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8349U -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8349U
CN203848349U CN201420191687.7U CN201420191687U CN203848349U CN 203848349 U CN203848349 U CN 203848349U CN 201420191687 U CN201420191687 U CN 201420191687U CN 203848349 U CN203848349 U CN 203848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il
micro
heater coil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16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Heaven east, the Hangzhou energy-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kitchen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Bo Chuan Electromagnetic Sto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Bo Chuan Electromagnetic Sto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Bo Chuan Electromagnetic Sto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16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8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8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83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安装有灶板,灶板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锅圈内安装有微晶板,微晶板下部设有方固板,微晶板与方固板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锅圈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螺丝位于方固板上设有螺母,螺丝穿过方固板夹持住加热线圈固定于微晶板的底部,采用框架式结构,易于安装与更换,对胶黏的结构进行根本的更换等优点。

Description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用电器领域,具体涉及商用电磁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涡流)的加热原理,即通过电子线路板产生高频电流,由整流电路将50 HZ /60HZ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压,再经过控制电路将直流电压转换成频率为20-40KHz的高频电压,通过螺旋状的磁感应圈,形成高频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磁导材料器皿底部,在其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目的。 
现有技术中的加热线圈采用胶黏式,将线圈绕组粘结在一起,通风性不好,影响散热效果,而且采用胶黏式电磁炉长期使用,粘结的胶料会因为加热而产生质变,会影响到加热线圈的绝缘性和使用寿命,线圈损坏后,更换不方便,整机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商用电磁炉的结构,采用框架式结构,易于安装与更换,对胶黏的结构进行根本的更换。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部安装有灶板,灶板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锅圈内安装有微晶板,微晶板下部设有方固板,微晶板与方固板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锅圈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螺丝位于方固板上设有螺母,螺丝穿过方固板夹持住加热线圈固定于微晶板的底部。
壳体是商用电磁炉的整体支撑框架。
壳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能够防止锈蚀。
灶板设于壳体上部,用于安装微晶板在其中。
微晶板与所要加热的器皿底部直接接触。
微晶板的形状与器皿底部形状对应,提高对器皿的支撑效果。
加热线圈用于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铁磁材料器皿底部,在其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
灶板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锅圈用于安装微晶板,保证产生交变磁场的位置固定。
方固板将加热线圈固定在微晶板下部,保证加热线圈固定在微晶板下部,用于紧固加热线圈的整体结构,形成夹持。方固板与微晶板的轮廓对应,便于加热线圈与微晶板之间贴合。加热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与放置在微晶板上的器皿底部反应加热,间隙减小转化率会提高。
锅圈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把方固板紧固后对加热线圈进行夹持固定。
螺母与螺丝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可以对加热线圈与方固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便于拆卸与安装,采用直接夹持,上下对应的模板进行固定,结构稳固。
在进一步特征中,加热线圈包括中心线圈与外部线圈,加热线圈内部绕线通过隔热线连接固定成型,中心线圈向外连接有第一接触器,外部线圈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接入控制器中。
加热线圈包括中心线圈与外部线圈,中心线圈对微晶板中间部位上的器皿底进行加热,外部线圈对微晶板四周部位上的器皿底进行加热。中心线圈与外部线圈同时运行对器皿底部整体进行加热。
中心线圈向外连接有交流接触器,既是中心线圈向外的线路中连接有交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对中心线圈进行通断的控制。在仅仅进行小功率的加热时,控制器仅对交流接触器的触点进行吸合,中心线圈进行单独工作。在中功率加热时,外部线圈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控制器直接对第二接触器进行供电控制,外部线圈进行独立工作。在大功率加热时,控制器对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同时供电,同时输送电流使第一接触器与第二接触器进行吸合,中心线圈与外部线圈同时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线圈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使用状态,然后再对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电流进行调节,实现各种不同功率工作的具体调节,满足组不同的使用要求。
在进一步特征中,方固板为环氧树脂方固板,方固板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孔,圆孔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的直径值。方固板为环氧树脂方固板,能够耐高温1000度,安全性好,能够满足吸热后不会变形,结构不会轻易改变。圆孔用于对加热线圈进行散热。圆孔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的直径值,在保证能够保加热线圈整体固定的原则下,尽量扩大散热面积。
在进一步特征中,方固板的下方设有散热器,散热器为风扇散热器,散热器的下部设有散热通道。散热器安装在方固板的下部,对夹持在方固板中的加热线圈进行散热,保证加热线圈不会因为过热对电磁转换产生影响。
散热通道促进对散热器的散热气体进行输送,保证流通性。
在进一步特征中,散热通道为长方体型通道,散热通道与壳体的底部固定。散热通道采用长方体型通道,在保证散热的同时,可以对散热器进行支撑,采用长方体型也利于生产中制造的简便。
在进一步特征中,壳体对应散热通道的底部为通孔,散热通道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壳体对应散热通道的底部为通孔,能够保证散出的热量送至壳体的底部。在输送的同时,通过散热通道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也可以将壳体内部的热量全部都导向至壳体的外部,有利于加热线圈创造更佳的散热环境,保证加热中的磁场不会因为线圈自身的热阻改变,而受到影响。
在进一步特征中,微晶板呈凹形结构,加热线圈与微晶板的形状对应。
微晶板呈凹形结构,对应凹形器皿进行融放时,利于放置。
加热线圈与微晶板的形状对应,在对凹形器皿进行加热时,线圈包围在微晶板的四周,对凹形器皿进行聚磁加热,充分利用加热线圈产生的磁场,电与热的转化率高,聚磁力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采用框架式结构,易于安装与更换,对胶黏的结构进行根本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灶板2、锅圈21、微晶板3、方固板4、加热线圈5、中心线圈51、外部线圈52、螺母6、螺丝7、散热通道8、散热器9、控制器10、第一接触器11、第二接触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决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或者用途。为了清楚,在附图中会使用相应的附图标记来标注类似的元件。此处所应用的,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应该解释为应用非排他逻辑“或”表示逻辑上的A或B或C。应该理解,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如图1、2所示,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安装有灶板2,灶板2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21,锅圈21内安装有微晶板3,微晶板3下部设有方固板4,微晶板3与方固板4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5,锅圈21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7,螺丝7位于方固板4上设有螺母6,螺丝7穿过方固板4夹持住加热线圈5固定于微晶板3的底部。加热线圈5包括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加热线圈5内部绕线通过隔热线53连接固定成型,中心线圈51向外连接有第一接触器11,外部线圈52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12,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接入控制器10中。方固板4为环氧树脂方固板,方固板4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孔41,圆孔41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5的直径值。方固板4的下方设有散热器9,散热器9为风扇散热器,散热器9的下部设有散热通道8。散热通道8为长方体型通道,散热通道8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壳体1对应散热通道8的底部为通孔结构,散热通道8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微晶板3呈凹形结构,加热线圈5与微晶板3的形状对应。
实际工作时,控制器10控制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运行的状态,从而控制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运行的时间与功率,实现不同情况下对加热的需求,并且通过微晶板3与方固板4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5之间的紧固结构,将原有的粘结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加工工艺也较简单,仅需盘起加热线圈5紧固在微晶板3与方固板4之间即可。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上部安装有灶板2,灶板2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21,锅圈21内安装有微晶板3,微晶板3下部设有方固板4,微晶板3与方固板4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5,锅圈21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7,螺丝7位于方固板4上设有螺母6,螺丝7穿过方固板4夹持住加热线圈5固定于微晶板3的底部。壳体1是商用电磁炉的整体支撑框架。灶板2设于壳体1上部,用于安装微晶板3在其中。微晶板3与所要加热的器皿底部直接接触。加热线圈5用于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铁磁材料器皿底部,在其体内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分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使器皿本身自行高速发热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灶板2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21,锅圈21用于安装微晶板3,保证产生交变磁场的位置固定。方固板4将加热线圈5固定在微晶板3下部,保证加热线圈5固定在微晶板3下部,用于紧固加热线圈5的整体结构,形成夹持。方固板4与微晶板3的轮廓对应,便于加热线圈5与微晶板3之间贴合。加热线圈5产生的交变磁场与放置在微晶板3上的器皿底部反应加热,间隙减小转化率会提高。锅圈21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7,把方固板4紧固后对加热线圈5进行夹持固定。螺母6与螺丝7之间进行螺纹连接,可以对加热线圈5与方固板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便于拆卸与安装,采用直接夹持,上下对应的模板进行固定,结构稳固。
加热线圈5包括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加热线圈5内部绕线通过隔热线53连接固定成型,中心线圈51向外连接有第一接触器11,外部线圈52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12,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接入控制器10中。加热线圈5包括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中心线圈51对微晶板3中间部位上的器皿底进行加热,外部线圈52对微晶板3四周部位上的器皿底进行加热。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同时运行对器皿底部整体进行加热。中心线圈51向外连接有第一接触器11,既是中心线圈51向外的线路中连接有第一接触器11,第一接触器11对中心线圈51进行通断的控制。在仅仅进行小功率的加热时,控制器10仅对第一接触器11的触点进行吸合,中心线圈51进行单独工作。在中功率加热时,外部线圈52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12,控制器10直接对第二接触器12进行供电控制,外部线圈52进行独立工作。在大功率加热时,控制器10对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同时供电,同时输送电流使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进行吸合,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同时进行加热。保证加热线圈5不同情况下,不同的使用状态,然后再对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电流进行调节,实现各种不同功率工作的具体调节,满足组不同的使用要求。
方固板4为环氧树脂方固板,方固板4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孔41,圆孔41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5的直径值。方固板4为环氧树脂方固板,能够耐高温1000度,安全性好,能够满足吸热后不会变形,结构不会轻易改变。圆孔41用于对加热线圈5进行散热。圆孔41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5的直径值,在保证能够保加热线圈5整体固定的原则下,尽量扩大散热面积。
方固板4的下方设有散热器9,散热器9为风扇散热器,散热器9的下部设有散热通道8。散热器9安装在方固板4的下部,对夹持在方固板4中的加热线圈5进行散热,保证加热线圈5不会因为过热对电磁转换产生影响。散热通道8促进对散热器9的散热气体进行输送,保证流通性。
散热通道8为长方体型通道,散热通道8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散热通道8采用长方体型通道,在保证散热的同时,可以对散热器9进行支撑,采用长方体型也利于生产中制造的简便。
壳体1对应散热通道8的底部为通孔,散热通道8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壳体1对应散热通道8的底部为通孔,能够保证散出的热量送至壳体1的底部。在输送的同时,通过散热通道8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也可以将壳体1内部的热量全部都导向至壳体1的外部,有利于加热线圈5创造更佳的散热环境,保证加热中的磁场不会因为线圈自身的热阻改变,而受到影响。
微晶板3呈凹形结构,加热线圈5与微晶板3的形状对应。微晶板3呈凹形结构,对应凹形器皿进行融放时,利于放置。加热线圈5与微晶板3的形状对应,在对凹形器皿进行加热时,线圈包围在微晶板3的四周,对凹形器皿进行聚磁加热,充分利用加热线圈5产生的磁场,电与热的转化率高,聚磁力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灶板2、锅圈21、微晶板3、方固板4、加热线圈5、中心线圈51、外部线圈52、螺母6、螺丝7、散热通道8、散热器9、控制器10、第一接触器11、第二接触器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部安装有灶板(2),所述灶板(2)的下部设有加热线圈(5),其特征在于:所述灶板(2)的右侧中间部设有锅圈(21),所述锅圈(21)内安装有微晶板(3),所述微晶板(3)下部设有方固板(4),所述微晶板(3)与方固板(4)之间固定有加热线圈(5),所述锅圈(21)四周边缘向下设有至少一个螺丝(7),所述螺丝(7)位于方固板(4)上设有螺母(6),所述螺丝(7)穿过方固板(4)夹持住加热线圈(5)固定于微晶板(3)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5)包括中心线圈(51)与外部线圈(52),所述加热线圈(5)内部绕线通过隔热线(53)连接固定成型,所述中心线圈(51)向外连接有第一接触器(11),所述外部线圈(52)向外连接第二接触器(12),所述第一接触器(11)与第二接触器(12)接入控制器(1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固板(4)为环氧树脂方固板,所述方固板(4)的中间部位设有圆孔(41),所述圆孔(41)的直径值小于加热线圈(5)的直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固板(4)的下方设有散热器(9),所述散热器(9)为风扇散热器,所述散热器(9)的下部设有散热通道(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8)为长方体型通道,所述散热通道(8)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对应散热通道(8)的底部为通孔结构,所述散热通道(8)的侧壁采用镂空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用电磁炉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板(3)呈凹形结构,所述加热线圈(5)与微晶板(3)的形状对应。
CN201420191687.7U 2014-04-21 2014-04-21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8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1687.7U CN203848349U (zh) 2014-04-21 2014-04-21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1687.7U CN203848349U (zh) 2014-04-21 2014-04-21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8349U true CN203848349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6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1687.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8349U (zh) 2014-04-21 2014-04-21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8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8455U (zh) 一种电磁电压力锅
CN109945247B (zh) 电磁烹饪器具及其功率控制方法
CN204733403U (zh) 一种纸浆模塑整形机模具电磁加热装置
CN103442470A (zh) 电磁加热装置和用于该装置的加热方法
CN204445330U (zh) 烹饪器具
CN202514095U (zh) 一种电磁加热结构
CN203848349U (zh) 商用电磁炉的结构
CN203180654U (zh) 一种利用电磁炉线圈盘漏磁的供电装置
CN203436189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电压力锅
CN105066194B (zh) 一种具有磁感应档位的电磁小炒炉
CN203539092U (zh) 一种电磁电压力锅的发热盘
CN108684094A (zh) 多电磁线圈使用同一频率同步加热不会互相干扰的电磁炉
CN20147610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2960080U (zh) 一种电磁加热电压力锅
CN103875998B (zh) 用于提升能效的电磁炉烹饪方法
CN204717780U (zh) 功率互锁的电磁炉
CN202652578U (zh) 电磁加热器
CN204943588U (zh) 一种电磁炉
CN202505002U (zh)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电热锅
CN201418163Y (zh) 变频电磁加热装置
CN202981564U (zh) 一种电磁电压力锅的温度感应结构
CN202940994U (zh) 一种防热辐射的电磁炉线圈盘
CN202312832U (zh) 一种电磁加热压力锅
CN103857087A (zh) 一种防热辐射的电磁炉线圈盘
CN210662960U (zh) 一种低功率连续加热电磁电陶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NGZHOU JIUTIAN DONGCHU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GZHOU BOCHUANG ELECTROMECHANICAL RANG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Gongshu District No. 88, building 4, 2 floor Room 203

Patentee after: Ninth Heaven east, the Hangzhou energy-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in kitchen

Address befor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Hangzhou city Gongshu District No. 88, building 6, Room 403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Bo Chuan electromagnetic stov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