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4705U -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4705U
CN203754705U CN201420128971.XU CN201420128971U CN203754705U CN 203754705 U CN203754705 U CN 203754705U CN 201420128971 U CN201420128971 U CN 201420128971U CN 203754705 U CN203754705 U CN 203754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light source
culture vessel
loading device
stainless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89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续卫利
姜锦林
周军英
单正军
田丰
王赵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filed Critical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P
Priority to CN2014201289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4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4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47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在底部支撑板的上固定反光装置构成框架,在反光装置上搭载的具孔活动盖板,具孔活动盖板上放置气体加载装置;在反光装置上搭载的光源加载装置,在框架内设有光源加载装置和藻培养容器。所述光源加载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板短侧边中间位置的垂直钢架、设置在钢架中间位置的不锈钢柱,以及从不锈钢柱处延伸出的带固定圈的细柱,不锈钢柱上设置光源;所述固定圈用于放置所述藻培养容器;所述气体加载装置包括气泵以及连接气泵和藻培养容器的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气量调节阀和滤气阀;所述培养容器上部开口设置棉塞或硅胶塞,底部开口设置出液阀。

Description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游植物的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藻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很广,从炎热的赤道至常年冰封的极地都有它们的踪迹。
藻类不仅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而且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碳同时固定氮素,藻类生产的有机碳的总量约为高等植物的7倍,每年约能固定1.7亿吨的氮素。藻类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
藻类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当藻类过度繁殖出现“水华”时,对生产带来的危害也难以估量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以蓝藻为例,2007年太湖水华暴发造成无锡市自来水恶臭难挡、无法饮用,在情况严重的湖区,湖水像绿色油漆一样浓稠,市民生活大受影响。同年巢湖、滇池也相继爆发蓝藻,北方城市长春的重要水源地水库也发现了蓝藻。20世纪80年代初,奥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Malpas水库,流行病学研究,检测到饮用水的有毒蓝藻污染与肝损伤之间的同步性。
藻类的优点目前还没充分体现,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报道相对较多,研究人员开始更多的关注这一领域,藻类的室内二级扩大培养越来越重要。现有的专利主要针对藻类的大规模培养或藻类污染的治理,针对保证科研质量的装置和方法未见记录。本实用新型便于藻类生长且不易受到污染,保证了各类研究的科学性,同时还可方便的观测到外源物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使藻类二级培养便于进行且纯度得以保证,便于多种研究工作的开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藻类正常生长的二级培养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藻类稳定生长,满足各类研究工作开展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在底部支撑板的上固定反光装置构成框架,在反光装置上搭载的具孔活动盖板,具孔活动盖板上放置气体加载装置;在反光装置上搭载的光源加载装置,在框架内设有光源加载装置和藻培养容器。
其中,所述的反光装置为底部和长侧边用反光板密封,短侧边开放的框架,
其中,所述的光源加载装置,为焊接在支撑板短侧边中间位置的垂直的钢架,钢架中间位置设几根不锈钢柱,从中间不锈钢柱处延伸出带固定圈的细柱,其它不锈钢柱可根据培养藻种的需要加载不同强度光源。常用的两类灯管为生长灯和LED灯。
所述气体加载装置包括气泵以及连接气泵和藻培养容器的进气管,进气管上设有气量调节阀和滤气阀。
其中,所述的培养容器包括培养容器口的棉塞或硅胶塞,进气玻璃管,底部的出液口。
其中,所述的具孔活动盖板面积基本覆盖反光装置顶部的开口。
其中,所述的反光装置仅在框架长侧边整面固定,反光板表面为“Z”形褶皱。
其中,所述的光源加载装置,中间立柱固定的光源可根据藻类生长所需光强来增减,光源通过自动定时开关调节。固定圈距离光源≥30cm,且圈上留有缺口,便于藻培养容器的取放。
其中,所述培养容器具有刻度,棉塞松紧程度以拔出容器口时有“砰”的声音为宜,出液口用硅胶管封闭,硅胶管用夹子控制以免培养液漏出。
一种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常用藻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25±2℃室内条件下,向培养容器内注入所需量的培养液,培养液可以为自来水、培养基或其它水。培养容器和水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性灭菌。向培养容器中接种藻,浓度达到104个/mL;
B培养容器在藻类培养装置中固定好,开启光源加载装置、气体加载装置,连续运行4天后观测藻类密度。
C从培养容器出液口取少量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来判断是否满足需求。
步骤A中,所述的藻类初始接种浓度需至少达到104个/mL,用于接种的藻无污染、达到稳定对数生长期。
步骤B中,所述的光源加载装置按照光暗时间比16:8运行。
步骤B中,所述的气体加载装置,加载气量为形成一串气泡。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易于获取,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培养容器一次成形且体积小,避免了其它物质的污染且易于更换,方便继代培养;藻类单支培养容器可加载0~5L溶液,每个装置可设置6支,培养量可满足大部分科学试验研究。光强加载装置可根据培养藻种对光强的不同需求自行增减,多种藻类可同时培养。3、试验结束后,溶液可直接灭菌后,由出液口倒出,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藻类生长促进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源加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加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培养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图1~图4附图标记对应如下:1具孔活动盖板;2反光装置;3光源加载装置;4气体加载装置;5培养容器;6移动滑轮;7光源;8固定圈;9“Z”型反光板;10滤气阀;11气量调节阀;12进气管;13出液阀;14、棉塞或硅胶塞;15、刻度;16、支撑板短侧边;17、支撑板长侧边;18、不锈钢柱;19、细柱;20、垂直钢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包括底部支撑板,在底部支撑板的上固定反光装置2构成框架,支撑板优先选用不锈钢;在反光装置2上搭载的具孔活动盖板1,具孔活动盖板刚好覆盖反光装置框架;具孔活动盖板上设置气体加载装置4;在框架内设有光源加载装置3和藻培养容器5;反光装置底部安装移动滑轮6。所述的具孔活动盖板1为长宽固定的有机玻璃,在长边缘处挖直径3cm圆孔均匀排布,两边各3个。
如图2所示,光源加载装置3包括,焊接在支撑板短侧边16中间位置的钢架20,钢架中间位置设几根不锈钢柱18,从其中两根不锈钢柱处延伸出带固定圈8的细柱19,其它不锈钢柱可根据培养藻种的需要加载不同强度光源7,光源7由定时装置控制,按照光暗时间比16:8运行(即白天开启16h,晚间关闭8小时)。固定圈8距离光源≥30cm,且圈上留有缺口,便于藻培养容器5的取放;反光装置仅在支撑板长侧边整面固定,表面为“Z”形褶皱,确保光线均匀。
如图3所示,气体加载装置包括气量调节阀11和滤气阀10。气量调节阀11可通过旋钮调节充到培养容器中的气流速度;滤气阀10两侧接硅胶管连接气泵和培养容器,中间夹0.22um滤膜。
如图4所示,培养容器4为底部和侧壁密封、顶部开放的容器,培养容器5的材质优选为玻璃,且玻璃一次成型无黏结材料,壁厚优选0.5cm。在培养容器5壁外刻有体积刻度。进气管12从棉塞14中间穿过至培养容器5底部。
本实施例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所用材料易于获取,结构简单、制造和维护方便。本实施例所采用培养容器一次成形且体积小,避免了其它物质的污染且易于更换,方便培养;反光装置、光源加载装置利于藻类获得适宜生长光强,加速生长。气体加载装置和培养容器便于藻类获得充足氧气且不易受到污染,保证了各类研究的科学性。本实施例的应用将使中量藻类培养便于进行且纯度得以保证。
实施例2:
一种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常用藻的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在25±2℃室内条件下,向培养容器内注入2L的培养液,培养液可以为自来水、培养基或其它水。培养容器和水根据培养目标选择性灭菌。向培养容器中接种藻,浓度达到104个/mL,用于接种的藻无污染、达到稳定对数生长期。
B培养容器在藻类培养装置中固定好,开启光源加载装置、气体加载装置,连续运行4天后观测藻类密度,在该过程中所述的光源加载装置按照光暗时间比16:8运行,所述的气体加载装置,加载气量为形成一串气泡。
C从培养容器出液口取少量液体,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来判断是否满足工作需求。
实施例3:5种常用藻种培养
藻类是水域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供应者。藻类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针对藻类的开展的越来越多,室内二级扩大培养越来越重要。使用二级扩大培养装置可以方便得到多藻种的纯培养液,满足研究工的需求,本研究对5种藻类进行培养,以探明藻类在该装置下的生长状况。
1培养材料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藻种购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
2培养条件
仪器设备: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锅、光照摇床、溶解氧测定仪、温度计、pH计、玻璃器皿等。
环境条件:温度23±2℃、光强5000±500Lx,连续光照培养。
培养基:采用SE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见表1。
表1SE培养基配方
将以上各成分配制成相应母液浓度,并按照标明顺序依次将相应母液用量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定容,经高压灭菌(121℃,15min),密封并贴好标签,4℃冰箱保存,有效期2个月。该培养基用经高压灭菌(121℃,15min)的蒸馏水稀释10倍后即可使用。
*A5溶液配方
EDTA-Fe:
1mol/L HCl:取4.1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50mL。
称取0.1mol/L EDTA-Na20.9306g溶解至50mL蒸馏水中。
称取FeCl3.6H2O0.901g溶于10mL以上步骤已经配制完成的1mol/L HCl中,然后与10mL已经配制完成的0.1mol/L EDTA-Na2混合,加入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土壤提取液:取花园土未施过肥200g置于烧杯或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1000mL,瓶口用透气塞封口,在水浴中沸水加热3h,冷却,沉淀24h,此过程连续进行3次,然后过滤,取上清液,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藻种预培养
试验藻种以无菌方式接入装有SE培养液的三角瓶内,在上述条件下置于摇床内培养,每隔4d转接一次。移种2~3次,待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且达到同步生长,即可用于扩大培养。
4二级扩大培养方法
取预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藻种20mL,加入到装有2LSE培养基的培养容器中,开启光源加载装置和气体加载装置。调节光强至4500lux,调节气体加载装置至培养基连续成串冒泡。每隔24h取培养容器内藻种测定藻细胞数。
5培养结果
以血球计数板测定各处理组的藻密度值,每个培养液至少计数两次,求出平均值。如果两次计数结果相差较大,则应重复计数。0~72h藻类生长测定结果见表2。
表25类藻种72小时内平均细胞数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5类藻种均能正常生长,且细胞数增长速度良好,能满足实际需求。

Claims (3)

1.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支撑板,在底部支撑板的上固定反光装置(2)构成框架,在反光装置(2)上搭载的具孔活动盖板(1),具孔活动盖板(1)上设置气体加载装置(4),在框架内设有光源加载装置(3)和藻培养容器(5);
支撑板包括支撑板长侧边(17)支撑板短侧边(16),所述的反光装置(2)为固定在支撑板长侧边(17)之间的反光板,支撑板短侧边(16)的面敞开;
所述光源加载装置(3)包括设置在支撑板短侧边(16)中间位置的垂直钢架(20)、设置在钢架中间位置的不锈钢柱(18),以及从不锈钢柱处延伸出的带固定圈(8)的细柱(19),不锈钢柱上设置光源(7);所述固定圈用于放置所述藻培养容器(5);
所述气体加载装置(4)包括气泵以及连接气泵和藻培养容器(5)的进气管(12),进气管(12)上设有气量调节阀(11)和滤气阀(10);
所述培养容器(6)上部开口设置棉塞或硅胶塞(14),底部开口设置出液阀(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光板的内侧表面设置为褶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8)距离光源(7)距离30cm以上。
CN201420128971.XU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4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8971.XU CN203754705U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8971.XU CN203754705U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4705U true CN203754705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0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897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4705U (zh) 2014-03-20 2014-03-20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47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550A (zh) * 2014-03-20 2014-06-1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8102879A (zh) * 2018-01-23 2018-06-01 河海大学 一种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装置和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550A (zh) * 2014-03-20 2014-06-11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3849550B (zh) * 2014-03-20 2015-09-16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8102879A (zh) * 2018-01-23 2018-06-01 河海大学 一种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装置和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方法
CN108102879B (zh) * 2018-01-23 2019-07-16 河海大学 一种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装置和微囊藻形态种的分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61303B (zh) 一种鱼-菌-藻共生的生态养殖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2134553B (zh) 管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微藻细胞的系统和方法
CN101597567B (zh) 光生物反应器
CN101638620B (zh) 一种模拟蓝藻水华上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14430B (zh) 一种微藻养殖装置及方法
CN103849550B (zh)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CN107189930A (zh) 室内微藻培养系统及其培养方法
CN100453635C (zh) 大规模培养雨生红球藻和转化虾青素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03754705U (zh) 一种藻类二级培养装置
WO2016172998A1 (zh) 植物生物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15776B (zh) 一种微藻筛选方法及系统
CN110343605A (zh) 一种生态浮床光生物反应器及微藻培养和水体净化方法
CN201729830U (zh) 饵料微藻的封闭式管道培养装置
CN109456885A (zh) 一种自清洁流化床光生物反应器
CN105523638B (zh) 一种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法
CN210528913U (zh) 一种生态浮床光生物反应器
CN102559478B (zh) 一种可控坡式微藻养殖系统及其微藻养殖方法
CN205196573U (zh) 一种用于室内大叶藻长期培养的装置
CN101606468B (zh) 一种地木耳的简易培养方法及培养装置
CN106635768B (zh) 生物微藻光合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7040584U (zh) 一种花鱼共养装置
CN105420176A (zh) 一种具有高co2耐受性和固定率的微藻选育方法
CN106883982B (zh) 罐式光生物反应器的藻菌共生体同步净化沼气沼液方法
CN110229748A (zh) 光照均匀分布的光生物反应器及其设计方法
CN102703325A (zh) 一种低成本生产衣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