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1117U -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1117U
CN203801117U CN201420122686.7U CN201420122686U CN203801117U CN 203801117 U CN203801117 U CN 203801117U CN 201420122686 U CN201420122686 U CN 201420122686U CN 203801117 U CN203801117 U CN 2038011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port
chip microcomputer
light
but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26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海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enbiz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226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11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11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11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单元接收由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再由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极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区域发光单元内的发光二极管按照上述三个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发光,最终实现对N个所述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无需现有技术中N个甚至N的整数倍个按键即可实现对所述N个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以少数按键实现多区域背光控制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键盘背光控制技术多为整体控制,即没有从视觉上凸显特殊区域的按键背光,整个键盘背光都是一种颜色,即使颜色可以被控制变化也是整体颜色的变化。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多区域背光控制技术,但是N(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个背光区域就对应需要用N个按键控制,如再需增加动态速度及颜色亮度的调节功能,则会造成N个区域需要N的整数倍个按键控制,进而造成多个区域发光就需要有多个按键控制。
因此现有技术中急缺少数按键对于键盘多区域背光的控制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以少数按键实现多区域背光控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分别与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一端相连,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接收由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一端相连;
N个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N组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的区域发光单元;所述N个区域发光单元均与所述电源相连;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的每组输出端分别包括三个输出端;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包括:
三个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一组输出端相连、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的第一电阻;
三个控制端分别与所述三个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相连的三极管;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出端均接地;
三个负极分别与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各不相同;
三个一端分别与所述三个发光二极管正极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三个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优选的,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中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优选的,N为2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功能显示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的第六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相连的第七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七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优选的,N为3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CR、CG及C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1端口、LED2端口、LED3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功能显示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1端口相连的第六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三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2端口相连的第七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四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3端口相连的第八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五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及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接地。
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CL端口、SDA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掉电记忆单元;其中,所述掉电记忆单元包括:
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的A0端口、A1端口、A2端口及GND端口相连,四者的连接点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的VDD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二单片机的WP端口接地;
一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CL端口相连的第九电阻;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CL端口及所述第九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CL端口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DA端口相连的第十电阻;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DA端口及所述第十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DA端口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种键盘,包括: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另一端均接地。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通过控制单元接收由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再由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极管分别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区域发光单元内的发光二极管按照上述三个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发光,最终实现对N个所述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无需现有技术中N个甚至N的整数倍个按键即可实现对所述N个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以少数按键实现多区域背光控制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颜色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颜色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控制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以少数按键实现多区域背光控制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分别与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的一端相连,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VCC与地之间的控制单元101,控制单元101的输入端分别与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的一端相连;
N个分别与控制单元101的N组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区域发光单元102;N个区域发光单元102均与电源VCC相连;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其中,控制单元101的每组输出端分别包括三个输出端;每个区域发光单元102包括:
三个一端分别与控制单元101的一组输出端相连、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的第一电阻R1;
三个控制端分别与所述三个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相连的三极管;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出端均接地;
三个负极分别与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各不相同;
三个一端分别与所述三个发光二极管正极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二电阻R2;三个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均与电源VCC相连。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控制单元101接收由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每个区域发光单元102中的所述三个三极管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区域发光单元102内的发光二极管按照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发光;期间,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首先默认为是对其中一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控制,通过模式转换按键K1输入的控制信息(如长按两秒)可以实现对N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转换;当通过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完成对其中一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背光控制后,可以通过模式转换按键K1转换为对另外一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背光控制,再通过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完成对所述另外一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背光控制;直至实现对N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背光控制。
本实施例公开的所述背光控制电路,无需现有技术中N个甚至N的整数倍个按键即可实现对所述N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背光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以少数按键实现多区域背光控制的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模式转换按键K1可以通过长按两秒实现对区域发光单元102的选择,也可以通过按一下(如两秒以内)实现所选择区域的背光颜色的切换,还可以配合控制单元101内的控制程序实现不同区域的动态背光控制。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分别可以实现对于所选择区域的背光颜色亮度的调节及动态变化速度的调节;如增加按键K2可以使所选择的区域背光亮度以25%的速度步增,当通过增加按键K2将某区域背光亮度调到100%时,再进行调节则会保持不变;减少按键K3可以使所选择的区域背光亮度以25%的速度递减,当通过减少按键K3将某区域背光亮度调到0时,再进行调节也会保持不变。
优选的,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三个颜色分别为红、绿及蓝,可以使区域发光单元102内的发光二极管通过颜色的叠加达到全彩效果的颜色背光。
优选的,每个区域发光单元102中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环境中,N可以是大于等于2的任意正整数,其具体数值视其应用的具体环境而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2所示,以N为2为例进行说明,控制单元101包括:
第一单片机SOP-14IC;
一端与模式转换按键K1相连的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与模式转换按键K1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增加按键K2相连的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与增加按键K2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TG2端口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与电源VCC相连;
一端与减少按键K3相连的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与减少按键K3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C,第五电阻R5及电解电容C正极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VDD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电解电容C的负极接地;
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GND端口接地;
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控制单元101的第一组输出端;
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控制单元101的第二组输出端。
上述为N为2时控制单元101的具体实现形式,此时的控制单元101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于2个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图3所示为2个区域发光单元根据控制单元101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能实现的背光颜色表。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单元101、2个区域发光单元102,以及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LED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103;其中,
功能显示单元103包括:
一端与电源VCC相连的第六电阻R6;
正极与第六电阻R6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发光二极管D1;
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负极相连的第七电阻R7;第一发光二极管D1与第七电阻R7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LED端口相连;
正极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发光二极管D2;第二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接地。
增加功能显示单元103之后的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当模式转换按键K1选择为与控制单元101的第一组输出端相连的区域发光单元102进行背光控制时,配合第一单片机SOP-14IC内的控制程序,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LED端口输出,使第一发光二极管D1发光,显示此时可以接收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的区域发光单元102所对应的区域具体为两个区域中的哪一个。同理,通过长按两秒模式转换按键K1,将控制单元101所控制的区域转换为另一个区域时,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LED端口输出将使第二发光二极管D2发光,以作显示。
如图5所示,以N为3为例进行说明,控制单元101包括:
第一单片机SOP-20IC;
一端与模式转换按键K1相连的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与模式转换按键K1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增加按键K2相连的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与增加按键K2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TG2端口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点与电源VCC相连;
一端与减少按键K3相连的第五电阻R5,第五电阻R5与减少按键K3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C,第五电阻R5及电解电容C正极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VDD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电解电容C的负极接地;
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GND端口接地;
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控制单元101的第一组输出端;
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控制单元101的第二组输出端;
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CR、CG及CB端口作为控制单元101的第二组输出端。
上述为N为3时控制单元101的具体实现形式,此时的控制单元101可以按照上述第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于3个区域发光单元的背光控制。图6所示为3个区域发光单元根据控制单元101输出的控制信号所能实现的背光颜色表。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单元101、3个区域发光单元102,以及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LED1端口、LED2端口、LED3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103;其中,
功能显示单元103包括:
一端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LED1端口相连的第六电阻R6;
正极与第六电阻R6另一端相连的第三发光二极管D3;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LED2端口相连的第七电阻R7;
正极与第七电阻R7另一端相连的第四发光二极管D4;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LED3端口相连的第八电阻R8;
正极与第八电阻R8另一端相连的第五发光二极管D5;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及第五发光二极管D5的负极均接地。
第三发光二极管D3、第四发光二极管D4及第五发光二极管D5可以分别实现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区域发光单元102的工作显示,为用户显示模式转换按键K1、增加按键K2及减少按键K3所控制背光的具体对应区域。
优选的,当N为2时,如图8所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SCL端口、SDA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的掉电记忆单元104;其中,掉电记忆单元104包括:
第二单片机SOP-8IC;第二单片机SOP-8IC的A0端口、A1端口、A2端口及GND端口相连,四者的连接点接地;第二单片机SOP-8IC的VDD端口与电源VCC相连;第二单片机SOP-8IC的WP端口接地;
一端与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CL端口相连的第九电阻R9;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CL端口及第九电阻R9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SCL端口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一端与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DA端口相连的第十电阻R10;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DA端口及第十电阻R10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14IC的SDA端口相连;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或者当N为3时,如图9所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还包括:
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SCL端口、SDA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的掉电记忆单元104;其中,掉电记忆单元104包括:
第二单片机SOP-8IC;第二单片机SOP-8IC的A0端口、A1端口、A2端口及GND端口相连,四者的连接点接地;第二单片机SOP-8IC的VDD端口与电源VCC相连;第二单片机SOP-8IC的WP端口接地;
一端与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CL端口相连的第九电阻R9;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CL端口及第九电阻R9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SCL端口相连;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一端与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DA端口相连的第十电阻R10;第二单片机SOP-8IC的SDA端口及第十电阻R10的连接点与第一单片机SOP-20IC的SDA端口相连;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
图8或图9所示的所述背光控制电路,通过增加掉电记忆单元104为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增加掉电记忆颜色功能,当重新插拔键盘或者重新开机时,各个区域的背光颜色能够显示为掉电前的颜色。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键盘,所述键盘包括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及上述任一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的另一端均接地。
且在具体的应用环境中,所述键盘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任意外形的键盘,也可以为单色发光键盘、双色发光键盘,以及全彩发光键盘等。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分别与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一端相连,所述背光控制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接收由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一端相连;
N个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N组输出端一一对应相连、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的区域发光单元;所述N个区域发光单元均与所述电源相连;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的每组输出端分别包括三个输出端;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包括:
三个一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一组输出端相连、接收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的第一电阻;
三个控制端分别与所述三个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一一对应相连的三极管;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出端均接地;
三个负极分别与所述三个三极管的输入端一一对应相连的发光二极管;所述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各不相同;
三个一端分别与所述三个发光二极管正极一一对应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三个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电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内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分别为红、绿、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区域发光单元中的三个发光二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为2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功能显示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的第六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一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负极相连的第七电阻;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七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第二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N为3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第一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三电阻与第四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正极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AR、AG及A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一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BR、BG及B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所述第一单片机的CR、CG及CB端口作为所述控制单元的第二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1端口、LED2端口、LED3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功能显示单元;其中,所述功能显示单元包括: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1端口相连的第六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三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2端口相连的第七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四发光二极管;
一端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LED3端口相连的第八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八电阻另一端相连的第五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第四发光二极管及第五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均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CL端口、SDA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的掉电记忆单元;其中,所述掉电记忆单元包括:
第二单片机;所述第二单片机的A0端口、A1端口、A2端口及GND端口相连,四者的连接点接地;所述第二单片机的VDD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二单片机的WP端口接地;
一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CL端口相连的第九电阻;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CL端口及所述第九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CL端口相连;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DA端口相连的第十电阻;所述第二单片机的SDA端口及所述第十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单片机的SDA端口相连;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9.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及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另一端均接地。
1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控制电路;所述模式转换按键、增加按键及减少按键的另一端均接地。
CN201420122686.7U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11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2686.7U CN20380111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2686.7U CN20380111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1117U true CN203801117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8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268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1117U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11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729A (zh) * 2014-03-18 2014-06-04 鲁海英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729A (zh) * 2014-03-18 2014-06-04 鲁海英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18735U (zh) 一种led发光灯串及多条灯串组成的阵列
CN101430060A (zh) 由色坐标选择模块驱动的照明装置
CN101923978A (zh) 具有背光的键盘装置和方法
CN204387739U (zh) Led照明装置及组合led照明装置
CN201045470Y (zh) 灯的变色控制装置
US20090189533A1 (en) Dual colored LED decoration lamp
CN103347344B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203801117U (zh)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CN103841729A (zh) 一种背光控制电路及键盘
CN205796480U (zh) 具有亮度和颜色灯光控制功能的游戏手柄
CN204244525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20821036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表面变色发光装置
CN204130091U (zh) 集成信号灯的数码管和电子设备
CN203537603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202633104U (zh) 电梯全彩色发光按钮
CN201788634U (zh) 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
CN108260264A (zh) 一种基于三基色调色板的多彩节能灯控制装置
CN107452537A (zh) 一种发光键盘
CN203167366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背光键盘
CN210518918U (zh) 一种基于sgm31324的多阶数字可编程绚丽多彩呼吸灯系统
CN101819405B (zh) 可变换显示色彩的电子钟、表
CN202327778U (zh) 一种改进的led彩色灯串
CN102737583B (zh) Led驱动恒流通道输出驱动器、级联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102054466A (zh) 显示驱动电路以及显示驱动系统
CN101736556B (zh) 一种可由用户更换显示屏颜色的洗衣机及更换颜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511

Address after: 518000 A building, No. 11, row 1, Xinqiao industrial district, manhole, Xinqiao, Shenzhen, Guangdong, Baoan District, China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SENBIZ INDUST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A building, No. 11, row 1, Xinqiao industrial district, manhole, Xinqiao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Lu Haiy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