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4034U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34034U CN203834034U CN201420264592.3U CN201420264592U CN203834034U CN 203834034 U CN203834034 U CN 203834034U CN 201420264592 U CN201420264592 U CN 201420264592U CN 203834034 U CN203834034 U CN 203834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oxide
- electrode slice
- metal
- semi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包括水电解反应器,水电解反应器包括阴极电极、阳极电极和直流电源,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均位于储水腔内,储水腔下部开有进水口且其上部开有出气口;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阴极电极和多个阳极电极呈交错布设,多个阴极电极均与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接,多个阳极电极均与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接;多个阴极电极和多个阳极电极均为电极片,水电解反应器中电极片的总数量为N个,N个电极片均呈竖直向布设,N个电极片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氢氧发生器存在的多种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氢氧发生器是利用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设备。电解是将两根金属或碳棒(即电极)放在要分解的物质(即电解质)中,然后接上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解质;电解质的阳离子移到带负电的电极(即阴极),而阴离子移到带正电的电极(即阳极)。水(H2O)被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所接直流电源的电流通过水时,氢气在阴极形成,氧气则在阳极形成。氢氧发生器一般包括电源系统、电解槽系统、汽水分离系统、冷却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回火系统以及使用该氢氧发生器的附件(如火焰枪,阻火器、以及火焰气氛调节装置)等。但现有的氢氧发生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投入成本较高等缺陷和不足,因而目前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的氢氧发生器,其占地空间较小,安装布设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氢氧发生器存在的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水电解的水电解反应器,所述水电解反应器包括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以及与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相接的直流电源,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均位于储水腔内,所述储水腔下部开有进水口且其上部开有出气口;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呈交错布设,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接,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均为电极片,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电极片的总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且N≥4;N个所述电极片均呈竖直向布设,N个所述电极片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N个所述电极片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N个所述电极片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其顶部设置有顶板,N个所述电极片固定在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N个所述电极片中位于最左侧的电极片为左端电极片,N个所述电极片中位于最右侧的电极片为右端电极片,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与所述右端电极片之间的电极片均为中部电极片;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均垫装有密封垫,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之间形成一个储水分腔,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所述储水分腔的总数量为N-1个,N-1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组成所述储水腔;每个所述中部电极片中部均开有将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的过水孔。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直流电源为开关电源。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还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流相接的PWM控制电路;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MOS管驱动电路和四个互补输出级,每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均接有一个MOS管,所述直流电流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均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分别与四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相接,四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均接地;四个所述MOS管分别为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4,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1,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3;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PWM控制电路相接;MOS管Q1的集电极和MOS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3,MOS管Q3的集电极和MOS管Q4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6,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6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3相接。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箝位电路和第二箝位电路,所述第一箝位电路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箝位电路与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相接。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对所述直流电源的供电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PWM控制器为芯片PIC16F886-I/SO,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芯片UCC27322。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水电解反应器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左固定板、位于左固定板右侧的右固定板和多个均连接于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之间的支撑件,N个所述电极片均夹装于左固定板与右固定板之间,多个所述支撑件分别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的四周侧,N个所述电极片均卡装于多个所述支撑件之间。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下部或所述右端电极片下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右端电极片上部或所述左端电极片上部;所述电极片为矩形。
上述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是:多个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前侧的前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后侧的后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顶部的顶部支撑件和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底部的底部支撑件,所述前侧支撑件、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顶部支撑件和所述底部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支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简便,投入成本较低。
2、多个电极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占用空间小。
3、PWM控制电路简单、设计合理且接线方便、使用效果好,采用该PWM控制电路供电的水电解反应器的水电解速度快且电解效果好,电解后所输出气体(包括氢气和氧气)的纯度较高。
4、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氢氧发生器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投入成本较高等缺陷和不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较低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解决现有氢氧发生器存在的结构复杂、占地空间较大、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PWM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PWM控制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进水口接头; 2—出气口接头; 3—电极片;
4—密封垫; 5—接电端子; 6—顶板;
7-1—左固定板; 7-2—右固定板; 7-3—支撑件;
8—固定支架; 9—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水电解的水电解反应器,所述水电解反应器包括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以及与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相接的直流电源,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均位于储水腔内,所述储水腔下部开有进水口且其上部开有出气口。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呈交错布设,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接,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均为电极片3,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电极片3的总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且N≥4。N个所述电极片3均呈竖直向布设,N个所述电极片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本实施例中,N个所述电极片3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N个所述电极片3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其顶部设置有顶板6,N个所述电极片3固定在顶板6与所述底板之间。N个所述电极片3中位于最左侧的电极片3为左端电极片,N个所述电极片3中位于最右侧的电极片3为右端电极片,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与所述右端电极片之间的电极片3均为中部电极片。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3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均垫装有密封垫4,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3之间形成一个储水分腔,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所述储水分腔的总数量为N-1个,N-1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组成所述储水腔;每个所述中部电极片中部均开有将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的过水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端电极片与所述右端电极片均为顶部带耳的电极片,多个所述中部电极片中位于中部的所述中部电极片为顶部带耳的电极片。
实际安装时,所述进水口上安装有进水口接头1,所述出气口上安装有出气口接头2。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接头1和出气口接头2均为直角弯头。实际使用时,所述进水口接头1和出气口接头2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接头。
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下部或所述右端电极片下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右端电极片上部或所述左端电极片上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下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右端电极片上部。实际安装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气口的布设位置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3为矩形。
同时,所述水电解反应器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左固定板7-1、位于左固定板7-1右侧的右固定板7-2和多个均连接于左固定板7-1与右固定板7-2之间的支撑件7-3,N个所述电极片3均夹装于左固定板7-1与右固定板7-2之间,多个所述支撑件7-3分别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的四周侧,N个所述电极片3均卡装于多个所述支撑件7-3之间。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件7-3包括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前侧的前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后侧的后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顶部的顶部支撑件和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底部的底部支撑件,所述前侧支撑件、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顶部支撑件和所述底部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固定板7-1和右固定板7-2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支架8。
实际使用时,所述水电解反应器通过固定支架8固定在其它固定物件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8的横截面为L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7-3与左固定板7-1和右固定板7-2之间均通过紧固螺栓9进行连接。
实际使用时,多个所述支撑件7-3均呈水平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件7-3均为水平支撑管。实际使用时,所述支撑件7-3也可以其它支撑元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与顶板6均为水平板。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流相接的PWM控制电路。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MOS管驱动电路和四个互补输出级,每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均接有一个MOS管,所述直流电流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均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分别与四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相接,四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均接地。四个所述MOS管分别为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4,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1,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3。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PWM控制电路相接。MOS管Q1的集电极和MOS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3,MOS管Q3的集电极和MOS管Q4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6,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6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3相接。
其中,接电端T3为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接电端T6为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
实际接线时,MOS管Q1的漏极与稳压管DZ1的阳极相接且其源极与稳压管DZ1的阴极相接,MOS管Q3的漏极与稳压管DZ3的阳极相接且其源极与稳压管DZ3的阴极相接。
同时,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箝位电路和第二箝位电路,所述第一箝位电路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箝位电路与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相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箝位电路和所述第二箝位电路均为二极管箝位电路。
本实施例中,所述PWM控制器为芯片PIC16F886-I/SO,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芯片UCC27322。所述芯片UCC27322的OUT1引脚和OUT2引脚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线端POUT。
实际使用时,所述PWM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PWM控制芯片,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MOS管驱动芯片。
本实施例中,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分别为第一互补输出级、第二互补输出级、第三互补输出级和第四互补输出级。所述第一互补输出级由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组成,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Vdd电源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12和电阻R16后与接线端POUT相接,且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3后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之间的接线点为所述第一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经电阻R17后与MOS管Q1的栅极相接。
所述第二互补输出级由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0组成,三极管Q9的集电极接Vdd电源端,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0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21和电阻R16后与接线端POUT相接,且三极管Q9和三极管Q10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13后接地。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之间的接线点为所述第二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所述第二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经电阻R19后与MOS管Q2的栅极相接。
所述第三互补输出级由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12组成,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接Vdd电源端,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25和电阻R16后与接线端POUT相接,且三极管Q11和三极管Q12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24后接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之间的接线点为所述第三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所述第三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经电阻R23后与MOS管Q3的栅极相接。
所述第四互补输出级由三极管Q13和三极管Q14组成,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接Vdd电源端,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相接,三极管Q1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3和三极管Q14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4和电阻R16后与接线端POUT相接,且三极管Q13和三极管Q14的基极相接后经电阻R27后接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14的集电极之间的接线点为所述第四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所述第四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经电阻R26后与MOS管Q4的栅极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Vdd电源端为+12V电源端。
所述第一箝位电路由二极管SD1和二极管SD2组成,二极管SD1的阳极和二极管SD2的阴极相接后与芯片UCC27322的IN引脚相接。本实施例中,二极管SD1和二极管SD2均为肖特基二极管。
所述芯片UCC27322的AGND引脚和PGND引脚均接地,芯片UCC27322的VDD引脚接Vdd电源端。
所述第二箝位电路由二极管SD3和二极管SD4组成,二极管SD3的阳极和二极管SD4的阴极相接后经R16后与接线端POUT相接。本实施例中,二极管SD3和二极管SD4均为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芯片PIC16F886-I/SO为芯片PIC16F884,详见图3。
实际接线时,所述芯片PIC16F886-I/SO的第7引脚经电阻R18后与芯片UCC27322的IN引脚相接,芯片PIC16F886-I/SO的第20引脚接Vdd电源端,芯片PIC16F886-I/SO的第20引脚分别经电容C8和C9后接地,芯片PIC16F886-I/SO的第8引脚经电容C10后接地,芯片PIC16F886-I/SO的第1引脚接+5V电源端,+5V电源端经电容C14后接地,芯片PIC16F886-I/SO的第19引脚接地,芯片PIC16F886-I/SO的第6引脚经电阻R10后接地。
本实施例中,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对所述直流电源的供电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为电流传感器,并且所述电流传感器为芯片ACS758。
实际接线时,所述电流传感器为芯片ACS758的VOUT引脚与芯片PIC16F886-I/SO的第4引脚相接,芯片ACS758的GND引脚接地,芯片ACS758的VCC引脚接+5V电源端,且芯片ACS758的VCC引脚经电容C13后接地。
所述芯片ACS758的IP+引脚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芯片ACS758的IP-引脚与二极管D4的阴极相接,二极管D4的阳极与接电端T3相接。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经电容C1后接地,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二极管D5的阴极相接,二极管D5的阳极与接电端T6相接。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三箝位电路,所述第三箝位电路为二极管箝位电路且其由二极管由二极管SD5和二极管SD6组成,二极管SD5的阳极和二极管SD6的阴极相接后分四路,第一路经电阻R5后与芯片PIC16F886-I/SO的第8引脚相接,第二路经电容C11后接地,第三路经电阻R15后接地,第四路经电阻R6后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所述二极管SD3和二极管SD4均为肖特基二极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源为供电电压为12V的电源。
因而,所述Vdd电源端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相接。实际使用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电压值的直流电源,此时需对直流电源所输出电压进行升压或降压处理后再与所述Vdd电源端相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MOS管驱动电路对四个所述MOS管进行驱动,并通过所述PWM控制器对所述MOS管驱动电路进行控制,并且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与四个所述MOS管之间均接有一个互补输出级。并且,接线端T6和接线端T3分别为所述水电解反应器的正负接线端,且通过接线端T6和接线端T3为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供电。
本实施例中,所述Vdd电源端分别经电容C4、C5、C6、C18和C20后接地。同时,+5V电源端经发光二级管LED1和电阻R22后接地。本实施例中,图2中的TP1、TP2和TP3均为电压测试点。
实际使用时,所述直流电源也可以采用常规的开关电源,并且所述开关电源为直流开关电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电解反应器外侧设置有两个接电端子5,两个所述接电端子5分别为正接电端子和负接地端子,多个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所述正接电端子相接,多个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所述负接电端子相接。所述正接电端子与接线端T6相接,所述负接电端子与接线端T3相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水电解的水电解反应器,所述水电解反应器包括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以及与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相接的直流电源,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均位于储水腔内,所述储水腔下部开有进水口且其上部开有出气口;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阴极电极和所述阳极电极呈交错布设,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负输出端相接,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所述直流电源的正输出端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均为电极片(3),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电极片(3)的总数量为N个,N为正整数且N≥4;N个所述电极片(3)均呈竖直向布设,N个所述电极片(3)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电极片(3)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N个所述电极片(3)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其顶部设置有顶板(6),N个所述电极片(3)固定在顶板(6)与所述底板之间;N个所述电极片(3)中位于最左侧的电极片(3)为左端电极片,N个所述电极片(3)中位于最右侧的电极片(3)为右端电极片,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与所述右端电极片之间的电极片(3)均为中部电极片;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3)的前部与后部之间均垫装有密封垫(4),左右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片(3)之间形成一个储水分腔,所述水电解反应器中所述储水分腔的总数量为N-1个,N-1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组成所述储水腔;每个所述中部电极片中部均开有将左右相邻两个所述储水分腔连通的过水孔。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为开关电源。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直流电流相接的PWM控制电路;所述PWM控制电路包括PWM控制器、MOS管驱动电路和四个互补输出级,每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均接有一个MOS管,所述直流电流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均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相接,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出端分别与四个所述MOS管的栅极相接,四个所述MOS管的源极均接地;四个所述MOS管分别为MOS管Q1、MOS管Q2、MOS管Q3和MOS管Q4,MOS管Q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1,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之间接有稳压管DZ3;所述直流电源的负极接地,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所述PWM控制电路相接;MOS管Q1的集电极和MOS管Q2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3,MOS管Q3的集电极和MOS管Q4的集电极相接且二者的接线端为接电端T6,所述阳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6相接,所述阴极电极均与接电端T3相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箝位电路和第二箝位电路,所述第一箝位电路与所述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接,所述第二箝位电路与四个所述互补输出级的输入端相接。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电路还包括对所述直流电源的供电电压进行检测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PWM控制器相接。
7.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WM控制器为芯片PIC16F886-I/SO,所述MOS管驱动电路为芯片UCC27322。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电解反应器还包括外框架,所述外框架包括左固定板(7-1)、位于左固定板(7-1)右侧的右固定板(7-2)和多个均连接于左固定板(7-1)与右固定板(7-2)之间的支撑件(7-3),N个所述电极片(3)均夹装于左固定板(7-1)与右固定板(7-2)之间,多个所述支撑件(7-3)分别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的四周侧,N个所述电极片(3)均卡装于多个所述支撑件(7-3)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左端电极片下部或所述右端电极片下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右端电极片上部或所述左端电极片上部;所述电极片(3)为矩形。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氢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件(7-3)包括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前侧的前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后侧的后侧支撑件、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顶部的顶部支撑件和位于N个所述电极片(3)底部的底部支撑件,所述前侧支撑件、所述后侧支撑件、所述顶部支撑件和所述底部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所述左固定板(7-1)和右固定板(7-2)的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支架(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4592.3U CN203834034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4592.3U CN203834034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34034U true CN203834034U (zh) | 2014-09-17 |
Family
ID=5151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64592.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34034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3403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00596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 |
WO2018000598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系统 |
CN110230070A (zh) * | 2019-06-27 | 2019-09-13 | 张智泓 | 一种用于小型氢氧机的潜水式电解槽 |
-
2014
- 2014-05-22 CN CN201420264592.3U patent/CN20383403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8000596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 |
WO2018000598A1 (zh) * | 2016-06-30 | 2018-01-04 | 东莞市绿能宝汽车用品科技有限公司 | 交通工具用氢氧气体发生器系统 |
CN110230070A (zh) * | 2019-06-27 | 2019-09-13 | 张智泓 | 一种用于小型氢氧机的潜水式电解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834034U (zh) | 一种氢氧发生器 | |
CN101956205B (zh) | 电解式氢氧发生装置 | |
CN204494613U (zh) | 一种复合式针孔静电匀场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CN202640972U (zh) | 太阳能电池硅片丝网印刷用吹扫装置 | |
CN107346645A (zh) |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室外led显示屏 | |
CN203508462U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自动除尘装置 | |
CN201793754U (zh) | 电解式氢氧发生装置 | |
CN201971900U (zh) | 一种氢氧机 | |
CN103910335B (zh) | 一种利于电极冷却的板式臭氧发生器 | |
CN110306200A (zh) | 一种电解装置及基于电解装置的电压控制方法 | |
CN104047765A (zh) | 一种氢氧节油装置 | |
CN103551327B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用自动除尘装置 | |
CN211334223U (zh) | 一种防水卷材生产用冷却成型装置 | |
CN101418452A (zh) | 高速分解水制氢装置 | |
CN203823981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半导体空调 | |
CN206783369U (zh) | 一种独立阴极水处理装置 | |
CN203872033U (zh) | 用于水产养殖设备的直流控制电源 | |
CN207936250U (zh) | 一种气流发生装置 | |
CN206065621U (zh) | 一种空载节电交流电焊机 | |
CN20686494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 | |
CN202709327U (zh) | 一种智能环保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 |
CN202786443U (zh) | 一种低电抗水电解节能设备 | |
CN204669762U (zh) | 一种电力电路控制板微调式电力机箱 | |
CN204999981U (zh) | 改进节能型内冷式电解装置 | |
CN205258089U (zh) | 一种消除短路电流的高效三维电极反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150-49, New Delhi Road, hamam, Mark, Ontario, Canada Co-patentee after: Canadian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Jiang Mingwu Address before: No. 150-49, New Delhi Road, hamam, Mark, Ontario, Canada Co-patentee before: CANADA ENERHANCER (SHAANXI) MOTOR Inc. Patentee before: Jiang Mingwu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