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4396U -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4396U
CN203804396U CN201420244493.9U CN201420244493U CN203804396U CN 203804396 U CN203804396 U CN 203804396U CN 201420244493 U CN201420244493 U CN 201420244493U CN 203804396 U CN203804396 U CN 203804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hamber
cylinder body
external diameter
master cylind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44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海
李涛
白春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BI Shandong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BI Shando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BI Shandong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BI Shandong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444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4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4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43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包括:均为环状体且同轴设置的前端盖、辅助缸体、前支撑、辅助活塞、夹头、主缸体、后支撑、主活塞和后端盖;依靠辅助活塞和主活塞共同对夹头作用一向后的力,使夹头的前端收缩,而将焊丝抱合夹紧。在该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中,夹头与焊丝外壁之间为面接触,对焊丝夹紧作用的为抱合力,且受到前后两个活塞的共同推力作用,所以抱合力度很大且不会使焊丝变形。另外,其外形为回转体,径向尺寸很小,适合安装在焊接机器人的中空腕部手臂中使用,占用空间小,安装使用后焊接机器人的手臂动作更灵活。

Description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焊接机器人的焊丝夹紧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焊接机器人使用的焊丝夹紧机构都为外置式气缸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是将夹紧气缸13置于电缆的外侧,夹紧气缸13的活塞运动方向与焊丝15运动方向垂直,依靠气缸的顶紧力给焊丝15制动。由于该夹紧装置是依靠顶丝14端面与焊丝15的线接触的径向力来提供夹紧焊丝的摩擦力的,因而提供的夹紧力有限,焊丝15相对顶丝14容易滑动;而如果顶紧力过大,会导致焊丝15变形,进而影响送丝,不利于焊接。此外,外置的气缸结构的所需的安装空间较大,所以本焊丝夹紧装置不适合安装在腕部中空式的焊接机器人的焊臂上使用,而使得焊接手臂及焊丝夹紧部分的配合结构复杂化,占用了较多的空间且动作灵活性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焊丝作用以大的夹紧力且不会使焊丝变形的,并能够安装于焊接机器人中空腕部的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包括:均为环状体且同轴设置的前端盖、辅助缸体、前支撑、辅助活塞、夹头、主缸体、后支撑、主活塞和后端盖;
所述前端盖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两段,前段内腔的内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后段的内径大于前段的内径且在该后段的腔壁上设置内螺纹;
所述辅助缸体的前端外壁上设置外螺纹,且与所述前端盖的后段内腔连接;
所述辅助缸体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四段且腔径依次变大,其中前两段之间设置第一辅助腔,所述第一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辅助缸体最前段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辅助缸体的最后端一段内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所述辅助缸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一进气口,且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轴径对应于第二段内腔处;
所述前支撑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二段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前支撑的后端面与所述辅助缸体上第一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对齐;在所述前支撑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辅助缸体上的第一辅助腔的内径一致;
所述辅助活塞的外壁根据外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且外径依次变大:其中前段的外径与所述前支撑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段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前支撑的通孔及所述辅助缸体上的第一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辅助缸体最前段的内腔中,(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即非夹紧时的原始状态下,使前端面与所述辅助缸体的前端面对齐);中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前支撑的外径(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使所述中间段的前端面与所述前支撑的后端面接触);后段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腔体的内壁接触,在后段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且所述后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腔体的轴向长度;(可以在所述后段之后,设置轴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段的外径,且最好大于中间段的外径);所述后段的后端面相对所述辅助缸体上第一进气口的最后侧边缘对齐或向前有一定轴向延伸;沿所述辅助活塞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
在所述主缸体前端及后端的外壁上均设置外螺纹,前端设置的外螺纹与所述辅助缸体后端的内螺纹孔配合;
所述主缸体的内腔根据腔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且腔径依次变大:在前段与中间段的内腔之间设置第二辅助腔,所述第二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缸体前段内腔的内径;在所述主缸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主缸体上后面两段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二进气口,且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轴径对应于后段内腔处;
所述后支撑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上中间段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后支撑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上第二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对齐或者向前有一定间距;在所述后支撑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主缸体上的第二辅助腔的内径一致;
所述夹头的前段外形呈锥形,且大径端向前,后段外形为圆柱体;
所述夹头锥形段的前端外径大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同时小于所述辅助活塞后段的外径;所述夹头锥形段的后端外径小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所述夹头圆柱体段的外径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一致;
沿所述夹头的轴线设置通孔,且该通孔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的孔径与焊丝外径配合,后段的孔径大于前段的孔径且在该后段孔径的内壁上设置螺纹;对应所述夹头的锥形段部分,在其外壁上设置径向连通于夹头上通孔的三个或者四个豁口,且所述豁口均轴向延伸;
所述夹头由其后端穿入所述主缸体的前段内腔中,且所述夹头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前段内腔的后端面有一定间距;所述夹头的前端面与所述辅助活塞的后端面接触;
所述主活塞的外壁根据外径的不同自前向后分为四段,且位于前面的三段的外径自前向后依次变大,最后面一段的外径小于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外径:其中最前段的外径与所述后支撑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最前段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后支撑的通孔及所述主缸体上的第二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主缸体前段的内腔中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夹头上通孔的后段;自前向后数第二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支撑的外径(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使该所述第二段的前端面与所述后支撑的后端面接触);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后段腔体的内壁接触,在该所述第三段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且该所述第三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主缸体后段腔体的轴向长度;该所述第三段的前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上第二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向后有一定间距,同时该所述第三段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的后段内腔的端口有一定间距;沿所述主活塞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且该通孔的孔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
沿所述后端盖的轴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连接通孔和送料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送料通孔的前端孔径;在所述连接通孔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主缸体的后端外壁;在所述主活塞的最后面的一段外壁上套置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接触所述主活塞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后端面,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接触所述连接通孔的后端面;
所述后端盖上的送料通孔的内径与焊丝外径配合;所述后端盖的后端连接机器人手臂内的焊丝送入装置。
进一步,将所述辅助活塞上的轴向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锥形口的大口向后。
进一步,将所述主活塞上的轴向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锥形口的大口向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该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中,夹头与焊丝外壁之间为面接触,对焊丝夹紧作用的为抱合力,且受到前后两个活塞的共同推力作用,所以抱合力度很大且不会使焊丝变形。另外,其外形为回转体,径向尺寸很小,适合安装在焊接机器人的中空腕部手臂中使用,占用空间小,安装使用后焊接机器人的手臂动作更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焊丝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的轴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有前支撑的辅助缸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活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有后支撑的主缸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主缸体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夹头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活塞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焊丝与夹头相对移动的示意图;
图18为送入焊丝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处于离散分布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中:1前端盖2辅助缸体21第一进气口3前支撑4辅助活塞5O型圈6夹头7主缸体71第二进气口8后支撑9O型圈10弹簧11主活塞12后端盖13夹紧气缸14顶丝15焊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中所涉及的技术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凡涉及到的内腔,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圆柱腔;同理,凡涉及到的外壁,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圆柱形外壁。
如图2至图19所示,
一种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包括均为环状体且同轴设置的前端盖1、辅助缸体2、前支撑3、辅助活塞4、夹头6、主缸体7、后支撑8、主活塞11和后端盖12。所述前端盖1的最大外径、所述辅助缸体2的最大外径、所述主缸体7的最大外径以及所述后端盖12的最大外径均一致。如图2、图18所示。
所述前端盖1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两段a、c,其中位于前面的一段(前段a)内腔的内径与焊丝15的外径相配合,后段c的内径最大于前段a的内径且在该后段c的腔壁上设置内螺纹。如图2、图19所示。
所述辅助缸体2的前端外壁上设置外螺纹,且该外螺纹部分与所述前端盖1的后段c内腔连接。如图2、图7、图19所示。
所述辅助缸体2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四段d、e、f、g且腔径依次变大,其中前两段d、e之间设置第一辅助腔,所述第一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辅助缸体最前段d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辅助缸体2的最后端一段g内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所述辅助缸体2的外壁上,对应所述辅助缸体2上自前向后数的第二段e和第三段f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一进气口21,且所述第一进气口21的轴径对应于第二段e内腔处。如图2、图7、图19所示。
所述前支撑3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2上自前向后数第二段e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前支撑3的后端面与所述辅助缸体2上第一进气口21的最前侧边缘对齐。如图2、图7、图19所示。
在所述前支撑3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辅助缸体2上的第一辅助腔的内径一致。如图2、图7、图19所示。
所述辅助活塞4的外壁根据外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h、i、j且外径依次变大:其中前段h的外径与所述前支撑3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段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前支撑3的通孔及所述辅助缸体2上的第一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辅助缸体2最前段d的内腔中,(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即非夹紧时的原始状态下,使所述辅助活塞4的前端面与所述辅助缸体2的前端面对齐)。中间段i的外径小于所述前支撑3的外径(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使所述中间段i的前端面与所述前支撑3的后端面接触)。后段j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2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f腔体的内壁接触。在后段j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5,且所述后段j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辅助缸体2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f腔体的轴向长度。在所述后段j之后,设置轴向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段j的外径,且最好大于中间段i的外径。所述后段j的后端面相对所述辅助缸体2上第一进气口21的最后侧边缘对齐或向前有一定轴向延伸,约1mm至3mm。沿所述辅助活塞4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该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大口向后,以便于焊丝15送入。如图2、图8、图19所示。
在所述主缸体7前端及后端的外壁上均设置外螺纹,主缸体7前端设置的外螺纹与所述辅助缸体2后端的内螺纹孔配合。如图2、图9、图10、图19所示。
所述主缸体7的内腔根据腔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k、L、m且腔径依次变大:在前段k与中间段L的内腔之间设置第二辅助腔,所述第二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缸体7前段k内腔的内径。在所述主缸体7的外壁上,对应所述主缸体7上后面两段L、m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二进气口71,且所述第二进气口71的轴径对应于后段m内腔处。如图2、图9、图10、图19所示。
所述后支撑8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7上中间段L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后支撑8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7上第二进气口71的最前侧边缘对齐或者向前有一定间距,取值在1mm至2mm。在所述后支撑8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主缸体7上的第二辅助腔的内径一致。如图2、图9、图19所示。
所述夹头6的前段外形呈锥形,且大径端向前,后段外形为圆柱体。如图2、图11、图19所示。
所述夹头6锥形段的前端外径大于所述主缸体7上前段k内腔的腔径,同时小于所述辅助活塞4后段j的外径(后段j之后设置凸台时,所述夹头6锥形段的前端外径小于凸台的外径)。所述夹头6锥形段的后端外径小于所述主缸体7上前段k内腔的腔径。所述夹头6圆柱体段的外径与所述主缸体7上前段k内腔的腔径一致。如图2、图11、图19所示。
沿所述夹头6的轴线设置通孔,且该通孔分为前、后两段,且前段的孔径与焊丝外径配合(大于焊丝外径0.5mm至2mm),其后段的孔径大于前段的孔径,且在所述夹头6通孔的后段上设置内螺纹。。且为便于焊丝15送入,在不同孔径的衔接位置均可以设置工艺扩口结构。对应所述夹头6的锥形段部分,在其外壁上设置径向连通于夹头6上通孔的四个豁口,且所述豁口均轴向延伸。如图2、图11、图12、图19所示。
当然,也可以将夹头6的轴向通孔设置为:前段部分为锥形孔,后段部分为圆柱孔;所述锥形孔的小口端向前,大口端向后,所述圆柱孔的孔径等于或者大于所述锥形孔后端的孔径,在圆柱孔上设内螺纹,锥形孔的孔径与焊丝外径配合。
所述夹头6由其后端穿入所述主缸体7的前段k内腔中,且所述夹头6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7前段k内腔的后端面有一定间距,该处间距值在5mm至2cm之间。特别要确保,在所述夹头6相对所述主缸体7轴向后移时,所述夹头6的后端面与所述主缸体7前段k内腔的后端面不会接触。所述夹头6的前端面与所述辅助活塞4的后端面接触,以确保所述辅助活塞2能够推动所述夹头6向后轴向移动。如图2、图19所示。
所述主活塞11的外壁根据外径的不同自前向后分为四段n、p、q、r且位于前面的三段n、p、q的外径自前向后依次变大,最后面一段r的外径小于自前向后数第三段q的外径,最后与最前面一段n的外径一致。其中最前段n的外径与所述后支撑8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最前段n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后支撑8的通孔及所述主缸体7上的第二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主缸体7前段k的内腔中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夹头6上通孔的后段。自前向后数第二段p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支撑8的外径(在没有通入气体的状态下,使该所述第二段p的前端面与所述后支撑8的后端面接触)。自前向后数第三段q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7后段m腔体的内壁接触,在该所述第三段q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9,且该所述第三段q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主缸体7后段m腔体的轴向长度(前者为后者的1/3至2/3)。该所述第三段q的前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7上第二进气口71的最前侧边缘向后有一定间距(1mm至4mm),同时该所述第三段q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7的后段m内腔的端口有一定间距。如图2、图13、图19所示。
沿所述主活塞11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且该通孔的孔径与焊丝15的外径相配合,为便于送入焊丝15,使该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大口向后。如图2、图13、图19所示。
沿所述后端盖12的轴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连接通孔s和送料通孔t。所述连接通孔s的孔径大于所述送料通孔t的前端孔径。所述连接通孔s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主缸体7的后端外壁。在所述主活塞11的最后面的一段r的外壁上套置复位弹簧10。所述复位弹簧10的前端接触所述主活塞11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q的后端面,所述复位弹簧10的后端接触所述连接通孔s的后端面。如图2、图19所示。
所述后端盖12上的送料通孔t的内径与焊丝15外径配合,送料通孔t的内径大于焊丝15外径不超过0.5mm。如图2、图19所示。
所述后端盖12的后端连接机器人手臂内的焊丝送入装置,该种连接关系的具体实现结构,根据焊丝型号或者机器人手臂的不同而由相应变动,该部分可以采用现有连接方式,也可以单独设置新的连接结构,因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保护点,且又能够借鉴现有技术,所以不再赘述。如图2、图14至16、图19所示。
为了避免焊丝15因磨损落下的碎屑累积在前端盖1的轴向孔内,形成堵塞,可以使所述前端盖1前段a的内腔径大于焊丝15外径1mm左右,如0.8mm、1.2mm。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原理是:在没有通入压力气源时,焊丝15由后端不断向前送进,(即焊丝15沿C向移动)如图17、图18所示。当同时向所述第一进气口21及第二进气口71中通入压力气源时,气压分别进入前支撑3与辅助活塞4、后支撑8与主活塞11之间的缝隙,分别推动所述辅助活塞4、主活塞11向后作轴向移动,其中所述辅助活塞4推动所述夹头6的前端面使其向后移动,同时所述主活塞11拉动所述夹头6向后移动(如图17所示,气源作用状态下,夹头6沿B向移动),所述夹头6前端的锥形段上设置有豁口,所以该锥形段的外径在推、拉力作用下,被所述主缸体7的前端口逐渐束紧,此时该锥形段内部设置的通孔孔径也会相应变小,从而将焊丝15抱合夹紧。在去除作用气压后,所述主活塞11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前作轴向移动而最终复位,同时所述夹头6被所述主活塞11推动向前移动,进而夹头6又推动所述辅助活塞4向前移动而复位。相对于现有的夹紧方式,不仅不会因为夹紧使焊丝15变形,而且对焊丝15的抱合(夹紧)面积显著增大,夹紧更加牢固、可靠。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外形呈回转体状,径向空间占用较小,适合于内置在焊接机器人的焊接手臂中使用,从而能够优化焊接机器人的结构,使之外形更加美观,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Claims (3)

1.一种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其特征是:
包括均为环状体且同轴设置的前端盖、辅助缸体、前支撑、辅助活塞、夹头、主缸体、后支撑、主活塞和后端盖;
所述前端盖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两段,其中前段内腔的内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后段内腔的内径大于前段内腔的内径且在该后段内腔的腔壁上设置内螺纹;
所述辅助缸体的前端外壁上设置外螺纹,且与所述前端盖的后段内腔连接;
所述辅助缸体的内腔根据内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四段且腔径依次变大,其中前两段之间设置第一辅助腔,所述第一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辅助缸体最前段内腔的内径;在所述辅助缸体的最后端一段内腔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所述辅助缸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的第二段和第三段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一进气口,且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轴径对应于第二段内腔处;
所述前支撑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二段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前支撑的后端面与所述辅助缸体上第一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对齐;在所述前支撑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辅助缸体上的第一辅助腔的内径一致;
所述辅助活塞的外壁根据外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且外径依次变大:其中前段的外径与所述前支撑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段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前支撑的通孔及所述辅助缸体上的第一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辅助缸体最前段的内腔中;中间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前支撑的外径;后段的外壁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腔体的内壁接触,在后段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且所述后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辅助缸体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腔体的轴向长度;所述后段的后端面相对所述辅助缸体上第一进气口的最后侧边缘对齐或向前有一定轴向延伸;
沿所述辅助活塞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
在所述主缸体前端及后端的外壁上均设置外螺纹,前端设置的外螺纹与所述辅助缸体后端的内螺纹孔配合;
所述主缸体的内腔根据腔径的大小自前向后分为三段且腔径依次变大:在前段与中间段的内腔之间设置第二辅助腔,所述第二辅助腔的内径小于所述主缸体前段内腔的内径;在所述主缸体的外壁上,对应所述主缸体上后面两段内腔的位置设置第二进气口,且所述第二进气口的轴径对应于后段内腔处;
所述后支撑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上中间段内腔的内壁密封配合,且所述后支撑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上第二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对齐或者向前有一定间距;在所述后支撑上设置轴向的通孔,且该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主缸体上的第二辅助腔的内径一致;
所述夹头的前段外形呈锥形,且大径端向前,后段外形为圆柱体;
所述夹头锥形段的前端外径大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同时小于所述辅助活塞后段的外径;所述夹头锥形段的后端外径小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所述夹头圆柱体段的外径与所述主缸体上前段内腔的腔径一致;
沿所述夹头的轴线设置通孔,且该通孔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的孔径与焊丝外径配合,后段的孔径大于前段的孔径且在该后段孔径的内壁上设置螺纹;对应所述夹头的锥形段部分,在其外壁上设置径向连通于夹头上通孔的三个或者四个豁口,且所述豁口均轴向延伸;
所述夹头由其后端穿入所述主缸体的前段内腔中,且所述夹头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前段内腔的后端面有一定间距;所述夹头的前端面与所述辅助活塞的后端面接触;
所述主活塞的外壁根据外径的不同自前向后分为四段,且位于前面的三段的外径自前向后依次变大,最后面一段的外径小于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外径:其中最前段的外径与所述后支撑上的轴向通孔一致且该最前段自后向前依次穿过所述后支撑的通孔及所述主缸体上的第二辅助腔后,延伸至所述主缸体前段的内腔中并螺纹连接于所述夹头上通孔的后段;自前向后数第二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后支撑的外径;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外壁与所述主缸体后段腔体的内壁接触,在该所述第三段轴向中部位置的外壁上套置O型圈,且该所述第三段的轴向长度小于所述主缸体后段腔体的轴向长度;该所述第三段的前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上第二进气口的最前侧边缘向后有一定间距,同时该所述第三段的后端面相对所述主缸体的后段内腔的端口有一定间距;
沿所述主活塞的轴线设置轴向通孔,且该通孔的孔径与焊丝的外径相配合;
沿所述后端盖的轴线自前向后依次设置连接通孔和送料通孔;
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送料通孔的前端孔径;
在所述连接通孔的前端螺纹连接所述主缸体的后端外壁;
在所述主活塞的最后面的一段外壁上套置复位弹簧;
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接触所述主活塞上自前向后数第三段的后端面,所述复位弹簧的后端接触所述连接通孔的后端面;
所述后端盖上的送料通孔的内径与焊丝外径配合;
所述后端盖的后端连接机器人手臂内的焊丝送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其特征是:将所述辅助活塞上的轴向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锥形口的大口向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其特征是:将所述主活塞上的轴向通孔的后端口设为锥形口且锥形口的大口向后。
CN201420244493.9U 2014-05-13 2014-05-13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4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493.9U CN203804396U (zh) 2014-05-13 2014-05-13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4493.9U CN203804396U (zh) 2014-05-13 2014-05-13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4396U true CN203804396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449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04396U (zh) 2014-05-13 2014-05-13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4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9759A (zh) * 2014-05-13 2014-07-30 泰佰亿(山东)工业有限公司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49759A (zh) * 2014-05-13 2014-07-30 泰佰亿(山东)工业有限公司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CN103949759B (zh) * 2014-05-13 2015-09-30 泰佰亿(山东)工业有限公司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14207U (zh) 一种电子烟
CN107205476A (zh) 用于自动化制造的电子烟设计
CN101927300B (zh) 一种组合胀杆
CN203804396U (zh)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CN103066403A (zh) 一种功率连接器及其接触件
CN103949759B (zh) 内置式焊丝夹紧装置
CN105395260A (zh) 用于按压式牙科高速涡轮手机的组装结构及芯轴组件
CN104271317B (zh) 夹紧装置
CN103737032A (zh) 一种机床加工用的精密回转顶尖
CN201650957U (zh) 一种管材连接装置
CN103722532A (zh) 一种c型钉枪钉圈咬合圈径调整装置
CN205176378U (zh) 一种瞄准镜目镜框限位装置
CN202213196U (zh) 一种管口倒角器
CN201802726U (zh) Led显示屏固定显示模组用的螺丝
CN201575254U (zh) 一种管材的快速接头
CN106312618A (zh) 一种旋转式压紧装置
CN203610242U (zh) 前出粉末静电喷涂喷枪
CN205383374U (zh) 改进型压缩气体管道快速连接头
CN204171940U (zh) 适用于批头的配件及具有该配件的批头组件
CN105840666B (zh) 一种轴套紧固环防松组件
CN211308876U (zh) 摩托车把手开关中护套与外壳的连接结构
CN203704186U (zh) 用于空调内外机快速连接管的连接头
CN204183120U (zh) 加长销钉枪
CN101884970A (zh) 组合式无粘结机头
CN206988655U (zh) 一种弯头管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3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