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2296U - 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2296U
CN203792296U CN201420104783.3U CN201420104783U CN203792296U CN 203792296 U CN203792296 U CN 203792296U CN 201420104783 U CN201420104783 U CN 201420104783U CN 203792296 U CN203792296 U CN 203792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axis
housing parts
lid
housing
pow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47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祥青
魏淦
周凤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0478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92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2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2296U/zh
Priority to US14/641,573 priority patent/US10040181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包括一个限定第一纵向轴线的壳体和一个安装在壳体上的照明组件,其中,照明组件包括多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分布的照明元件、一个用于支撑并与照明元件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一个用于覆盖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并能穿过照明元件发出的光的主体,主体通过固定件将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分布有多个照明元件,使得照明元件的光线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照射,从而在相应的区域不会有影子,因此也可以将这样的照明元件称作“无影”的照明元件。

Description

动力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具机,尤其涉及一种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使动力工具能够在光线条件差的情况下使用,一些常规的动力工具通常包括一个执行元件和一个照明装置,以便允许动力工具能够在光线条件差的情况下使用,在现有的动力工具中,有一些动力工具设置有一个照明元件且设置在触发扳机和壳体之间,也有的一些动力工具设置有一个照明元件且设置在电池包的展脚处。这些动力工具上自带的照明装置并不能够清晰的照耀执行元件,因为单个照明元件照射到执行元件上之后,背离照明元件的部分将形成执行元件的阴影而使使用者不能完全看清楚执行元件,从而导致在有些情况下的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光线条件差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清晰照明的动力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包括一个限定第一纵向轴线的壳体和一个安装在壳体上的照明组件,其中,照明组件包括多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分布的照明元件、一个用于支撑并与照明元件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一个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照明元件和电路板的主体,主体通过固定件将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分布有多个照明元件,使得照明元件的光线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照射,从而在相应的区域不会有影子,因此也可以将这样的照明元件称作“无影”的照明元件。
进一步地,壳体设置有固定件容纳部,固定件容纳部限定第二纵向轴线,第二纵向轴线与第一纵向轴线平行,主体包括大部分套设在壳体上的第一盖和能穿过照明元件发出的光的第二盖,固定件穿过第二盖将第一盖、第二盖、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固定到壳体上。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照明元件在有限的空间内被固定到壳体上。
更具体地说,固定件限定第三纵向轴线,第三纵向轴线与第二纵向轴线共线,第一盖设置有沿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朝向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用于限制第二盖沿着第一纵向轴线移动的止档部、沿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凹槽、远离壳体的第一端和安装在壳体上的第二端,第一端形成有一个端面,第二盖设置有沿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被止档部限制沿着第一纵向轴线移动的被止档部、沿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延伸的并能够穿过凹槽的凸起和与端面相邻接并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外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地,照明元件设置为3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均匀分布的LED,固定件设置为2个固定螺钉,第二盖设置有3个分别用于容纳3个LED中的1个的LED容纳部和2个分别用于让2个固定螺钉中的1个穿过的通孔,LED容纳部能穿过照明元件发出的光。
为了避免照明元件因过度的振动,导致照明元件或电路板的损坏,有必要在壳体和电路板之间或者在主体和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元件。
设置在动力工具前端的电路板需要使用导线与动力工具的主电路板电连接,具体来说,可以这样的设置,动力工具还包括马达、执行元件、驱动执行元件作业的输出轴、用于将马达的动力传递到输出轴的传动机构和用于控制马达运行的主电路板,壳体包括用于容纳马达的第一壳体部分、用于容纳传动机构的第二壳体部分和形成为用于使用者握持的第三壳体部分,第三壳体部分限定第四纵向轴线,第四纵向轴线与第一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照明组件还包括导线和导线的引导件,导线的一端与电路板电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主电路板电连接,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导线经由第一引导部分后穿过第二壳体部分并由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第二引导部引导。
作为一种优选地,第一引导部设置在第一盖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上,第二引导部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上,第一引导部位于包含第一纵向轴线并垂直于第四纵向轴线的平面内或者上方,第二引导部绕着第一纵向轴线的周向上延伸。第一引导部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盖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为一体的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元件固定连接到第一盖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上,同样的,第二引导部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壳体部分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为一体的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元件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部分或者第二壳体部分上。
当第二壳体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时,第二壳体部分上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有必要在第二壳体部分和导线之间设置耐高温的隔热件,隔热件用于将导线和第二壳体部分中的热量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保护导线,防止导线过热,导致失效。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线的绝缘层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照明元件还可作为电池包剩余电量不足的指示,具体地说,动力工具包括电池包,至少一个照明元件用于指示电池包的电量是否充足,当电池包的电量不充足时,至少一个照明元件产生一种人类感知的警报信号。
为了能够遮住LED的电路板使得动力工具更加美观,有必要这样的设置,输出轴穿过第一盖和第二盖,第二盖用于遮盖第一盖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间隙。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对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易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情况和其它情况、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冲击扳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掉一半壳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冲击扳手照明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的轴线A-A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3中的轴线B-B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的冲击扳手照明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去掉照明组件的第一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去掉照明组件的第二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第一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第二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安装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照明元件和电路板安装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导线和导线引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电池包剩余电量的指示电路的逻辑框图;
    图15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电池包剩余电量的指示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6为第二实施例中的冲击扳手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冲击扳手照明组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8为沿图17中的轴线C-C的剖视图;
    图19为沿图17中的轴线D-D的剖视图;
    图20为第二实施例中的照明组件的导线和导线引导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动力工具可以是一种由人手提供动力的工具、电动马达驱动的工具或者气动马达驱动的工具,动力工具也可以是钻、螺丝批、扳手、圆锯、往复锯或电锤等重的一种,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以一种电动马达驱动的冲击扳手10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冲击扳手100包括壳体10、容纳在壳体10内的马达20、容纳在壳体10内的传动机构30、给马达20提供动力的能量源40、控制马达20启停并容纳在壳体10内的开关50、用于触发开关50打开或关闭的触发器60、输出轴70、照明组件80、执行元件90。传动机构30将马达20的旋转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0上,输出轴70带动执行元件90进行作业,照明组件80则用来给使用者提供照明,便于使用者能够清晰的看清执行元件90所在的位置。
壳体10包括容纳马达20的第一壳体部分11、容纳传动机构30的第二壳体部分12和容纳开关50的第三壳体部分13。第一壳体部分11限定第一纵向轴线W,第二壳体部分12与第一壳体部分11形成固定连接或者两者设置为一体,优选地,第二壳体部分12与第一壳体部分11采用不同的材质制成,例如,第一壳体部分11由塑料制成,第二壳体部分由金属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地,第一壳体部分11由尼龙制成,第二壳体部分12由铝合金制成。第一壳体部分11由两个一半的壳体组合而成,第二壳体部分12为压铸或者其它制造工艺一体成形,第一壳体部分11和第二壳体部分12通过固定件相互固定。第三壳体部分13设置为便于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第一壳体部分11和第二壳体部分12也能够作为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第三壳体部分13的一端与第一壳体部分11和第二壳体部分12相连,第三壳体部分13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安装能量源40的展脚。
马达20可以设置为电动马达或者气动马达,作为一种优选地,马达20设置为电动马达。
传动机构30将马达的旋转运动传递到输出轴70上。传动机构30作为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结构,如美国专利US6733414B2中的结构,US6733414B2中揭示的传动机构在此作为引用基础,本申请附图中未作数字标识。具体地说,传动机构30包括与马达轴相连的一组行星轮系,经该组行星轮系的行星架将旋转动力传递到心轴上,心轴上设置有锤,锤砧与输出轴70无相对转动的连接。心轴上形成有第一凹槽,锤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凹槽,且锤通过容纳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滚子与心轴套接,因此,心轴可以通过滚子向锤传递扭矩。锤朝向锤砧的端面形成有第一凸部,锤砧朝向锤的端面对应形成有可与第一凸部侧面相接的第二凸部,因此,锤可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配合向锤砧传递扭矩。锤还连接有弹性元件,锤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具有向锤砧移动的趋势。因此,当冲击扳手100在正常输出状态下,锤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配合向锤砧传递扭矩;当冲击扳手100的输出遇阻,锤将抵抗弹性元件的偏压后退一段距离,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相应地发生分离,然后在弹性元件的偏压下锤将旋转地向前移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相应地侧面相接并产生打击,且当输出持续遇阻时,上述过程将重复发生,从而产生间歇性增大的冲击扭矩。
能量源40可以设置为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池包或者提供交流电源的市电,作为一种优选地,能量源40设置为提供直流电的电池包。
开关50可以设置为不仅仅用于控制马达的启停,也可以根据需要,带有调节马达20的转速和转向。触发器60安装在第三壳体部分13内,使用者可以根据触发器的被按压量来调节马达20的转速,可以根据触发器60上设置的换向拨钮调节马达20的转向。
输出轴70通过安装在其上的夹持组件(未标示)夹持执行元件90,输出轴70的转动带动执行元件90进行作业。照明组件80能够让使用者看清执行元件90或工件所在的位置,便于使用者进行准确的作业。
如图3-13所示,下文将重点详述安装在冲击扳手100上的照明组件80。
照明组件80安装在壳体10上,照明组件80包括多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W分布的照明元件81、一个用于支撑并与照明元件81电连接的电路板82、一个用于覆盖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并能穿过照明元件81发出的光的主体83、导线84、导线84的引导件85和固定件86。主体83通过固定件86将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固定到第二壳体部分12上。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分布的多个照明元件81,使得照明元件81的光线能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照射,从而在相应的区域不会有影子,因此也可以将这样的照明元件称作“无影”的照明元件。在一种实施例中,照明元件81设置为3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均匀分布的插脚式LED,主体83包括大部分套设在壳体上的第一盖830和能穿过照明元件发出的光的第二盖831,固定件86设置为2个固定螺钉,第二盖831设置有3个分别用于容纳3个LED中的1个的LED容纳部833和2个分别用于让2个固定螺钉中的1个穿过的通孔834,LED容纳部833能穿过照明元件发出的光。第一盖830和第二盖831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也可以是两者中的一个设置成透明材料,第一盖830和第二盖831也可以设置成一体成形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照明元件81设置为3个绕着第一纵向轴线均匀分布的贴片式LED,从而进一步地缩小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占用的空间。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照明元件81发出的光不一定需要穿过主体83,也可以设置成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主体83内,而照明元件发出的光设置在主体83之外。
这里讲述了第一盖830和第二盖831设置成两个分开的单独零件的情形,第二壳体部分12上设置有固定件容纳部120,固定件容纳部120限定第二纵向轴线X,第二纵向轴线X与第一纵向轴线W平行,固定件86穿过第二盖831将第一盖830、第二盖831、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固定到第二壳体部分12上。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照明元件81在有限的空间内被紧凑地固定到第二壳体部分12上。
更具体地说,固定件86限定第三纵向轴线Y,第三纵向轴线Y与第二纵向轴线X共线,第一盖830设置有沿第一纵向轴线W的径向方向并朝向第一纵向轴线W的方向延伸的用于限制第二盖831沿着第一纵向轴线移动的止档部835、沿第一纵向轴线W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W的方向延伸的凹槽836、远离第二壳体部分12的第一端837和安装在第二壳体部分上的第二端838,第一端837形成有一个端面839,第二盖831设置有沿第一纵向轴线W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W的方向延伸的被止档部835限制沿着第一纵向轴线W移动的被止档部8310、沿第一纵向轴线W的径向方向并远离第一纵向轴线W延伸的并能够穿过凹槽836的凸起8311和与端面839相邻接并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外表面8312。为了能够遮住LED的电路板使得动力工具更加美观,有必要这样的设置,第一盖830和第二盖831穿过输出轴,第二盖用于遮盖第一盖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间隙。
在冲击扳手100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振动,为了避免产生的这些振动导致照明元件81或电路板82的损坏,有必要在第二壳体部分12和电路板83之间或者在主体83和电路板82之间设置有减震元件87,在一种实施例中,减震元件87为设置在电路板82和第二壳体部分12之间的弹性O型圈,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减震元件87为设置在电路板82和主体83之间的多个橡胶柱。
为了使得照明组件80安装到冲击扳手100上时结构更加紧凑,设置在冲击扳手100前端的电路板需要使用导线84与冲击扳手100的主电路板51电连接,使得照明元件81可以由电池包提供能源,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照明元件81也可以设置独立的安装在壳体11上的电源,如纽扣电池等。另外,有必要这样的设置,让导线84不能受到第二壳体部分12内的传动机构30的油污,具体来说,第三壳体部分13限定第四纵向轴线Z,第四纵向轴线Z与第一纵向轴线W基本上垂直,导线84的一端与电路板82电连接,导线84的另一端与主电路板51电连接,引导件85包括第一引导部850和第二引导部851,导线84经由第一引导部分850后穿过第二壳体部分12并由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11和第二壳体部分12之间的第二引导部851引导。
作为一种优选地,第一引导部850设置在第一盖830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上,第二引导部851设置在第一壳体部分11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上,第二壳体部分12可以部分地容纳在第一壳体部分11内,第一引导部850位于包含第一纵向轴线W并垂直于第四纵向轴线Z的平面内或者上方,第二引导部851绕着第一纵向轴线W的周向上延伸。第一引导部85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盖830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为一体的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元件固定连接到第一盖830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上,同样的,第二引导部851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壳体部分11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为一体的也可以设置为单独的元件固定连接到第一壳体部分11或者第二壳体部分12上。这样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导线84受到第二壳体部分12内的传动机构30的油污污染。另外,将第一引导部850设置在包含第一纵向轴线W并垂直于第四纵向轴线Z的平面内或者上方,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避免了如果设置在该平面的下方会使得整机结构变大,尤其是会使得在开关以上第二壳体部分以下的手指平台区域变大,导致使用者较难防止在手指平台区域。
在一种情况下,耐高温材料和隔热材料是必需的,尤其是第二壳体部分12由金属材料制成,当冲击扳手100在长时间工作时,第二壳体部分12上有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有必要在第二壳体部分12和导线84之间设置耐高温的隔热件88,隔热件88用于将导线84和第二壳体部分12中的热量相互隔离,这样能够有效的保护导线,防止导线过热,导致失效。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导线的绝缘层由耐高温材料制成。作为一种优选地,隔热件88设置为热缩套管或黄腊管。
照明元件81还可作为电池包剩余电量不足的指示,其中,至少一个照明元件用于指示电池包的电量是否充足,当电池包的电量不充足时,至少一个照明元件产生一种人类感知的警报信号。具体地说,如图14和15所示,剩余电量不足的指示电路89包括触发器控制模块890、电源模块891、照明元件控制模块892、电压信号检测模块893和照明元件指示模块894。使用者闭合触发器控制模块890使得电源模块891能够提供能源到照明元件控制模块892,通过电压信号检测模块893检测到的电压信号与电池包内的预设电压值进行比较,当电压信号检测模块893检测到的电压信号高于预设电压值时,照明元件81显示白光,当电压信号检测模块893检测到的电压信号低于预设电压值时,照明元件81显示红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照明元件81可以发出其它人类感知的信号,如照明元件81闪烁,或者额外设置蜂鸣器,检测到剩余电量不足时,则蜂鸣。
如图16-2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力工具,作为一种优选地,仍然以一种电动马达驱动的冲击扳手100’为例。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冲击扳手100’的壳体10’包括的第一壳体部分11’、第二壳体部分12’和第三壳体部分13’均由两个一半的壳体组合而成。
更进一步地说,照明组件80’设置在第二壳体部分12’上,照明元件81’安装在电路板82’上,能穿过照明元件81’发出的光的主体83’遮盖住照明元件81’和电路板82’,导线84’将电路板82’与主电路板51’电连接,导线引导件85’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部分12’的第一引导部850’和设置在第二壳体部分12’的第二引导部851’,固定件86’将主体83’上的第一盖830’和第二盖831’固定到第二壳体部分12’上。
当文中提及连接关系术语,如“连接”、“固定”和“容纳”等,其可以理解为一个元件直接地连接、固定或容纳到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元件通过第三元件或者更多间接地连接、固定或容纳到另一元件上。
本实用新型提及的空间相对性术语,如“上方”、“下方”和“内”等在这里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使用以描述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如图所示的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性术语可以意在包括除了图中描述的方向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不同的放置方向。例如,如果在图中的冲击扳手被倒过来,则相应的描述方向也将倒过来。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动力工具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内容及附图所代表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对本技术方案所作的显而易见的改变、替代或者修改,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动力工具,包括一个限定第一纵向轴线的壳体和一个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照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组件包括多个绕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分布的照明元件、一个用于支撑并与所述照明元件电连接的电路板和一个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电路板的主体,所述主体通过固定件将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电路板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固定件容纳部,所述固定件容纳部限定第二纵向轴线,所述第二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平行,所述主体包括大部分套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盖和能穿过所述照明元件发出的光的第二盖,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盖将所述第一盖、所述第二盖、所述照明元件和所述电路板固定到所述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限定第三纵向轴线,所述第三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二纵向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盖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朝向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盖沿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移动的止档部、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凹槽、远离所述壳体的第一端和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有一个端面,所述第二盖设置有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方向延伸的被所述止档部限制沿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移动的被止档部、沿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并远离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延伸的并能够穿过所述凹槽的凸起和与所述端面相邻接并设置在同一平面内的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元件设置为3个绕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均匀分布的LED,所述固定件设置为2个固定螺钉,所述第二盖设置有3个分别用于容纳所述3个LED中的1个的LED容纳部和2个分别用于让所述2个固定螺钉中的1个穿过的通孔,所述LED容纳部能穿过所述照明元件发出的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或者在所述主体和所述电路板之间设置有减震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马达、执行元件、驱动所述执行元件作业的输出轴、用于将所述马达的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的传动机构和用于控制所述马达运行的主电路板,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马达的第一壳体部分、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机构的第二壳体部分和形成为用于使用者握持的第三壳体部分,所述第三壳体部分限定第四纵向轴线,所述第四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基本上垂直,所述照明组件还包括导线和所述导线的引导件,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部和第二引导部,所述导线经由所述第一引导部分后穿过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并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第二引导部引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或者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所述第二引导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或者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上,所述第一引导部位于包含所述第一纵向轴线并垂直于所述第四纵向轴线的平面内或者上方,所述第二引导部绕着所述第一纵向轴线的周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分和所述导线之间的隔热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工具包括电池包,至少一个照明元件用于指示所述电池包的电量是否充足,当所述电池包的电量不充足时,所述至少一个照明元件产生一种人类感知的警报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盖,所述第二盖用于遮盖所述第一盖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之间的间隙。
CN201420104783.3U 2014-03-07 2014-03-07 动力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2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4783.3U CN203792296U (zh) 2014-03-07 2014-03-07 动力工具
US14/641,573 US10040181B2 (en) 2014-03-07 2015-03-09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lighting ele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4783.3U CN203792296U (zh) 2014-03-07 2014-03-07 动力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2296U true CN203792296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4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478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2296U (zh) 2014-03-07 2014-03-07 动力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922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994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9943A (zh) * 2014-03-07 2015-09-09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51803B1 (en) Work machine
US11305393B2 (en) Dust collector and work tool provided with dust collector
US10040181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with lighting element
US7677752B2 (en) Power tool equipped with light
CN102335895B (zh) 具有电路板的电动工具
TW200603958A (en) Activation arm configuration for a power tool
EP1729940A4 (en) Activation arm configuration for a power tool
US20140345898A1 (en) Hand-power tool
WO2007119597A1 (ja) 照明ライト付き電動工具
EP4116040A1 (en) Power tool
EA200800639A1 (ru) Привод
ITMI20150566A1 (it) Apparato per la foratura di rotaie ferroviarie
CN203792296U (zh) 动力工具
JP2017056537A (ja) 電動工具
WO2007110493A3 (fr) Appareil de preparation culinaire muni d'un disposititif de securite
CN104551096A (zh) 一种便捷电钻
CN207900362U (zh)
CN106671032A (zh) 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
CN104889943A (zh) 动力工具
CN207290007U (zh) 动力工具
CN103963016B (zh) 电动工具及用于该电动工具的操作方法
JP2018008356A (ja) 動力工具
CN210487854U (zh) Led照明灯具功率测试装置
JPH0549283U (ja) 照明手段付き電動工具
CN206344094U (zh) 可延时启动的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11106 No. 529, 15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anjing Quanf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1106, No. 159, general road, Jiangn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Nanji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CHERVON INDUSTR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