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2353U - 安全帽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2353U
CN203762353U CN201420111979.5U CN201420111979U CN203762353U CN 203762353 U CN203762353 U CN 203762353U CN 201420111979 U CN201420111979 U CN 201420111979U CN 203762353 U CN203762353 U CN 203762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undary belt
cap body
wearer
air admission
admiss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19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1119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23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2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235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安全帽,包括帽体,帽体包括凸出于帽体设置的前帽檐,帽体的两侧并位于佩戴者的耳部处分别设置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第一保护带具有与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一端和远离保护带第一端的保护带第二端,第二保护带具有与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三端和远离保护带第三端的保护带第四端,保护带第二端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的与保护带第四端连接;第一保护带上设置第三保护带,第三保护带的一端与第一保护带连接,第三保护带的另一端绕过佩戴者的颈部后方与第一保护带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固定作用好,安全性能高,能有效的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和隔热性,使佩戴者佩戴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安全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帽,尤其涉及一种不易脱落、透气性能好以及隔热的安全帽。
背景技术
安全帽又名头盔,是具有对头部非一般保护能力的帽子。古代头盔主要由皮革、棉布、麻布与金属制成,近世亦用树脂或塑料制成。当作业人员头部受到坠落物的冲击时,利用安全帽的帽壳、帽衬在瞬间先将冲击力分解到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然后利用安全帽各部位缓冲结构的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允许的结构破坏将大部分冲击力吸收,使最后作用到人员头部的冲击力降低到4900N以下,从而起到保护作业人员的头部的作用。安全帽的帽壳材料对安全帽整体抗击性能起重要的作用。
操作者在佩戴安全帽时通常为了防止其脱落,都会将安全帽的帽箍、后箍以及固定带调节得比较紧,使安全帽紧贴于操作者的头部,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帽的脱落,但是紧贴的安全帽会使操作者感到呼吸不畅、透气困难等,并且在操作者弯腰作业或者有外力施加给安全帽时,安全帽也容易从操作者头部脱落,形成了安全隐患。
另外,现有的安全帽为了增加透气性,通常在安全帽的两侧开设透气孔,这样不仅会降低安全帽的承压强度,还会在有外部水源冲刷安全帽时,水流入到安全帽内部,影响操作者的使用,而且现有的安全帽没有隔热功能,在露天高温天气下作业时,安全帽内部的温度会迅速提高,使得操作者佩戴非常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固定作用好,安全性能高,能有效的保证操作者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其可以在保证安全帽的强度的同时增加透气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帽,其隔热效果好,佩带舒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帽,包括有形成为半球壳状并保护佩戴者的头部的帽体,所述帽体包括位于佩戴者的面部上方设置的凸出于所述帽体的前帽檐,所述帽体的两侧并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部处分别设置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一保护带具有与所述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一端和远离所述保护带第一端的保护带第二端,所述第二保护带具有与所述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三端和远离所述保护带第三端的保护带第四端,所述保护带第二端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保护带第四端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带上设置第三保护带,所述第三保护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保护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佩戴者的颈部后方与所述第一保护带可拆卸连接。
由于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是由佩戴者的耳部延伸至佩戴者颈部的前方,即下巴下方的位置处,而第三保护带则是一端固定在第一保护带上,另一端绕过佩戴者的颈部后方与第一保护带可拆卸连接,这样使得第一保护带、第二保护带以及第三保护带形成围绕佩戴者的颈部的保护圈,因此即使佩戴者在弯腰或者安全帽受到外力碰撞时,安全帽都可以紧贴在佩戴者的头部,而不脱落,保证了佩戴者的头部安全。
另外,由于增加第三保护带,可以在佩戴安全帽时稍微放松帽箍和后箍,减少佩戴的不适。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帽檐靠近所述帽体顶部的一侧设置保护帽檐,所述保护帽檐平行于所述前帽檐,所述前帽檐与所述保护帽檐之间设置进气孔。
通过在前帽檐上设置一个与其平行的保护帽檐,并在保护帽檐与前帽檐之间设置进气孔,可以在保证安全帽的必要强度的同时,增加安全帽内部与外部的透气效果,保护帽檐还可以防止帽体外部的水由进气孔进入安全帽内,保证佩戴者的佩戴舒适性。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孔包括垂直开设在所述帽体上的第一进气孔,在所述第一进气孔两侧分别设置朝向佩戴者左耳部倾斜开设的第二进气孔和朝向佩戴者右耳部开设的第三进气孔。
通过将第二进气孔和第三进气孔均倾斜开设,可以尽可能的增加进入帽体内部的风量,增加佩戴舒适度。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帽体上并靠近佩戴者的后脑勺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帽体的厚度,所述加强部上开设出气孔。
通过在帽体靠近佩戴者的后脑勺处设置加强部,并在加强部上开设出气孔,可以在保证帽体强度的同时增强帽体内部气体的流通,保证佩戴者佩戴更加舒适。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以及所述第三进气孔均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异型孔;和/或,所述出气孔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异型孔。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保护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保护带长度的第一长度调节装置。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保护带为弹性保护带。
设置第一长度调节装置是为了配合不同佩戴者颈部尺寸,同样将第三保护带设置为弹性保护带也是为了配合不同佩戴者的颈部尺寸,以保证安全帽的正常佩戴和固定,同时也增加了佩戴舒适度。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帽体内侧设置一层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远离所述帽体的一侧设置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层的固定层。
通过设置隔热层,可以使佩戴者在露天高温天气下作业时,减缓安全帽内的升温速度。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热层为塑料泡沫层,所述固定层为无纺布层。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海绵层或铝箔隔热卷材层。
作为安全帽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层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缓冲层。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层或者海绵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保护带长度的第二长度调节装置;和/或,所述第二保护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保护带长度的第三长度调节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带上活动设置与佩戴者的下巴相配合的下巴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固定作用好,安全性能高,能有效的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和隔热性,使佩戴者佩戴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正视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佩戴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第一种状态图;
图6为佩戴实施例所述的安全帽的第二种状态图。
图中:
1、帽体;11、前帽檐;12、第一进气孔;13、第二进气孔;14、第三进气孔;15、隔热层;16、固定层;17、加强部;18、出气孔;
2、第一保护带;21、保护带第一端;22、保护带第二端;
3、第二保护带;31、保护带第三端;32、保护带第四端;
4、连接装置;5、第三保护带;6、保护帽檐;7、第一长度调节装置;8、第二长度调节装置;9、第三长度调节装置;10、下巴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帽包括有形成为半球壳状并保护佩戴者的头部的帽体1,帽体1包括位于佩戴者的面部上方设置的凸出于帽体1的前帽檐11,帽体1的两侧并位于佩戴者的耳部处分别设置第一保护带2和第二保护带3,第一保护带2具有与帽体1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一端21和远离保护带第一端21的保护带第二端22,第二保护带3具有与帽体1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三端31和远离保护带第三端31的保护带第四端32,保护带第二端22通过连接装置4可拆卸的与保护带第四端32连接。
第一保护带2上设置第三保护带5,第三保护带5的一端与第一保护带2固定连接,第三保护带5的另一端绕过佩戴者的颈部后方与第一保护带2可拆卸连接,在第一保护带2上活动设置与佩戴者的下巴相配合的下巴防护罩10。
前帽檐11靠近帽体1顶部的一侧设置保护帽檐6,保护帽檐6平行于前帽檐11,前帽檐11与保护帽檐6之间设置进气孔,进气孔包括垂直开设在帽体1上的第一进气孔12,在第一进气孔12两侧分别设置朝向佩戴者左耳部倾斜开设的第二进气孔13和朝向佩戴者右耳部开设的第三进气孔1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孔12、第二进气孔13以及第三进气孔14均为矩形孔,当然,第一进气孔12、第二进气孔13以及第三进气孔14不限于为矩形孔,还可以为圆形孔、正方形孔或者异型孔。
帽体1上并靠近佩戴者的后脑勺处设置有加强部17,加强部17的厚度大于帽体1的厚度,加强部17上开设出气孔18。
在本实施例中,出气孔18均为圆形孔,当然,出气孔18不限于为圆形孔,还可以为方形孔或者异型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保护带5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三保护带5长度的第一长度调节装置7,第一保护带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保护带2长度的第二长度调节装置8,第二保护带3上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二保护带3长度的第三长度调节装置9。
第三保护带5不限于采用第一长度调节装置7调节长度,还可以将第三保护带5设置为弹性保护带,这样通过弹力调节长度也是可行的。
帽体1内侧设置一层隔热层15,隔热层15远离帽体1的一侧设置用于固定隔热层15的固定层16。
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15为塑料泡沫层,固定层16为无纺布层。当然,隔热层15不限于采用塑料泡沫层,还可以为海绵层或铝箔隔热卷材层。
另外,在固定层16与隔热层15之间还可以设置缓冲层。缓冲层可以选用橡胶或者海绵制成。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形成为半球壳状并保护佩戴者的头部的帽体,所述帽体包括位于佩戴者的面部上方设置的凸出于所述帽体的前帽檐,所述帽体的两侧并位于所述佩戴者的耳部处分别设置第一保护带和第二保护带,所述第一保护带具有与所述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一端和远离所述保护带第一端的保护带第二端,所述第二保护带具有与所述帽体固定连接的保护带第三端和远离所述保护带第三端的保护带第四端,所述保护带第二端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的与所述保护带第四端连接;
所述第一保护带上设置第三保护带,所述第三保护带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保护带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保护带的另一端绕过所述佩戴者的颈部后方与所述第一保护带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帽檐靠近所述帽体顶部的一侧设置保护帽檐,所述保护帽檐平行于所述前帽檐,所述前帽檐与所述保护帽檐之间设置进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包括垂直开设在所述帽体上的第一进气孔,在所述第一进气孔两侧分别设置朝向佩戴者左耳部倾斜开设的第二进气孔和朝向佩戴者右耳部开设的第三进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上并靠近佩戴者的后脑勺处设置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的厚度大于所述帽体的厚度,所述加强部上开设出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以及所述第三进气孔均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异型孔;和/或,所述出气孔为圆形孔、方形孔或者异型孔。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带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保护带长度的第一长度调节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带为弹性保护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内侧设置一层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远离所述帽体的一侧设置用于固定所述隔热层的固定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塑料泡沫层,所述固定层为无纺布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层与所述隔热层之间设置缓冲层。
CN201420111979.5U 2014-03-12 2014-03-12 安全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23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1979.5U CN203762353U (zh) 2014-03-12 2014-03-12 安全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1979.5U CN203762353U (zh) 2014-03-12 2014-03-12 安全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2353U true CN203762353U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79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197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2353U (zh) 2014-03-12 2014-03-12 安全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23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27250A1 (en) Ear sun protector
MX2017011880A (es) Casco protector para deportistas especialmente para jugadores de campo de béisbol.
KR200327892Y1 (ko) 방탄 헬멧용 내피
KR101418787B1 (ko) 착용이 용이하고 흘러내림이 방지되는 마스크
CN203762353U (zh) 安全帽
US20140345028A1 (en) Water hat
JP3178131U (ja) 日焼け防止フェイスマスク
KR101230375B1 (ko) 모자창에 통기공이 형성된 모자
CN204499597U (zh) 带风扇的安全帽
CN203776223U (zh) 森林防护头盔
KR200444807Y1 (ko) 안전모용 머리받침 내피
KR101314798B1 (ko) 원통형 스카프
KR200430641Y1 (ko) 안전모
KR102258132B1 (ko) 의료용 이너 캡
KR200453122Y1 (ko) 안전 방한모
CN204317618U (zh) 防暑安全帽
KR200472399Y1 (ko) 마스크를 구비한 방한용 두건
CN209594777U (zh) 带有固定结构的连帽服装
CN207836860U (zh) 一种冬夏两用的舒适型安全帽
CN208286473U (zh) 一种轻型安全帽
JP3169206U (ja) 帽子用衝撃緩和インナー
KR200455017Y1 (ko) 안전모용 머리받침 내피
CN203058444U (zh) 多功能防护头罩
CN209527971U (zh) 一种新型运动防护帽
CN212697860U (zh) 防护头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