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6320U -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6320U
CN203786320U CN201420194904.8U CN201420194904U CN203786320U CN 203786320 U CN203786320 U CN 203786320U CN 201420194904 U CN201420194904 U CN 201420194904U CN 203786320 U CN203786320 U CN 203786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light guide
network poin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490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永利
应文涛
陈攻关
解晓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490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86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6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632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该导光板具有光学网点分布面和至少一个入光侧端面,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LED灯条的LED位置相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射向斜面,并经由斜面射入导光板内部射向导光板的光学网点分布面并发生扩散,从而本实用新型导光板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根据光源分布位置的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源和直下式背光源。侧入式背光源结构具有厚度较薄,使得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程度较高的优点,因此其应用愈加广泛。参照图1和图2所示,侧入式背光源工作时,LED灯条(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的LED15发出的光从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12进入导光板后,从导光板的上表面10透射出导光板。
目前,侧入式背光源中的导光板结构通常为图1所示的长方形的平板结构或图2所示的入光侧为喇叭口的结构,其中,导光板的纵截面为与入光侧端面垂直且与出光面垂直的平面。然而,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导光板结构应用于背光源时,LED15发出的光从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12射入导光板内部时,部分光线不经导光板的下表面11的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14透射出导光板,导致导光板对LED射出的光线的利用率较低,从而使得背光源的亮度较低,显示装置无法获得较好的显示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导光板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具有光学网点分布面和至少一个入光侧端面,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LED灯条的LED位置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发光二极管与入光侧端面相对而置,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射向斜面,并经由斜面射入导光板内部并在光学网点分布面发生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从而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优选的,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为导光板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相对而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两个入光侧端面,或者,所述导光板具有对称分布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四个入光侧端面。
优选的,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最小,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的光线经光学网点的反射而从入光侧端面射出导光板,从而防止导光板入光侧端面附近的漏光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对光线的利用率。
优选的,所述斜面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夹角为42°~90°,使得射向导光板与光学网点分布面位置相对的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γ为42°~90°,即射向导光板与光学网点分布面位置相对的表面的光线发生全反射,防止光线从导光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折射出导光板,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导光板,以及对应每一个斜面设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斜面位置相对。由于上述的导光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该背光源的亮度较高,且背光源的轻薄化程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背光源。由于上述的背光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该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较高,且显示装置的轻薄化程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导光板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导光板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光学网点分布示意图;
图5为图3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导光板纵向截面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光学网点分布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一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分布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另一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上表面      11-下表面
12-入光侧端面 13-光学网点
14-末端面     15-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导光板对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斜面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位置相对,使得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射向斜面,并经由斜面射入导光板内部并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光学网点使得光线发生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3、图6~图8所示,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三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四实施例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具有光学网点分布面和至少一个入光侧端面,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12为斜面,且斜面与LED灯条的LED15位置相对,LED15发出的光线经由斜面射入导光板并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图中带箭头的直线所示)经由入光侧端面12进入导光板内部,并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光线射向光学网点13后向各个方向扩散,并从与光学网点分布面相对的导光板表面射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其入光侧端面12为斜面,发光二极管15与入光侧端面12相对而置,使得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射向斜面,并经由斜面射入导光板内部并在光学网点分布面发生扩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喇叭口结构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还能够有效地防止因喇叭口处斜面漏光至棱镜片而导致灯束不亮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导光板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因此,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包括该导光板的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入光侧端面为斜面,能够有效地增加发光二极管射向导光板时的入光面积,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导光板的厚度,从而提高背光源的轻薄化程度。
由于光学网点分布面具有多个光学网点,当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的光学网点时,极有可能出现光线经该处光学网点的反射从入光侧端面射出导光板,从而出现入光侧端面漏光缺陷。
因此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4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进一步优选实施例,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最小。具体的,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的分布密度根据入光侧端面的斜面角度和光学原理确定,例如,当入光侧端面的斜面角度较小(例如斜面角度为43°时),该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为零;当入光侧端面的斜面角度较大(例如斜面角度为88°时),该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较的其余区域的光学网点分布密度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中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未分布光学网点或者光学网点稀疏,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的光线经光学网点的反射而从入光侧端面射出导光板,从而防止导光板入光侧端面附近的漏光的发生,从而进一步提高导光板对光线的利用率。
当然,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一种实施方式,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光学网点分布密度具体还可以根据光线能量的分布确定,例如,光线能量较大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较为稀疏,即光线能量较大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较小,反之,光学网点分布密度较大。
光学网点分布面可以为导光板的下表面11,即导光板的下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光学网点13,当然,光学网点分布面也可以为与导光板的下表面11相对而置且位于导光板的内部,即位于导光板的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之间,光学网点分布面与导光板的下表面11平行。
参照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斜面与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夹角为42°~90°。
当斜面与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夹角β为42°~90°时,使得射向导光板与光学网点分布面位置相对的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γ为42°~90°,即射向导光板与光学网点分布面位置相对的表面的光线发生全反射,防止光线从导光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折射出导光板,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尤其当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最小时,能够防止导光板入光侧端面附近的漏光的发生,从而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光学网点分布面为导光板的下表面11,即导光板的下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光学网点13,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侧端面12进入导光板内部,并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光线射向光学网点13后向各个方向扩散,并从导光板的上表面10射出。
因此,由上述导光板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光学网点分布面位于导光板的内部,即位于导光板的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之间,导光板具有分别位于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两个入光侧端面12,两个入光侧端面可以但不限于位于图6所示的导光板的两端,例如还可以位于图7所示的导光板的一端,此时,两个入光侧端面12之间的夹角α为84°~180°。两个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分别经由其相对应的入光侧端面12进入导光板内部,并射向光学网点分布面,光线射向光学网点13后向各个方向扩散,并从导光板的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射出。因此,由上述导光板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且实现了导光板的双面出光,进而实现显示装置的双面显示。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光学网点分布面位于导光板的内部,即位于导光板的上表面10与下表面11之间,导光板具有对称分布于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四个入光侧端面12,位于导光板的一端的两个入光侧端面12之间的夹角θ为84°~180°。四个发光二极管15发出的光线分别经由其相对应的入光侧端面12进入导光板内部,并射向光学网点13分布面,光线射向光学网点13后向各个方向扩散,并从导光板的上表面10和下表面11射出。因此,由上述导光板的工作过程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防止进入导光板内部的光线,不经光学网点反射或者反射次数较少而从导光板的末端面透射出导光板,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能够有效地提高对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的利用率,提高背光源的亮度,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并且实现了导光板的双面出光,进而实现显示装置的双面显示。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导光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以及对应每一个斜面设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其中,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与斜面位置相对。由于上述的导光板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该背光源的亮度较高,且背光源的轻薄化程度较高。
为了提高背光源的出光面的亮度均匀性,参照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又一优选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分布优选采用交错阵列分布,即发光二极管阵列中其中一行的各个发光二极管分别与相邻行的发光二极管的间隙位置相对设置,因此,相邻两行的发光二极管能够互相补偿其光线能量较低的区域,从而提高背光源的出光面的亮度均匀性。
参照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源进一步优选实施例中,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导光板具有光学网点分布面和至少两个入光侧端面,其中,光学网点分布面与导光板的下表面相对而置且位于导光板的内部,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至少两个入光侧端面中的两个入光侧端面分别位于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且位于导光板的同侧,即导光板为单侧入光;对应每一个斜面设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其中,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与斜面位置相对,对应位于导光板的同侧的两个发光二极管灯条对称分布。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能够使得出光面的亮度均匀性较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源,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源。由于上述的背光源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该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较高,且显示装置的轻薄化程度较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光学网点分布面和至少一个入光侧端面,所述导光板的入光侧端面为斜面,且所述斜面与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位置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为导光板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与所述导光板的下表面相对而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内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分别位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两个入光侧端面,或者,所述导光板具有对称分布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两侧的四个入光侧端面。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对应所述斜面的区域光学网点分布密度最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光学网点分布面的夹角为42°~90°。
7.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导光板,以及对应每一个斜面设置的发光二极管灯条,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斜面位置相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发光二极管呈交错阵列分布。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背光源。
CN201420194904.8U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6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4904.8U CN20378632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4904.8U CN20378632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6320U true CN203786320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2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4904.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6320U (zh) 2014-04-21 2014-04-21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632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709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646724A (zh) * 2017-02-08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106647042A (zh) * 2017-03-17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13267935A (zh) * 2021-01-05 2021-08-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终端
CN114624811A (zh) * 2022-05-17 2022-06-14 深圳市北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背光模组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7097A1 (zh) * 2014-12-31 2016-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06646724A (zh) * 2017-02-08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106646724B (zh) * 2017-02-08 2019-10-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源模组、显示装置
CN106647042A (zh) * 2017-03-17 2017-05-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器件及显示装置
WO2018166154A1 (zh) * 2017-03-17 2018-09-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器件及显示装置
CN106647042B (zh) * 2017-03-17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源器件及显示装置
US10908343B2 (en) 2017-03-17 2021-02-0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267935A (zh) * 2021-01-05 2021-08-1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终端
CN114624811A (zh) * 2022-05-17 2022-06-14 深圳市北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背光模组的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86320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一种显示装置
CN202676941U (zh) 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和双面显示装置
CN202267758U (zh) 一种导光板、背光源及显示设备
CN103926645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546445U (zh) 混光条、线光源组件、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67683A (zh) 复合扩散板及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883930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03048727B (zh) 导光板、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
WO2016043988A1 (en) Micro-perforated hole reflectors in light guide plates
CN102782395B (zh) 光源组件及具备该光源组件的电子设备
CN204387964U (zh) 一种无缝拼接的导光板装置
CN200976054Y (zh) 导光板的结构改良
CN202256751U (zh) 侧入式导光板
CN204084198U (zh) 侧入光式导光板及背光源
CN103994366B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3799044U (zh) 导光板的改良结构
CN100376966C (zh) 导光板
CN206460191U (zh) 导光管、激光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00529874C (zh) 导光板
CN201035178Y (zh) 导光板结构改良
CN207895100U (zh) 导光板
CN101694286B (zh) 导光板及使用其的背光模块
CN207867067U (zh) 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2486350U (zh) 导光板入光面结构
CN203298087U (zh) 导光板、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