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77472U -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77472U
CN203777472U CN201420063151.7U CN201420063151U CN203777472U CN 203777472 U CN203777472 U CN 203777472U CN 201420063151 U CN201420063151 U CN 201420063151U CN 203777472 U CN203777472 U CN 203777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medical sponge
tube
sucker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31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雄
谢力
陈观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ho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kho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ho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kho (xiame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631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77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77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774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引流装置,涉及一种医疗器材。该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管沿着片状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在医用海绵中;并配有冲洗管和一个软材质折板式吸盘,该吸盘的两个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其中一个平板上并排设有两个插管,这两个插管的轴向与另一个平板平行;该吸盘不设插管的平板压住医用海绵的一侧;引流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一个插管中;冲洗管也沿着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入医用海绵中,冲洗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另一个插管中。它可用于创面引流、冲洗、给药。可避免病人的痛苦和换药给医护人员带来的麻烦。

Description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为创面伤口负压引流提供便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机体皮肤或是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形成的创面,是以医用海绵覆盖或填塞机体皮肤或是软组织的创面,将引流管沿着片状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在医用海绵中,然后在处理病人包扎时用带有粘膜的密封薄膜(生物半透膜)层层叠加封闭医用海绵和整个创面,医用海绵与创面之间的腔隙,以及医用海绵与引流管对接处的外露端口;再将引流管与负压源连接,持续吸引,使整个创面处于全封闭负压引流的状态,以求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和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保持创面清洁,同时加速创面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
由于在引流过程中,医用海绵会被引流区域中的坏死组织或黏稠引出物堵塞,引流管也会因密封薄膜密封不严产生漏气,使引流管内形成引出物凝固,造成堵塞。人们采取通过引流管逆行灌注冲洗液(生理盐水)的方法,使堵塞的医用海绵或引流管重新导通。但是,这样作会使引流引出物回流、重新注入创面,造成“逆行感染”。为此,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 201529311U公开了专利号为ZL200920229774.6,名称为“内置带冲洗管的引流管的泡沫软垫结构”的技术方案,提出:它包括多孔泡沫软垫(1)内的引流管(2),引流管(2)上有侧孔,所述的引流管(2)内有冲洗管(3),所述的冲洗管(3)上有侧孔,所述的冲洗管(3)穿过引流管(2)后端管壁并引出。以此避免冲洗时引流物随冲洗液重新进入创面,造成创面“逆行感染”。
但实际使用中,现有的负压引流器材普遍存在下述缺点:1,处理病人用密封薄膜包扎医用海绵和引流管时需要修理包扎,手法繁琐;2,通常医用海绵上与引流管的对接处难以包扎紧密,易漏气;3,医用海绵内引流管的管路为圆形管,病人在躺卧时易压到凸起的管路,造成病人不舒适;4,换药时必须摘除医用海绵及引流管,换药后再重新敷上带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并重新包扎,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缺点的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管沿着片状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在医用海绵中;并配有冲洗管;它还配有一个软材质折板式吸盘,该吸盘的两个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其中一个平板上并排设有两个插管,这两个插管的轴向与另一个平板平行;该吸盘不设插管的平板压住医用海绵的一侧;引流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一个插管中;冲洗管也沿着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入医用海绵中,冲洗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另一个插管中。
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利用软材质折板式吸盘,解决了医用海绵上与引流管的对接处难以包扎紧密和需要修理包扎的问题;冲洗管直接设置在医用海绵中,可以更好地防止创面“逆行感染”,同时这样设置的冲洗管可以直接给药,解决了换药时必须摘除医用海绵及引流管,换药后再重新敷上带引流管的医用海绵并重新包扎等问题;包扎时,只需用密封薄膜对软材质吸盘的边缘和医用海绵进行密封,不再需要对医用海绵与引流管及冲洗管对接处的外露端口作密封处理,密封薄膜的密封操作简便,密封性高;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既可用于引流、冲洗,也可用于给药。可避免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给医护人员带来的麻烦。
所述的吸盘上在安装冲洗管的插孔两侧各并列地设置一个安装引流管的插孔;两根引流管分别插在所述医用海绵中,两根引流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相应的插孔中。
冲洗管设在这两根引流管之间。可以提高冲洗效果。
所述引流管的引出部分为圆形管,该引流管插在医用海绵中的部分为带有冲孔的扁平管。
引流管插在医用海绵中的管路采用扁形结构,在病人躺卧时创面不产生凸出的压迫感;可提高病人躺卧时的舒适度。
所述的吸盘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带有医用敷料。
由医用敷料与创面组织接触,可以避免压破性止血,保持创面血流畅通。
所述的引流管上扁平管的两侧交错地设置多个侧冲孔,扁平管的两个主要端面之间间隔地设有多个中冲孔;扁平管的内孔被设置在两个主要端面之间的分隔条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从而使引流管可以平衡地通过两侧的各个侧冲孔和各个中冲孔收集液体。
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使引流与冲洗的流道彻底分离,改进了冲洗、给药、换药和充分引流,为病人的难愈性、复杂性创面的包扎密封及病人使用的便利提供了多样化的治疗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引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吸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负压引流装置一个实施例的展开结构,如图1所示,该负压引流装置有一块片状医用海绵1、两根引流管2,一块医用敷料3、一个吸盘4和一根冲洗管5。医用海绵1的内部间隔地设有两个容纳引流管2的扁插孔11,并在这两个扁插孔11之间设有一个容纳冲洗管5的圆插孔12。圆插孔12的直径小于扁插孔11的厚度。冲洗管5的上端设有向外扩张的接头51,冲洗管5下部的侧壁开有多个过孔52。
请参看图2和图3:引流管2的上部为圆形管21,引流管的下部为扁平管23。圆形管21与扁平管23之间有一个过渡段22。扁平管23的两侧交错地设置多个侧冲孔231,扁平管23的两个主要端面之间间隔地设有多个中冲孔232。扁平管23的内孔233被分隔条234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从而使引流管2可以平衡地通过两侧的各个侧冲孔231和各个中冲孔232收集液体。
请参看图4:软材质折板式吸盘4的下平板41与上平板4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吸盘4下平板41对应医用海绵1的长度方向,吸盘4上平板42的根部对应医用海绵1的两个扁插孔11并排设置相应的长插管43,以承接相应的引流管2;并在两个长插管43之间并排设置一个短插管44,以承接冲洗管5。这两个长插管43和短插管44的轴向与下平板41平行.
请参看图5:两根引流管2的扁平管23分别插在医用海绵1对应长插孔11中;两根引流管2的圆形管21的根部分别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在吸盘4上平板42对应的长插管43中,且两根引流管2的圆形管21的自由端头远离吸盘4的平板42。冲洗管5与两根引流管2并列,冲洗管5也沿着医用海绵1的长度方向插入医用海绵中1的圆插孔12中,冲洗管5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短插管44中。医用敷料3设置吸盘4与皮肤接触的表面在上;吸盘4的下平板41压住医用敷料3和医用海绵1对应的一侧。
使用时,将医用海绵1覆盖或是填塞机体皮肤或是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形成的创面,充当创面与两根引流管2及冲洗管5之间的中介,用密封薄膜(生物半透膜)封闭医用海绵1、吸盘4的边缘及整个创面和腔隙,同时将两根引流管2与负压源连接,将外部的生理盐水输水装置与冲洗管5的接头51对接。
关闭输水装置,启动负压源,持续吸引,使整个创面处于全封闭负压引流的状态,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坏死组织穿过医用海绵1的孔隙、两根引流管2扁平管23的各个冲孔231、232进入引流管2的内孔233、221,并向外排出。
进行创面冲洗时:关掉负压源,启动输水装置,生理盐水经冲洗管5的内孔和侧壁的各个过孔52,透过医用海绵1送到病理创面,2至3分钟后充满腔隙。然后关闭输水装置,启动负压源,持续吸引,再次使整个创面处于全封闭负压引流的状态,创面、腔隙内的生理盐水携带残余的渗液、坏死组织穿过医用海绵1的孔隙、两根引流管2扁平管23的各个冲孔231、232进入引流管2的内孔233、221,并向外排出。
冲洗管5也可以输送生理盐水的这种方式用于给药。
本实施例能主动冲洗、给药、换药和充分引流,促进创面、腔隙内的渗液、坏死组织及时排出体外,保持创面清洁,同时加速创面血液循环,促进新生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为难愈性、复杂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引流管沿着片状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在医用海绵中;并配有冲洗管;其特征在于:它还配有一个软材质折板式吸盘,该吸盘的两个平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其中一个平板上并排设有两个插管,这两个插管的轴向与另一个平板平行;该吸盘不设插管的平板压住医用海绵的一侧;引流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一个插管中;冲洗管也沿着医用海绵的长度方向插入医用海绵中,冲洗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另一个插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盘上在安装冲洗管的插孔两侧各并列地设置一个安装引流管的插孔;两根引流管分别插在所述医用海绵中,两根引流管的引出部分的根部密闭地插入并固定在相应的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引出部分为圆形管,该引流管插在医用海绵中的部分为带有冲孔的扁平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盘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上带有医用敷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压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管上扁平管的两侧交错地设置多个侧冲孔,扁平管的两个主要端面之间间隔地设有多个中冲孔;扁平管的内孔被设置在两个主要端面之间的分隔条分成两个对称的部分。
CN201420063151.7U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77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3151.7U CN203777472U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63151.7U CN203777472U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77472U true CN203777472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13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3151.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77472U (zh) 2014-02-12 2014-02-12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774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833A (zh) * 2014-02-12 2014-06-04 萨科(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107485737A (zh) * 2017-08-14 2017-12-19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创面护理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833A (zh) * 2014-02-12 2014-06-04 萨科(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103830833B (zh) * 2014-02-12 2016-05-11 萨科(厦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107485737A (zh) * 2017-08-14 2017-12-19 广州润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创面护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074290A (ko) 환부의 부압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03071197A (zh) 一种可冲洗伤口的负压伤口敷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07029B (zh) 医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103405846A (zh) 医用贴膜负压引流装置
CN201912520U (zh) 一种创面冲洗——负压封闭引流专用软垫
CN102755217A (zh) 一种可冲洗负压引流敷料
CN203777472U (zh)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102614575B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103830833B (zh) 一种负压引流装置
CN101664578B (zh) 体表创面组织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218045979U (zh) 一种负压引流护创装置
CN202505959U (zh) 复合可挠型引流装置
CN203494039U (zh)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CN104644333A (zh) 一种用于贮存伤口渗出液的集液装置及负压治疗设备
CN201529311U (zh) 内置带冲洗管的引流管的泡沫软垫结构
CN204582098U (zh) 一种可移动式腹膜透析机专用治疗车
CN204932591U (zh) 三腔导尿管封堵器
CN211658838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吸引器套筒
CN209060136U (zh) 皮下积液综合治疗装置
CN210750554U (zh) 一种伤口/切口渗漏冲洗引流装置
CN204655584U (zh) 一种用于贮存伤口渗出液的集液装置及负压治疗设备
CN204971858U (zh) 一种用于贮存伤口渗出液的集液装置及负压治疗设备
CN114948529B (zh) 一种甲状腺术后护理用换药设备
CN215537039U (zh) 一种侧吸式创伤引流吸盘
CN209996850U (zh) 一种负压封闭引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