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4337U - 千斤顶 - Google Patents

千斤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54337U
CN203754337U CN201420103044.2U CN201420103044U CN203754337U CN 203754337 U CN203754337 U CN 203754337U CN 201420103044 U CN201420103044 U CN 201420103044U CN 203754337 U CN203754337 U CN 203754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support
jack
hold
arm
down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0304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晓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si Pa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邓晓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邓晓新 filed Critical 邓晓新
Priority to CN20142010304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54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54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543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起重装置领域,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下支撑件和设置在上、下支撑件之间用于驱动上、下支撑件升降的支撑臂组,支撑臂组包括一对上支撑臂和一对下支撑臂,各上支撑臂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与上支撑件铰接,各下支撑臂的下端均通过连接轴与下支撑件铰接,相对应的各上支撑臂的下端和各下支撑臂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两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丝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穿过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千斤顶,丝杆的转动能够同时带动两个转轴沿着丝杆直线移动,进而使上、下支撑臂同时张开或收缩,千斤顶升降速度快、支撑稳定性好,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千斤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千斤顶。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大型物件的安装或在汽车的维修过程当中,由于质量较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需要借助到如千斤顶这样的起重工具来进行相应的操作,以提高生产的方便性。
市场上现使用的螺旋千斤顶,由四个支撑臂、一根螺纹丝杆组成。四个支撑臂通过四个铰链呈对称菱形连接,螺纹丝杆穿过在同一对角线上的两个铰链,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螺纹丝杆,从而实现整个千斤顶的升降。但是,由于现有的千斤顶中驱动的螺纹丝杆是单一螺纹形式的,这样在调节千斤顶的高度时,实际上只是一边的支撑臂沿螺纹丝杆移动,从而带动另一边的支撑臂升降,这样升降速度较慢,同时也容易造成丝杆受力不均匀。而且,在转动螺纹丝杆时,施力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样在操作时也需要不断的移动,给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千斤顶,其结构简单,升降速度快,受力均匀,操作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千斤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下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上、下支撑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上、下支撑件升降的支撑臂组,所述支撑臂组包括一对上支撑臂和一对下支撑臂,各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上支撑件铰接,各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下支撑件铰接,相对应的各所述上支撑臂的下端和各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穿过的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具体地,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所述下支撑臂均为实心结构。
具体地,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所述下支撑臂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断面为封闭的多边形或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的多边形。
具体地,所述丝杆任意一端头设置有用于旋转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的横断面呈多边形。
具体地,两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头以及两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头均设置具有容纳槽的同步轮,两所述上支撑臂上端头处的所述同步轮以及两所述下支撑臂下端头处的所述同步轮均互相啮合。
具体地,每个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头以及每个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头均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同步轮,且相对应的所述同步轮相互啮合,两相对的所述同步轮之间夹设有定位块。
具体地,所述同步轮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块,各相互啮合的所述同步轮上的所述凸块交替咬合。
具体地,每个所述同步轮的容纳槽内均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具体地,所述上支撑件为与所述上支撑臂铰接的承重板,所述下支撑件由两个折弯的基座组成,两所述基座均与所述下支撑臂铰接,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数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孔。
具体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安装板,两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夹设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千斤顶,采用一对上支撑臂和一对下支撑臂分别铰接于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再通过转轴将上支撑臂和下支撑臂转动连接,两转轴上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两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根丝杆,并且丝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穿过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转动丝杆时,便能使两个转轴同时沿着丝杆移动,进而使两上支撑臂和两下支撑臂同时收缩或张开,提高了两支撑件升降的速度以及升降的平稳性,丝杆受力均匀,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除去承重板和基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中丝杆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中基块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千斤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支撑件110、下支撑件120和设置在上、下支撑件之间用于驱动上、下支撑件升降的支撑臂组,两支撑件一个用于抵顶被支撑的物体,另一个则抵顶于承力点(如地面),支撑臂组包括一对上支撑臂200和一对下支撑臂300,各上支撑臂200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400与上支撑件110铰接,各下支撑臂300的下端均通过连接轴400与下支撑件120铰接。这样,两上支撑臂200和两下支撑臂300能够在连接轴400的导向下转动,当位置发生变化时,能够以各连接轴400为支点,自动调整支撑的位置,使对应的上、下支撑件的位置能够保持平衡,确保在使用时支撑物体的稳定性。相对应的各上支撑臂200的下端和各下支撑臂300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500连接,两转轴500的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两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600,丝杆60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穿过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由于一对上支撑臂200和一对下支撑臂300是分开与对应的转轴500连接,这样每个转轴500上就都连接有一个上支撑臂200和一个下支撑臂300,并且在两个转轴500的径向方向上开设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即为一个左旋螺纹,一个右旋螺纹,让两转轴500上的螺纹孔螺纹方向不同即可),而且穿过螺纹孔的丝杆600上开设有与该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通过这样的设置,当转动丝杆600时,丝杆600便会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两个转轴500沿着丝杆600同时相对或同时相背运动,从而实现了两个上支撑臂200和两个下支撑臂300能够同时收缩或张开,同时受力,实现支撑物体或收回复位的功能,升降速度快。克服了现有的千斤顶,由于用于驱动的丝杆600整个螺纹是一样的,因此只能是单侧的支撑臂移动,从而导致升降速度慢、受力不均匀的问题。本申请中提供的千斤顶比现有的千斤顶升降速度快了一倍。同时,本申请中由于用于驱动的丝杆600两端是设置了螺纹方向不同的螺纹,从而在转动时,其自身的位置不会发生移动,因此驱动丝杆600转动的施力点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操作者在整个过程中无需调整操作的位置,进而提高了使用时的方便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千斤顶,采用一对上支撑臂200和一对下支撑臂300通过转轴500转动连,两转轴500上设置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一根能够驱动两转轴500移动的丝杆600,从进而带动铰接在两上支撑臂200上端的上支撑件110以及铰接在两下支撑臂300下端的下支撑件120相对运动,实现整个千斤顶的升降功能。通过将两转轴500径向方向上螺纹孔设置成螺纹方向不同,并在丝杆6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其穿过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这样,便能使两个转轴500沿着丝杆600同时相对或同时相背运动,带动整个支撑臂组同时升降,提高了千斤顶的升降速度。丝杆600受力均匀,确保了升降过程中的平稳性,并且,转动丝杆600时,丝杆600受力点的位置保持不变,使用者不用时刻调整操作位置,提高了操作的方便性。
具体地,两上支撑臂200和两下支撑臂300均为实心结构。这样设置,保证了支撑臂的强度,支撑物体时的可靠性高。当然,可以理解地,在满足支撑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还可将两上支撑臂200和两下支撑臂300均设置成中空结构,其横断面为封闭的多边形,也可以是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的多边形,如呈“凹形”或者“工”字形等。这样,减少了制作时材料的用量,能够通过冲压折弯形成,节约了制造成本。同时减轻了整个千斤顶的质量,方便携带以及在使用时位置的放置和调整。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丝杆600任意一端头设置有用于旋转的旋转部610,旋转部610的横断面呈多边形,如三角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等”。本实施例提供的千斤顶是通过转动丝杆600来实现升降的,因此,通过在丝杆600了任意端头设旋转部610,然后使用扳手等工具作用于旋转部610,驱动整个丝杆600转动。为确保旋转的稳定性,不会发生打滑,便将旋转部610设置成横截面为多边形的结构。当然,可以理解地,在满足可操作的前提下,旋转部610也可设置在丝杆600的其他位置,并且可以设置成不同的类型,满足能够转动丝杆600的功能即可。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上支撑臂200的上端头以及两下支撑臂300的下端头均设置具有容纳槽的同步轮700,两上支撑臂200上端头处的同步轮700以及两下支撑臂300下端头处的同步轮700均互相啮合。在支撑物体时,主要靠两上支撑臂200和两下支撑臂300来承受重量,因此,为确保支撑的稳定性,便在两上支撑臂200的端头以及两下支撑臂300的端头设置彼此相互啮合的同步轮700,这样,两上支撑臂200以及两下支撑臂300能够相互支撑,同步转动,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另外,同步轮700设置的个数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来确定,本实施例中并不作限定。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上支撑臂200的上端头以及每个下支撑臂300的下端头均相对设置有两个同步轮700,且相对应的同步轮700相互啮合,两相对的同步轮700之间夹设有定位块800。两相互啮合的上支撑臂200和两相互啮合的下支撑臂300通过采用两个同步轮700相互啮合来支撑、承重,进一步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而且,为了确保两相互啮合的同步轮700不会发生变形,便在两相对的同步轮700之间夹设有定位块800,定位块800也穿过连接轴400,这样,定位块800能够为两同步轮700提供支撑,避免受力时发生变形。同时,定位块800夹设在两定位轮之间,还能在拧紧连接轴400时,起到限位作用,保证连接轴400松紧度合适的功能。
具体地,如图2所示,同步轮700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块710,各相互啮合的同步轮700上的凸块710交替咬合。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同步轮700的表面呈“齿形”,两相对应的同步轮700啮合后,不会打滑,支撑稳定性高。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于每个同步轮700的容纳槽内均设置有加强板720,加强板720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容纳槽内。由于在使用时,两相互啮合的同步轮700承受的力较大,为防止其上的凸块710发生形变,便在容纳槽内设置与同步轮700形状大致相同的加强板720,用于提高凸块710的强度,以便凸块710能提供较大的支撑力,确保支撑时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上支撑件110为与上支撑臂200铰接的承重板,下支撑件120由两个折弯的基座121组成,两基座121均与下支撑臂300铰接,基座121上开设有数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孔130。虽然在使用时,对上支撑件110和下支撑件120的具体使用要求并没有严格限制,但是为了满足如在使用时需要固定的需求,便将上支撑件110和下支撑件120分开设置,承重板用于抵顶被支撑的物体,基座121则用于抵顶在承力点上,然后用紧固件(如螺丝或螺栓)穿过基座121上的固定孔130,将整个千斤顶固定不动,以满足具体的使用要求。
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基座121由两个折弯的基块121组成,基座121包括底板121a和安装板122b,两下支撑臂300的下端通过连接轴400夹设在两安装板122b之间,固定孔130设置在底板121a上。通过采用这种组合的方式形成下支撑件120,生产制造方便,也便于安装,同时形成的下支撑件120强度高,支撑可靠。当然,可以理解地,下支撑件120还可以设置成整个底板121a是一整块板,安装板122b则根据实际设计要求间距设置在底板121a上,同样能够提供支撑。具体的设置方式根据实际的要求来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设置的上、下支撑件和设置在所述上、下支撑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上、下支撑件升降的支撑臂组,所述支撑臂组包括一对上支撑臂和一对下支撑臂,各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上支撑件铰接,各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均通过连接轴与所述下支撑件铰接,相对应的各所述上支撑臂的下端和各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两所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开设有螺纹方向相异的螺纹孔,两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其穿过的所述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所述下支撑臂均为实心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上支撑臂和两所述下支撑臂均为中空结构,其横断面为封闭的多边形或至少开设有一个开口的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任意一端头设置有用于旋转的旋转部,所述旋转部的横断面呈多边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头以及两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头均设置具有容纳槽的同步轮,两所述上支撑臂上端头处的所述同步轮以及两所述下支撑臂下端头处的所述同步轮均互相啮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头以及每个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头均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同步轮,且相对应的所述同步轮相互啮合,两相对的所述同步轮之间夹设有定位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轮外周间隔设置有多个凸块,各相互啮合的所述同步轮上的所述凸块交替咬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于每个所述同步轮的容纳槽内均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容纳槽内。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件为与所述上支撑臂铰接的承重板,所述下支撑件由两个折弯的基座组成,两所述基座均与所述下支撑臂铰接,所述基座上开设有数个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安装板,两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通过所述连接轴夹设在两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CN201420103044.2U 2014-03-07 2014-03-07 千斤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4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3044.2U CN203754337U (zh) 2014-03-07 2014-03-07 千斤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03044.2U CN203754337U (zh) 2014-03-07 2014-03-07 千斤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54337U true CN203754337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49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03044.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54337U (zh) 2014-03-07 2014-03-07 千斤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543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466A (zh) * 2017-06-05 2017-12-0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导线升降绝缘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56993A (zh) * 2019-08-17 2019-10-22 常熟白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损件使用的千斤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5466A (zh) * 2017-06-05 2017-12-01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导线升降绝缘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10356993A (zh) * 2019-08-17 2019-10-22 常熟白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易损件使用的千斤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13565U (zh) 一种新型可调浮动支撑机构
CN203754337U (zh) 千斤顶
CN106744556B (zh) 一种机械升降式稳定安全型平台
CN204505862U (zh) 可折叠式三维打印机
CN106005893A (zh) 输送机支架
CN202967140U (zh) 一种a型架在回转台上的定位结构
CN204609319U (zh) 一种大吨位预应力张拉施工调节装置
CN111042464B (zh) 一种可扩展的护栏架及其使用方法
CN211662387U (zh) 一种石材机械圆柱仿形机辅助支撑装置
CN208363771U (zh) 一种铝条连接机构和一种道路用杆
CN104612574B (zh) 一种幕墙系统竖向旋转百叶结构
CN203615011U (zh) 一种支撑机构
CN215803366U (zh) 建筑斜支撑结构
CN105271058A (zh) 一种可降噪的移动式建筑工程用提升装置
CN203919005U (zh) 一种升降平台
CN209179272U (zh) 点支式幕墙玻璃驳接爪
CN203845745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顶升装置
CN204689523U (zh) 千斤顶
CN201020935Y (zh) 一种平板打印机升降器及其升降机构
CN208586905U (zh) 一种可调节式建筑模板的夹紧装置
CN203855363U (zh) 断路器吊装平台
CN202574621U (zh) 一种旋转定位机构
CN204153412U (zh) 新型显示器支架用转头
CN106081685A (zh) 一种气涨轴顶紧装置
CN203845746U (zh) 一种顶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WEISI PAIK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ENG XIAOXIN

Effective date: 201409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37135 GUIGANG,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TO: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902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before the sea in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No. 3101-90 Zheny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nter 1108F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Weisi Paik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7135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gang Qimuge town Gangnan District No. 52 Dong Tun Town Cloud

Patentee before: Deng Xiaox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