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33524U -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33524U
CN203833524U CN201420114065.4U CN201420114065U CN203833524U CN 203833524 U CN203833524 U CN 203833524U CN 201420114065 U CN201420114065 U CN 201420114065U CN 203833524 U CN203833524 U CN 203833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arranged
horizontal shore
pillar
hoisting apparatus
hoi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40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梅坤
蒋官业
章少君
何鲁清
王磊
叶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140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335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33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335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新型起重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支柱、起重臂、配重绳、滑轮组、动力源和起重绳;水平支撑架可固设于已有的建筑结构上,支柱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水平支撑架上,起重臂的中部固设于支柱上方,配重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已有建筑结构及起重臂上,滑轮组安装于起重臂上,起重绳绕置于滑轮组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于动力源上,另一端可吊设待起重的构件,起重绳吊设待起重构件的一端与配重绳分别位于起重臂的两端。上述新型起重设备可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将水平支撑架固设于已有建筑结构结构(如塔架等)上,可有效的解决施工条件苛刻的问题;仿照塔吊结构形式,较大的提高了措施的起重能力,且安全系数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钢结构产业在建筑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新颖结构形式建筑出现。高层建筑奇特的结构造型、仿生建筑、塔架结构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针对造型新颖的结构施工,塔吊等起重设备有时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需根据现场条件合理采用传统土法施工。
目前国内常用的土法吊装措施主要有土扒杆、龙门吊等方法。土扒杆施工对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对于现场条件严格的工程无法采用该方法施工,且由于措施本身简单,其起重能力较小,只能用于一般轻型构件安装,同时施工操作过程灵活性不强,不便于调整。
龙门吊由于其结构形式制约,龙门吊无法应用于房屋建筑中去,只能应用于露天结构;再者,龙门吊结构较为复杂,安拆麻烦,施工过程中可调节性差,措施自身材料用量较大,增加措施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范围较广、起重能力较强且成本较低的新型起重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新型起重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支柱、起重臂、配重绳、滑轮组、动力源和起重绳;所述水平支撑架可固设于已有的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上,所述起重臂的中部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所述配重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及起重臂上,所述滑轮组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所述起重绳绕置于所述滑轮组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上,另一端可吊设待起重的构件,所述起重绳吊设待起重构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绳分别位于所述起重臂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组包括导向滑轮及起重滑轮,所述导向滑轮靠近所述支柱,所述起重滑轮位于所述起重壁远离所述配重绳的一端,所述起重绳从所述动力源依次绕置所述导向滑轮与起重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与所述支柱上方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耳板,所述起重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导向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起重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二耳板上,所述配重绳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三耳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套筒和固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支撑型钢,所述多个支撑型钢分布于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套筒中;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的套筒与所述支柱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孔通过销轴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其分别为第一水平支撑架及第二水平支撑架,所述第一、第二水平支撑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新型起重设备还包括缆风绳,所述缆风绳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柱为圆管。
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为型钢梁。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卷扬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起重设备可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将水平支撑架固设于已有建筑结构结构(如塔架等)上,可有效的解决施工条件苛刻的问题;仿照塔吊结构形式,较大的提高了措施的起重能力,且安全系数较高。此外,该新型起重设备成本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经济性好,投入使用后无较大附加费用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起重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水平支撑架和支柱安装在已有建筑结构上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架的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新型起重设备包括至少一道的水平支撑架100、支柱200、起重臂300、滑轮组400、动力源600、配重绳700、起重绳800和缆风绳900。
水平支撑架100固设于已有建筑结构1上,支柱200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水平支撑架100上,起重臂300的中部固设于支柱200上方,动力源600位于导向滑轮410下方,配重绳70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已有建筑结构1及起重臂300上,滑轮组400安装于起重臂300上,起重绳800绕置于滑轮组400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于动力源600上,另一端可吊设待起重的构件2,起重绳800吊设待起重构件2的一端与配重绳700分别位于起重臂300的两端。
本所述例中,支柱200为圆管,起重臂300为型钢梁,动力源600为卷扬机,配重绳700、起重绳800和缆风绳900均为钢丝绳。滑轮组400包括导向滑轮410和起重滑轮420,导向滑轮410靠近支柱200,起重滑轮420位于起重壁300远离配重绳700的一端,起重绳800从动力源600依次绕置导向滑轮410与起重滑轮420。
具体地,起重臂300与支柱200上方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耳板310,起重臂30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耳板320和第三耳板330,导向滑轮410固设于第一耳板310上,起重滑轮420固设于第二耳板320上,配重绳700的一端固设于第三耳板330上。
本实施例中,该起重设备包括两个的水平支撑架100,其分别为第一水平支撑架110及第二水平支撑架120,第一水平支撑架110、第二水平支撑架120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支撑架110位于第二水平支撑架120下方。
请一同参照图4和图5,第一水平支撑架110包括套筒111和固设于套筒111上的多个支撑型钢112,多个支撑型钢112分布于套筒111的周向上,其远离套筒111的一端固设于已有建筑结构1上,支柱200可转动地穿设于套筒111中。
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100的套筒与支柱200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支撑架110的套筒111与支柱200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示出),通过销轴113插设于第一、第二定位孔中将支柱200定位。
为了增加强度,第一水平支撑架110还包括加强环板114,加强环板114位于第一水平支撑架110下方,分别固设于套筒111和多个支撑型钢1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水平支撑架120没有设置定位孔,其余结构与第一水平支撑架11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该新型起重设备可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通过借助已有建筑结构1(如塔架等)做为基础,设置第一水平支撑架110和第二水平支撑架120,支柱200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水平支撑架100上,起重臂焊接于支柱上方,起重绳一端连接于下方的动力源600,一端用于吊装待起重的构件2。这样,适用范围较广,可有效的解决施工条件苛刻的问题;仿照塔吊结构形式,较大的提高了措施的起重能力,且安全系数较高。
此外,该新型起重设备成本较低,在施工过程中经济性好,投入使用后无较大附加费用产生。
再者,水平支撑架100与支柱200间通过套管连接,便于设备能够根据施工进度进行提升。套管与支柱200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孔,且用销插设定位,能够让该起重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起重位置不同进行旋转,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支柱、起重臂、配重绳、滑轮组、动力源和起重绳;所述水平支撑架可固设于已有的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竖直设置并固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架上,所述起重臂的中部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所述配重绳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及起重臂上,所述滑轮组安装于所述起重臂上,所述起重绳绕置于所述滑轮组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上,另一端可吊设待起重的构件,所述起重绳吊设待起重构件的一端与所述配重绳分别位于所述起重臂的两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导向滑轮及起重滑轮,所述导向滑轮靠近所述支柱,所述起重滑轮位于所述起重壁远离所述配重绳的一端,所述起重绳从所述动力源依次绕置所述导向滑轮与起重滑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与所述支柱上方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耳板,所述起重臂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耳板和第三耳板,所述导向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一耳板上,所述起重滑轮固设于所述第二耳板上,所述配重绳的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三耳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架包括套筒和固设于所述套筒上的多个支撑型钢,所述多个支撑型钢分布于所述套筒的周向上,其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所述支柱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套筒中;至少一个水平支撑架的套筒与所述支柱沿其周向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第二定位孔通过销轴定位。
5.如权利要求1或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设备包括两个所述的水平支撑架,其分别为第一水平支撑架及第二水平支撑架,所述第一、第二水平支撑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起重设备还包括缆风绳,所述缆风绳一端固设于所述支柱上方,另一端固设于所述已有建筑结构上。
7.如权利要求1或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为圆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为型钢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卷扬机。
CN201420114065.4U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3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4065.4U CN203833524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4065.4U CN203833524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33524U true CN203833524U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11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406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33524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33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5328U (zh) 一种新型吊重机械
CN203372984U (zh) 一种梁体滑轮翻身装置
CN202299574U (zh) 一种插入式通信基站升降塔
CN206767425U (zh) 一种用于地连墙钢筋笼的整体吊装装置
CN102992203B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安装用简易吊装装置
CN201334306Y (zh) 立柱构件吊装机具
CN205222518U (zh) 一种户外设备起吊装置
CN204434116U (zh) 一种用于内天井管道吊装的吊装设备
CN203429644U (zh) 拉压分散型锚索承载板
CN204675726U (zh) 檩条吊装辅助装置
CN203833524U (zh) 一种新型起重设备
CN204139627U (zh) 钢丝绳防磨损套笼
CN202988556U (zh) 角钢型架体专用吊具
CN202967922U (zh) 一种钢结构桥梁安装用简易吊装装置
CN104773645A (zh) 一种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轴承端盖提升工装
CN202829361U (zh) 一种小型吊升机
CN203461720U (zh) 简易悬臂吊装机械
CN206569904U (zh) 一种吊装钢板的吊具
CN205772956U (zh) 新型塔机配重自拆装置
CN102277999B (zh) 大断面门形钢结构抱杆
CN204980974U (zh) 地质钻机的钻杆提升钢丝绳导向用滑轮装置
CN106608596A (zh) 一种户外设备起吊装置
CN205555870U (zh) 一种工程用起重设备
CN202322137U (zh) 一种伸缩式吊具
CN204848024U (zh) 建筑施工用钢梁吊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801, 38 / F, Zhongj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ilding, No. 3331, Weilan Coast Community Center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4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Futian District Che Kung Temple Binhe Tairan industry tipping 17 storey building No. 17A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nstruction Steel Structure Corp.,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