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8572U - 发光织物 - Google Patents

发光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8572U
CN203768572U CN201420070117.2U CN201420070117U CN203768572U CN 203768572 U CN203768572 U CN 203768572U CN 201420070117 U CN201420070117 U CN 201420070117U CN 203768572 U CN203768572 U CN 2037685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minous
yarn
passive type
light
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01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志中
邹志明
陈素真
沈乾龙
唐建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aiwan Textile Research Institute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85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85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织物,包括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以及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其中,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相互交织,或被动式发光纱线被主动式发光纱线包绕。

Description

发光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织物,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加速全球化,纺织产业面临强大的转型与竞争压力,因此必须不断提升纺织技术,并开发高价值的产品。近年来,由于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一些光电元件(如发光二极管)已逐渐被应用于织物中,以使得织物具有发光甚至显示的功能。目前已经有许多发光织物的设计相继地被提出。
然而,在这些习知技术所提出的发光织物中,用以承载发光源的载体通常不具透气性,若载体直接与人体接触可能造成皮肤过敏等不适现象。此外,由于发光织物中的发光源大多为点光源,且所能呈现的光线颜色通常仅为发光源本身的颜色,因此习知的发光织物所能呈现的光线颜色较为单调且缺乏变化性,实有改进的必要性。
再者,现有发光织物均会受限于供电来源而使其耗能且效果有限。举例来说,被动式发光纱线由于需以外加电源方能发光,因此其发光效率会随着电源渐弱而渐减,而主动式发光纱线则是仅能在环境亮处进行蓄光后,方能在环境暗处呈现发光效果。无论上述何种发光织物均会因外在条件或其本身特性而被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织物,其结合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而达到混光与节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织物,包括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以及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或被动式发光纱线被主动式发光纱线包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电性连接被动式发光纱线,以使被动式发光纱线产生第一光线。被动式发光纱线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以及两条以上的导电纱线。发光二极管具有两个以上的电极。导电纱线电性连接电源,且其中各导电纱线分别与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且各导电纱线彼此电性绝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光织物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与一条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主动式发光纱线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而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在其中一经线上或其中一纬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发光织物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与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且上述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在其中的多条经线上或其中的多条纬线上,且相互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主动式发光纱线包覆缠绕于被动式发光纱线的外围而形成包绕式纱线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与至少一封装胶体。发光二极管芯片具有上述的电极。封装胶体包覆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导电纱线的部分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织物形成一花朵的至少局部花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织物形成一装饰条的至少局部。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发光织物通过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彼此交织,或使被动式发光纱线被主动式发光纱线所包绕,以让两者能有效结合,其中被动式发光纱线产生第一光线,而主动式发光纱线用以吸收第二光线后产生第三光线,且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被涵盖在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内。因此,发光织物在以电源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进行发光的同时,其产生的光线也能让主动式发光纱线吸收而达到蓄光的效果。当发光织物不再以电源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发光,而发光织物处于环境暗处时,则主动式发光纱线便能因此而产生第三光线而达到发光的效果。换句话说,发光织物通过交织的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而能达到有效节能的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发光织物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发光织物;
100:被动式发光纱线;
110:发光二极管;
112:电极;
112a:第一电极;
112b:第二电极;
114:发光二极管芯片;
116:封装胶体;
118:荧光材料;
120:导电纱线;
120a:第一导电纱线;
120b:第二导电纱线;
122:导电芯材;
124:绝缘材;
200:主动式发光纱线;
300: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织物10包括电源300以及彼此交织的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与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其中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例如是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其发光来源的发光纱线,而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则是具有蓄光效果的发光纱线,其中电源300电性连接至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以作为其发光的驱动力来源。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交织的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与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因此除了当电源300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时,便能使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产生第一光线之外。再者,主动式发光纱线200用以吸收第二光线后产生第三光线,且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被涵盖在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内。因此,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产生的第一光线也能作为主动式发光纱线200的蓄光来源。
据此,当发光织物处于环境暗处时,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便能产生第三光线而呈现发光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织物10能藉此达到节能的效果,也即将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产生第一光线的部分作为主动式发光纱线200的蓄光光源之用,藉以降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受限于电源能量多寡的影响。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其用以作为吸收的第二光线的波长范围还能进一步地包含太阳光的波长范围。换句话说,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尚能以外界环境的光线作为其蓄光来源,因而提高其蓄光范围。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产生第一光线的波长范围是300nm至800nm,而其较佳范围是300nm至400nm或476nm至570nm(随着发光二极管的种类而异);主动式发光纱线200用以吸收的波长范围包含太阳光的频谱范围,且其中较佳是300nm至570nm(随着其原料种类而异),而主动式发光纱线200所产生的第三光线的波长范围是400nm至800nm。另一方面,当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与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同时发光时,其分别所产生不同波长范围的第一光线与第三光线也能据以形成第四光线,其中第四光线为第一光线与第三光线的混合色光。换句话说,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并非被限定需在暗处环境方能发光,故而据此使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产生的第一光线与第三光线达到混光效果。举例来说,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产生的第一光线的范围是624nm至640nm,主动式发光纱线200所产生的第三光线的波长范围是470nm至490nm,而其混合出来的第四光线的波长范围是600nm至620nm。据此,设计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而调整上述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的相关规格以取得所需光线的波长范围。
以下分别就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与主动式发光纱线200进行描述。
详细而言,如图1所示,被动式发光纱线100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110以及多条导电纱线120,其中发光二极管110具有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极112,各导电纱线电性连接在电源与其中一个电极112之间,而导电纱线彼此之间电性绝缘。在此仅示出一个发光二极管与两条导电纱线为例,但并不以此为限。后续以第一导电纱线120a、第二导电纱线120b(即两条导电纱线120)、第一电极112a以及第二电极112b(即两个电极112)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纱线120a与发光二极管110的第一电极112a电性连接,而第二导电纱线120b则与发光二极管110的第二电极112b电性连接,且第一导电纱线120a与第二导电纱线120b彼此电性绝缘。当第一导电纱线120a电性耦接于一高电位,且第二导电纱线120b电性耦接于一低电位时,第一电极112a被定义为阳极,而第二电极112b则被定义为阴极。
再者,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110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114以及至少一封装胶体116。其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14具有与第一导电纱线120a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极112a以及与第二导电纱线120b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极112b,而封装胶体116包覆发光二极管芯片114、第一导电纱线120a的部分区域以及第二导电纱线120b的部分区域。本实施例的封装胶体116例如是一透明封装胶体,而发光二极管110可进一步包括一荧光材料118,而此荧光材料118是掺杂于封装胶体116中。
举例而言,当发光二极管芯片114为蓝光发光二极管芯片时,掺杂于封装胶体116中的荧光材料118可采用适于发出黄光的钇铝石榴石(YttriumAluminum Garnet,YAG),此时,发光二极管110能够提供白光。在另一例子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14可为紫外光发光二极管,而掺杂于封装胶体116中的荧光材料118可采用适于发出红光、绿光与蓝光的荧光材料,此时,发光二极管110同样能够提供白光。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发光二极管110必须是白光光源,其可以是能够发出其他色光的光源。换句话说,同一个封装胶体116中可以同时包覆住2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14,且这两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14具有不同的发光波长,进而达到混光的效果。
请再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导电纱线120包括导电芯材122以及包覆导电芯材122的绝缘材124。为了让导电纱线120中的导电芯材122能够与发光二极管的电极112电性连接,绝缘层124具有至少一个与电极112对应的开口(未示出),以将导电芯材122暴露。此时,电极112便可通过开口与导电芯材122电性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之导电纱线120具有绝缘材124,因此,即使导电纱线120彼此接触也不会有短路的现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并非用以限定导电纱线120必须是由导电芯材122以及绝缘材124所构成,多条导电纱线120之间的电性绝缘可通过其他方式来达成。举例来说,在多条导电纱线之间可穿插适当数量的绝缘纱线,以使得导电纱线之间通过绝缘纱线而获得良好的电性绝缘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制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之间的配置方式。如图1所示,其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一条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交织而成,其中主动式发光纱线200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而将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交织在其中一经线上或一纬线上。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其是由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与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交织而成,其中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200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且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100交织在其中的多条经线上或其中的多条纬线上,且相互平行。据此,设计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而适当地调整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的配置数量及位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未限定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之间的结合方式。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局部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发光织物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3与图4,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是将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包覆缠绕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的外围而形成包绕式纱线结构(wrapped yarn)。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地,本实施例并未限制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的数量,也即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可以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被同时被包绕在主动式发光纱线之中,也或是以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将被动式发光纱线包绕于其中。据此,使用者能进一步将所述包绕式纱线结构结合至其他物件上,以形成织物或作为装饰之用。举例来说,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织物尚能应用于织带、帐棚背包、帽子、外套、雨伞、鞋带等,以提供所述物件的发光效果。
另外,关于本实施例的主动式发光纱线200,其例如是以多光波长的复合蓄光粉体所制作而成,且其能将蓄光材料所发出的光线转变为其他波长的光线。
举例来说,通过将含稀土元素的蓄光原料及无机金属化合物(或具双铵键立体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高速气流与-100℃至-196℃的极低温环境下形成复合蓄光粉体。之后,将所述复合蓄光粉体1~30重量%、热塑性高分子50~95重量%、具二丙烯或三丙烯官能基的环状结构试剂0.05~5重量%、交联剂0.01~5重量%及分散剂0.01~5重量%予以混合后进行高温混练,而使复合蓄光粉体得以均匀地分散于经交联的热塑性高分子中,而后加以烘干而得到蓄光母粒,之后再对其熔融纺丝并卷曲成为细度为10μm至40μm的蓄光纤维,即上述的主动式发光纱线200。本实施例并未限制蓄光纱线的制作方式。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示意图。请参考图5,发光织物20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制成,其中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可参考前述图1至图3或由其衍生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发光织物20是形成花朵的至少局部花瓣结构。类似地,在另一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发光织物也能形成装饰条的至少局部。
另一方面,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织物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本实施例的发光织物30是在相邻的四条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之间穿插一条被动式发光纱线100所交织而成。同样地,设计者也可依据需求而适当地改变主动式发光纱线2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100的配置数量并进而形成所需的图案。
基于上述实施例,设计者可依据使用需求而调整主动式发光纱线100与被动式发光纱线200的配置方式,并因此提高发光织物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发光织物通过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彼此交织,因此发光织物在以电源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进行发光的同时,也能让主动式发光纱线吸收被动式发光纱线所产生的第一光线而达到蓄光的效果。据此,当发光织物不再以电源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发光,而发光织物处于环境暗处时,则主动式发光纱线便能因此而产生第二光线而达到发光的效果。再者,当发光织物处于环境暗处时也可驱动被动式发光纱线发光,如此发光织物便能产生具有混合第一光线与第三光线效果的第四光线。据此,发光织物通过交织的主动式发光纱线与被动式发光纱线而能达到有效节能及混光的效果,并进而通过不同的织造结构与图案设计提高发光织物的适用范围与产品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被动式发光纱线;以及
至少一主动式发光纱线,其中该被动式发光纱线与该主动式发光纱线交织,或该被动式发光纱线被该主动式发光纱线包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电源,电性连接该被动式发光纱线,以使该被动式发光纱线产生一第一光线,而该被动式发光纱线包括: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具有两个以上的电极;以及
两条以上的导电纱线,电性连接该电源,且其中各该导电纱线分别与该些电极的其中之一电性连接,且各该导电纱线彼此电性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织物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与一条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些主动式发光纱线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而该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在其中一经线上或其中一纬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织物是由多条主动式发光纱线与多条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些主动式发光纱线是以多条经、纬线方式交织,且该些被动式发光纱线交织在其中的多条经线上或其中的多条纬线上,且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主动式发光纱线包覆缠绕于该被动式发光纱线的外围而形成包绕式纱线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包括:
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具有该些电极;以及
至少一封装胶体,包覆该至少一发光二极管芯片以及该些导电纱线的部分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一花朵的至少局部花瓣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织物,其特征在于,形成一装饰条的至少局部。
CN201420070117.2U 2014-01-28 2014-02-18 发光织物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85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875 2014-01-28
TW103201875U TWM479938U (zh) 2014-01-28 2014-01-28 發光織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8572U true CN203768572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85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0117.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8572U (zh) 2014-01-28 2014-02-18 发光织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8572U (zh)
TW (1) TWM47993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058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波音公司 用于形成灰尘减轻织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64147A (zh) * 2020-04-10 2020-07-03 绍兴宾果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Micro 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
CN114687045A (zh) * 2022-03-30 2022-07-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织物及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1058A (zh) * 2017-03-31 2018-10-23 波音公司 用于形成灰尘减轻织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08691058B (zh) * 2017-03-31 2021-12-31 波音公司 用于形成灰尘减轻织物的系统和方法
CN111364147A (zh) * 2020-04-10 2020-07-03 绍兴宾果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Micro 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
CN111364147B (zh) * 2020-04-10 2021-10-26 贵溪穿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Micro LED易纺织发光导电纤维材料的应用
CN114687045A (zh) * 2022-03-30 2022-07-0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织物及设备
CN114687045B (zh) * 2022-03-30 2022-11-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织物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9938U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230B (zh) 一种透明oled器件及其显示装置
CN105400514B (zh) 一种有序的图案化远程荧光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653803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203768572U (zh) 发光织物
CN104124348B (zh) 颜色可调的石墨烯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091357A1 (zh) 一种混合钙钛矿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于led的应用
CN10581084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9920786B (zh) 同质集成光电子装置
EP3148294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3441220A (zh) 一种白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84263A (zh) 一种oled像素单元的制备方法及oled显示面板
CN109950271A (zh) 一种显示器
US20100133987A1 (en) Phosphor and white light illumiantion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161581A (zh) 具有照明和通信双功能的发光器件
CN101135093A (zh) 夜光纤维绣品
Hinov et al. Innovative LED lighting
CN104952907A (zh)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基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CN104466019A (zh) 提高光萃取效率的结构及其方法
US8486299B2 (en) Blue phosphors,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devices and solar cells utilizing the same
CN201373280Y (zh) 一种led照明装饰灯泡
CN103489857A (zh) 一种白光led发光装置
CN208753322U (zh) 一种oled陈列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6848077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屏
CN209762750U (zh) 一种led灯丝灯灯具
CN204118068U (zh) 一种led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