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4043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4043U
CN203744043U CN201420135814.1U CN201420135814U CN203744043U CN 203744043 U CN203744043 U CN 203744043U CN 201420135814 U CN201420135814 U CN 201420135814U CN 203744043 U CN203744043 U CN 2037440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or
backlight module
reflector plate
light
con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3581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靖
吴春明
陈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OE Op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3581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40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40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40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能够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该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以及第一反射片。其中,上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作为一种平板显示装置,因其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以及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当中。然而LCD是一种被动发光器件,需要采用背光技术,例如,采用BLU(Backlight Unite,背光模组)给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使其显示图像。
目前,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的背光源技术包括:CCFL(Cold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管)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s,发光二极管)。由于LED背光源具有亮度高、色纯度高、寿命长、可靠性好、无汞污染等多种优点,在背光源的使用中占有的比重逐渐增大。如图1所示,BLU主要包括:背板110、反射板111、点光源112(例如点光源)、扩散板113、扩散片114、棱镜片115等。由于现有技术中,由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最大为160°。因此,如图1所示,两个点光源112之间无光线照射的区域成为暗影区域116。这样一来,由于点光源的混光效果不佳,造成显示面板出现明暗相交的棋盘格状的光斑(Mura)。从而严重影响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能够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还包括第一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所述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
优选地,所述凹状反射杯的开口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角度。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四周,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反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二反射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片与所述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三反射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射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三反射片上。
优选地,所述凹状反射杯与所述点光源的数量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凹状反射杯的杯底设置有安装孔,对应所述点光源的安装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以及第一反射片。其中,上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这样一来,当点光源发光时,通过在上述背光模组中设置具有凹状反射杯的第一反射片,以增加点光源的反射区域,使得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未得到光线照射的暗影区域的面积在凹状反射杯的作用下减小。从而能够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提升显示器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反射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射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反射片的安装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反射片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背板;111-反射板;112-点光源;113-扩散板;114-扩散片;115-棱镜片;116-暗影区域;116’-新暗影区域;200-第一反射片;201-凹状反射杯;210-第二反射片;220-第三反射片;221-螺丝;222-卡扣;22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如图2所示,包括设置于背板110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112;还包括第一反射片200。其中,第一反射片200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112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20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邻两个点光源112之间暗影区域,如图1所示,是指相邻两个点光源112(例如LED灯)发光时,光线交叠区域下方,未被上述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照射到的区域。该区域相对其他受到光线照射的区域亮度低,所以称为暗影区域。由于点光源112在背板110上成矩阵形式排列,因此当上述暗影区域116存在时,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明暗相交的棋盘状的光斑。从而对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和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为了减小上述暗影区域116。可以在上述背光模组中设置具有多个凹状反射杯201的第一反射片200。其中,凹状反射杯201的截面结构如图3所示(沿图2中虚线A-A’得到的截面图)。其中,第一反射片200的厚度为h;凹状反射杯201的高度为H,开口角度为β,开口半径为R;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为α。其中,开口角度为β的范围为0°<β<180°。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凹状反射杯201的结构:
R=Tan(β/2)*H;
这样一来,可以通过凹状反射杯201增加位于点光源112四周的反射区域,从而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两条点画线的相交区域)。例如图3中所示的暗影区域为面积减小后的新暗影区域1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以及第一反射片。其中,上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这样一来,当点光源发光时,通过在上述背光模组中设置具有凹状反射杯的第一反射片,以增加点光源的反射区域,使得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未得到光线照射的暗影区域的面积在凹状反射杯的作用下减小。从而能够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提升显示器件的质量。
进一步地,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小于等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
例如,如图4所示,当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小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时,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凹状反射杯201杯体内的,均被凹状反射杯201反射至该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而两个相邻的点光源112发出的部分未照射至凹状反射杯201杯体内的光线相交,产生一个相交区域,该相交区域即为暗影区域。从图4中可以看出,相比没有设置具有多个凹状反射杯201的第一反射片200的背光模组,其具有的暗影区域116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的新暗影区域116’大幅度减小。因此当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小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时,可以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从而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
再例如,如图5所示,当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等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时,点光源112发出的照射至凹状反射杯201杯体的光线与凹状反射杯201的杯体边缘相切后,照射至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而点光源112发出的其余光线均未照射至凹状反射杯201的杯体内。相邻的两个点光源112发出的照射至凹状反射杯201杯体的光线相交,产生一个相交区域,该相交区域即为暗影区域。从图5中可以看出,相比没有设置具有多个凹状反射杯201的第一反射片200的背光模组,其具有的暗影区域116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的新暗影区域116’大幅度减小。因此当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等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时,可以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从而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图4、图5可知,对于结构、尺寸相同的凹状反射杯201而言,图5中新暗影区域116’的面积小于图4中暗影区域116’的面积。因此优选地,设置凹状反射杯201的开口角度β等于点光源112的发光角度α。从而使得点光源的混光效果更佳。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对第一反射片200上的不同位置的凹状反射杯201的结构进行设置。例如,一部分凹状反射杯201采用开口角度β小于点光源112的结构,另一部分采用开口角度β等于点光源112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制。
优选地,凹状反射杯201与点光源112的数量可以相匹配。这样一来,每一个点光源112均位于一个凹状反射杯201内。从而在该凹状反射杯201的作用下,可以减小每一个点光源112与其相邻的LED等112之间的暗影区域。进而能够提高背光模组中所有点光源的混光效果,使得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更佳。
需要说明的是,凹状反射杯201的杯底设置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对应点光源112的安装位置。该安装孔的直径至少大于点光源112的直径。从而可以使得点光源112能够位于凹状反射杯201内,并在该凹状反射杯201的作用下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112之间的暗影区域。进而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和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上述背光模组,如图6所示,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反射片200四周,用于将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均反射至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二反射片210。这样一来,通过第二反射片210可以使得背板110的表面均被具有光反射作用的部件所覆盖。可以保证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均被第一反射片200和第二反射片210反射至背光模组出光侧。从而提高光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通过具有凹状反射杯201的第一反射片200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从而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片200与第二反射片210可以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可以通过一次制作工艺制作出上述两个反射片。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反射片采用白色时,反射效果较好。因此第一反射片200或第二反射片210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碳酸酯(PC)制成。此外,为了提高上述反射片的强度。可以在采用PET或PC与玻璃纤维的混合物质制成。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上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背板110与第一反射片200之间,用于将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反射至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三反射片220。这样一来,可以在已经具有第三反射片220的背光模组中,在位于上述第三反射片220靠近背光模组出光侧的表面安装第一反射片200。从而使得第一反射片200以及第三反射片220能够将点光源112发出的光线均反射至显示面板表面。此外,还可以通过具有凹状反射杯201的第一反射片200能够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的暗影区域,从而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反射片200通过螺纹连接,例如可以通过图7中的螺丝221固定于第三反射片220上。或者,在如图8所示,在第一反射片200靠近第三反射片220上的表面上设置卡扣222,同时在第三反射片220上对应上述卡扣222的表面,设置卡槽223。使得第一反射片200通过将卡扣222卡入第三反射片220的卡槽223中,完成第一反射片200的安装。当然,上述仅仅是对将第一反射片200固定于第三反射片220上的固定方式的举例说明,其它类型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再一一举例,但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任意一种背光模组。具有与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相同的有益效果,由于背光模组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具体可以包括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数码相框、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以及第一反射片。其中,上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这样一来,当点光源发光时,通过在上述背光模组中设置具有凹状反射杯的第一反射片,以增加点光源的反射区域,使得相邻两个点光源之间未得到光线照射的暗影区域的面积在凹状反射杯的作用下减小。从而能够提高点光源的混光效果。提升显示器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设置于背板上的至少一个点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减小相邻两个所述点光源之间暗影区域的至少一个凹状反射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反射杯的开口角度小于等于所述点光源的发光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四周,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均反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二反射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与所述第二反射片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第一反射片之间,用于将所述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第三反射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三反射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反射杯与所述点光源的数量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状反射杯的杯底设置有安装孔,对应所述点光源的安装位置。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420135814.1U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40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5814.1U CN203744043U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35814.1U CN203744043U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4043U true CN203744043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3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3581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4043U (zh) 2014-03-25 2014-03-25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404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786A (zh) * 2015-05-15 2018-01-02 索尼公司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7748464A (zh) * 2017-11-14 2018-03-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39777A (zh) * 2019-03-11 2019-06-04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13064301A (zh) * 2021-03-15 2021-07-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942547A (zh) * 2022-06-01 2022-08-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2786A (zh) * 2015-05-15 2018-01-02 索尼公司 发光装置、显示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07748464A (zh) * 2017-11-14 2018-03-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的固定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39777A (zh) * 2019-03-11 2019-06-04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13064301A (zh) * 2021-03-15 2021-07-02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4942547A (zh) * 2022-06-01 2022-08-26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942547B (zh) * 2022-06-01 2023-1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010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374404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521499U (zh) 导光板、背光源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8542994A (ja) 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02661535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968300A (zh) 一种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TWI255948B (en) Backlight unit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956925B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03672745A (zh) 线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116894B (zh) 双出光面导光板及其应用
CN102506361A (zh) Led背光源模组
CN203965766U (zh) 一种带有高亮度激光网点式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CN102588802A (zh) Led平面灯
US7857489B2 (en) Mixed light apparatus
CN10431540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80101A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202521325U (zh) Led平面光源
CN103994366A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7352323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仪表的液晶屏
CN203421626U (zh) 折反射出光装置
CN102588803A (zh) 平板型led灯
CN10336499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04198725A (ja) 液晶表示装置、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拡散板
CN102635798A (zh) Led平面光源
CN20377129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大尺寸反射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