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5331U -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5331U
CN203785331U CN201420100987.XU CN201420100987U CN203785331U CN 203785331 U CN203785331 U CN 203785331U CN 201420100987 U CN201420100987 U CN 201420100987U CN 203785331 U CN203785331 U CN 2037853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heat exchanger
coil pipe
se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09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斌
陈得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009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853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53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53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进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进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所述出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出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以使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内流动同一种或两种工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与四管制和两管制风机盘管均可匹配。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为中央空调的末端产品,相关技术中,两管制风机盘管的换热器拥有供一种工质(冷水或热水)流动的一个流路系统,四管制风机盘管的换热器拥有分别供两种工质(冷水和热水)流动的彼此独立的第一流路系统和第二流路系统。在工程改造(例如,两管制改成四管制或四管制改为两管制)或者选型配置方案(选择与四管制或两管制匹配的换热器)变更需要更改风机盘管时存在以下缺陷:
两管制改为四管制,需要增加一个拥有独立流路系统的第二换热器,或者直接更换拥有两个独立流路系统的换热器,改造工程复杂,难度大,费用高。
四管制改为两管制,则要浪费第二流路系统所对应的换热器的部分资源,改造费用高且浪费严重。特别是,当换热器单独销售时,对应两管制和四管制的两种换热器的库存比例未知,上述缺点更加突出。因此,存在改进空间。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与四管制风机盘管和两管制风机盘管均可匹配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进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进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所述出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出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以使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内流动同一种或两种工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设置可将所述换热器本体上的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连通或隔断的所述进水阀以及所述出水阀,实现同一换热器既可以与四管制风机盘管匹配,又可以与两管制风机盘管匹配,使所述换热器改造成本低、不浪费换热面积、通用性能好且使用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换热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旁通接口且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通过旁通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阀体相连,所述第二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阀体相连;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成在所述换热器处于四管制状态时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且在所述换热器处于两管制状态时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每个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中的一个以使该阀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彼此连通。
所述密封结构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在所述换热器处于四管制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旁通接口以隔断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在所述换热器处于两管制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相应阀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以连通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由此,使所述密封结构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
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可拆卸地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一体形成。
所述密封结构为一个第三密封件,从而进一步简化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的结构。
每个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三密封件为螺纹密封件,所述螺纹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面上的螺纹适配,以使所述螺纹密封件可沿所述第二阀体的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阀体的进水口或旁通接口处。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水分流管组和出水分流管组,所述进水分流管组和所述出水分流管组中的每一组均包括: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连接在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一盘管之间,所述第二分流管连接在相应阀的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盘管之间。
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均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盘管的流路接口为一个或多个且与所述第一分流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盘管的流路接口为一个或多个且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一一对应。由此可以增加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所述第一密封件构造为圆柱形密封堵且适于与所述旁通接口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构造为密封盖且适于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之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换热器。由此,该风机盘管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换热器的剖切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进水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进水阀的剖切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风机盘管1000、换热器100、框架200、电控组件300、接水盘400、风机500、换热器本体1、第一盘管11、第二盘管12、进水阀2、第一阀体21a、进水口211、出水口212、旁通接口213、第二阀体21b、密封结构23、第一密封件231、第二密封件232、出水阀3、第一分流管51、第二分流管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风机盘管为中央空调的末端产品,包括换热器、接水盘、风机等,主要通过风机的强制将空气与换热器内的工质进行交换,以获得理想的空气温度。
下面参照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机盘管1000的换热器100。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机盘管1000的换热器100包括:换热器本体1、进水阀2和出水阀3。
换热器本体1上设有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工质(例如冷水、热水或冷热混合水)可在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内流动。进水阀2分别与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的一端相连,出水阀3分别与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相连。换言之,第一盘管11的一端与进水阀2相连,且第一盘管11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相连。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进水阀2相连且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相连。
进水阀2设置成可将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通过进水阀2彼此连通或隔断,出水阀3设置成可将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通过出水阀3彼此连通或隔断,以使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内流动同一种工质或两种工质。
也就是说,换热器100可实现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彼此连通以使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内流动同一种工质(例如,冷水)的第一工作状态以及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彼此隔断以使第一盘管11内流动一种工质(例如,冷水)且第二盘管12内流动另一种工质(例如,热水)的第二工作状态。其中,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的切换可以通过进水阀2以及出水阀3实现。
换热器1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换热器100与两管制风机盘管1000的其它部件匹配,进水阀2、第一盘管11、出水阀3、第二盘管12构成一个流路系统,即同一种工质(例如冷水、热水或冷热混合水中的一种)从进水阀2进入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并最终从出水阀3流出,或者两种不同工质(例如冷水和热水)经进水阀2混合成另一种工质进入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并最终从出水阀3流出。
换热器1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换热器100与四管制风机500盘的其它部件匹配进水阀2、第一盘管11、出水阀3构成第一流路系统,即一种工质从进水阀2进入第一盘管11并最终从出水阀3流出,同时进水阀2、第二盘管12、出水阀3构成第二流路系统,即另一种工质从进水阀2进入第二盘管12并最终从出水阀3流出。第一流路系统与第二流路系统彼此独立。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作状态也就是两管制状态,第二工作状态也就是四管制状态。四管制和两管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熟知的技术术语,在此不再详细解释。
换热器100可以单独提供给用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既可以与四管制风机盘管匹配,也可以与两管制风机盘管匹配。当不确定用户使用的风机盘管1000为两管制或四管制时,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可以防止换热器100机型与风机盘管1000机型不匹配的问题。另外,当销售换热器100的终端做库存时,可以不必考虑与四管制风机盘管匹配的第一换热器100和与两管制风机盘管匹配的第二换热器100的库存比例,从而大大节约了成本。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机盘管1000的换热器100,通过设置可将换热器本体1上的第一盘管11和第二盘管12连通或隔断的进水阀2以及出水阀3,实现同一换热器100既可以与四管制风机盘管匹配,又可以与两管制风机盘管匹配,使换热器100改造成本低、不浪费换热面积、通用性能好且使用方便。
如图2-图4所示的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阀2和出水阀3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第一阀体21a、第二阀体21b和密封结构23。换言之,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水阀2包括第一阀体21a、第二阀体21b和密封结构23,且出水阀3也包括第一阀体21a、第二阀体21b和密封结构23。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进水阀2和出水阀3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制造,换言之,进水阀2和出水阀3的结构可以相同。
可选地,第一阀体21a与第二阀体21b可以可拆卸地相连,由此换热器100在四管制状态与两管制状态之间的切换更容易,具体而言,可在需要时将第二阀体21b安装在第一阀体21a上,不需要时将第二阀体21b从第一阀体21a上拆卸下来以节省空间。进一步地,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可以采用同一模具制造,换言之,进水阀2和出水阀3的结构可以相同,从而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可以一体形成,从而减少生产步骤,降低制造成本。
如图4所示,第一阀体21a具有进水口211、出水口212和旁通接口213。第二阀体21b具有进水口211、出水口212和旁通接口213。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通过第一阀体21a的旁通接口213和第二阀体21b的旁通接口213相连。
第一盘管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阀体21a相连,第二盘管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阀体21b相连。也就是说,第一盘管11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相连,第一盘管11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相连,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相连,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相连。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盘管11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的出水口212相连,第一盘管11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的进水口211相连,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的出水口212相连,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相连。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风机盘管1000的换热器100还可以包括进水分流管组和出水分流管组。进水分流管组和出水分流管组中的每一组均包括:第一分流管51和第二分流管52。换言之,进水分流管组包括第一分流管51和第二分流管52,出水分流管组也包括第一分流管51和第二分流管52。
第一分流管51连接在第一阀体21a与第一盘管11之间,第二分流管52连接在第二阀体21b与第二盘管12之间。换言之,进水分流管组的第一分流管51连接在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与第一盘管11之间,进水分流管组的第二分流管52连接在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与第二盘管12之间;出水分流管组的第一分流管51连接在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与第一盘管11之间,出水分流管组的第二分流管52连接在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与第二盘管12之间。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盘管11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的出水口212之间通过进水分流管组的第一分流管51相连,第一盘管11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的进水口211之间通过出水分流管组的第一分流管51相连,第二盘管12的一端与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的出水口212之间通过进水分流管组的第二分流管52相连,第二盘管12的另一端与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之间通过出水分流管组的第二分流管52相连。
有利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流管51和第二分流管52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盘管11的流路接口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第一盘管11的流路接口(第一盘管11的进口和第一盘管11的出口)与第一分流管51一一对应,第二盘管12的流路接口(第二盘管12的进口和第二盘管12的出口)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且第二盘管12的流路接口可以与第二分流管52一一对应。换言之,第一盘管11的流路接口的数量与第一分流管51的数量相等,第二盘管12的流路接口的数量与第二分流管52的数量相等。由此可以增加换热器100的换热面积。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第一盘管11的流路接口的数量与第一分流管51的数量可以不相等,第二盘管12的流路接口的数量与第二分流管52的数量可以不相等,从而使换热器的流路系统设置更灵活。
有利地,第一分流管51可以与旁通接口213适配,旁通接口213、进水口211、出水口212可以采用相同的接口形式,且均与第一分流管51匹配,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进水阀2和出水阀3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设置成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且在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以使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彼此连通。
也就是说,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进水阀2的旁通接口213且密封结构23密封出水阀3的旁通接口213。由此,密封结构23隔断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并隔断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从而使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第一盘管11、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构成第一流路系统,使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第二盘管12、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构成第二流路系统,第一流路系统和第二流路系统彼此独立且第一流路系统内流动的工质与第二流路系统内流动的工质不相同。
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进水阀2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且密封结构23密封出水阀3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由此,密封结构23连通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且密封结构23连通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从而使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第一盘管11以及第二盘管12共同构成一个流路系统。
简言之,进水阀2具有与外界连通的两个进水口211和两个出水口212,即第一阀体21a的进水口211、第一阀体21a的出水口212、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和第二阀体21b的出水口212共四个口。出水阀3也具有与外界连通的两个进水口211和两个出水口212,即第一阀体21a的进水口211、第一阀体21a的出水口212、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和第二阀体21b的出水口212共四个口。
当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进水阀2的四个口中的一个,且密封结构23密封出水阀3的四个口中的一个。
进一步地,参照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可以包括第一密封件231和第二密封件232。在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第一密封件231可以密封相应阀的旁通接口213以隔断相应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在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第二密封件232密封相应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以连通相应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由此,使密封结构23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低。
也就是说,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换热器100上仅安装第一密封件231,第二密封件232被拆卸下来,进水阀2的第一密封件231密封进水阀2的旁通接口213,且出水阀3的第一密封件231密封出水阀3的旁通接口213。由此,进水阀2的第一密封件231隔断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出水阀3的第一密封件231隔断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从而使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第一盘管11、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构成第一流路系统,使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第二盘管12、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构成第二流路系统,第一流路系统和第二流路系统彼此独立且在其内部流动的工质不相同。
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换热器100上仅安装第二密封件232,第一密封件231被拆卸下来,进水阀2的第二密封件232密封进水阀2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且出水阀3的第二密封件232密封出水阀3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由此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连通,且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连通,从而使进水阀2的第一阀体21a、进水阀2的第二阀体21b、出水阀3的第一阀体21a、出水阀3的第二阀体21b、第一盘管11以及第二盘管12共同构成一个流路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密封件231可以构造为圆柱形密封堵,且第一密封件231适于与旁通接口213螺纹连接。也就是说,旁通接口213处设有内螺纹,圆柱形密封堵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第二密封件232可以构造为密封盖,且第二密封盖适于螺纹连接在相应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之外。也就是说,进水阀2和出水阀3中的每个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之外设有外螺纹,密封盖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当然,为了提升进水阀2和出水阀3的通用性能,可以将任一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外均设有外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可以为一个第三密封件(图未示出),从而进一步简化进水阀21a和出水阀21b的结构。具体地,每个第二阀体21b的内壁面上可以设置有螺纹,第三密封件可以为螺纹密封件,螺纹密封件可以与第二阀体21b的内壁面上的螺纹适配,以使螺纹密封件可沿第二阀体21b的轴向移动至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处或旁通接口213处。
当螺纹密封件移动至第二阀体21b的进水口211处时,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当螺纹密封件移动至第二阀体21b的旁通接口213处时,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由此,通过一个第三密封件可实现换热器100在两管制状态和四管制状态之间的切换,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可设置成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且在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且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以使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彼此连通。
简言之,第一个实施例与第二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不仅密封进水阀2的四个口中的一个,且密封结构23密封出水阀3的四个口中的一个,同时密封结构23还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
在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设置成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且在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两个阀中的一个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以使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彼此连通。
简言之,第一个实施例与第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当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八个口(进水阀2的四个口加出水阀3的四个口共八个口)中的任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密封结构23设置成换热器100处于四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且在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且密封两个阀中的一个阀的进水口211和出水口212中的一个以使该阀的第一阀体21a和第二阀体21b彼此连通。
简言之,第四个实施例与第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四个实施例中,当换热器100处于两管制状态时,密封结构23密封八个口(进水阀2的四个口加出水阀3的四个口共八个口)中的任一个且密封结构23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2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100的风机盘管1000。由此,该风机盘管1000的结构更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机盘管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框架200、风机500、电控组件300、接水盘400等结构以及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有第一盘管和第二盘管;
进水阀和出水阀,所述进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阀分别与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进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进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所述出水阀设置成可将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通过所述出水阀而彼此连通或隔断,以使所述第一盘管和所述第二盘管内流动同一种或两种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水阀和所述出水阀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中的每一个均具有进水口、出水口和旁通接口且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通过旁通接口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阀体相连,所述第二盘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阀体相连;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设置成在所述换热器处于四管制状态时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每个阀的旁通接口以隔断该阀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且在所述换热器处于两管制状态时所述密封结构密封每个阀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中的一个以使该阀
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彼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在所述换热器处于四管制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所述旁通接口以隔断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在所述换热器处于两管制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密封相应阀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以连通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可拆卸地相连;或者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一体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为一个第三密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三密封件为螺纹密封件,所述螺纹密封件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面上的螺纹适配,以使所述螺纹密封件可沿所述第二阀体的轴向移动至所述第二阀体的进水口或旁通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分流管组和出水分流管组,所述进水分流管组和所述出水分流管组中的每一组均包括:
第一分流管和第二分流管,所述第一分流管连接在相应阀的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一盘管之间,所述第二分流管连接在相应阀的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二盘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均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盘管的流路接口为一个或多个且与所述第一分流管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盘管的流路接口为一个或多个且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件构造为圆柱形密封堵且适于与所述旁通接口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密封件构造为密封盖且适于螺纹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中的一个之外。
10.一种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1420100987.XU 2014-03-06 2014-03-06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53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0987.XU CN203785331U (zh) 2014-03-06 2014-03-06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0987.XU CN203785331U (zh) 2014-03-06 2014-03-06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5331U true CN203785331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1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098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85331U (zh) 2014-03-06 2014-03-06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53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787A1 (zh) * 2017-10-23 2019-05-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10779085A (zh) * 2019-11-13 2020-02-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盘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787A1 (zh) * 2017-10-23 2019-05-0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110779085A (zh) * 2019-11-13 2020-02-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盘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779085B (zh) * 2019-11-13 2021-04-02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机盘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53992B2 (en) Multi-split air-conditioner and outdoor unit system thereof
US11028931B2 (en) Flow control valve and hydronic system
KR101279997B1 (ko) 외장형 바이패스 기능을 갖는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CN103673076A (zh) 立式空调器
CN105090565A (zh) 模块化阀门系统
CN203785331U (zh)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风机盘管
US20190310033A1 (en) Inlet flow regulating structure and plate heat exchanger
JP2011043188A (ja) 複合弁
US20190162489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140262176A1 (en) Hot water heat exchanger
CN104964490B (zh) 四通阀及空调系统
CN100360845C (zh) 用于控制液体或气体介质流动的装置
KR101201876B1 (ko) 설치공간 확보를 위한 열교환기의 결합구조
CN107477211A (zh) 流量控制装置
CN203454450U (zh) 制冷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4697068A (zh) 风机盘管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411339B (zh) 制冷系统以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3615642U (zh) 多联式中央空调器
CN102121771A (zh) 空调热交换系统及包含它的空调
AU2003273740A1 (en) Fuel and fuel cooler with lamellar inner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to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JP2014115061A (ja) 給湯機および弁ユニット
US20100147004A1 (en) Heat pump or heat exchange device with periodic positive and reverse pumping
CN104843812A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204165238U (zh) 水箱和具有该水箱的热泵热水器
CN204534835U (zh) 风机盘管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