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1413U -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1413U
CN203851413U CN201420249833.7U CN201420249833U CN203851413U CN 203851413 U CN203851413 U CN 203851413U CN 201420249833 U CN201420249833 U CN 201420249833U CN 203851413 U CN203851413 U CN 203851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ipe connecting
cooling device
liquid
rapi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98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宪龙
张海涛
李典林
周海涛
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4983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1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1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14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属于计算机及通信领域。该系统包括:主管、至少一个支管和至少一个快速接管;主管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支管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支管连接,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输送至冷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将冷源与冷却装置连接起来,将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输送至冷却装置中,使冷却装置利用输送的载冷剂对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实现了向大型数据中心中的每个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

Description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在大型的数据中心,电子设备的集中程度非常高,服务器等设备通常被直接安装在服务器机柜内,服务器机柜的温度将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运行性能,因此在服务器机柜多排紧密设计的数据中心,需要对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以保证服务器的运行性能。
为了保证服务器的运行性能,目前已发明了一种冷却装置,通过该装置对服务器进行冷却以保证服务器的运行性能。如图1和图2所示,该冷却装置a包括:第一框架a1和模块化冷却装置a2,第一框架a1包括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相连接,模块化冷却装置a2安装在第一框架a1的上方。与第一侧面a11或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将散发的热风吹到模块化冷却装置a2上。模块化冷却装置a2通过其包含的载冷剂对该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将该冷风吹到与第一侧面a11或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上,以实现对与第一侧面a11或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进行冷却。
该冷却装置对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时需要外部不断地输送载冷剂,但是发明人发现现在还没有向该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的管路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路系统,包括:主管、至少一个支管和至少一个快速接管;
所述主管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所述主管、所述支管和所述快速接管输送至所述冷却装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机柜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冷却装置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管路系统;
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服务器机柜上方,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服务器机柜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主管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支管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支管连接,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以冷源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与冷却装置间接相连,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输送至冷却装置,如此实现了向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服务器机柜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模块化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间第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路间第二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接头第一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快速接头第二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液装置第一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液装置第二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漏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液盘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与管路系统对接第一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与管路系统对接第二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与管路系统对接第三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冷却装置与管路系统对接第四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废液回收管和排液管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漏液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a:冷却装置,b:服务器机柜,
a1:第一框架,a2:模块化冷却装置,
a11:第一侧面,a12:第二侧面,
a21:第二框架,a22:第三框架,a23:模块化换热装置,a24:模块化导风装置,
1:主管,2:支管,3:快速接管,4:快速接头,5:防漏液装置,
6:废液回收管,7:排液管,8:第一导线,9:第二导线,10:
报警器,11:电源,
11:供液主管,12:回液主管,
21:供液支管,22:回液支管,
31:供液快速接管,32:回液快速接管,
41:供液快速接头,42:回液快速接头,
51:接液盘,52:挡液罩,53:空间,
511: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路系统,如图3所示,该管路系统包括主管1、至少一个支管2和至少一个快速接管3;
主管1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支管2的一端与主管1连接,快速接管3的一端与支管2连接,快速接管3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a连接,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1、支管2和快速接管3输送至冷却装置a。
主管1的另一端和每个支管2的另一端都是封闭的。由于主管1、支管2和快速接管3连通了冷源与冷却装置a之间的通道,使冷源中的载冷剂可以通过由主管1、支管2和快速接管3组成的通道输送至冷却装置a。
其中,主管1上可以连接至少一个支管2,一个支管2上可以连接至少一个快速接管3,至少一个快速接管3中的每个快速接管3连接一个冷却装置a,所以该管路系统可以与至少一个冷却装置a连接,进而实现向至少一个冷却装置a输送载冷剂。
其中,参见图1和图2,冷却装置a包括第一框架a1和模块化冷却装置a2,第一框架a1包括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6相连接,模块化冷却装置a2安装在第一框架a1的上方。
其中,参见图4,模块化冷却装置a2包括:第二框架a21、第三框架a22、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和模块化导风装置a24;第二框架a21安装在第三框架a22的上方,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安装在第二框架a21内并与管路系统包括的快速接管3连接,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安装在第三框架a22内。
其中,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1、支管2和快速接管3输送到模块化冷却装置a2包括的模块化换热装置a23中。与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运行产生的热风被吸入模块化冷却装置a2中,模块化冷却装置a2利用模块化换热装置a23中的载冷剂对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然后通过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将冷风导送给与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从而实现了对对与第一侧面a11或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进行冷却。
其中,在数据中心中,主管1可以靠墙布置在数据中心的两侧。或者,参见图5和图6,在数据中心的两侧布置独立的房间,将布置的房间作为管路间,将主管1设置在管路间中,以便于对主管1的维护。
其中,支管2的长度根据数据中心的宽度进行设定,如果支管2的长度过长,则对支管2进行弯曲处理。
其中,参见图3,主管1包括供液主管11和回液主管12;支管2包括供液支管21和回液支管22;快速接管3包括供液快速接管31和回液快速接管32;
供液主管11的一端与冷源的输出端连接,回液主管12的一端与冷源的输入端连接;供液支管21的一端与供液主管11连接,回液支管22的一端与回液主管12连接;供液快速接管31的一端与供液支管21连接,供液快速接管31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a的输入端连接;回液快速接管32的一端与回液支管22连接,回液快速接管32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a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供液主管11和回液主管12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中相互平行或者在同一垂直面中相互平行。供液支管21和回液支管22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中相互平行或者在同一垂直面中相互平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中主管均以在同一水平面中平行为例,支管均以在同一垂直面中平行为例。
其中,供液主管11的另一端、回液主管12的另一端、每个供液支管21的另一端和每个回液支管22的另一端都是封闭的。由冷源的输出端、供液主管11、供液支管21、供液快速接管31和冷却装置a的输入端组成了供液通道。冷源中的载冷通过该供液通道输送到冷却装置a中,使冷却装置a利用载冷剂对服务器机柜b产生的热风进行冷却。
其中,冷却装置a利用载冷剂对服务器机柜b产生的热风进行冷却后,载冷剂的温度会升高,影响冷却装置a的制冷效率,所以需要将冷却装置a中温度较高的载冷剂输送回冷源中进行冷却,以实现对载冷剂的循环利用。而冷却装置a的输出端、回液快速接管32、回液支管22、回液主管12和冷源的输入端组成了回液通道。冷却装置a中温度较高的载冷剂通过该回液通道输送到冷源中,冷源对输送回的载冷剂进行冷却,从而实现了对载冷剂的回收利用。
优选地,该管路系统还包括每个支管2对应的支管主阀门(在图中未画出);
对于每个支管2对应的支管主阀门,该支管主阀门安装在该支管2上,该支管主阀门位于支管2与主管1连接的位置和支管2与第一快速接管3连接的位置之间,第一快速接管3为与支管2连接的快速接管3中最靠近主管1的快速接管。
其中,当某个支管2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支管2对应的支管主阀门,从而切断该支管2,使主管1中的载冷剂不能流到该支管2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支管2进行维修。
优选地,该支管主阀门包括供液支管主阀门和回液支管主阀门。供液支管主阀门安装在供液支管21上,供液支管主阀门位于供液支管21与供液主管11连接的位置和供液支管21与第一快速接管3连接的位置之间。以及,回液支管主阀门安装在回液支管22上,回液支管主阀门位于回液支管22与回液主管12连接的位置和回液支管22与第一快速接管3连接的位置之间。
其中,当某个供液支管21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供液支管21对应的供液支管主阀门,从而切断该供液支管21,使供液主管11中的载冷剂不能流到该供液支管21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供液支管21进行维修。以及,当某个回液支管22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回液支管22对应的回液支管主阀门,从而切断该回液支管22,使回液主管12中的载冷剂不能回流到该回液支管22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回液支管22进行维修。
优选地,该管路系统还包括每个快速接管3对应的支路阀门(在图中未画出),对于每个快速接管3对应的支路阀门,该支路阀门安装在该快速接管3上。
其中,当某个快速接管3没有连接冷却装置a时,关闭该快速接管3对应的支路阀门,从而关闭该快速接管3。或者,当某个快速接管3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快速接管3对应的支路阀门,从而切断该快速接管3,使与该快速接管3连接的支管2中的载冷剂不能流到该快速接管3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快速接管3进行维修。
进一步地,支路阀门包括供液支路阀门和回液支路阀门,供液支路阀门安装在供液快速接管31上,回液支路阀门安装在快速接管32上。
其中,当某个供液快速接管31没有连接冷却装置a时,关闭该供液快速接管3对应的供液支路阀门,从而关闭该供液快速接管31。或者,当某个供液快速接管31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供液快速接管31对应的供液支路阀门,从而切断该供液快速接管31,使与该供液快速接管31连接的供液支管21中的载冷剂不能流到该供液快速接管31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供液快速接管31进行维修。
其中,当某个回液快速接管32发生漏液等故障时,可以关闭该回液快速接管32对应的回液支路阀门,从而切断该回液快速接管32,使与该回液快速接管32连接的回液支管22中的载冷剂不能流到该回液快速接管32中,以减少漏液等故障造成的危害并对该回液快速接管32进行维修。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该管路系统还包括每个快速接管3对应的快速接头4;
对于每个快速接管3对应的快速接头4,该快速接头4的一端与支管2连接,该快速接头4的另一端与该快速接管3的一端连接,在图7中没有画出快速接管3。
其中,参见图8,快速接头4包括供液快速接头41和回液快速接头42,供液快速接头41的一端与供液支管21连接,供液快速接头41的另一端与供液快速接管31连接;回液快速接头42的一端与回液支管22连接,回液快速接头42的另一端与回液快速接管32连接。
其中,供液支管21中的载冷剂通过供液快速接头41流入供液快速接管31中,然后从供液快速接管31最终输送到冷却装置a中。而冷却装置a中温度较高的载冷剂通过冷却装置a的输出端a1流至回液快速接管32中,然后通过回液快速接头42流入回液支管22中。
其中,支管2上连接的相邻的两个快速接头4之间的距离为预设距离。对于长度不同的支管2,连接的快速接头4的数量也不同。对于未启用的快速接头4,该未启用的快速接头4的一端与支管2连接,另一端没有与快速接管3连接,在另一端设置堵头,防止未启用的快速接头4漏液。
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该管路系统还包括每个支管2对应的防漏液装置5;
如图11所示,对于每个支管2对应的防漏液装置5,该防漏液装置5包括接液盘51和挡液罩52;接液盘51的内部设有凹槽,挡液罩52的内部设有凹槽;
挡液罩52扣在接液盘51的上方并形成一空间53,该支管2位于空间53内。
其中,接液盘51位于支管2的正下方,当支管2漏液时,泄露的液体可以流到接液盘51的凹槽内。挡液罩52位于支管2的正上方,当支管2的顶部管壁或侧面管壁上存在漏洞时,从漏洞中射出的液体可以被挡液罩52的凹槽挡住并沿着挡液罩52的凹槽的侧面流到接液盘51的凹槽内,从而避免支管2从各个方向泄露的液体流到服务器机柜b或冷却装置a上。
优选地,支管2对应的支管主阀门和快速接管3对应的支路阀门均位于接液盘51的凹槽内,从而使支管主阀门和支路阀门漏液时泄露的液体也能流到接液盘51的凹槽内。
其中,如图12所示,接液盘51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511;
穿孔511与快速接管3一一对应,快速接管3穿过其对应的穿孔511并与支管2连接。
其中,接液盘51的一侧面上可以设置预留的穿孔511,数据中心进行扩充时,新增加的服务器机柜b对应的冷却装置a可以通过接液盘51上预留的穿孔511连接到支管2上,从而实现对新增加的冷却装置a输送载冷剂。
其中,如图13、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管路系统包括的快速接管3通过接液盘51上设置的穿孔511连接冷却装置a,并通过预留的穿孔511来增加服务器机柜b及其对应的冷却装置a,以实现扩充数据中心。
优选地,如图17所示,该管路系统还包括废液回收管6和每个支管2对应的排液管7;
排液管7的一端与接液盘51连接,排液管7的另一端与废液回收管6连接,废液回收管6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机房的地漏连接。
优选地,接液盘51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接液盘51靠近排液管7的一端低于另一端,使接液盘51中的液体可以及时的流向排液管7。
优选地,该管路系统还包括每个支管2对应的漏液检测装置;
如图18所示,漏液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导线8、第二导线9、报警器10和电源11;
电源11的输出端与报警器10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线8的一端与报警器10的输出端连接,第二导线9的一端与电源11的输入端连接;
第一导线8和第二导线9都固定在接液盘51的凹槽的底部,且第一导线8与第二导线9不直接相连。优选的,报警器10和电源11可以固定在数据中心两侧的墙上或者主管1上。第一导线8和第二导线9平行固定在接液盘51的凹槽的底部。
其中,参见图18,第一导线8与第二导线9位于报警器10的同一侧,且第一导线8与报警器10的负极相连,第二导线9与电源11的正极相连,第一导线8与第二导线9平行或相互之间存在夹角。当管路系统漏液时,接液盘51的凹槽的底部存在液体,该液体将第一导线8和第二导线9连接起来,使第一导线8、该液体、第二导线9、报警器10和电源11组成回路,电源11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存在的电压差在回路中产生电流,电流从电源11的正极经过第二导线9、该液体和第一导线8传导至报警器10的负极,电流经过报警器10时,触发报警器10发出漏液报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主管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支管的一端与主管连接,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支管连接,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以冷源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与冷却装置间接相连,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主管、支管和快速接管输送至冷却装置,如此实现了向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
实施例二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机柜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冷却装置a和如实施例一所示的管路系统;
冷却装置a位于服务器机柜b上方,以及冷却装置a与管路系统连接。
其中,冷却装置a包括第一框架a1和模块化冷却装置a2,第一框架a1包括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相连接;
模块化冷却装置a2安装在第一框架a1的上方,模块化冷却装置a2与如实施例一所示的管路系统连接。
如实施例一所示的管路系统的一端与冷源连接,另一端与冷却装置a包括的模块化冷却装置a2连接,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管路系统输送至冷却装置a包括的模块化冷却装置a2,模块化冷却装置a2通过输送的载冷剂对与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进行冷却。
如图4所示,模块化冷却装置a2包括:第二框架a21、第三框架a22、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和模块化导风装置a24;
第二框架a21安装在第三框架a22的上方,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安装在第三框架a22内,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安装在第二框架a21内。
由于模块化冷却装置a2安装在第一框架a1的上方,第二框架a21安装在第三框架a22的上方,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安装在第三框架a22内,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安装在第二框架a21内。数据中心一般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所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散发的热风从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之间的通道吹到第一框架a1上方的第三框架a22中安装的模块化换热装置a23,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对该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将该冷风吹到第三框架a22上方的第二框架a21中安装的模块化导风装置a24。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将该冷风吹到该数据中心中,使该数据中心处于一个制冷的状态,进而实现对该数据中心中的服务器机柜进行冷却。
其中,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设备和至少一个换热设备框架,换热设备与换热设备框架一一对应,在图中没有画出换热设备和换热设备框架;
每个换热设备框架安装在第三框架a22内,每个换热设备安装在其对应的换热设备框架中。
其中,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和至少一个风机框架,风机与风机框架一一对应,在图中没有画出风机和风机框架;
每个风机框架安装在第二框架a21内,每个风机安装在其对应的风机框架中。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安装在第二框架a21内,将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安装在第三框架a22内。如此模块化换热装置a23可以近距离的对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b散发的热风进行冷却得到冷风,模块化导风装置a24对该冷风进行加速,将该冷风吹到第一框架a1包括的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上。
其中,当冷风吹到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上时,由于压强的作用,第一侧面a11和第二侧面a12连接的服务器机柜b中散发的热风向外侧吹,并且由于热风的密度大于冷风的密度,所以热风向上吹,进而回到模块化换热装置,如此,实现整个冷却循环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服务器机柜安装在冷却装置的侧面,管路系统的一端与冷源连接,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以冷源通过管路系统与冷却装置间接相连,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管路系统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输送的载冷剂对服务器机柜运行产生的热风进行冷却,如此实现了向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
实施例三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至少一个如实施例二所示的服务器机柜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服务器机柜安装在冷却装置的侧面,管路系统的一端与冷源连接,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以冷源通过管路系统与冷却装置间接相连,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管路系统输送至冷却装置,冷却装置通过输送的载冷剂对服务器机柜运行产生的热风进行冷却,如此实现了向冷却装置输送载冷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至少一个支管和至少一个快速接管;
所述主管的一端与冷源连接,所述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接,所述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接,所述冷源中的载冷剂通过所述主管、所述支管和所述快速接管输送至所述冷却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包括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所述支管包括供液支管和回液支管;所述快速接管包括供液快速接管和回液快速接管;
所述供液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回液主管的一端与所述冷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液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主管连接,所述回液支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主管连接;所述供液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供液支管连接,所述供液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回液快速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回液支管连接,所述回液快速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支管对应的支管主阀门;
所述支管主阀门安装在所述支管上,所述支管主阀门位于所述支管与所述主管连接的位置和所述支管与第一快速接管连接的位置之间,所述第一快速接管为与所述支管连接的快速接管中最靠近所述主管的快速接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快速接管对应的支路阀门,所述支路阀门安装在所述快速接管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快速接管对应的快速接头;
所述快速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支管连接,所述快速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快速接管的一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支管对应的防漏液装置;
所述防漏液装置包括接液盘和挡液罩;所述接液盘的内部设有凹槽,所述挡液罩的内部设有凹槽;
所述挡液罩扣在所述接液盘的上方并形成一空间,所述支管位于所述空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盘的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穿孔;
所述穿孔与所述快速接管一一对应,所述快速接管穿过其对应的穿孔并与所述支管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液回收管和所述支管对应的排液管;
所述排液管的一端与所述接液盘连接,所述排液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废液回收管连接;所述废液回收管的一端与机房的地漏连接。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支管对应的漏液检测装置;
所述漏液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报警器和电源;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报警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都固定在所述接液盘的凹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导线不直接相连。
10.一种服务器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冷却装置和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管路系统;
所述冷却装置位于所述服务器机柜上方,以及所述冷却装置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框架和模块化冷却装置;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分别与一个或多个服务器机柜相连接;
所述模块化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方,所述模块化冷却装置与所述管路系统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服务器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冷却装置包括:第二框架、第三框架、模块化换热装置和模块化导风装置;
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的上方,所述模块化换热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内,所述模块化导风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换热设备和至少一个换热设备框架,所述换热设备与所述换热设备框架一一对应;
每个换热设备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内,每个换热设备安装在其对应的换热设备框架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服务器机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和至少一个风机框架,所述风机与所述风机框架一一对应;
每个风机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内,每个风机安装在其对应的风机框架中。
15.一种数据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0-14所述的一种服务器机柜装置。
CN201420249833.7U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1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9833.7U CN203851413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9833.7U CN203851413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1413U true CN203851413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983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1413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1413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426A (zh) * 2016-12-28 2017-06-13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器的竖直分液器以及服务器
CN108811457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WO2019019151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Baidu.Com Time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LIQUID COOLING DESIGN FOR ELECTRONIC CONTAINERS WITH LIQUID COOLED COMPUTER COMPONENTS IN COMPUTER CENTERS
CN110022659A (zh) * 2018-01-09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液冷漏液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WO2019148701A1 (zh) * 2018-02-05 2019-08-08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
WO2021197274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漏液检测的装置、方法及机柜系统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3426A (zh) * 2016-12-28 2017-06-13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器的竖直分液器以及服务器
CN106843426B (zh) * 2016-12-28 2020-03-10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服务器的竖直分液器以及服务器
WO2019019151A1 (en) * 2017-07-28 2019-01-31 Baidu.Com Times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LIQUID COOLING DESIGN FOR ELECTRONIC CONTAINERS WITH LIQUID COOLED COMPUTER COMPONENTS IN COMPUTER CENTERS
CN110022659A (zh) * 2018-01-09 2019-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液冷漏液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CN110022659B (zh) * 2018-01-09 2021-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设备的液冷漏液的防护方法及装置
WO2019148701A1 (zh) * 2018-02-05 2019-08-08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10121249A (zh) * 2018-02-05 2019-08-13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漏液装置及散热系统
CN108811457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CN108811457B (zh) * 2018-06-29 2020-04-2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冷却系统
WO2021197274A1 (zh) * 2020-04-03 2021-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漏液检测的装置、方法及机柜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1413U (zh) 一种管路系统、服务器机柜装置及数据中心
US20170142867A1 (en) Liquid-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server
CN201926224U (zh) 一种阀门组件及多联机空调系统
CN202058079U (zh) 集装箱数据中心
CN202269141U (zh) 一种通信机柜的散热装置
CN203481652U (zh) 一种高压开关柜
CN103687384B (zh) 一种带制冷空调的通信机柜
CN20390778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04124856A (zh) 一种矿用电压型高压防爆变频器
CN203645962U (zh) 一体化机柜
CN202799518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水冷降温装置
CN206346521U (zh) 一种通信机房
CN104654496A (zh) 采用抽热与换热制冷相结合的节能基站机房及其冷却方法
CN204786908U (zh) 一种通信机房分布式系统
CN207094203U (zh) 一种地源热泵管道的监测系统
CN203661446U (zh) 一种具有消防系统的一体化机柜
CN203167499U (zh) 一种it设备高效散热冷却装置
CN201503100U (zh) 通信机房热交换通风系统
CN206131560U (zh) 高效楼宇空调冷媒管道系统
CN204717921U (zh) 空调系统
CN205191861U (zh) 空调送风装置
CN203024525U (zh) 具有快速消霜功能的冰柜
CN204068645U (zh) 一种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功率柜密闭冷却风道
CN202652812U (zh) 隔离式机柜及其散热系统
CN209228797U (zh) 一种液压油箱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