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1066U -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1066U
CN203801066U CN201420135440.3U CN201420135440U CN203801066U CN 203801066 U CN203801066 U CN 203801066U CN 201420135440 U CN201420135440 U CN 201420135440U CN 203801066 U CN203801066 U CN 203801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link
microphone
external equipment
electric capa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54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54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01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1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10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其中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

Description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识别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包含该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电子设备(如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耳机插座与外接设备连接,如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其耳机插座与耳机、拉卡拉设备、移动电话红外遥控器或者移动电话按键设备等外接设备连接。 
在智能电子设备通过其耳机插座与外接设备连接的情况下,智能电子设备应对插入的外接设备进行有效识别,否则,智能电子设备会认为其耳机插座中插入的外接设备为耳机,这样,智能电子设备会通过耳机输出声音,从而可能会导致用户无法正常拨打接听电话(在智能电子设备为智能移动电话的情况下)、收听音乐及观看视频等。 
目前,智能电子设备对其耳机插座中插入的外接设备进行识别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基于10KHZ频段的超声波调制解调技术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方式二、基于MCU(微控制单元)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即在外接设备的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时,外接设备中的MCU主动向智能电子设备输出特殊音频信号,以便于智能电子设备能够根据其接收到的特殊音频信号识别出插入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发现,针对上述方式一而言,在智能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插入耳机的情况下,如果采用10KHZ频段的超声波对外接设备进行识别,会产生刺耳的高频声音,对人耳的刺激非常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感受;另外,如果智能电子设备在播放音乐过程中进行外接设备识别操作,则播放的音乐会影响外接设备识别准确率;针对上述方式二而言,由 于MCU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因此,在外接设备中设置MCU可能会对外接设备的体积以及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话筒电路包括:电容话筒电路。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串联;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串联;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串联;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阻值之和、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以及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均在10k欧至15k欧范围内。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相同。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还包括:开关,且所述开关串接在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之间。 
可选的,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中,所述声道连接端包括: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左声道连接端和/或右声道连接端连接。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其中,所述外接设备中设置有上述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通过在外接设备中设置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且该识别电路中的录音回路通过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并形成话筒电路,这样,在智能电子设备的耳机插座插入具有该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时,智能电子设备可以通过该话筒电路实现录音,以识别外接设备是否为设置有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普通音乐来录音,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在外接设备识别过程中超声波对人耳的刺激;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电路采用了录音回路,而录音回路通常使用简单便宜的元器件即可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利用MCU进行外接设备识别而对外接设备造成的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的影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本实施例的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耳机插头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另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的再一个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对本实施例的识别电路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主要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其中,录音回路具有多个连接端,该多个连接端分别与耳机插头中的多个连接端连接。 
具体的,目前的耳机插头通常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在耳机插头为双声道耳机插头时,上述声道连接端通常包括: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在耳机插头为单声道耳机插头时,上述声道连接端通常为单声道连接端。 
耳机插头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的耳机插头符合国际标准(CTIA)的情况下,该耳机插头主要包括:麦克风连接端1、地线连接端2、右声道连接端3以及左声道连接端4。 
在图1中的耳机插头符合国家标准(OMTP)的情况下,该耳机插头主要包括:地线连接端1、麦克风连接端2、右声道连接端3以及左声道连接端4。 
本实施例的录音回路主要用于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回路,如形成电容话筒回路。 
为了形成话筒回路,该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且第一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声道连接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智能电子设备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第三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接地端连接。 
在耳机插头为单声道耳机插头的情况下,录音回路中的第一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单声道连接端连接。 
在耳机插头为双声道耳机插头的情况下,录音回路中的第一连接端与左声道连接端以及右声道连接端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端连接;通常情况下,录音回路中的第一连接端与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分别连接。 
为了形成电容话筒回路,录音回路通常包含有电容和电阻等元器件;本实施例中的录音回路的一个具体例子如图2所示。 
图2中的“1”、“2”、“3”以及“4”即为上述图1中的耳机插头的各个连接端的附图标记。图2中的录音回路包括:电容C1、电阻R1以及电阻R2。电容C1的一端为上述第一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右声道连接端和左声道连接端分别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以及电阻R2分别连接,且电容C1与电阻R1以及电阻R2分别串联。电阻R1的一端为上述第二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或者麦克风连接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1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为上述第三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或者地线 连接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1连接。上述电阻R1和电阻R2并联。 
通过图2所示的录音回路,智能电子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可以通过耳机插座、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后,被耳机插头以及耳机插座回传给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从而形成话筒回路(电容话筒回路)。 
另外,由于图2中的电容1与电阻R1以及电阻R2分别串联,且电阻R1以及电阻R2并联,因此,无论是电阻R1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且电阻R2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还是电阻R1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且电阻R2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该录音回路都可以与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以及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从而图2示出的录音回路对国际标准(CTIA)以及国家标准(OMTP)的耳机插头均可适用。 
上述电容C1可以具体为1uf(微法)的电容,上述电阻R1和电阻R2可以具体为1500欧的电阻。 
图2中的录音回路还可以可选的包括:开关E1。该开关E1串接在录音回路的麦克风连接端与地线连接端之间;在开关E1闭合时,该录音回路不再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形成电容话筒回路。 
本实施例中的录音回路的另一个具体例子如图3所示。 
图3中的“1”、“2”、“3”以及“4”为上述图1中的耳机插头的各连接端的标识。图3中的录音回路包括:电阻R3、电容C2以及电容C3。电阻R3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右声道连接端和左声道连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容C2以及电容C3分别连接,且电阻R3与电容C2以及电容C3分别串联。电容C2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或者麦克风连接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电容C3的一端为第三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或者地线连接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3连接。上述电容C2以及电容C3并联。通过图3所示的录音电路,智能电子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插座、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后,可以被耳机插头以及耳机插座回传给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从而形成话筒回路。 
另外,由于图3中的电阻R3与电容C2以及电容C3分别串联,且电容C2与电容C3并联,因此,无论是电容C2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且电容C3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还是电容C2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且电容C3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该录音回路都可以与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和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从而图3示出的录音回路对国际标准(CTIA)以及国家标准(OMTP)的耳机插头均可适用。 
上述电阻R3可以为100欧-400欧的电阻,上述电容C2和电容C3可以为1uf(微法)的电容。 
图3中的录音回路还可以可选的包括:开关E1。该开关E1串接在录音回路的麦克风连接端与地线连接端之间;在开关E1闭合时,该录音回路不再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形成电容话筒回路。 
本实施例中的录音回路的再一个具体例子如图4所示。 
图4中的“1”、“2”、“3”以及“4”为上述图1中的耳机插头的各连接端的标识。图4中的录音回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电阻R4的一端为第一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右声道连接端和左声道连接端分别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阻R5以及电阻R6分别连接,且电阻R4与电阻R5以及电阻R6分别串联。电阻R5的一端为第二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或者麦克风连接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4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为第三连接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或者地线连接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阻R4连接。上述电阻R5以及电阻R6并联。通过图4所示的录音电路,智能电子设备输出的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插座、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后,可以被耳机插头以及耳机插座回传给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从而形成话筒回路。 
另外,由于图4中的电阻R4与电阻R5以及电阻R6分别串联,且电阻R5与电阻R6并联,因此,无论是电阻R5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且电阻R6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还是电阻R5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麦克风连接端连接,且电阻R6的一端与耳机插头的地线连接端连接,该录音回路都可以与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和麦克风一起 形成话筒电路;从而图4示出的录音回路对国际标准(CTIA)以及国家标准(OMTP)的耳机插头均可适用。 
上述电阻R4可以为6k欧的电阻,上述电阻R5可以为6k欧的电阻,上述电阻R6可以为6k欧的电阻。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图4中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的实际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任意两个电阻的阻值之和在10k-15k范围内的情况下,图4中示出的录音回路可以适配目前几乎各种类型的基于Andriod操作系统的移动电话。 
图4中的录音回路还可以可选的包括:开关E1。该开关E1串接在录音回路的麦克风连接端与地线连接端之间;在开关E1闭合时,由于该录音回路不再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形成电容话筒回路,从而不能够再进行外接设备是否为设置有上述识别电路的外接设备的识别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插头以及录音回路; 
所述耳机插头具有声道连接端、麦克风连接端以及接地端; 
所述录音回路具有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声道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麦克风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与所述接地端连接; 
所述录音回路通过所述耳机插头以及智能电子设备中的耳机插座与智能电子设备中的麦克风连接,且所述录音回路与耳机插头、耳机插座以及所述麦克风一起形成话筒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话筒电路包括:电容话筒电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分别串联;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三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连接,且所述第三电阻与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分别串联; 
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连接; 
所述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并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录音回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连接,且所述第四电阻与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分别串联; 
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二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阻连接; 
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为所述第三连接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连接; 
所述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并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的阻值之和、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以及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之和均在10k欧至15k欧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的阻值相同。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录音回路还包括:开关,且所述开关串接在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道连接端包括:左声道连接端和右声道连接端,且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左声道连接端和/或右声道连接端连接。 
10.一种外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 
CN201420135440.3U 2014-01-09 2014-03-24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1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5440.3U CN203801066U (zh) 2014-01-09 2014-03-24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3709 2014-01-09
CN201420013709.0 2014-01-09
CN201420135440.3U CN203801066U (zh) 2014-01-09 2014-03-24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1066U true CN203801066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83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544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01066U (zh) 2014-01-09 2014-03-24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01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896A1 (zh) * 2014-03-24 2015-10-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896A1 (zh) * 2014-03-24 2015-10-0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方法、装置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66944U (zh) 自配置装置
CN101783986B (zh) 耳机接口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4620567A (zh) 用于检测在音频插头中的地线和麦克风输入触头的系统和方法
CN103686534A (zh) 检测外部音频输出装置在电子装置中的插入的方法和设备
US974974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plug type of audio device inserted into electronic device
CN205071294U (zh) 耳机控制电路、耳机、音频输出装置及显示装置
CN204350072U (zh) 数据线接口、耳机插头、移动终端及系统
CN108184201A (zh) 音频测试方法、音频测试系统
CN103078224B (zh) 连接线、控制方法、控制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3220614A (zh) 一种音频接口类型检测装置
CN105554606A (zh) 数字耳机及电子设备
CN203872341U (zh) 一种音频通信耳机插口麦克风线序自动匹配电路
CN202551149U (zh) 一种自适应检测耳机麦克风的移动终端
CN203933930U (zh) 耳机接口电路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3801066U (zh) 基于耳机插座的外接设备识别电路以及外接设备
EP2648419A3 (en) Earphone jack and earphone interface circu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142072A (zh) 一种外接播放器的音频装置及音频播放方法
CN210274510U (zh) 一种防止移动终端被窃听的保护装置
CN104519441A (zh) 允许监控用户设备上的媒体曝光的适配器设备
CN107864422A (zh) 播放设备及基于播放设备的播放方法
CN103220598B (zh) 一种音频接口适配装置及音频信号接收设备
CN102448006B (zh) 音频设备侦测电路
CN107800853B (zh) 存储器、手机及其音频电路和音频文件的外放方法
CN103813235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5979423B (zh) 一种耳机上的麦克风的静音电路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15

Address after: Room 801, 8th floor, No. 104, floors 1-19, building 2, yard 6, Jiuxianqiao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Patentee after: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room 112, block D, 28 new street, new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Desheng Park)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zhi software (Beij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