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7088U -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7088U
CN203837088U CN201420214360.7U CN201420214360U CN203837088U CN 203837088 U CN203837088 U CN 203837088U CN 201420214360 U CN201420214360 U CN 201420214360U CN 203837088 U CN203837088 U CN 203837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radiating piece
influent stream
heat
prot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436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at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a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at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a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at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a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at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a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436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70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7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70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包括散热件、以及对散热件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两侧的防护管,所述散热件与防护管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散热件、防护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所述回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与回流右堵片,所述回流主管向上设有排气孔,所述进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与入流右堵片,所述进流主管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具有可选择性的取暖设备,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与选配,通过热水的流入与控制,进行选择性取暖,密封性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家庭供暖的终端设备,进行设计而产生的供暖散热设备。现在的城市供暖一般采用地暖,进行集中供热。但是在南方地区,集中供暖不像北方那样完善,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在取暖时南北地区有差异。本实用新型针对的是没有进行集中供暖的家庭,可选择性的取暖设备,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与选配,通过热水的流入与控制,进行选择性取暖,密封性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可选择性的取暖设备,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与选配,通过热水的流入与控制,进行选择性取暖,密封性好。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包括散热件、以及对散热件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两侧的防护管,所述散热件与防护管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散热件、防护管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所述回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与回流右堵片,所述回流主管向上设有排气孔,所述进流主管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与入流右堵片,所述进流主管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排气孔上设有排气阀座,所述排气阀座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中,所述排气阀座与排气孔螺纹安装的间隙部采用进一步焊接密封,所述排气阀座上螺纹安装有排气阀。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回流主管上固定卡接有卡帽,所述卡帽包裹散热件与防护管的顶部卡接并对回流主管进行围绕,所述卡帽采用钛镁铝合金材料,所述卡帽内部为若干槽型与若干导热管对应。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卡帽上部设有散热盖,所述散热盖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对散热盖进行表面电镀处理。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进流主管与导热管之间设有挡流片。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进流主管的下部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流口丝堵与出流口丝堵,所述进流口丝堵、出流口丝堵与安装在进流主管上的两侧端的导热管对应。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散热件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导热管,导热管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散热件的边缘固定对导热管进行支撑并导热至散热件的外部。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支撑条固定的导热管之间设有间距片,所述间距片对导热管进行支撑并在间距片与导热管上设有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的水平高度相同。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防护管的中间位置设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通过设在防护管内部的规则片进行支撑。
在进一步特征中,所述散热件与防护管的底部固定卡接设有底壳,所述底壳内部设有若干槽孔与导热管的底部安装位置对应,所述底壳对设在底部的进流主管形成包围并与散热件、防护管的边缘啮合。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可选择性的取暖设备,采用组合式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与选配,通过热水的流入与控制,进行选择性取暖,密封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散热件1、支撑条11、间距片12、隔热片13、防护管2、规则片21、导热管3、回流主管4、回流左堵片41、回流右堵片42、排气孔43、排气阀座44、排气阀45、进流主管5、入流左堵片51、入流右堵片52、入流孔53、挡流片54、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卡帽6、散热盖7、底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在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决不是想要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或者用途。为了清楚,在附图中会使用相应的附图标记来标注类似的元件。此处所应用的,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应该解释为应用非排他逻辑“或”表示逻辑上的A或B或C。应该理解,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方法中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形状由设计人员根据具体的需求所作的变更仍不应视为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如图1、2、3所示,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包括散热件1、以及对散热件1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1两侧的防护管2,散热件1与防护管2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3,导热管3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4、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5,回流主管4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41与回流右堵片42,回流主管4向上设有排气孔43,进流主管5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51与入流右堵片52,进流主管5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53。排气孔43上设有排气阀座44,排气阀座44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43中,排气阀座44与排气孔43螺纹安装的间隙部采用进一步焊接密封,排气阀座44上螺纹安装有排气阀45。回流主管4上固定卡接有卡帽6,卡帽6包裹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顶部卡接并对回流主管4进行围绕,卡帽6采用钛镁铝合金材料,卡帽6内部为若干槽型与若干导热管3对应。卡帽6上部设有散热盖7,散热盖7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对散热盖7进行表面电镀处理。进流主管5与导热管3之间设有挡流片54。进流主管5的下部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流口丝堵55与出流口丝堵56,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与安装在进流主管5上的两侧端的导热管3对应。散热件1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导热管3,导热管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条11,支撑条11与散热件1的边缘固定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导热至散热件1的外部。支撑条11固定的导热管3之间设有间距片12,间距片12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在间距片12与导热管3上设有隔热片13,隔热片13的水平高度相同。防护管2的中间位置设有导热管3,导热管3通过设在防护管2内部的规则片21进行支撑。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底部固定卡接设有底壳8,底壳8内部设有若干槽孔与导热管3的底部安装位置对应,底壳8对设在底部的进流主管5形成包围并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边缘啮合。
实际工作时,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包括散热件1、以及对散热件1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1两侧的防护管2,散热件1与防护管2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3,导热管3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4、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5,回流主管4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41与回流右堵片42,回流主管4向上设有排气孔43,进流主管5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51与入流右堵片52,进流主管5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53。
散热件1对整体的散热结构进行支撑性的拼接,通过散热件1中的导热管3通入水流进行散热,可以直接接入电热水器的热水管,然后通入热水进行取暖,也可以通过在导热管3中直接采用电加热的方法,对流入导热管3中的水流进行加热,以便于对外部环境进行供暖。散热件1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确定整个散热器的整体形状。整个散热器采用扁平的立体结构,缩小使用空间,使散热器便于安装在墙脚,便于安装,提高若干的散热件1进行组合拼接成不同的形状,可以对整个墙面进行选择的集中供热。提高对热水的进入与调节,可以对散热器的散热状态进行控制。
防护管2对若干拼接后的散热件1的两侧边进行包围后的防护,并且防护管2中也设有导热管3也可以流通热水进行散热,充分的利用整个设备各个部分的空间进行散热。两侧边的防护管2对若干散热件1进行防护的同时,还可以将散热件1中导热管3的热水流通过两侧边的防护管2中的导热管3进行循环。
导热管3中流动有热水流,通过导热管3中循环的热水流进行循环散热。
回流主管4将散热件1与防护管2中的导热管3的上部进行连通,然后使水流到达上部后通过回流主管4进行集中循环,使热水流重新流至若干导热管3的下部。通过回流主管4将所有流至上部的热水流统一进行集中,若干导热管3将变成连通的效果,不管是那根管件流入水流,其他管件都将会形成连通,进行均匀散热。
进流主管5将散热件1与防护管2中的导热管3的下部进行连通,通过进流主管5引入热水,然后通过进流主管5与若干导热管3的连通,将会形成下部连通的效应,对水流进行集中的供给。从进流主管5中供给入水流后,可以将热水流从下部引入若干导热管3中,形成下部的连通效果。
回流主管4与进流主管5采用黄铜材料制造,具有耐腐蚀的效果,提高使用寿命,而且金属性材料导热性能较好。
回流主管4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41与回流右堵片42,通过回流左堵片41与回流右堵片42将回流主管4的左右两侧进行密封,有效的防止上侧热水流的渗出,通过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流主管5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51与入流右堵片52,通过入流左堵片51与入流右堵片52将进流主管5左右两侧进行密封,有效的放置下侧入流部位水流的渗出,通过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流主管5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53,将进流主管5出流入的水流通过若干入流孔53均匀的分配至若干的导热管3中,进行均匀的流入热水流进行散热。
回流主管4向上设有排气孔43,排气孔43将流入导热管3中的气体进行集中,因为气体的密度小,会集中上升至导热管3的上部,然后流入回流主管4中,在通过回流主管4统一的从向上设置的排气孔43统一排出,提高整个散热器各个导热管3之间热量的流通性。
排气孔43上设有排气阀座44,排气阀座44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43中,排气阀座44与排气孔43螺纹安装的间隙部采用进一步焊接密封,排气阀座44上螺纹安装有排气阀45。
排气孔43上设有排气阀座44,排气阀座44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43中,排气阀座44上可以安装不同压力,不同检测感应原理的排气阀,可以使压力设定的排气阀,也可以是温控或者其他排气阀,能够达到定时定量的排气即可。排气阀座44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43中,螺纹连接可以简单的实现连接效果,而且连接后稳固。排气阀座44与排气孔43螺纹安装的间隙部采用进一步焊接密封,提高排气阀座44与排气孔43之间的进一步的密封性,保证不会泄露。排气阀座44上螺纹安装有排气阀45,通过排气阀45与排气阀座44进行螺纹连接,可以进行统一设定,保证安装效果,而且在排气阀45损坏后可以进行简易的更换,操作安装比较简单容易。
回流主管4上固定卡接有卡帽6,卡帽6包裹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顶部卡接并对回流主管4进行围绕,卡帽6采用钛镁铝合金材料,卡帽6内部为若干槽型与若干导热管3对应。
卡帽6将回流主管4卡接在卡帽6中,进行固定,放置外部的撞击,并且在回流主管4上的排气阀45进行排气时,可以进行与缓冲的气体的效果。
卡帽6包裹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顶部卡接并对回流主管4进行围绕,将整个散热器的上部进行包围,防护并固定。使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顶部被紧紧的卡接在卡帽6中,形成组合式的拼装。卡帽6采用钛镁铝合金材料,金属材料可以有效的导热,而且质量轻易于安装操作,而且结构也叫稳固,不会锈蚀。
卡帽6内部为若干槽型与若干导热管3对应,通过卡帽6对若干导热管3进行逐一的卡接,使安装后的结构更加稳固,而且结构也比较简单,容易生产制造。
卡帽6上部设有散热盖7,散热盖7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对散热盖7进行表面电镀处理。
卡帽6上部设有散热盖7,通过散热盖7对热量进一步的散发,在散发的同时可以卡帽6中的回流主管4上排气阀45进行排气时,可以进行进一步缓冲的效果。
散热盖7对卡帽6卡帽6中的各种结构都可以进行隔绝性的保护,放置有物体直接进入散热器内部,与导热管3等其他内部元件直接接触,其他隔离保护的作用。
散热盖7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对散热盖7进行表面电镀处理,采用金属材料的散热盖7首先防护效果坚固,其次金属的散热效果好,容易散热。对散热盖7进行表面电镀处理,提高散热盖7表面的光洁度,美观的同时也提高了其防腐蚀的性能。
进流主管5与导热管3之间设有挡流片54。
提高挡流片54对进入或流出导热管3的水流进行控制,可以控制其热水的散热性能,进行充分的散热,也可以控制水流缓慢的流入,也是对热水持久的散热。提高挡流片54就可以简单的实现控制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进流主管5的下部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流口丝堵55与出流口丝堵56,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与安装在进流主管5上的两侧端的导热管3对应。
进流口丝堵55与进入热水的管道进行连接,使散热器接入热水,出流口丝堵56与外部的出水口连接,进行排水,一进一出形成循环。
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与安装在进流主管5上的两侧端的导热管3对应,可以保证热水从进流口丝堵55接入热水,从出流口丝堵56流出散热后的水流。进去热水与流出温水后,使热水在若干导热管3内循环后流出。
散热件1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导热管3,导热管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条11,支撑条11与散热件1的边缘固定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导热至散热件1的外部。
导热管3通过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条11将其固定在散热件1内部,然后支撑条11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可以较好的导致至散热件1的表面,而且金属的导热性能较好、结构的稳固性也较稳固。支撑条11与散热件1的边缘固定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导热至散热件1的外部,进行有效的散热。
支撑条11固定的导热管3之间设有间距片12,间距片12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在间距片12与导热管3上设有隔热片13,隔热片13的水平高度相同。
间距片12用于保证若干导热管3之间的距离,并提供间隔性的支撑效果,通过间距片12使导热管3与散热件1的左右之间进行固定。
隔热片13将内部的热量,不仅仅是导热管3中的热量,包括导热管3旁边的间距片12引出的热量,全部统一引流至隔热片13上,并通过隔热片13的水平高度相同,使热量对外部表面进行散热,散热处是一个齐平的散热表面。散热的过程中,流动的空气可以在若干隔热片13之间进行流通,提高散热性能。
防护管2的中间位置设有导热管3,导热管3通过设在防护管2内部的规则片21进行支撑。
导热管3通过设在防护管2内部的规则片21进行支撑,通过规则片21使导热管3固定安装在防护管2中。稳固导热管3的同时,而且可以进行间接供热,热量是通过规则片21统一散热后,输送至防护管2的外表面,防止人员接触后会产生直接的烫伤,而且通过规则片21之间的间隙进行散热,保证散热效果高效的进行。
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底部固定卡接设有底壳8,底壳8内部设有若干槽孔与导热管3的底部安装位置对应,底壳8对设在底部的进流主管5形成包围并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边缘啮合。
底壳8对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底部进行固定,保证底部的安装效果稳固,而且又易于实现。底壳8内部设有若干槽孔与导热管3的底部安装位置对应,保证底壳8对导热管3的固定效果稳定实现,而且又分隔开。底壳8对设在底部的进流主管5形成包围并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边缘啮合,底壳8对进流主管5包围后,形成防护效果。底壳8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边缘啮合,使散热器整体结构紧密配合不会产生内部元件外露,保护效果稳定,而且在通过稳固支撑的同时,不损坏整体设计的美观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散热件1、支撑条11、间距片12、隔热片13、防护管2、规则片21、导热管3、回流主管4、回流左堵片41、回流右堵片42、排气孔43、排气阀座44、排气阀45、进流主管5、入流左堵片51、入流右堵片52、入流孔53、挡流片54、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卡帽6、散热盖7、底壳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件(1)、以及对散热件(1)进行防护并固定安装在散热件(1)两侧的防护管(2),所述散热件(1)与防护管(2)中固定贯穿安装有导热管(3),所述导热管(3)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上部固定安装有回流主管(4)、下部固定安装有进流主管(5),所述回流主管(4)的两侧分别设有回流左堵片(41)与回流右堵片(42),所述回流主管(4)向上设有排气孔(43),所述进流主管(5)的两侧分别设有入流左堵片(51)与入流右堵片(52),所述进流主管(5)上贯穿有若干入流孔(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43)上设有排气阀座(44),所述排气阀座(44)螺纹旋转安装在排气孔(43)中,所述排气阀座(44)与排气孔(43)螺纹安装的间隙部采用进一步焊接密封,所述排气阀座(44)上螺纹安装有排气阀(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主管(4)上固定卡接有卡帽(6),所述卡帽(6)包裹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顶部卡接并对回流主管(4)进行围绕,所述卡帽(6)采用钛镁铝合金材料,所述卡帽(6)内部为若干槽型与若干导热管(3)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帽(6)上部设有散热盖(7),所述散热盖(7)采用金属材料制造并对散热盖(7)进行表面电镀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主管(5)与导热管(3)之间设有挡流片(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主管(5)的下部两侧端分别设有进流口丝堵(55)与出流口丝堵(56),所述进流口丝堵(55)、出流口丝堵(56)与安装在进流主管(5)上的两侧端的导热管(3)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导热管(3),导热管(3)的下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条(11),所述支撑条(11)与散热件(1)的边缘固定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导热至散热件(1)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11)固定的导热管(3)之间设有间距片(12),所述间距片(12)对导热管(3)进行支撑并在间距片(12)与导热管(3)上设有隔热片(13),所述隔热片(13)的水平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管(2)的中间位置设有导热管(3),所述导热管(3)通过设在防护管(2)内部的规则片(21)进行支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组装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与防护管(2)的底部固定卡接设有底壳(8),所述底壳(8)内部设有若干槽孔与导热管(3)的底部安装位置对应,所述底壳(8)对设在底部的进流主管(5)形成包围并与散热件(1)、防护管(2)的边缘啮合。
CN201420214360.7U 2014-04-29 2014-04-29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70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360.7U CN203837088U (zh) 2014-04-29 2014-04-29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4360.7U CN203837088U (zh) 2014-04-29 2014-04-29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7088U true CN203837088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4360.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7088U (zh) 2014-04-29 2014-04-29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70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4479A (zh) * 2015-06-08 2015-08-26 青岛颐科创新散热器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暖气片及暖气片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4479A (zh) * 2015-06-08 2015-08-26 青岛颐科创新散热器有限公司 高效散热暖气片及暖气片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16222A (en) Hot water heater circuitry
US20080230126A1 (en) Structured hot water demand flow control system with expansion tank
CN203837088U (zh) 一种复合组装型散热器
KR101038120B1 (ko) 열매체유를 이용한 바닥 난방시스템
RU145411U1 (ru) Радиатор с нижним подключением к системе отопления
RU2457405C2 (ru) Предвключаемый комплект для радиатора
JP5449474B2 (ja) 貯湯式給湯システム
CN205747504U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恒温管
US8726898B2 (en) Solar thermal collector
CN204404345U (zh) 一种多进多出散热器
GB0911314D0 (en) Water heating device
WO2014094691A1 (en) Connecting element providing connection of two heating radiator plates and a multi-row radiator
RU2455580C2 (ru) Радиатор с функцией частичной нагрузки
JP6653170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210463599U (zh) 一种加热管水箱内胆结构
ES2272171B1 (es) Instalacion de calefaccion y agua caliente sanitaria mediante energia solar termica.
CN203718918U (zh) 下进下出单向导流铝采暖散热器
CN205607194U (zh) 一种带有温度显示面板的水冷散热器
CN205606932U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型三舱水箱
EA027457B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элемент, обеспечивающий соединение двух пластин отопительного радиатора
CN204943660U (zh) 前置式内置水路旁通阀体
CN205113728U (zh) 军用机械多单元液冷散热装置
CN205481305U (zh) 一种螺旋伸缩型水暖管
CN208075097U (zh) 热交换管毛巾架主体散热器
CN207316141U (zh) 一种热水器用水路转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