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0453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50453U CN203850453U CN201420276014.1U CN201420276014U CN203850453U CN 203850453 U CN203850453 U CN 203850453U CN 201420276014 U CN201420276014 U CN 201420276014U CN 203850453 U CN203850453 U CN 2038504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concentration
- pedestal
- opening
- screw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0 electr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座体和第一面盖,座体围成线缆容纳腔,线缆容纳腔开设有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在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接线座,座体在第一开口两侧安装有第一螺钉,一个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一个集线座,第一面盖盖合在接线座、多个集线座和座体上,其中,多个第二开口设置在相对于第一开口的位置上;多个集线座朝向同一端,多个集线座设置在两个第一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通过将多个集线座背向第一开口设置,从而使得相邻连接器之间的多个线缆均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使得螺丝刀可顺利地对螺钉进行操作,在提升操作方便性的同时,也使得该连接器布局更为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在电气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是连接不同设备上的电路或者连接电路中不同的模块,使电流或者信号得以流通或传输,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现有的连接器包括一个公连接器以及一个母连接器,其连接方式通常为通过公连接器插入到母连接器中,公连接器中的电连接端子和母连接器中的电连接端子电连接。
参照图1,图1是现有的一种连接器1,连接器1包括壳体11,壳体11围成用于容纳线缆的线缆容纳腔,在线材容纳腔的一端上设置有开口111,开口111用于安装接线座(未示出),壳体11在开口111的两侧上开设有通孔,两个通孔分别安装有螺钉15和螺钉16,螺钉15和螺钉16用于固定连接其他连接器。线材容纳腔还设置有三个开口,三个开口分别安装有集线座12、集线座13和集线座14,线缆穿过集线座12、集线座13或集线座14到达线缆容纳腔,线缆再分别接入对应的接线座中,而集线座12、集线座13和集线座14用于将穿过在其中的线缆进行固定,使得线缆不容易受到拉扯外力破外。集线座12朝向左侧设置,集线座14朝向右侧设置,集线座13朝向后侧设置,集线座12的轴线与接线座13的轴线的夹角大致为45°,集线座14的轴线与接线座13的轴线的夹角大致为45°。
连接器1与其他连接器进行连接时,则将开口111上的接线座与其他连接器的接线座对接,并通过螺钉15和螺钉16与该连接器进行固定连接,在将螺钉15和螺钉16进行连接时,尤其连接器需要在空间狭小的机柜中进行安装时,需要采用细小和狭长的螺丝刀对螺钉进行旋转,然而,从图1可见,集线座12的位置与螺丝刀对螺钉15旋转时的位置发生干涉,集线座14的位置与螺丝刀对螺钉16旋转时的位置发生干涉,使得螺丝刀无法方便地对螺钉15和螺钉16进行操作,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影响其工作效率。同时,当多个连接器1并排安装时,由于集线座12朝向左侧设置,集线座14朝向右侧设置,所以一个连接器的集线座12的线缆将与另一个连接器的集线座14的线缆相互干涉,在机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利于线缆和连接器的布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其易于布局的连接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座体和第一面盖,座体围成线缆容纳腔,线缆容纳腔开设有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在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接线座,座体在第一开口两侧安装有第一螺钉,一个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一个集线座,第一面盖盖合在接线座、多个集线座和座体上,其中,多个第二开口设置在相对于第一开口的位置上;多个集线座朝向同一端,多个集线座设置在两个第一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将集线座设置在两个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并将多个集线座呈朝向同一端设置,使得螺丝刀在不干涉集线座和线缆的情况下直接对位于侧面的螺钉进行操作,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机柜内和多个上述连接器并排分别的情况下。由于多个集线座背向第一开口设置,从而使得相邻连接器之间的多个线缆均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使得螺丝刀可顺利地对螺钉进行操作,在提升操作方便性的同时,也使得该连接器布局更为容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包括第一基座和安装在第一基座上的第二面盖,第一基座和第二面盖围成线缆固定腔,第一基座在线缆固定腔的一端上贯穿地形成有第一定位孔。
由上可见,线缆首先通过定位孔定位,在通过第二面盖的盖合,使得线缆在面盖和机座的夹持力下固定在线缆固定腔中,从而使得线缆不容易受拉扯外力破坏,在提供连接器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集线座的装配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在线缆固定腔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第二螺钉设置在外壁的第一侧壁靠近第一定位孔的端部上,第三螺钉设置在外壁的第二侧壁远离第一定位孔的端部上。
由上可见,将螺钉错位地设置在上下两端,使得相邻的集线座的螺钉相互错位,通过这种错位螺钉布局使得集线座的布局更为合理高效,有利于为连接器提供良好的出线方向,使得多个连接器之间的布局更为容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面盖在第二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座体在第二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螺钉穿过第二定位孔安装到第一安装孔,面盖在第三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座体在第三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三螺钉穿过第三定位孔安装到第二安装孔。
由上可见,通过定位孔和安装孔的设置,能够方便使用人员迅速地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基座在线缆固定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筋条,第二面盖在线缆固定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筋条。
由上可见,在线缆固定腔设置的筋条可提高对线缆的夹持力,有利于提高连接器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基座沿第一定位孔的径向向外形成有第一卡位台,第二开口的内壁沿第一定位孔的径向向内形成有第一卡位槽,第一卡位台与第一卡位槽卡合。
由上可见,通过卡位台和卡位槽的配合,有效地简化装配步骤,从而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座体在多个第二开口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筋条。
由上可见,侧壁设置的筋条可为使用人员提供防滑功能,通过该防滑筋条,使用人员可方便对连接器进行拔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集线座包括第二基座,第二基座贯穿地形成有第二定位孔,集线座沿第二定位孔的径向向外形成有第三卡位台,第二开口的内壁沿第二定位孔的径向向内形成有第二卡位槽,第三卡位台与第二卡位槽卡合,第二基座、第二定位孔和第三卡位台一体成型。
由上可见,通过一体成型的集线座对线缆进行夹紧,再将套装有线缆的集线座卡合到连接器相应的卡位槽中,即完成对线缆的稳固步骤,有效地简化装配步骤,从而提高生产装配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开口的数量为三个,每一个第二开口均安装有集线座,相邻的两个集线座的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5度。
由上可见,当集线座的数量为三个时,将相邻的两个集线座的夹角设置成小于等于5度,使得集线座上的螺钉既互不干涉,也使得集线座在两侧螺钉之间,继而使得螺丝刀可顺利地对两侧螺钉进行操作,在提升操作方便性的同时,也使得该连接器布局更为容易。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可安装在第二出口处的密封板,密封板形成有第二卡位台,第二卡位台可与第一卡位槽卡合。
由上可见,当连接器不需要多个集线座对线缆进行紧固时,可采用密封板对连接器进行密封,使得连接器能够保持密封,避免水汽和异物进入线缆容纳腔内,破坏正常的电连接,同时也提高连接器的适用性和泛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座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集线座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集线座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7是两个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并排时结构图。
图8是两个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并排时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去掉面盖后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四实施例中的集线座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第四实施例中的集线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连接器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2和图3,图2是连接器2的结构图,图3是连接器2的分解图。连接器2包括座体22和面盖21,面盖21开设有四个通孔262,座体22围成线缆容纳腔221,线缆容纳腔221开设有开口222、开口223、开口224和开口225,开口222设置在线缆容纳腔221一端部上,开口223、开口224和开口225设置相对于开口222的另一端部上。在开口22出安装有接线座28。
参照图4并结合图3,图4是座体22的结构图。座体22在开口22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通孔23,每个通孔23内均设置有螺钉24,螺钉24朝向开口222的开口方向所设置。座体22在线缆容纳腔221内设置有四个安装孔261和接地孔226,四个安装孔261设置在与四个通孔262对应地位置上,接地孔226设置在靠近开口224的位置上。座体22在开口223、开口224和开口225的两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防滑筋条25。在开口223处安装有集线座31,在开口224处安装有集线座32,在开口225处安装有集线座33。
座体22在开口223处的两内侧壁上向内设置有卡位槽227,座体22在开口224处的两内侧壁上向内设置有卡位槽228,座体22在开口225处的两内侧壁上向内设置有卡位槽229。开口223、开口224和开口225均背朝开口222设置。
参照图5和图6,并结合图3,图5和图6是集线座31的分解图,由于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所以仅以集线座31作详细阐述。集线座31包括基座311和面盖312,基座311开设有凹槽321,凹槽321的底壁在垂直于凹槽321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三个筋条313,基座311在凹槽321靠内的端部上沿凹槽321的延伸方向贯穿地开设有定位孔318,基座311在定位孔318的外壁上沿定位孔318的径向向两侧开设有卡位台319。基座311在凹槽321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孔315和安装孔317,安装孔315和安装孔317分别位于凹槽321的两侧壁上,安装孔315设置在位于远离定位孔318的一端侧壁上,安装孔317设置在位于靠近定位孔318的一端侧壁上。
面盖312在凹槽312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槽322,凹槽322的底壁在垂直于凹槽322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三个筋条323,面盖312在凹槽322的外壁上设置有定位孔314和定位孔316,定位孔314和定位孔316分别位于凹槽322的两外侧壁上,定位孔314设置在位于远离定位孔318的一端侧壁上,定位孔316设置在位于靠近定位孔318的一端侧壁上。线缆穿过定位孔318后,面盖312盖合在凹槽321的上方,凹槽322和凹槽321之间围成了本实施例的线缆固定腔,并且通过肋条313和肋条323加强对线缆的夹持力,最后通过螺钉262穿过定位孔314安装到安装孔315中,螺钉263穿过定位孔316安装到安装孔317中。
在装配连接器2时,首先将多根线缆分别穿过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的定位孔,再将线缆中的导线分别对应地接入接线座28中。同时,在接地孔226(见图3)上安装有接地螺钉(未示出),将导线中的地线与接地螺钉、基座21壳体电连接,以此完成地线的连接。再将接线座28、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安装到对应的位置上,具体地,将接线座28安装在开口222处,并通过两侧的螺钉24将接线座28的位置进行固定,将集线座31安装到开口223处,并通过卡位部319与卡位槽227卡合,对集线座31的位置进行固定。
同理,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的安装方法与集线座31的安装方法相同,将集线座32安装到开口224处,并通过集线座32的卡位部与卡位槽228卡合,以及将集线座33安装到开口225处,并通过集线座33的卡位部与卡位槽229卡合。随后对位于集线座中的线缆进行固定,即将集线座31的面盖312盖合在基座311的上方,并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连接,而位于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的线缆同样采用此方法进行紧固。最后将面盖21盖合在接线柱28、基座22、开口223、开口224和开口225的上方,并通过四个螺钉27分别穿过通孔262安装到安装孔261中,以完成对连接器2各零部件的装配。
参照图7,图7是连接器2与连接器4并排时且去除面盖后的结构图,连接器2与连接器4具有完成相同的结构特性。从图7可见,连接器2的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均朝向开口222的背侧所设置,同时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均设置在两个螺钉24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集线座31与集线座32的相对侧壁上的螺钉相互上下错开,集线座32与集线座33的相对侧壁上的螺钉亦相互上下错开。集线座31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32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1,集线座32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33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2,α1和α2的角度均为5°。相同地,连接器4包括集线座41、集线座42和集线座43,集线座41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42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3,集线座42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43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4,α3和α4的角度均为5°。
在连接器2与连接器4并排地安装到对应的连接器时,连接器2与连接器4相对一侧的螺钉24与螺钉44之间的间距为L1,通常地,该距离L1为10毫米,在间距10毫米并排连接时,连接器2与连接器4之间则形成一个可利用螺丝刀进行操作的空间。如需要对螺钉24进行操作时,以螺钉24的顶端为起点,该顶端与集线座33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一切线,该顶端与集线座41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另一切线,该两切线形成夹角α6,同时该两切线的空间形成了螺钉24的操作空间。如需要对螺钉44进行操作时,以螺钉44的顶端为起点,该顶端与集线座33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一切线,该顶端与集线座41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另一切线,该两切线形成夹角α5,同时该两切线的空间形成了螺钉44的操作空间。可见,通过将集线座设置在两个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并将多个集线座呈朝向同一端设置,使得螺丝刀在不干涉集线座和线缆的情况下,在夹角α5和夹角α6形成的操作空间内直接对螺钉进行操作,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机柜内,亦可方便地对螺钉进行操作。
优选地,相邻集线座的定位孔的轴线可以设置成相互平行,相互平行时,则夹角α5和夹角α6具有更大的角度,有利于增加其操作空间,方便使用人员使用。
连接器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8,在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原理上,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与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2采用的50针或50孔的接线座28,接线座28的宽度为L2,而连接器第二实施例采用的连接器57采用的37针和37孔的接线座58,接线座58的宽度为L4,由于接线座28与接线座58的规格不同,所以L4大于L2,使得连接器57在接线座58的一端相对于连接器2在接线座28的一端具有更长的宽度。图8是连接器57和连接器59并排地安装时的结构图,连接器57和连接器59具有相同结构特征。
连接器57包括集线座51、集线座52和集线座53,集线座51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52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7,集线座52的定位孔的轴线与集线座53的定位孔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8,α7和α8的角度均为5°。
连接器57与连接器59相对一侧的螺钉24与螺钉44之间的间距为L3,通常地,该距离L3为10毫米,在间距10毫米并排连接时,连接器57与连接器59之间则形成一个可利用螺丝刀进行操作的空间。如需要对连接器57的螺钉进行操作时,以该螺钉的顶端为起点,该顶端与集线座53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一条切线,该顶端与集线座56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另一条切线,该两切线形成夹角α9,同时该两切线的空间形成了该螺钉的操作空间。如需要对连接器59的螺钉进行操作时,以该螺钉的顶端为起点,该顶端与集线座53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一条切线,该顶端与集线座56外侧螺钉的最外侧形成另一条切线,该两切线形成夹角α10,同时该两切线的空间形成了该螺钉的操作空间。可见,由于37针的接线座58具有更长的宽度,所以α9和α10均大于α5和α6,使得连接器57和连接器59具有更大的操作空间。
连接器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9,在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器2还可以包括多个密封板61,密封板61在其侧壁上向外形成了卡位台611,密封板61可安装在开口223、开口224或开口225上,使用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性地安装,将卡位台611与开口的卡位槽进行卡合后,再将面盖21盖合,便可完成对开口223、开口224或开口225的密封,有效地提高连接器的密闭性。
连接器第四实施例:
参照图10和图11,在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除了采用集线座31、集线座32和集线座33外,还可以选择性地选用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接线座7。集线座7包括基座71,在基座71贯穿地形成有集线孔72,集线孔72在靠外侧的一端上开设有多个筋条75,多个筋条75沿周向延伸设置,基座71沿集线孔72的径向向外形成有卡位台73,卡位台73在基座71的两侧向外延伸。基座71在朝向内侧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带斜面的凸起74,两个凸起74以集线孔72轴线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在端面的两侧上。优选地,在集线孔72的内壁沿周向还设置有多个筋条(未标示),多个肋条均匀地沿轴向分布在集线孔72的内壁上,通过集线孔72内壁的筋条可对导线等线缆更进一步地固定。集线孔72内壁的筋条、筋条75、基座71、集线孔72、卡位台73、凸起74一体成型。采用集线座7安装到连接器2时,卡位台73与连接器2的开口的卡位槽卡合,以起固定作用。
由上可见,通过将集线座设置在两个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并将相邻集线座的轴线夹角以5度或平行的方式设置,使得螺丝刀在不干涉集线座和线缆的情况下直接对位于侧面的螺钉进行操作,即使在空间有限的机柜内和多个上述连接器并排分别的情况下,由于多个集线座背向第一开口设置,从而使得相邻连接器之间的多个线缆均不会发生相互干涉,使得螺丝刀可顺利地对螺钉进行操作,在提升操作方便性的同时,也使得该连接器布局更为容易。
Claims (10)
1. 连接器,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围成线缆容纳腔,所述线缆容纳腔开设有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处设置有接线座,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一开口两侧安装有第一螺钉,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处安装有一个集线座;
第一面盖,所述第一面盖盖合在所述接线座、多个所述集线座和所述座体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开口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上;
多个所述集线座朝向同一端,多个所述集线座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螺钉的轴线之间的位置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座包括第一基座和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二面盖,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面盖围成线缆固定腔,所述第一基座在所述线缆固定腔的一端上贯穿地形成有第一定位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座在所述线缆固定腔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螺钉和第三螺钉,所述第二螺钉设置在所述外壁的第一侧壁靠近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端部上,所述第三螺钉设置在所述外壁的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端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盖在所述第二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二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安装到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面盖在所述第三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座体在所述第三螺钉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三定位孔安装到所述第二安装孔。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在所述线缆固定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一筋条,所述第二面盖在所述线缆固定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第二筋条。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座沿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径向向外形成有第一卡位台,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沿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径向向内形成有第一卡位槽,所述第一卡位台与所述第一卡位槽卡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体在所述多个第二开口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第三筋条。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线座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贯穿地形成有第二定位孔,所述集线座沿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径向向外形成有第三卡位台,所述第二开口的内壁沿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径向向内形成有第二卡位槽,所述第三卡位台与所述第二卡位槽卡合,所述第二基座、第二定位孔和所述第三卡位台一体成型。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为三个,每一个所述第二开口均安装有所述集线座,相邻的两个所述集线座的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5°。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多个可安装在第二出口处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形成有第二卡位台,所述第二卡位台可与所述第一卡位槽卡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76014.1U CN203850453U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76014.1U CN203850453U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50453U true CN203850453U (zh) | 2014-09-24 |
Family
ID=51563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7601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453U (zh) | 2014-05-27 | 2014-05-27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50453U (zh) |
-
2014
- 2014-05-27 CN CN201420276014.1U patent/CN2038504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04519B (zh) | 用于最小化安装空间的双列组插座 | |
CN106992482B (zh) | 母线槽、母线系统及连接方法 | |
US10045456B2 (en) | Horizontal 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design | |
JP2006136191A (ja) | 少なくとも2つの接続ボックスを備えたハウジング装置 | |
CN103116051A (zh) | 插拔式电表箱 | |
US8057243B2 (en) | In-wall mounted receptacle device | |
CN202930646U (zh) | 一种移动电源插座板 | |
CN203883235U (zh) | 一种防水插座 | |
CN203850539U (zh) | 绝缘位移连接器 | |
CN103531949A (zh) | 电源分配器 | |
CN203164245U (zh) | 插拔式电表箱 | |
CN203850453U (zh) | 连接器 | |
CN203826658U (zh) | 连接器 | |
CN206163428U (zh) | 一种塑壳断路器预付费模块罩壳及具有其的塑壳断路器 | |
CN202231202U (zh) | 转接器 | |
CN203839566U (zh) | 线插座、电源线组件和电磁炉 | |
CN202189083U (zh) | 拼装式电表箱 | |
CN106684622B (zh) | 一种具有一体式连体插套的多位固定式插座 | |
CN205303878U (zh) | 活动插座与电源线的连接结构 | |
CN205565128U (zh) | 一种新型多功能智能控制的可旋转机械插座 | |
CN203850549U (zh) | 连接器 | |
CN205429338U (zh) | 一种支持无线充电的多功能插线板 | |
CN205487956U (zh) | 转接装置及继电设备 | |
CN210177637U (zh) | 智能坐便器理线底座 | |
CN210123814U (zh) | 一种插座外壳及插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