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7603U -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7603U
CN203537603U CN201320425639.5U CN201320425639U CN203537603U CN 203537603 U CN203537603 U CN 203537603U CN 201320425639 U CN201320425639 U CN 201320425639U CN 203537603 U CN203537603 U CN 203537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ode
color
resistance
light
emitting di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256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修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4256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7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7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76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电路及键盘,通过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为控制单元输入控制信息,再由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六个三极管输出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并通过所述六个三极管与3*N个电阻和3*N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特殊的连接方式,控制包含多种颜色的3*N个发光二极管进行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控制所有发光二极管实现背光的颜色变化与亮度调节及模式的变换与变换速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的背光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键盘背光技术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其中静态的背光键盘,一般背光颜色比较单一,即使存在少量的全彩背光键盘,其颜色的亮度也是不可调节的。 
且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动态背光键盘,其动态变换模式较少,一般为键盘颜色的整体变换,并且其动态变换的速度不可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以解决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背光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相连,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收所述相应的控制信号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5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REST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一种键盘,包括增加按键、减少按键、模式转换按键及背光电路;其中,所述背光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相连,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收所述相应的控制信号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5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REST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背光电路,通过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为控制单元输入控制信息,再由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六个三极管输出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并通过所述六个三极管与3*N个电阻和3*N个发光二极管之间特殊的连接方式,控制包含多种颜色的3*N个发光二极管进行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控制发光单元实现背光的颜色变化与亮度调节及模式的变换与变换速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背光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控制信号真值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控制信号真值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单色颜色表;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动态七色渐变输出波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混色颜色表;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动态全彩渐变输出波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动态跳变输出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具体的,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相连;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相连,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 
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且以N=1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分别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由所述六个三极管输出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导通时分别为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供电;按照特殊顺序分别与30个发光二极管连接的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配合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的导通状态,可以令30个发光二极管中的某些二极管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光,实现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电路,具体的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可以控制包含多种颜色的30个发光二极管进行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控制所有发光二极管实现背光的颜色变化与亮度调节及模式的变换与变换速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背光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 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颜色顺序、第二颜色顺序及第三颜色顺序并不限定为上述实现形式;所述三个颜色顺序互不相同,能够确保实现的动态变换模式多。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背光电路,其中: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三个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叠加达到全彩效果的颜色背光。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可以使颜色变化时,间隔的距离均匀相等。 
如每组中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红、绿、蓝;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按照红、绿、蓝三色顺序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按照绿、蓝、红三色顺序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按照蓝、红、绿三色顺序循环。 
通过上述对于发光二极管的颜色设置,可以实现均匀变化的全彩背光,使得所述背光电路实现的动态变换模式更加有规律。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背光电路,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 
所述控制单元如图2虚线框内所示,具体包括: 
单片机SOP-14IC;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K1相连的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与所述增加按键K1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K2相连的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与所述减少按键K2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相连的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5端口相连; 
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与电源VCC相连; 
与单片机SOP-14IC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R4; 
一端与单片机SOP-14IC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R5; 
正极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C,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电解电容C正极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VDD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电解电容C的负极接地; 
单片机SOP-14IC的REST端口与电源VCC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B-端口与第六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端口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R-端口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ND端口接地; 
单片机SOP-14IC的B+端口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端口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R+端口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 
当单片机SOP-14IC接收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各自的控制信息时,通过相应的端口分别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上述各个端口各自的输出信号不同,即会形成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而形成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具体的控制信号见图3及图4所示的真值表。 
如图3及图4所示,当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为A4+B1时,第一三极管Q1、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导通,则所有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当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不同时,所述背光电路实现的颜色也不同,具体可以实现的颜色见图5。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可以实现静态的七彩背光及动态的七色渐变过程;并且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能够实现静态颜色的亮度调节及动态模式变换的速度调节。当一种颜色的发光亮度由0到100%再到0的时候切换到下一个颜色,等到如图6所示动态七色渐变输出波形的所有状态完成后再循环第一个状态。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还可以实现混色、跳变、流水、追逐等模式,如图7所示为混色阶段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图8所示为动态全彩渐变输出波形。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可以实现亮度调节及速度调节,进而实现所述背光电路的全彩功能。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还可以实现动态跳变的输出波形,如图9所示;其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也为图7所示。跳变时可以规定以100%的亮度进行显示。当“A1+B4”以100%的亮度按预定的周期显示完成后就直接跳到“A1+B7”,同样是以100%的亮度显示完预定的周期后,再跳到“A1+B6”完成预定的周期,再从头循环。跳变时速度同样可以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进行调节。 
全彩发光键盘的静态模式为“A4+B1”、“A3+B1”、“A7+B1”、“A5+B1”、“A6+B1”、“A2+B1”、“A1+B1”、“A1+B4”、“A1+B7”、“A1+B6”共10种模式,静态模式下,其键盘亮度也可以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进行调节,静态默认亮度可以设置为100%亮度。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键盘,包括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模式转换按键K3及背光电路;其中,所述背光电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控制单元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相连;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分别与电源VCC相连,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相连。 
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具体的连接方式,且以N=10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分别接收所述控制信号,由所述六个三极管输出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导通时分别为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供电;按照特殊顺序分别与30个发光二极管连接的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配合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及第三三极管Q3的导通状态,可以令30个发光二极管中的某些二极管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光,实现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电路,具体的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可以控制包含多种颜色的30个发光二极管进行不同发光形式的变换,控制所有发光二极管实现背光的颜色变化与亮度调节及模式的变换与变换速度的调节,解决了现有技术静态颜色亮度不可调及动态变换模式少且变换速度不可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键盘,包括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模式转换按键K3及背光电路;其中,所述背光电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颜色顺序、第二颜色顺序及第三颜色顺序并不限定为上述实现形式;所述三个颜色顺序互不相同,能够确保实现的动态变换模式多。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键盘,其中: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三个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及蓝色,可以通过颜色的叠加达到全彩效果的颜色背光。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可以使颜色变化时,间隔的距离均匀相等。 
如每组中的三个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为:红、绿、蓝;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按照红、绿、蓝三色顺序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按照绿、蓝、红三色顺序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按照蓝、红、绿三色顺序循环。 
通过上述对于发光二极管的颜色设置,可以实现均匀变化的全彩背光,使得所述背光电路实现的动态变换模式更加有规律。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键盘,包括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模式转换按键K3及背光电路;其中,所述背光电路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控制单元、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 
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所述第二颜色为绿色,所述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 
所述控制单元如图2虚线框内所示,具体包括: 
单片机SOP-14IC;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K1相连的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与所述增加按键K1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K2相连的第二电阻R2,第二电阻R2与所述减少按键K2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相连的第三电阻R3,第三电阻R3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TG5端口相连; 
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三电阻R3的连接点与电源VCC相连; 
与单片机SOP-14IC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R4; 
一端与单片机SOP-14IC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R5; 
正极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C,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及电解电容C正极的连接点与单片机SOP-14IC的VDD端口及电源VCC相连,电解电容C的负极接地; 
单片机SOP-14IC的REST端口与电源VCC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B-端口与第六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端口与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R-端口与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ND端口接地; 
单片机SOP-14IC的B+端口与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G+端口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 
单片机SOP-14IC的R+端口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 
当单片机SOP-14IC接收所述增加按键K1、减少按键K2及模式转换按键K3各自的控制信息时,通过相应的端口分别输出控制信号至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上述各个端口各自的输出信号不同,即会形成不同的控制信号,进而形成不同组合形式的开关信息;具体的控制信号见图3及图4所示的真值表。 
如图3及图4所示,当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为A4+B1时,第一三极管Q1、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及第六三极管Q6导通,则 所有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发光;当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不同时,所述背光电路实现的颜色也不同,具体可以实现的颜色见图5。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可以实现静态的七彩背光及动态的七色渐变过程;并且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能够实现静态颜色的亮度调节及动态模式变换的速度调节。当一种颜色的发光亮度由0到100%再到0的时候切换到下一个颜色,等到如图6所示动态七色渐变输出波形的所有状态完成后再循环第一个状态。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还可以实现混色、跳变、流水、追逐等模式,如图7所示为混色阶段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图8所示为动态全彩渐变输出波形。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可以实现亮度调节及速度调节,进而实现所述背光电路的全彩功能。 
通过对所述模式转换按键K3的控制,还可以实现动态跳变的输出波形,如图9所示;其单片机SOP-14IC输出的控制信号也为图7所示。跳变时可以规定以100%的亮度进行显示。当“A1+B4”以100%的亮度按预定的周期显示完成后就直接跳到“A1+B7”,同样是以100%的亮度显示完预定的周期后,再跳到“A1+B6”完成预定的周期,再从头循环。跳变时速度同样可以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进行调节。 
全彩发光键盘的静态模式为“A4+B1”、“A3+B1”、“A7+B1”、“A5+B1”、“A6+B1”、“A2+B1”、“A1+B1”、“A1+B4”、“A1+B7”、“A1+B6”共10种模式,静态模式下,其键盘亮度也可以通过对所述增加按键K1及减少按键K2的控制进行调节,静态默认亮度可以设置为100%亮度。 
本实施例内其他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与具体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相连,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收所述相应的控制信号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 三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5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REST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背光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6.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加按键、减少按键、模式转换按键及背光电路;其中,所述背光电路包括: 
连接于电源与地之间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相连,接收由所述增加按键、减少按键及模式转换按键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基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收所述相应的控制信号的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及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地相连; 
N组发光二极管及3*N个电阻;其中,每组发光二极管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N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一个电阻的一端相连; 
与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一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二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与所述每组发光二极管中的第三颜色发光二极管正极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相互连接,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 
每组中的某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第一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二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为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每组中的另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且每相邻三组中负极相连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互不相同,并按照落后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一个颜色的第三颜色顺序相连,发光二极管的连接点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顺序为:第一颜色、第二颜色及第三颜色循环;所述第二颜色顺序为:第二颜色、第三 颜色及第一颜色循环;所述第三颜色顺序为:第三颜色、第一颜色及第二颜色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第三颜色为蓝色,且每组中的发光二极管的颜色顺序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单片机; 
一端与所述增加按键相连的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与增加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3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减少按键相连的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与减少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4端口相连; 
一端与所述模式转换按键相连的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与模式转换按键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TG5端口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三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电源相连;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2端口相连的第四电阻; 
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TG1端口相连的第五电阻; 
正极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及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相连的电解电容,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及电解电容正极的连接点与所述单片机的VDD端口及所述电源相连,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REST端口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六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ND端口接地; 
所述单片机的B+端口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G+端口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所述单片机的R+端口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及第六三极管均为PNP型三极管。 
CN201320425639.5U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7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5639.5U CN203537603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25639.5U CN203537603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7603U true CN203537603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2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2563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37603U (zh) 2013-07-17 2013-07-17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76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344A (zh) * 2013-07-17 2013-10-09 黄修海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111278188A (zh) * 2018-12-04 2020-06-12 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中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法与驱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7344A (zh) * 2013-07-17 2013-10-09 黄修海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103347344B (zh) * 2013-07-17 2015-09-09 黄修海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111278188A (zh) * 2018-12-04 2020-06-12 联阳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键盘中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方法与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98934B (zh) 一种灯芯一体化led灯珠及灯珠控制系统
CN102307413B (zh) 利用rgb三色指示灯显示任意颜色的方法及装置
CN201042097Y (zh) 单线级联多级灰度全彩飘动变化的发光二极管电路
CN103347344B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110415641A (zh) 一种双线级联led驱动电路
CN106486052A (zh) 一种显示控制电路以及采用显示控制电路进行显示控制的方法和家用电器
CN203537603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201919094U (zh) 一种由rgb三基色组成颜色可调的指示灯电路及装置
CN204244525U (zh) 一种背光电路及键盘
CN205796480U (zh) 具有亮度和颜色灯光控制功能的游戏手柄
CN201273489Y (zh) 追光灯条
CN208210369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表面变色发光装置
CN201657436U (zh) Led灯光控制装置
CN201788634U (zh) 一种p16室外全彩led单元板模块
CN210575030U (zh) 一种双线级联led驱动电路
US10455673B1 (en) Light string with a non-extinguishing function and an independent LED blinking function
CN100456900C (zh) 三基色可控大功率发光二极管控制器
CN101819405B (zh) 可变换显示色彩的电子钟、表
CN102737583B (zh) Led驱动恒流通道输出驱动器、级联系统及其驱动方法
CN201018694Y (zh) 一种驱动发光二极管亮度的电路
CN205281151U (zh) 一种2.4g rgbw控制器
CN203298231U (zh) 一种三色led阵列控制电路
CN205564252U (zh) 一种基于全彩led的控制装置
CN110062504A (zh) 一种混沌变色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03103300U (zh) 一种led变色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