双面进出风空调的正视图。
图7是图6的双面进出风空调沿线B-B的剖视图。
图8是图6的双面进出风空调沿线B-B的立体剖视图。
附图中所涉及到的标号明细如下:
双面进出风空调 100 壳体 10
隔板 20 容纳腔 11
第一凹腔 21 框体 12
第二凹腔 22 前壳板 13
第一贯流风轮 30 后壳板 14
第一热交换器 31 第一进风口 15
第二贯流风轮 33 第一出风口 16
第二热交换器 34 第二进风口 17
第一拱起部 35 第二出风口 18
第二拱起部 36 第三进风口 19
第一凹陷部 37 第一风道 23
第二凹陷部 38 第二风道 24
第一蜗舌件 40 前面板 25
第一进风蜗舌 41 后面板 26
第一出风蜗舌 42 第一风道段 28
第一弧形板 43 第二风道段 29
第二蜗舌件 50 第四进风口 27
第二进风蜗舌 51 第一驱动机构 60
第二出风蜗舌 52 第二驱动机构 70
第二弧形板 53 第二滑柱 77
第一滑柱 66 第二滑动槽 71
第一滑动槽 61 第二电机 72
第一电机 62 第二齿轮 73
第一齿轮 63 第二齿条 74
第一齿条 64 第二支撑件 75
第一支撑件 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面进出风空调100包括具有容纳腔11的壳体10及容置于所述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且横截面呈“S”形的隔板20,所述壳体10包括框体12和连接于所述框体12的前后两侧的前壳板13及后壳板14,所述隔板20分隔所述容纳腔11形成位于前侧的第一凹腔21及位于后侧的第二凹腔22,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腔21内的第一贯流风轮30及第一热交换器31、位于所述第二凹腔22内的第二贯流风轮33及第二热交换器34、安装于所述第一凹腔21内且靠近所述前壳板13的第一蜗舌件40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凹腔22内且靠近所述后壳板14的第二蜗舌件50。
请同时参阅图5至图8,所述前壳板13对应于所述第一蜗舌件40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腔2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5及第一出风口16,所述后壳板14对应于所述第二蜗舌件50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腔22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7及第二出风口18,气流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15、所述第一凹腔21及所述第一出风口16形成第一风道23,气流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17、所述第二凹腔22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8形成第二风道24,所述第二风道24与所述第一风道23相互独立。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采用双面进出风结构方式,在空调上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即第一风道23及第二风道24,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集体在一个机身上,采用两个贯流风轮分别进行送风,可以实现对两个房间独立或同时进行制冷制热控制,达到一个机身,双重功效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出风空调100可以安装于在两个房间之间的位置,实现两个房间共用一部空调,不仅节省成本,而且节省空调所占用的空间。
为了使空调具有符合当今潮流和流行的外观,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出风空调100在壳体10的前部与后部均安装有面板,并且通过面板的滑动,实现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打开及隐蔽,即出风口和进风口均采用隐藏式设计,可随面板运动打开或闭合。具体地,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100还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12的前后两侧的前面板25和后面板26及驱动所述前面板25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0及驱动所述后面板26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0。
所述前面板25与所述后面板26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出风口16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8裸露于外,且所述前面板25与所述框体12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三进风口19,所述第三进风口19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6位于所述框体12的相对两侧,所述后面板26与所述框体12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四进风口27,所述第四进风口27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8位于所述框体12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进风口19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5相连通,所述第四进风口27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7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23包括气流由所述第三进风口19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15的第一风道段28,所述第二风道24包括气流由所述第四进风口27流至所述第二进风口17的第二风道段29。
在实际空调运行中,前面板25与后面板26可以根据需要打开,第一驱动机构60与第二驱动机构70可以相互独立地对前面板25及后面板26进行滑动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前壳板13与所述前面板25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段28,所述第一风道段28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15与所述第三进风口19,所述后壳板14与所述后面板26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风道段29,所述第一风道段28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17与所述第四进风口27。
当第一驱动机构60带动前面板25滑动打开时,气流由第三进风口19进入第一风道段28,然后再通过第一进风口15进入第一凹腔21内,气流在第一凹腔21内与第一热交换器31进行热交换,然后气流再由第一出风口16排出,如图7中所示的气流路线;当第二驱动机构70带动后面板26滑动打开时,气流由第四进风口27进入第二风道段29,然后再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第二凹腔22内,气流在第二凹腔22内与第二热交换器34进行热交换,然后气流再由第二出风口18排出,如图7中所示的气流路线,由此实现空调对两个房间或者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立于地面或地板上,所述第一出风口16位于壳体10的前上部,所述第三进风口19位于壳体10的前下部,第四进风口27位于壳体10的后上部,第二出风口18位于壳体10的后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20包括朝向所述后壳板14拱起的第一拱起部35及朝向所述前壳板13拱起的第二拱起部36,所述前壳板13对应于所述第二拱起部36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一凹陷部37,所述后壳板14对应于所述第一拱起部35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二凹陷部38。通过前面板25的第一凹陷部37与后面板26的第二凹陷部38将隔板20相对固定地安装于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所述隔板20的上侧抵顶于前壳板13上部与框体12的连接处,所述隔板20的下侧抵顶于后壳板14下部与框体12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蜗舌件40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5衔接的第一进风蜗舌4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6衔接的第一出风蜗舌4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蜗舌41及所述第一出风蜗舌42之间的第一弧形板43。所述第一弧形板43与所述第一拱起部35共同围设所述第一贯流风轮30及第一热交换器31。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一热交换器31位于第一贯流风轮30的前方,第一热交换器31靠近第一出风口16。第一热交换器31呈弧形围于第一贯流风轮30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蜗舌件50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7衔接的第二进风蜗舌5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8衔接的第二出风蜗舌52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蜗舌51及所述第二出风蜗舌52之间的第二弧形板53。所述第二弧形板53与所述第二拱起部36共同围设所述第二贯流风轮33及第二热交换器34。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第二热交换器34位于第二贯流风轮33的前方,第二热交换器34靠近第二出风口18。第二热交换器34呈弧形围于第二贯流风轮33的外围。
在前面板25打开时,为了阻止气流在第一贯流风轮30的作用下由前面板25的上部与框体1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一进风口15,所述前面板25与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6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5之间的所述前壳板13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前面板25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15进入所述第一凹腔21内的第一阻挡件(图未示)。该第一阻挡件可以连接于前面板25上,也可以连接于前壳板13上。
在后面板26打开时,为了阻止气流在第二贯流风轮33的作用下由后面板26的下部与框体12之间的空隙进入第二进风口17,所述后面板26与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8与所述第二进风口17之间的所述后壳板14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后面板26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17进入所述第二凹腔22内的第二阻挡件(图未示)。该第一阻挡件可以连接于后面板26上,也可以连接于后壳板14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25的侧部凸设有第一滑柱66,所述框体12的前侧部凸伸出所述前壳板13,所述框体12的前侧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61,所述第一滑柱66滑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61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0包括第一电机62、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62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63及与所述第一齿轮63相啮合的第一齿条64,所述第一齿条64固定安装于所述前面板25上,所述第一齿条6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面板25的滑动方向一致。
第一电机62转动,带动第一齿轮63转动,此时第一齿轮63的位置是相对不动的,由此,第一齿轮63带动第一齿条64移动,从而使前面板25的第一滑柱66在第一滑动槽61内滑动,进而前面板25滑动打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63及第一电机62可固定安装于前壳板13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25的侧部朝向所述前壳板13延伸有两个第一支撑件65,每一所述第一支撑件65上设置所述第一滑柱66,所述第一齿条64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65之间。
同样地,所述后面板26的侧部凸设有第二滑柱77,所述框体12的后侧部凸伸出所述后壳板14,所述框体12的后侧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71,所述第二滑柱77滑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71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0包括第二电机72、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72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73及与所述第二齿轮73相啮合的第二齿条74,所述第二齿条74固定安装于所述后面板26上,所述第二齿条74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面板26的滑动方向一致。
第二电机7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73转动,此时第二齿轮73的位置是相对不动的,由此,第二齿轮73带动第二齿条74移动,从而使后面板26的第二滑柱77在第二滑动槽71内滑动,进而后面板26滑动打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齿轮73及第二电机72可固定安装于后壳板14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26的侧部朝向所述后壳板14延伸有两个第二支撑件75,每一所述第二支撑件75上设置所述第二滑柱77,所述第二齿条74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75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出风空调100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风道,可以单独打开或关闭,可以单独运行,实现对不同房间(例如客厅和卧室)或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分别制冷与制热。
2、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传统思维,设计一种新颖、独特并且能体现极高技术水平的双面进出风结构,使用一个室内机机身,对两个房间独立或同时进行制冷或制热控制。
3、采用符合当今潮流和流行的外观,极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4、本实用新型通过同一隔板20将同一壳体10内的容纳腔11分隔形成两个独立的第一凹腔21及第二凹腔22,凭借空调的共用的结构进行分隔,有效降低整体结构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进出风空调100可同时适用于客厅、卧室等,可安装在墙壁预留孔位,或屏风遮挡位置,对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送风,并且不占用房间明显位置,可作为未来家居空调一体化设计的有力趋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及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容纳腔内且横截面呈“S”形的隔板,所述壳体包括框体和连接于所述框体的前后两侧的前壳板及后壳板,所述隔板分隔所述容纳腔形成位于前侧的第一凹腔及位于后侧的第二凹腔,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腔内的第一贯流风轮及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二凹腔内的第二贯流风轮及第二热交换器、安装于所述第一凹腔内且靠近所述前壳板的第一蜗舌件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凹腔内且靠近所述后壳板的第二蜗舌件,所述前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一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所述后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二蜗舌件的相对两侧的位置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腔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气流流经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凹腔及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第一风道,气流流经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凹腔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一风道相互独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进出风空调还包括滑动安装于所述框体的前后两侧的前面板和后面板及驱动所述前面板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及驱动所述后面板滑动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朝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裸露于外,且所述前面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后面板与所述框体之间产生缝隙而形成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位于所述框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风道包括气流由所述第三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一进风口的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二风道包括气流由所述第四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二进风口的第二风道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朝向所述后壳板拱起的第一拱起部及朝向所述前壳板拱起的第二拱起部,所述前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二拱起部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后壳板对应于所述第一拱起部的峰部设置有与该峰部适配的第二凹陷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板与所述前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三进风口,所述后壳板与所述后面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风道段,所述第一风道段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四进风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与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之间的所述前壳板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前面板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凹腔内的第一阻挡件,所述后面板与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之间的所述后壳板部分之间设置有于该后面板打开时用以阻挡气流由二者之间的空隙并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凹腔内的第二阻挡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衔接的第一进风蜗舌、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衔接的第一出风蜗舌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蜗舌及所述第一出风蜗舌之间的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蜗舌件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衔接的第二进风蜗舌、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衔接的第二出风蜗舌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蜗舌及所述第二出风蜗舌之间的第二弧形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侧部凸设有第一滑柱,所述框体的前侧部凸伸出所述前壳板,所述框体的前侧部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柱滑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槽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相 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前面板上,所述第一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前面板的滑动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面板的侧部朝向所述前壳板延伸有两个第一支撑件,每一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所述第一滑柱,所述第一齿条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的侧部凸设有第二滑柱,所述框体的后侧部凸伸出所述后壳板,所述框体的后侧部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柱滑设于所述第二滑动槽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齿轮及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后面板上,所述第二齿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后面板的滑动方向一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进出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的侧部朝向所述后壳板延伸有两个第二支撑件,每一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所述第二滑柱,所述第二齿条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 
CN201420084802.0U 2014-02-26 2014-02-26 双面进出风空调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7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4802.0U CN203857540U (zh) 2014-02-26 2014-02-26 双面进出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4802.0U CN203857540U (zh) 2014-02-26 2014-02-26 双面进出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7540U true CN203857540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7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480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7540U (zh) 2014-02-26 2014-02-26 双面进出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754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2304A (zh) * 2014-02-26 2014-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进出风空调
CN107606695A (zh) * 2017-08-22 2018-01-1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8176333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2304A (zh) * 2014-02-26 2014-05-2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进出风空调
CN103822304B (zh) * 2014-02-26 2016-06-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双面进出风空调
WO2018176333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06695A (zh) * 2017-08-22 2018-01-19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7606695B (zh) * 2017-08-22 2020-06-26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2304A (zh) 双面进出风空调
CN101292841A (zh) 一种烤箱
CN201688533U (zh) 用于立式空调柜机的风道及立式空调柜机
CN203857540U (zh) 双面进出风空调
CN105091112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7726446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318434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6164597A (zh) 空调机
CN104807078A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6145790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5352046A (zh) 空调器
CN2906404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901117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04084607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705212A (zh) 空调室内机
CN205498551U (zh) 一种汽车空调滑动格栅风门
CN205066093U (zh) 空调器
CN204693609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6660427B (zh) 空气通路切换装置
CN201057474Y (zh) 带有排气口滑动门的柜式空调器
CN203336763U (zh) 一种换新风装置
CN205156154U (zh) 空调器
CN105485762A (zh) 一种分体壁挂式空调器
CN206018825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201314647Y (zh) 三角形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0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