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2748U -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2748U
CN203852748U CN201420115872.8U CN201420115872U CN203852748U CN 203852748 U CN203852748 U CN 203852748U CN 201420115872 U CN201420115872 U CN 201420115872U CN 203852748 U CN203852748 U CN 203852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installing plate
plate
brake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58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彩霞
王震虎
杨汉嵩
陈帮军
陈永方
王红
刘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4201158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2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2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27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包括固定连接架和固定桩,固定连接架设在高层建筑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固定桩设在地面上,固定连接架和固定桩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逃生绳,逃生绳上设有可快捷安装在逃生绳由上而下滑动的逃生器,逃生绳下部标注有用于操控逃生器制动的制动反应段,逃生绳的制动反应段下方且临近固定桩处的地面上设有气垫。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在超高层建筑发生险情时通过预先设定好的逃生点快速逃生的一种自救设备。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逃生效率,安全可靠性强,而且更便携,使用和维护更简单,同时成本将更低廉。

Description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自救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在超高层建筑上遇险时快速逃生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于居住或办公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使得人口居住和办公环境逐年密集。面对现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超过五十米,一百米的住宅楼、写字楼一旦发生火灾之类的险情,消防基本上只能靠大楼自身的灭火能力,自救也基本上要靠自己,尤其当险情发生在较高楼层时,消防云梯已经很难再被用来进行人员的疏散。据消息称目前中等或发达城市中配备超过五十米的消防云梯都是很有限的。当出现火灾或其他险情时,对居住或工作在高层建筑的人们带来很大危险,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1 火险隐患多、概率大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临时动火多,用电量大,存放的易燃、可燃材料多;而使用中的高层建筑底部裙楼多为商场、餐饮、娱乐等商业功能区,主体建筑为住宅、办公或宾馆等,体量大,功能复杂,电气设备繁多,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密度大,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极易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1.2 火势蔓延途径多、速度快
高层建筑中防火分隔处理不好的楼梯间、电梯井、电缆井、管道井、垃圾道等竖向井道,通风、空调、排烟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变形缝和施工预留孔洞,天井、走廊、吊顶、窗户和受热易碎的玻璃幕墙等,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渠道,在气压和风速的影响下,易形成烟囱效应,使烟气迅速扩散。一座100 m高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30 s就能沿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1.3 人员疏散困难、易伤亡
高层建筑层数多,垂直距离长,内部结构复杂,人员疏散到地面或楼内避难层等相对安全区域所需时间长,而烟气流动速度比人员疏散速度快100多倍;发生火灾时,普通电梯断电停止运转,人员疏散主要是靠楼梯,烟气随人流窜入楼梯间,严重影响安全疏散,且由于人员集中,容易发生拥挤踩踏;火势的扩大将使应急照明和应急广播系统因控制线路被烧毁而陷入瘫痪,给疏散带来极大的困难。
1.4 装备要求高、扑救难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消防车的登高能力、供水能力达不到所需的高度,直升飞机救助受到了浓烟、粉尘、热气流、飞行空间、停机场地、审批环节、救助经验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发生火灾时,高层建筑主要依靠内部的消防设施和被困人员合理有效的逃生自救。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按扑救一般规模火灾的需要设置的,在火势扩大、形成大面积火灾时显然不足,需要利用消防车从室外进行补给,但供水器材的耐压强度常常无法满足要求。此外,如果建筑物内没有安装消防电梯,消防队员不能快速到达着火层,消防器材也不能及时补充,贻误战机影响扑救。玻璃幕墙受热破碎四散,易造成救援人员的伤亡和消防装备的损毁。而施工中的高层建筑,由于没有防火分隔设施,建筑材料、脚手架上竹排或跳板、防护网等均为可燃物,消防系统设施尚未开通,且缺少消防水源,火灾扑救难度更大。
目前,用于高层利用绳索的逃生设备已经有很多,而且有不少已经产品化。但对于超高层建筑的解决方案目前人不能让人满意。下面我就来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产品,例如缓降逃生器 (JSH-100/20)这种缓降器已经量产,它的优点是,可以反复使用,价格上也相对便宜,目前在千元左右;但缺陷是下降速度缓慢切不可控只有匀速0.16-1.5m/s(根据载重20-100公斤变化)对于超高层建筑逃生效率太低。又因为是自备绳索,所以对绳索的长度也有限制,目前普遍最高使用高度为200米。又例如上海65岁老人设计高楼逃生器它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同样可以重复使用;但缺陷是也是因为下降速度不可控,最高下降速度只有1.5m/s,反复使用时需要使用人力回收,多人使用逃生效率低,也因为自备绳索,所以适用高度受限。再例如四川研发“自救逃生器”适用高度为400多米,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层建筑救生系统它的优点是单次逃生人数多,适用高度高,使用寿命可长达30年;但缺陷是成本过高,贵的要30万元左右,便宜的也要3万元左右,不适合一般居民或者居民楼购买。
市场上大量出现了逃生自救类产品,可以是这类产品使用局限性很多,例如有滑降速度慢、每次单人使用、不易操作、设备成本过高、逃生效率低、安全可靠性不能保障等诸多缺陷,这些也是逃生设备难以普及的障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便于操作、成本低、可多人同时使用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包括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固定连接架34设在高层建筑35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固定桩31设在地面32上,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逃生绳26,逃生绳26上设有可在逃生绳26由上而下滑动的逃生器24,逃生绳26下部标注有用于操控逃生器24制动的制动反应段,逃生绳26的制动反应段下方且临近固定桩31处的地面32上设有气垫33。
所述逃生器24包括第一安装板14、摩擦环19和第二安装板23,摩擦环19设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之间,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中部垂直设有中心轴1,中心轴1与摩擦环19同中心线设置,中心轴1上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的外侧连接有吊环2,中心轴1上设有传动齿轮12和限速飞轮16,传动齿轮12位于第一安装板14外侧,限速飞轮16设在摩擦环19内,限速飞轮16的外周均匀径向设有至少三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设有一个可与摩擦环19内壁摩擦的飞轮摩擦块17,限速飞轮16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结构,限速飞轮16内设有制动机构,逃生器24外设有操控制动机构制动的制动控制机构25;
所述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与传动齿轮12配合操作的压绳操作机构,第二安装板23一侧设有用于控制压绳操作机构动作的保险机构。
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块22、凸轮盘21和连接杆36,凸轮盘21穿套在中心轴1上,制动块22关于凸轮盘21回转中心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杆36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杆36设在两个制动块22之间且内端分别与凸轮盘21的两侧连接,两个连接杆36的外端与第二安装板23之间分别对称设有拉伸弹簧37;
所述制动控制机构25包括制动拉线8,U型板7、手把10、解锁杆9、方盒38和卡板39,手把10两端与U型板7的敞口处连接,U型板7的内测设有固定座40,解锁杆9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40上,方盒38通过紧固螺栓41设在U型板7的外侧,卡板39设在方盒38内并穿设在紧固螺栓41上,紧固螺栓41上穿套有将卡板39与方盒38内壁板接触的第一压缩弹簧42,制动拉线8的一端与一个连接杆36连接,制动拉线8的另一端穿过U型板7的底部与解锁杆9中部连接,卡板39的内端设有穿过U型板7并与解锁杆9活动端卡接的配合的卡块43,卡板39的外端设有穿过方盒38外呈L型的解锁按钮6;制动拉线8外套设有位于摩擦环19和U型板7之间的穿线管5。
所述压绳操作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安装板14的从动框11、联动板15、销轴44、固定杆45、连杆13、调节杆46,从动框11上设有位于传动齿轮12左侧的压线轮47,从动框11的上端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中部通过位于传动齿轮12右侧的定位销48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上端右侧设有与销轴44顶压接触的定位块49,连杆13两端分别与固定杆45下端和调节杆46铰接,调节杆46垂直穿过销轴44,调节杆46下端设有铰接座50,调节杆46上端螺纹连接有位于销轴44上侧的定位螺母51,调节杆46上穿设有位于销轴44和铰接座50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52,联动板15左右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4表面,联动板15的左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左挡板53,联动板15的右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右挡板54,所述保险机构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接触,从动框11下端伸入到联动板15上并与左挡板53右表面接触,连杆13两端分别与右挡板54的左表面和上表面顶压接触。
所述保险机构包括保险锁板4,保险锁板4的左边沿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配合,保险锁板4上设有长孔55,长孔55内穿设有导向柱56,导向柱56的内端固定在摩擦环19外壁,保险锁板4的下表面设有固定柱57,固定柱57与导向柱56之间设有第三压缩弹簧58,第三压缩弹簧58平行于长孔55的长度方向。
所述中心轴1一端在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护板3和将护板3压紧的螺母,螺母连接有解锁环18,护板3在中心轴1左侧向外弯折形成过绳缝隙。
所述传动齿轮12包括至少两片,第一安装板14外表面设有左右两侧分别与销轴44和定位销48顶压配合的支撑块20,支撑块20位于传动齿轮12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逃生器本身不配备绳索,因此需要使用公共绳索。首先在高层建筑上所设的逃生地点(设在高层建筑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的固定连接架,被选定楼层之间可以相隔3-5层)找到逃生绳。首先放下逃生绳,并由地面人员将逃生绳通过逃生绳下端的锁钩连接到固定桩上,目的是将逃生绳拉离楼体,防止逃生人员在下落时与楼体发生碰撞和旋转并与逃生绳缠绕。
然后逃生人员将逃生绳通过护板内侧的过绳缝隙压入到传动齿轮和压线轮之间,逃生绳的顶压保险锁板,保险锁板克服第三压缩弹簧的拉力,保险锁板的长孔沿固定柱移动,保险锁板脱离左挡板的右边沿后,在第二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推动连杆,连杆向右顶压右挡板,联动板上的右挡板向右移动,左挡板向右带动从动框向右转动,从动框上的压线轮将逃生绳压紧到传动齿轮上,锁紧过程将在瞬间完成,此时逃生器将不再会与逃生绳发生滑动摩擦,锁紧结束,这样就完成将逃生器压设到逃生绳上。
接着逃生人员自行或者由他人协助穿戴安全带,安全带是与逃生器上的吊环相连接的,在穿戴好与身体绑定的护具后将安全带上的挂钩挂在吊环上,即可开始进行滑降。滑降前逃生人员首先握紧手把,用手拉紧解锁杆将解锁杆的活动端与卡板内端的卡块卡接,这样固定在解锁杆上的刹车线会拉动逃生器的连接杆,连接杆带动凸轮盘转动,克服拉伸弹簧,使制动块不与限速飞轮的内壁接触,制动机构处于解锁位置。
当滑降时,逃生绳会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带动与之相扣连的限速飞轮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限速飞轮上有多个离心摩擦块可以在限速飞轮上的滑槽中径向滑动。当限速飞轮转速升高时,离心的摩擦块与摩擦环之间的压力就会升高,摩擦力加大。当在额定载荷下,滑降速度上升到一个最大值将不再继续上升。此时,逃生人员沿逃生绳以高匀速状态滑降,保证了快速完成超高层建筑逃生的需求。这个高匀速状态的最大速度将不超过正常人在不减速落地时所能承受的速度,目前额定载荷下预设极速为7m/s,相当于从2m左右高度自由落地。
在下落到离地面预定距离时,逃生绳上会有醒目颜色和质感的标记段或逃生绳制动反应段提醒逃生人员立即开始主制动降低下滑速度。逃生人员按动制动器上的解锁按钮,解锁按钮为L型,这样就可以带动卡板克服第一压缩弹簧的作用力,带动卡块向外移动,解锁杆脱离卡块的束缚,制动拉线松开,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连接杆转动,连接杆带动凸轮盘转动,凸轮盘推动两个制动块向外移动,制动块与限速飞轮的内壁接触产生压力开始主制动刹车。为了进一步保障逃生人员安全,地面会放置气垫缓冲,这样就为逃生人员提供更安全的速降措施。
当逃生人员安全落地后,通过操作解锁环,中心轴上的L型卡口槽与凸轮盘转轴内的挂钩会解锁。提起解锁环可以将吊环、护板和传动齿轮拆卸下来,从而使逃生绳从逃生器上分离,这样可以保证下一名逃生人员继续使用同一根逃生绳逃生。
另外,逃生地点应在高层建筑至少四个方向上选择,以便在火险发生时可选择安全的一面逃生;逃生地点与地面32的垂直范围内不应与楼体或其他物品接触,以防止在高速下落时撞伤。
逃生绳使用规定直径和不小于规定最小摩擦系数的逃生绳。在逃生绳26末端用醒目颜色标记出制动反应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速降过程经过加速下落阶段、匀速下落阶段和制动下落阶段。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下落、卸载等三个重要逃生环节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为更多人员安全逃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由于设计原理的因素,本实用新型被定性为单次使用产品。在解锁后逃生器24会分散为多个部分,这些将由指定单位折价回收,在经过可靠验收后再利用。这样一来将会有效的降低使用成本和再制造成本。因为使用公共绳索,所以又进一步节约了个人的逃生成本。而逃生地点的公共绳索将由小区物业提供,因为只是提供逃生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物业的支出也降低了很多。将整个逃生系统的成本分摊,将有利于这套逃生系统的普及。
总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以在超高层建筑发生险情时通过预先设定好的逃生点快速逃生的一种自救设备。本实用新型本身可以不备有逃生绳索,但可以通过自身机构快速自动锁紧在逃生点的预设绳索上完成滑降,在下落过程中先加速再以恒定高速下落,在快接近地面时通过配有的主动刹车装置制动,并落在地面预先设有的缓冲气垫上。通过快拆机构迅速将逃生器从绳索上解锁,同一根绳索可以再次共其他人员使用。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高的逃生效率,安全可靠性强,而且更便携,使用和维护更简单,同时成本将更低廉。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于超高建筑物逃生,空中救援(住宅楼、办公楼、写字楼、教学楼、商业楼、银行、医疗建筑、宾馆、娱乐场所等),还可以用于消防救援,公安、武警及部队装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逃生器和制动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逃生器的爆炸图;
图4是逃生器的压绳操作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逃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制动控制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包括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固定连接架34设在高层建筑35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固定桩31设在地面32上,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逃生绳26,逃生绳26上设有可在逃生绳26由上而下滑动的逃生器24,逃生绳26下部标注有用于操控逃生器24制动的制动反应段,逃生绳26的制动反应段下方且临近固定桩31处的地面32上设有气垫33。
逃生器24包括第一安装板14、摩擦环19和第二安装板23,摩擦环19设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之间,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中部垂直设有中心轴1,中心轴1与摩擦环19同中心线设置,中心轴1上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的外侧连接有吊环2,中心轴1上设有传动齿轮12和限速飞轮16,传动齿轮12位于第一安装板14外侧,限速飞轮16设在摩擦环19内,限速飞轮16的外周均匀径向设有至少三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设有一个可与摩擦环19内壁摩擦的飞轮摩擦块17,限速飞轮16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结构,限速飞轮16内设有制动机构,逃生器24外设有操控制动机构制动的制动控制机构25;
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与传动齿轮12配合操作的压绳操作机构,第二安装板23一侧设有用于控制压绳操作机构动作的保险机构。
制动机构包括制动块22、凸轮盘21和连接杆36,凸轮盘21穿套在中心轴1上,制动块22关于凸轮盘21回转中心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杆36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杆36设在两个制动块22之间且内端分别与凸轮盘21的两侧连接,两个连接杆36的外端与第二安装板23之间分别对称设有拉伸弹簧37;
制动控制机构25包括制动拉线8,U型板7、手把10、解锁杆9、方盒38和卡板39,手把10两端与U型板7的敞口处连接,U型板7的内测设有固定座40,解锁杆9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40上,方盒38通过紧固螺栓41设在U型板7的外侧,卡板39设在方盒38内并穿设在紧固螺栓41上,紧固螺栓41上穿套有将卡板39与方盒38内壁板接触的第一压缩弹簧42,制动拉线8的一端与一个连接杆36连接,制动拉线8的另一端穿过U型板7的底部与解锁杆9中部连接,卡板39的内端设有穿过U型板7并与解锁杆9活动端卡接的配合的卡块43,卡板39的外端设有穿过方盒38外呈L型的解锁按钮6;制动拉线8外套设有位于摩擦环19和U型板7之间的穿线管5。
压绳操作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安装板14的从动框11、联动板15、销轴44、固定杆45、连杆13、调节杆46,从动框11上设有位于传动齿轮12左侧的压线轮47,从动框11的上端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中部通过位于传动齿轮12右侧的定位销48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上端右侧设有与销轴44顶压接触的定位块49,连杆13两端分别与固定杆45下端和调节杆46铰接,调节杆46垂直穿过销轴44,调节杆46下端设有铰接座50,调节杆46上端螺纹连接有位于销轴44上侧的定位螺母51,调节杆46上穿设有位于销轴44和铰接座50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52,联动板15左右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4表面,联动板15的左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左挡板53,联动板15的右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右挡板54,所述保险机构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接触,从动框11下端伸入到联动板15上并与左挡板53右表面接触,连杆13两端分别与右挡板54的左表面和上表面顶压接触。
保险机构包括保险锁板4,保险锁板4的左边沿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配合,保险锁板4上设有长孔55,长孔55内穿设有导向柱56,导向柱56的内端固定在摩擦环19外壁,保险锁板4的下表面设有固定柱57,固定柱57与导向柱56之间设有第三压缩弹簧58,第三压缩弹簧58平行于长孔55的长度方向。
中心轴1一端在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护板3和将护板3压紧的螺母,螺母连接有解锁环18,护板3在中心轴1左侧向外弯折形成过绳缝隙。
传动齿轮12包括至少两片,第一安装板14外表面设有左右两侧分别与销轴44和定位销48顶压配合的支撑块20,支撑块20位于传动齿轮12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逃生器24本身不配备绳索,因此需要使用公共绳索。首先在高层建筑上所设的逃生地点(设在高层建筑35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的固定连接架34)找到逃生绳26。首先放下逃生绳26,并由地面32人员将逃生绳26通过逃生绳26下端的锁钩30连接到固定桩31上,目的是将逃生绳26拉离楼体,防止逃生人员在下落时与楼体发生碰撞和旋转并与逃生绳26缠绕。
然后逃生人员29将逃生绳26通过护板3内侧的过绳缝隙压入到传动齿轮12和压线轮47之间,逃生绳26的顶压保险锁板4,保险锁板4克服第三压缩弹簧58的拉力,保险锁板4的长孔55沿固定柱57移动,保险锁板4脱离左挡板53的右边沿后,在第二压缩弹簧52的作用下,推动连杆13,连杆13向右顶压右挡板54,联动板15上的右挡板54向右移动,左挡板53向右带动从动框11向右转动,从动框11上的压线轮47将逃生绳26压紧到传动齿轮12上,锁紧过程将在瞬间完成,此时逃生器24将不再会与逃生绳26发生滑动摩擦,锁紧结束,这样就完成将逃生器24穿设到逃生绳26上。
接着逃生人员29自行或者由他人协助穿戴安全带28,安全带28是与逃生器24上的吊环相连接的,在穿戴好与身体绑定的护具后将安全带28上的挂钩挂在吊环2上,即可开始进行滑降。滑降前逃生人员29首先握紧手把10,用手拉紧解锁杆9将解锁杆9的活动端与卡板39内端的卡块43卡接,这样固定在解锁杆9上的刹车线8会拉动逃生器24的连接杆36,连接杆36带动凸轮盘21转动,克服拉伸弹簧37,使制动块22不与限速飞轮16的内壁接触,制动机构处于解锁位置。
当滑降时,逃生绳26会带动传动齿轮12转动,传动齿轮12带动与之相扣连的限速飞轮16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限速飞轮16上有多个离心摩擦块17可以在限速飞轮16上的滑槽中径向滑动。当限速飞轮16转速升高时,离心的摩擦块17与摩擦环19之间的压力就会升高,摩擦力加大。当在额定载荷下,滑降速度上升到一个最大值将不再继续上升。此时,逃生人员29沿逃生绳26以高匀速状态滑降,保证了快速完成超高层建筑逃生的需求。
在下落到离地面32预定距离时,逃生绳26上会有醒目颜色和质感的标记段或逃生绳26制动反应段提醒逃生人员29立即开始主制动降低下滑速度。逃生人员29按动制动器上的解锁按钮6,解锁按钮6为L型,这样就可以带动卡板39克服第一压缩弹簧42的作用力,带动卡块43向外移动,解锁杆9脱离卡块43的束缚,制动拉线8松开,在拉伸弹簧37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连接杆36转动,连接杆36带动凸轮盘21转动,凸轮盘21推动两个制动块22向外移动,制动块22与限速飞轮16的内壁接触产生压力开始主制动刹车。为了进一步保障逃生人员29安全,地面32会放置气垫33缓冲。
当逃生人员29安全落地后,通过操作解锁环18,中心轴上的L型卡口槽与凸轮盘21转轴内的挂钩会解锁。提起解锁环18可以将吊环2、护板3和传动齿轮12拆卸下来,从而使逃生绳26从逃生器24上分离,这样可以保证下一名逃生人员29继续使用同一根逃生绳26逃生。
另外,逃生地点应在高层建筑至少四个方向上选择,以便在火险发生时可选择安全的一面逃生;逃生地点与地面32的垂直范围内不应与楼体或其他物品接触,以防止在高速下落时撞伤。
逃生绳26使用规定直径和不小于规定最小摩擦系数的逃生绳26。在逃生绳26末端用醒目颜色标记出制动反应段。
支撑块20起到抵消中心轴1承受逃生人员29重量的作用,而且对固定杆45也起到良好的定位作用。即对中心轴1的受力和第二压缩弹簧52的作用力起到抵消作用。
综上所述,逃生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在速降过程经过加速下落阶段、匀速下落阶段和制动下落阶段。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下落、卸载等三个重要逃生环节上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为更多人员安全逃生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由于设计原理的因素,本实用新型被定性为一次性产品。在解锁后逃生器24会分散为多个部分,这些将由指定单位折价回收,在经过可靠验收后再利用。这样一来将会有效的降低使用成本和再制造成本。因为使用公共绳索,所以又进一步节约了个人的逃生成本。而逃生地点的公共绳索将由小区物业提供,因为只是提供逃生系统中的一部分,所以物业的支出也降低了很多。将整个逃生系统的成本分摊,将有利于这套逃生系统的普及。
上述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固定连接架(34)设在高层建筑(35)楼顶上以及被选定楼层的四周位置上,固定桩(31)设在地面(32)上,固定连接架(34)和固定桩(31)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逃生绳(26),逃生绳(26)上设有可在逃生绳(26)由上而下滑动的逃生器(24),逃生绳(26)下部标注有用于操控逃生器(24)制动的制动反应段,逃生绳(26)的制动反应段下方且临近固定桩(31)处的地面(32)上设有气垫(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器(24)包括第一安装板(14)、摩擦环(19)和第二安装板(23),摩擦环(19)设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之间,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中部垂直设有中心轴(1),中心轴(1)与摩擦环(19)同中心线设置,中心轴(1)上在第一安装板(14)和第二安装板(23)的外侧连接有吊环(2),中心轴(1)上设有传动齿轮(12)和限速飞轮(16),传动齿轮(12)位于第一安装板(14)外侧,限速飞轮(16)设在摩擦环(19)内,限速飞轮(16)的外周均匀径向设有至少三个滑槽,每个滑槽内均设有一个可与摩擦环(19)内壁摩擦的飞轮摩擦块(17),限速飞轮(16)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结构,限速飞轮(16)内设有制动机构,逃生器(24)外设有操控制动机构制动的制动控制机构(25);
所述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与传动齿轮(12)配合操作的压绳操作机构,第二安装板(23)一侧设有用于控制压绳操作机构动作的保险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块(22)、凸轮盘(21)和连接杆(36),凸轮盘(21)穿套在中心轴(1)上,制动块(22)关于凸轮盘(21)回转中心对称设有两个,连接杆(36)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杆(36)设在两个制动块(22)之间且内端分别与凸轮盘(21)的两侧连接,两个连接杆(36)的外端与第二安装板(23)之间分别对称设有拉伸弹簧(37);
所述制动控制机构(25)包括制动拉线(8),U型板(7)、手把(10)、解锁杆(9)、方盒(38)和卡板(39),手把(10)两端与U型板(7)的敞口处连接,U型板(7)的内测设有固定座(40),解锁杆(9)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座(40)上,方盒(38)通过紧固螺栓(41)设在U型板(7)的外侧,卡板(39)设在方盒(38)内并穿设在紧固螺栓(41)上,紧固螺栓(41)上穿套有将卡板(39)与方盒(38)内壁板接触的第一压缩弹簧(42),制动拉线(8)的一端与一个连接杆(36)连接,制动拉线(8)的另一端穿过U型板(7)的底部与解锁杆(9)中部连接,卡板(39)的内端设有穿过U型板(7)并与解锁杆(9)活动端卡接的配合的卡块(43),卡板(39)的外端设有穿过方盒(38)外呈L型的解锁按钮(6);制动拉线(8)外套设有位于摩擦环(19)和U型板(7)之间的穿线管(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绳操作机构包括设在第一安装板(14)的从动框(11)、联动板(15)、销轴(44)、固定杆(45)、连杆(13)、调节杆(46),从动框(11)上设有位于传动齿轮(12)左侧的压线轮(47),从动框(11)的上端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中部通过位于传动齿轮(12)右侧的定位销(48)铰接在第一安装板(14)上,固定杆(45)上端右侧设有与销轴(44)顶压接触的定位块(49),连杆(13)两端分别与固定杆(45)下端和调节杆(46)铰接,调节杆(46)垂直穿过销轴(44),调节杆(46)下端设有铰接座(50),调节杆(46)上端螺纹连接有位于销轴(44)上侧的定位螺母(51),调节杆(46)上穿设有位于销轴(44)和铰接座(50)之间的第二压缩弹簧(52),联动板(15)左右滑动连接在第一安装板(14)表面,联动板(15)的左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左挡板(53),联动板(15)的右端下部边沿设有L型的右挡板(54),所述保险机构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接触,从动框(11)下端伸入到联动板(15)上并与左挡板(53)右表面接触,连杆(13)两端分别与右挡板(54)的左表面和上表面顶压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机构包括保险锁板(4),保险锁板(4)的左边沿与从动框(11)的下端右侧边沿顶压配合,保险锁板(4)上设有长孔(55),长孔(55)内穿设有导向柱(56),导向柱(56)的内端固定在摩擦环(19)外壁,保险锁板(4)的下表面设有固定柱(57),固定柱(57)与导向柱(56)之间设有第三压缩弹簧(58),第三压缩弹簧(58)平行于长孔(55)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1)一端在第一安装板(14)外侧设有护板(3)和将护板(3)压紧的螺母,螺母连接有解锁环(18),护板(3)在中心轴(1)左侧向外弯折形成过绳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12)包括至少两片,第一安装板(14)外表面设有左右两侧分别与销轴(44)和定位销(48)顶压配合的支撑块(20),支撑块(20)位于传动齿轮(12)之间。
CN201420115872.8U 2014-03-14 2014-03-14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2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5872.8U CN203852748U (zh) 2014-03-14 2014-03-14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5872.8U CN203852748U (zh) 2014-03-14 2014-03-14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2748U true CN203852748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2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5872.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52748U (zh) 2014-03-14 2014-03-14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27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924A (zh) * 2014-03-14 2014-07-02 黄河科技学院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3924A (zh) * 2014-03-14 2014-07-02 黄河科技学院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CN103893924B (zh) * 2014-03-14 2016-05-11 黄河科技学院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3924B (zh)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CN104740790B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CN202724498U (zh) 高层建筑物的斜滑式隧道型逃生装置
CN107497068A (zh) 一种安全逃生系统
CN103007446A (zh) 高层建筑消防逃生的方法
CN203852746U (zh) 用于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的逃生器
CN202289241U (zh) 消防逃生救生设备
CN203852748U (zh)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
CN203852747U (zh)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逃生器的制动装置
CN203750044U (zh)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逃生器的压绳操作装置
CN203750043U (zh) 超高层建筑速降逃生系统逃生器的逃生绳压装装置
CN203915808U (zh) 一种设计无障碍消防逃生通道
CN203001723U (zh) 一种建筑
CN203001719U (zh) 一种建筑
CN103405858B (zh) 一种高层逃生系统
CN203001714U (zh) 一种建筑
CN104288921A (zh) 螺旋式可收缩高处疏散运送管道
CN201337770Y (zh) 超高层建筑自救逃生装置
CN1792397B (zh) 高楼消防逃生机
CN204767078U (zh) 一种高层建筑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CN203408373U (zh) 一种高层逃生系统
CN208809336U (zh) 一种楼宇火灾室外逃生救援系统
CN203001718U (zh) 一种楼房
CN202788028U (zh) 高层建筑避难逃生疏散专用通道系统
CN203001716U (zh) 一种楼房的逃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