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0420U -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0420U
CN203850420U CN201420091353.2U CN201420091353U CN203850420U CN 203850420 U CN203850420 U CN 203850420U CN 201420091353 U CN201420091353 U CN 201420091353U CN 203850420 U CN203850420 U CN 203850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cillator
substrate
oscillator structure
chip antenna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9135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瑞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to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to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to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to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9135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0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0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04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片式天线领域,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不易变形导致影响接收质量的双面薄片天线。结构包括薄片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天线振子,基板包括正反两面,其改良结构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包括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分别设置在基板的正面和反面,且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在基板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馈线接点设置在基板边缘内侧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设有引线与对应的馈线接点连接。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振子结构分布在基板正反两面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并通过设置馈线接点的位置使其能够实现竖直安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外力对其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片式天线领域,包括贴片式天线、柔性天线等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背景技术
薄片式天线由于厚度薄,占用空间小,具有一定的柔性,成为一种收到消费者欢迎的一种新型的天线结构。其基板的结构是在柔性或具有一定弹性的基板上设置分布式天线振子结构,天线振子为金属薄片结构,同样具有一定的柔性或弹性,可以随基板的变形而变形,不会破坏天线结构。
薄片式天线从发明至今,技术日趋成熟,如可以用于多个领域,如欧洲发明专利申请:EP0274592A1,英国发明专利申请:GB2487391A,日本发明专利申请:JPS5665502A,美国发明专利申请:US3261019A、US3587105A 、US3815141A,美国发明专利:US6429828B1等技术。这些技术存在的缺陷就天线振子布局不能起到对基板的强度的增加,在使用的过程中,基板可能受到外力的作用,如风力等,会导致柔性的基板容易变形,基板的变形带来振子结构的变化,对接收信号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另外就是现有的双面设置的天线结构,其馈线接点一般设置在基板的中间位置,这种结构接上馈线之后,需要基板横置摆放。横置摆放的结构在户外十分容易受到风力的作用,导致其变形,所以一般都要安装在一个保护的壳体内,对其做进一步的保护,无法单独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布局合理、不易变形导致影响接收质量的双面薄片天线。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面薄片天线,包括薄片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天线振子,基板包括正反两面,其改良结构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包括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分别设置在基板的正面和反面,且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在基板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馈线接点设置在基板边缘内侧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设有引线与对应的馈线接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板的正反两面都设置振子结构,形成夹心的结构,对基板的强度起到一定的加强,提高其抗变形能力,减少因变形所带来的信号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基板可以很好的对第一和第二振子结构起到电磁隔离的作用,防止其相互之间的干扰,提高信号接收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改进就是将馈线接点设置在基板的边缘位置,这样天线的接线盒就可以设置在基板的边缘上,接上馈线后,该天线结构可以选择采用竖直摆放的安装方式,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可将其贴在墙面或玻璃上,这样就不会受到风力的影响而导致变形。
合理的布局第一和第二振子结构可以进一步基板的强度。本实用新型优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是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为内外嵌套的环形振子结构,第一振子结构沿基板边缘分布,第二振子结构设置在基板中间位置。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第一振子结构用于加强基板的边缘强度,第二振子结构用于加强基板中间部位的强度,使整个基板的前度得到提高。在这种结构中,基板和振子的形状优选规则形状,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强度的均匀分配。
本实用新型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基板呈方形,第二振子结构呈方形或圆形,方形的基板结构便于摆放并不会占用太大空间。为了缩小基板的面积,使之容纳更长的天线振子结构,至少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蛇形线或折线结构,这种结构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基板的抗外力强度。在这种结构,最优选用的分布方案是,所述馈线接点设置在方形基板下侧边内侧,基板上侧边的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蛇形线或折线结构,蛇形线或折线结构的长度与第二振子结构的横向宽度比在0.6~1.5之间。这样蛇形线或折线结构能够对应引线对基板的加强作用,并且与第二振子结构的尺寸相匹配,使整个基板的中部强度得以均匀分配,不会导致受外力作用后的应力集中。
第二种结构是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呈星状,包括中间的接线埠,以及与从接线埠以均等角度辐射的多个振子单元,所述引线连接接线埠。呈星状的多个振子单元结构交错均匀分布,起到对整个基板强度的加强作用。一般振子单元包括一端与接线埠连接的传导部,以及与传导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辐射部,所述辐射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直线状或弧形状。为避免太多振子单元所带来的调制的难度,在该结构中,优选振子单元的个数为3个,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120度;或振子单元的个数为4个,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为90度。
第三种结构是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包括一个振子框、一振子线和一接线埠,所述引线连接接线埠,所述振子框和振子线连接在接线埠上,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振子框和振子线在基板上排列呈半波折合振子和半波对称振子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同时用于接收UHF和VHF频段的信号,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分布能够进一步提高基板的强度,在该结构中优选所述基板呈方形,所述振子框呈方形,所述振子线与引线构成开口的方形,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两个振子框、振子线及引线在基板平面上呈田字形分布,这种布局具有提高接收能力,缩小尺寸,提高强度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和第二振子结构分布在基板正反两面来提高结构的强度,并通过设置馈线接点的位置使其能够实现竖直安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减少外力对其作用。并通过对结构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使得基板的强度得以提高,在不采用外壳保护的情况下,该双面薄片天线能够用于多种户外情况,大大降低成本。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上述附图举例对本专利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用于示例说明所采用的上述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双面薄片天线100,包括薄片基板110,呈方形结构,基板110包括正面111和反面112,如图2和图3所示,在基板110上那个设置天线振子120,所述天线振子120包括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分别设置在基板110的正面111和反面112,且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在基板110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的馈线接点130设置在基板110下边缘内侧的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设有引线140与对应的馈线接点130连接。
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呈星状,包括中间的接线埠151和152,以及与从接线埠151和152以均等角度辐射的三个振子单元161和162,所述引线140连接接线埠151和152。三个振子单元161和162的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120度,包括一端与接线埠151和152连接的传导部171和172,以及与传导部171和172的另一端连接的辐射部181和182,所述辐射部181和182为弧形状,第一振子结构121和第二振子结构122构成一个全向振子结构。
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双面薄片天线200,包括薄片基板210,呈方形结构,基板210包括正面211和反面212,如图5和图6所示,在基板210上那个设置天线振子220,所述天线振子220包括第一振子结构221和第二振子结构222,分别设置在基板210的正面211和反面212,且第一振子结构221和第二振子结构222在基板210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221和第二振子结构222的馈线接点230设置在基板210下边缘内侧的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221和第二振子结构222设有引线240与对应的馈线接点230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振子结构221为呈方形的折合振子结构,第二振子结构222为呈圆形的全向振子结构,第一振子结构221和第二振子结构222为内外嵌套的环形振子结构,第一振子结构221沿基板210边缘分布,第二振子结构222设置在基板210中间位置。如图5所示,基板210上侧边的部分第一振子结构211呈蛇形线结构250,蛇形线结构250的长度与第二振子结构222的直径大致相同,比例为1.1:1。
实施例3:如图7所示一种双面薄片天线300,包括薄片基板310,呈方形结构,基板310包括正、反面,在基板310上那个设置天线振子,所述天线振子包括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分别设置在基板210的正、反面上,且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在基板310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的馈线接点330设置在基板310下边缘内侧的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设有引线340与对应的馈线接点330连接。
所述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分别包括一个振子框361和362、一振子线371和372和一接线埠351和352,所述引线340连接接线埠351和352,所述振子框361和362和振子线371和372连接在接线埠351和352上,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的振子框361和362和振子线371和372在基板上排列呈半波折合振子和半波对称振子结构。所述振子框361和362呈方形,所述振子线371和372与引线340构成开口的方形,第一振子结构321和第二振子结构322的两个振子框361和362、振子线371和372及引线340在基板310平面上呈田字形分布。
实施例4: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包括从接线埠以均等角度辐射的四个振子单元,四个振子单元的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90度,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同样构成一个全向振子结构。
实施例5: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第二振子结构呈方形,45°摆放,基板上侧边的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折线结构,折线结构的长度与第二振子结构的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比例为1.2:1。
实施例6: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与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第二振子结构呈具有圆倒角的长方形,基板上侧边的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折线结构,折线结构的长度与第二振子结构的长边长度大致相同,比例为0.8:1。
上述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薄片天线,包括薄片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天线振子,基板包括正反两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振子包括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分别设置在基板的正面和反面,且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在基板平面上相互错开,设置位置不重叠,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馈线接点设置在基板边缘内侧同一位置上,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设有引线与对应的馈线接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为内外嵌套的环形振子结构,第一振子结构沿基板边缘分布,第二振子结构设置在基板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呈方形,第二振子结构呈方形或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蛇形线或折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线接点设置在基板下侧边内侧,基板上侧边的部分第一振子结构呈蛇形线或折线结构,蛇形线或折线结构的长度与第二振子结构的横向宽度比在0.6~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呈星状,包括中间的接线埠,以及与从接线埠以均等角度辐射的多个振子单元,所述引线连接接线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单元包括一端与接线埠连接的传导部,以及与传导部的另一端连接的辐射部,所述辐射部为直线状或弧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振子单元的个数为3个,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120度;或振子单元的个数为4个,相邻振子单元的间隔为9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包括一个振子框、一振子线和一接线埠,所述引线连接接线埠,所述振子框和振子线连接在接线埠上,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振子框和振子线在基板上排列呈半波折合振子和半波对称振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面薄片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呈方形,所述振子框呈方形,所述振子线与引线构成开口的方形,第一振子结构和第二振子结构的两个振子框、振子线及引线在基板平面上呈田字形分布。
CN201420091353.2U 2014-03-03 2014-03-03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1353.2U CN203850420U (zh) 2014-03-03 2014-03-03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91353.2U CN203850420U (zh) 2014-03-03 2014-03-03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0420U true CN203850420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3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9135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50420U (zh) 2014-03-03 2014-03-03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0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363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无线信号处理设备及无人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9363A1 (zh) * 2021-03-26 2022-09-29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无线信号处理设备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0910B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US20170125917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its dipole element with group of loading metal patches
CN203910978U (zh) 多频双极化电调天线
CN203607548U (zh) 高效的天线收发阵列装置
CN107369893B (zh) 一种新型双极化多频天线及其阵列
WO2021000141A1 (zh) 天线振子以及阵列天线
CN108242596A (zh) 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US9761947B2 (en) Antenna oscillator structure
CN202025852U (zh) 双极化偶极子辐射器
CN105785758B (zh) 全金属手表天线
CN203850420U (zh) 一种双面薄片天线
CN201927708U (zh) 室内双极化全向天线
CN209981474U (zh) 一种多频段的双极化壁挂天线
WO2021164061A1 (zh) 天线振子及天线
CN104377445A (zh) 双天线结构
CN208045677U (zh) 一种超宽带辐射单元
CN202196855U (zh) 双极化八木天线
CN208385603U (zh) 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02159769U (zh) 多频印刷天线
CN106876973B (zh) 一种双宽频双极化壁挂天线
CN202189890U (zh) 多频印刷天线
CN106785368B (zh) 一种多瓣高增益uv全向带am天线
CN203260727U (zh) 一种吸顶天线振子结构
CN203660064U (zh) 高效的收发天线阵列装置
CN204289469U (zh) 一种高抗干扰红外贴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