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1281U -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1281U
CN203741281U CN201420115425.2U CN201420115425U CN203741281U CN 203741281 U CN203741281 U CN 203741281U CN 201420115425 U CN201420115425 U CN 201420115425U CN 203741281 U CN203741281 U CN 203741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combustion gas
combustion
cylinder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542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生明
李学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ANSEN FURNAC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1542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1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1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12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气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上端和下端分别密闭设置有炉盖和炉底,所述炉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身内部设置有外缘与所述炉身的内壁相配合的蓖子,所述蓖子将所述炉身的内部空腔隔开为位于上方的燃料腔和位于下方的灰腔,所述灰腔对应的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置在气化炉的炉身内,由于蓖子的阻挡,燃料在燃料腔内不完全燃烧产生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从第一出气口排出。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质燃料气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国内外目前能源供给形势严峻,环境质量包袱沉重,传统能源石油和煤等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储量日益减少,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目前亟需新的能源作为能源的补充,以解决目前能源缺乏的状况。
另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稻草和麦秆等生物质燃料资源丰富,但是一直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每年有数十亿吨的秸秆、稻草和麦秆等生物质燃料被焚烧在田地,不但浪费了有效的资源,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使如今本来已经严重污染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比如,最近几年的雾霾天气,使机场的飞机停飞,高速公路封闭,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生物质燃料成为了目前新兴能源技术,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将生物质燃料加入气化炉中,使生物质燃料在气化炉中发生热解、燃烧和还原,进而得到可燃气体,然后再利用可燃气体燃烧得到热量,这种气化方式首先是变废为宝的利用了生物质燃料,同时还不会排放出污染环境的烟尘,其次在燃气燃烧时也不会产生烟尘,所以,这种气化炉正逐步广泛的在目前的农村中推广运用。
但是,目前的这种气化炉体积小,产气速率低,所以通常是一家人单独使用一个气化炉,所以在使用时,都必须先产气,然后才能进行燃气的使用,使用极其不便,而且,在生物质燃料气化得到燃气的过程中会同时产生焦油,由于成本和体积的考虑,目前的气化炉中并未设置过滤焦油的装置,焦油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去除,在使用时附着在气化炉与燃气灶之间的管道内,极易堵塞燃气管道和燃气灶的气孔而造成使用故障,增加了使用成本;同时,由于每一次产气的点火阶段和熄火阶段都存在着燃料的浪费,而各个用户每次用气量较少,所以,也就降低了燃料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成本。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既能够利用生物质燃料生产燃气,又能够方便用户使用,降低使用成本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炉具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够利用生物质燃料生产燃气,又能够方便用户使用,降低使用成本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包括依次通过燃气管道连接的气化炉、冷却除尘装置、过滤器、真空泵、精过滤装置和储气柜,所述气化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上端和下端分别密闭设置有炉盖和炉底,所述炉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身内部设置有外缘与所述炉身的内壁相配合的蓖子,所述蓖子将所述炉身的内部空腔隔开为位于上方的燃料腔和位于下方的灰腔,所述灰腔对应的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出第一出气口通过所述燃气管道与所述冷却除尘装置连接。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置在气化炉的炉身内,由于蓖子的阻挡,燃料在燃料腔内不完全燃烧,真空泵往储气柜内泵送气体,在灰腔与真空泵之间的空腔内形成负压,使得燃料腔中的生物质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燃气穿过蓖子进入到灰腔中,然后经第一出气口进入到冷却除尘装置中冷却除尘后被真空泵泵送进入储气柜内,燃气储存在储气柜内,然后在分别输送到各个农户,使得用户能够打开燃气灶就能使用,进而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外,由于生产线中设置了冷却除尘装置,能够将燃气中的粉尘和焦油等杂质滤出,避免了燃气中的焦油等杂质堵塞燃气灶的气孔,进而降低了燃气灶使用的故障率,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由于是采用生产线来生产燃气,燃气集中在储气柜内,所以一次产气量大,避免了多次产气而造成的点火阶段和熄火阶段燃料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灰腔上半部分对应所述炉身侧壁上。燃气通过蓖子进入灰腔的同时,燃料腔内燃料燃烧的灰烬也随之进入灰腔,由于灰烬要比燃气重,所以将第一出气口设置在灰腔上半部分对应的炉身侧壁上,使得灰烬能够沉降在灰腔的下半部分,而避免过多的灰烬进入燃气管道内,造成燃气管道的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燃料腔对应的炉身内壁上设置有耐火层。由于燃料腔内,燃料燃烧时温度较高,通过设置耐火层防止炉身温度过高,在增加炉身使用寿命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炉身温度过高而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中,下部分耐火层的厚度大于上部分耐火层的厚度。在气化炉产气时,只有靠近篦子部分的燃料在燃烧形成燃烧层,随着燃烧层的燃料成为灰烬落入灰腔内,覆盖在燃烧层上方的燃料又落入燃烧层内,如此重复,使得气化炉内燃烧层的位置保持在耐火层的下部分对应的炉身内,所以,在炉身内,燃料腔下部的温度远远高于燃料腔上部的温度,所以将耐火层设置为下部分的厚度大于上部分的厚度,在保证气化炉使用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气化炉的重量,节约了气化炉的制作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中,下部较厚的耐火层与上部较薄的耐火层之间通过斜坡状的耐火层平滑过渡。由于在燃料腔内,未燃烧的燃料覆盖在燃烧层上,当燃烧层中有燃料形成灰烬落入灰腔中后,在燃烧层中留下空腔,此时覆盖在燃烧层上的燃料需要及时的填充入这些空腔内,以保证燃烧层能够持续的燃烧产气,更重要的是,如果当燃烧层上出现空腔而未被上部的燃料填充时,空腔会越来越大,当空腔大到一定程度时,上部的燃料突然塌落,在燃料上也出现空腔,导致灰腔与燃料腔内的空腔直接接通,由于灰腔内处于负压状态,空气中的氧气未经燃烧层直接进入到灰腔中,而此时,灰腔内以及与灰腔连接的管道内都充满高温的燃气,一旦氧气进入,将发生爆燃,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将耐火层中,下部较厚的耐火层与上部较薄的耐火层之间通过斜坡状的耐火层平滑过渡,降低了耐火层对燃料的阻力,使得覆盖在燃烧层上的燃料能够轻易的滑落入燃烧层的空腔内,在保证持续产气的同时,也防止爆燃事故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灰腔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灰口,所述第一出灰口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一灰盖。在灰腔下端对应的炉身设置第一出灰口,在产气完毕后,打开第一灰盖,将产气过程中落入灰腔中的灰除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燃料腔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灰口,所述第二出灰口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二灰盖。在产气完毕后,燃料腔中或多或少会存在未燃烧的燃料,所以在产气结束后,打开第二灰盖,将蓖子上的燃料和灰烬除去,以便下一次产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化炉与所述燃气管道之间还设置有副炉,所述副炉包括炉体,所述副炉的炉体将所述气化炉上的第一出气口包覆在内,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炉体的下半部分,所述炉体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与所述冷却除尘装置接通。在气化炉的第一出气口处设置副炉,燃气从副炉下端往上端流动,然后经炉体上端的燃气管道进入冷却除尘装置中,由于燃气在副炉内是自下而上的流动,在流动时,混合在燃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部分沉降在副炉内,进而降低了燃气中灰尘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副炉的炉体内设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隔板上方的所述炉体内堆积放置有若干蓄热球。炉体内设置若干蓄热球,炙热的燃气由炉体下端向上流动,穿过蓄热球之间的间隙后再进入冷却除尘装置,在燃气穿过蓄热球之间的间隙时,燃气的热量被蓄热球吸收,进而大大的降低了燃气的温度,降低了对后续设备耐高温的要求,降低了生产线的投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上方的炉身外壁上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向下延伸覆盖在所述第一出气口上,所述折流板位于所述炉体内部。通过在第一出气口设置折流板,使燃气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有利于燃气中灰尘杂质的沉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包括有外框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相互平行。燃气沿相邻两个导流板之间倾斜的间隙流动而发生方向的改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体下端对应的所述炉体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灰口,所述第三出灰口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三灰盖。方便清除炉体内沉降的灰和杂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体下半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在炉体下半部分的侧壁上设置人孔,在设备检修维护时,方便检修人员进入到炉体内进行检修和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除尘装置包括第一排污筒,所述第一排污筒的下端设置有排污阀,所述第一排污筒上竖直设置有洗气筒,所述洗气筒上端封闭,下端与所述第一排污筒接通,所述洗气筒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通过燃气管道连接,所述洗气筒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过滤器通过燃气管道连接。燃气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洗气筒内,燃气往上流动从第三出气口进入过滤器中,在燃气往上流动时,燃气中的杂质脱离燃气落入第一排污筒中,通过第一排污筒排出,进而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上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一端穿过洗气筒伸入所述洗气筒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洗气筒外部与冷却水源连接。冷却水经水冷管进入第一排污筒内部的上端部分,然后自由落下,而此时燃气往上流动,冷却水冲洗燃气,在带走燃气热量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洗气筒内的水冷管端部设置有喷淋头。在水冷管上设置喷淋头,将冷却水喷洒开,使得冷却水与燃气充分的接触带走燃气中的热量,同时也提高冷却水净化燃气的能力,进一步的降低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内重叠设置有若干层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沿接触面对称布置。通过重叠设置若干层折流板,将洗气筒内燃气流动的流道分割成若干曲折的流道,冷却水与燃气在从这些曲折的流道中流过时,使燃气更加充分的与冷却水接触,使得冷却水能够带走燃气中更多的杂质,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燃气的能力和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由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筒上的第一洗气筒、第二洗气筒和第三洗气筒串联组成,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洗气筒的侧壁下端,所述第三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三洗气筒上端,所述第一洗气筒上端与所述第二洗气筒上端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二洗气筒的侧壁下端与所述第三洗气筒的侧壁下端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一洗气筒、第二洗气筒和第三洗气筒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水冷管和设置在所述水冷管上的喷淋头,所述第一洗气筒、第二洗气筒和第三洗气筒内分别重叠设置有若干所述折流板。燃气从第一进气口进入到第一洗气筒内,沿第一洗气筒往上流动,然后经燃气管道进入第二洗气筒,沿第二洗气筒往下流动,然后再经燃气管道进入第三洗气筒,沿第三洗气筒往上流动,最后经第三出气口和燃气管道进入过滤器中,增长了燃气在洗气筒中流动的路径,增加了燃气中的杂质的沉积量,进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洗气筒内设置有网状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上方,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洗气筒内部的折流板之间设置有铁屑层。燃气穿过铁屑颗粒之间的间隙,燃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被铁屑层吸附,由于燃气中混有大量的焦油,当焦油吸附在铁屑上之后,通过清洗难以清除干净,所以采用铁屑来过滤,当铁屑层中吸附满焦油之后,可以将铁屑层放入火中,将铁屑层中的焦油燃烧掉,即可再重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洗气筒内设置有网状的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位于连接所述第二洗气筒与所述第三洗气筒的燃气管上方,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二洗气筒内的折流板之间设置有铁屑层。进一步的对燃气进行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洗气筒内设置有网状的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位于连接所述第二洗气筒与所述第三洗气筒的燃气管上方,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三洗气筒内的折流板之间设置有铁屑层。进一步的对燃气进行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包括第二排污筒,所述第二排污筒上设置有过滤桶,所述第二排污筒下端设置有排污阀,所述过滤桶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四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三出气口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四出气口与所述真空泵通过燃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桶下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筒接通,所述过滤桶的下端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上的过滤桶内部空间内设置有滤芯。当燃气穿过滤芯时,燃气中的灰尘杂质、水汽和焦油被滤芯吸附,降低了燃气中灰尘杂质、水汽和焦油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滤芯为玉米芯。由于玉米芯表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附力,所以当燃气穿过玉米芯之间的间隙时,燃气内的杂质和水汽被玉米芯吸附,同时,由于燃气中存在大量的焦油,当玉米芯上吸附满焦油之后,可以将玉米芯放入气化炉内燃烧生产燃气,避免焦油带来污染的同时,又再一次的利用了玉米芯和焦油生产有用的燃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内设置有第一隔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四出气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两侧对应的所述过滤桶的上端。燃气进入过滤桶后,由于第一隔断的存在,燃气向下流动穿过过滤桶内一侧的玉米芯到达第二排污筒后越过第一隔断,然后再穿过过滤桶内另一侧的玉米芯,经第四出气口后进入真空泵内,使燃气在过滤桶内能够充分的与玉米芯接触,使燃气中的杂质和水汽能够尽量多的被玉米芯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所述人孔位于所述第五隔板上方。在过滤桶的侧壁上设置人孔,使得能够方便的将过滤桶内的吸附满焦油的玉米芯取出,也方便过滤桶的安装和检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上端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上可拆卸的密闭设置有第一盖板。方便将玉米芯放入过滤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真空泵包括泵体、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过滤器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出气管与所述精过滤装置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泵体下端设置有排污口。由于燃气内含有焦油和水汽,当真空泵长时间工作时,泵体内或多或少会积聚一些焦油和积水,由于焦油具有较强的粘性,容易使泵体内的叶片之间发生粘连,降低真空泵的工作效率,并且,当焦油和积水过多时,甚至会堵塞进气管和出气管,让真空泵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泵体下端设置排污口,使泵体内积聚的焦油和积水能够及时的排出,保证真空泵能够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气管接通,所述进水管上端设置漏斗。在真空泵结束工作时,通过漏斗和进水管往泵体内加入水或者清洗剂,清洗泵体内的焦油,避免焦油使泵体内的叶片之间发生粘连,而影响真空泵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与所述出气管之间设置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旁通阀。在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设置旁通管,旁通管上设置有旁通阀,当燃气生产线的燃气管道内负压升高超过安全范围时,可以将旁通阀打开,以平衡燃气管道内的压力,避免燃气管道内负压过高而造成事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精过滤装置包括第三排污筒,所述第三排污筒上间隔设置有水浴筒、气液分离筒和精滤筒,所述第三排污筒内设置有第二隔断,所述第二隔断将所述第三排污筒分割成与所述水浴筒对应的右排污筒和与所述气液分离筒和精滤筒对应的左排污筒,所述右排污筒内装有冷却水,所述右排污筒上端与所述水浴筒下端接通,所述气液分离筒和精滤筒的下端与所述左排污筒上端接通,所述水浴筒上端与所述气液分离筒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真空泵与所述精过滤装置的燃气管道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水浴筒的侧壁,并沿所述水浴筒内部空间向下延伸至所述右排污筒的冷却水内,所述精滤筒上端与所述储气柜通过燃气管道接通。燃气通过燃气管道进入右排污筒内,由于燃气管道伸入冷却水内,所以燃气进入冷却水后再溢出冷却水经历水浴,燃气经历水浴后往上流道,然后进入气液分离筒,气液分离筒分离燃气中含有的水汽,燃气再进入精滤筒过滤得到纯净的燃气,然后燃气经过精滤筒后经过燃气管道进入储气柜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右排污筒内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套设在位于所述右排污筒内的燃气管道上,所述浮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当燃气进入右排污筒内的冷却水后带动冷却水翻滚,通过设置浮板,浮板阻挡翻滚的冷却水,保证燃气的水浴位于浮板之下,避免燃气冲起的冷却水往上进入到水浴筒的上部分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板包括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所述第一浮板和第二浮板间隔套设在位于所述右排污筒内的燃气管道上。进一步的防止燃气冲起的冷却水往上进入到水浴筒的上部分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浴筒内设置有网状的第六隔板,所述第六隔板上重叠放置有若干所述折流板,相邻两个折流板沿其接触面对称布置。经过水浴的燃气穿过折流板之间波浪形的流道,燃气中的水汽部分分离流回排污泵内,减少燃气中水汽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液分离筒包括上端密闭下端敞开的气液分离筒筒体,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内设置有旋流筒,所述旋流筒包括有旋流筒筒体,所述旋流筒筒体上端外缘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内缘与所述旋流筒筒体上端外缘密闭配合,所述第一封板的外缘与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内壁密闭配合,所述第一封板位于所述气液分离筒与所述水浴筒之间的连接口下方,所述旋流筒筒体内设置有第三隔断,所述第三隔断上方的所述旋流筒筒体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隔断下方的所述旋流筒筒体内设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下两端敞开,所述回流管的上端与所述第三隔断隔开设置,所述回流管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左排污筒内部,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下端与所述回流管外侧壁之间密闭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封板。当燃气进入气液分离筒筒体内后,燃气从旋流筒筒体侧壁上的通孔进入旋流筒筒体与气液分离筒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往下流动,然后经旋流筒筒体与回流管之间的间隙往上流道,然后再经回流筒内往下流到进入排污筒的左排污筒内,然后进入精滤筒,燃气在气液分离筒内上下起伏的流道,加速了燃气中水汽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封板上设置有通孔。使得在第二封板上的水能够及时的流入左排污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旋流筒筒体的通孔上对应的设置有弯头,所述弯头水平设置,所述弯头位于所述旋流筒筒体与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之间的间隙内,各个所述弯头的朝向一致。在旋流筒筒体的通孔上设置朝向一致的弯头,当燃气经过弯头进入旋流筒筒体与气液分离筒筒体之间的间隙内时,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往下流动,进一步加速了燃气中水汽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精滤筒内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七隔板,所述第七隔板下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滤棒。通过滤棒吸收燃气中的水分、粉尘、焦油和其他杂质,提高燃气的清洁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气柜包括储气柜本体,所述储气柜本体与所述精滤筒之间通过燃气管道连接,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与所述精滤筒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设置有检火装置,所述检火装置包括检火管道和设置在所述检火管道上的燃烧头,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与所述精滤筒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连接有废气管道,所述废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与所述精滤筒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由于气化炉产出燃气的质量优劣并不能一直保持一致,所以设置检火装置,当燃烧头处火焰平稳时,说明燃气质量好,可以直接送入储气柜内,当燃烧头处火焰熄灭时,说明此时燃气质量不好,则关闭第二连通阀,同时打开第一连通阀,使燃气从废气管道排出,而不进入储气柜内,保证了储气柜内燃气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与所述精滤筒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还设置有加臭装置。由于燃气本身的气味不浓,所以通过加臭装置在燃气中加入臭味剂,使用户在使用时,当燃气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发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置在气化炉的炉身内生成燃气后,储存在储气柜内,然后在分别输送到各个农户,使得用户能够打开燃气灶就能使用,进而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2、由于生产线中设置了冷却除尘装置,能够将燃气中的粉尘和焦油等杂质滤出,避免了燃气中的焦油等杂质堵塞燃气灶的气孔,进而降低了燃气灶使用的故障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3、由于是采用生产线来生产燃气,燃气集中在储气柜内,所以一次产气量大,避免了多次产气而造成的点火阶段和熄火阶段燃料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化炉的剖视图;
图4副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副炉的剖视图;
图6为折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冷却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冷却除尘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过滤器的剖视图;
图11为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精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精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14为储气柜上燃气管道的步骤图;
图15为图14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1-气化炉,2-冷却除尘装置,3-过滤器,4-真空泵,5-精过滤装置,6-储气柜,101-炉身,102-炉盖,103-炉底,104-进料口,105-蓖子,106-燃料腔,107-灰腔,108-第一出气口,109-耐火层,110-第一出灰口,111-第一灰盖,112-第二出灰口,113-第二灰盖,114-副炉,115-炉体,116-第二出气口,117-第一隔板,118-蓄热球,119-折流板,120-外框,121-导流板,122-第三出灰口,123-第三灰盖,124-人孔,201-第一排污筒,202-排污阀,203-洗气筒,203a-第一洗气筒,203b-第二洗气筒,203c-第三洗气筒,204-第一进气口,205-第三出气口,206-水冷管,207-喷淋头,208-第二隔板,209-铁屑层,210-第三隔板,211-第四隔板,301-第二排污筒,302-过滤桶,303-第二进气口,304-第四出气口,305-第五隔板,306-滤芯,307-第一隔断,308-加料口,309-第一盖板,401-泵体、402-进气管,403-出气管,404-排污口,405-进水管,406-漏斗,407-旁通管,408-旁通阀,501-第三排污筒,502-水浴筒,503-气液分离筒,504-精滤筒,505-第二隔断,507-左排污筒,508-浮板,508a-第一浮板,508b-第二浮板,509-第六隔板,510-气液分离筒筒体,511-旋流筒,512-旋流筒筒体,513-第一封板,514-第三隔断,515-回流管,516-第二封板,517-弯头,518-第七隔板,519-滤棒,601-储气柜本体,602-检火装置,603-检火管道,604-燃烧头,605-废气管道,606-第一连通阀,607-第二连通阀,608-加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的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包括依次通过燃气管道连接的气化炉1、冷却除尘装置2、过滤器3、真空泵4、精过滤装置5和储气柜6,所述气化炉1包括炉身101,所述炉身101上端和下端分别密闭设置有炉盖102和炉底103,所述炉盖102上设置有进料口104,所述炉身101内部设置有外缘与所述炉身101的内壁相配合的蓖子105,所述蓖子105将所述炉身101的内部空腔隔开为位于上方的燃料腔106和位于下方的灰腔107,所述灰腔107对应的炉身10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08,所述出第一出气口108通过所述燃气管道与所述冷却除尘装置2连接。在使用时,将生物质燃料放置在气化炉1的炉身101内,由于蓖子105的阻挡,燃料在燃料腔106内不完全燃烧,真空泵4往储气柜6内泵送气体,在灰腔107与真空泵4之间的空腔内形成负压,使得燃料腔106中的生物质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燃气穿过蓖子105进入到灰腔107中,然后经第一出气口108进入到冷却除尘装置2和过滤器3中冷却除尘后被真空泵4泵送进入精过滤装置5内,最后进入储气柜6内,燃气储存在储气柜6内,然后在分别输送到各个农户,使得用户打开燃气灶就能使用,进而大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另外,由于生产线中设置了冷却除尘装置2、过滤器3和精过滤装置6,能够将燃气中的大部分的粉尘和焦油等杂质滤出,避免了燃气中的焦油等杂质堵塞燃气灶的气孔,进而降低了燃气灶使用的故障率,降低了使用成本;并且,由于是采用生产线来生产燃气,燃气集中在储气柜内,所以一次产气量大,避免了多次产气而造成的点火阶段和熄火阶段燃料的浪费,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108位于所述灰腔107上半部分对应所述炉身101侧壁上。燃气通过蓖子105进入灰腔107的同时,燃料腔106内燃料燃烧的灰烬也随之进入灰腔107,由于灰烬要比燃气重,所以将第一出气口108设置在灰腔107上半部分对应的炉身101侧壁上,使得灰烬能够沉降在灰腔107的下半部分,而避免过多的灰烬进入燃气管道内,造成燃气管道的堵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燃料腔106对应的炉身101内壁上设置有耐火层109。由于燃料腔106内,燃料燃烧时温度较高,通过设置耐火层109防止炉身101温度过高,在增加炉身101使用寿命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炉身101温度过高而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109中,下部分耐火层109的厚度大于上部分耐火层109的厚度。在气化炉产气时,只有靠近篦子105部分的燃料在燃烧形成燃烧层,随着燃烧层的燃料成为灰烬落入灰腔107内,覆盖在燃烧层上方的燃料又落入燃烧层内,如此重复,使得气化炉1内燃烧层的位置保持在耐火层109的下部分对应的炉身101内,所以,在炉身101内,燃料腔106下部的温度远远高于燃料腔106上部的温度,所以将耐火层109设置为下部分的厚度大于上部分的厚度,在保证气化炉1使用安全的同时,又降低了气化炉1的重量,节约了气化炉1的制作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火层109中,下部较厚的耐火层109与上部较薄的耐火层109之间通过斜坡状的耐火层109平滑过渡。由于在燃料腔106内,未燃烧的燃料覆盖在燃烧层上,当燃烧层中有燃料形成灰烬落入灰腔107中后,在燃烧层中留下空腔,此时覆盖在燃烧层上的燃料需要及时的填充入这些空腔内,以保证燃烧层能够持续的燃烧产气,更重要的是,如果当燃烧层上出现空腔而未被上部的燃料填充时,空腔会越来越大,当空腔大到一定程度时,上部的燃料突然塌落,在燃料上也出现空腔,导致灰腔107与燃料腔106内的空腔直接接通,由于灰腔107内处于负压状态,空气中的氧气未经燃烧层直接进入到灰腔107中,而此时,灰腔107内以及与灰腔107连接的管道内都充满高温的燃气,一旦氧气进入,将发生爆燃,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将耐火层109中,下部较厚的耐火层109与上部较薄的耐火层109之间通过斜坡状的耐火层109平滑过渡,降低了耐火层109对燃料的阻力,使得覆盖在燃烧层上的燃料能够轻易的滑落入燃烧层的空腔内,在保证持续产气的同时,也防止爆燃事故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灰腔107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10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灰口110,所述第一出灰口110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一灰盖111。在灰腔107下端对应的炉身101设置第一出灰口110,在产气完毕后,打开第一灰盖111,将产气过程中落入灰腔107中的灰除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燃料腔106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101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灰口112,所述第二出灰口112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二灰盖113。在产气完毕后,燃料腔106中或多或少会存在未燃烧的燃料,所以在产气结束后,打开第二灰盖113,将蓖子105上的燃料和灰烬除去,以便下一次产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化炉1与所述燃气管道之间还设置有副炉114,所述副炉114包括炉体115,所述副炉114的炉体115将所述气化炉1上的第一出气口108包覆在内,所述第一出气口108位于所述炉体115的下半部分,所述炉体115的侧壁上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16,所述第二出气口116通过燃气管道与所述冷却除尘装置2接通。在气化炉1的第一出气口108处设置副炉114,燃气从副炉114下端往上端流动,然后经炉体115上端的燃气管道进入冷却除尘装置2中,由于燃气在副炉114内是自下而上的流动,在流动时,混合在燃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部分沉降在副炉114内,进而降低了燃气中灰尘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副炉114的炉体115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17,所述第一隔板117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隔板117上方的所述炉体115内堆积放置有若干蓄热球118。炉体115内设置若干蓄热球118,炙热的燃气由炉体115下端向上流动,穿过蓄热球118之间的间隙后再进入冷却除尘装置2,在燃气穿过蓄热球118之间的间隙时,燃气的热量被蓄热球118吸收,进而大大的降低了燃气的温度,降低了对后续设备耐高温的要求,降低了生产线的投入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口108上方的炉身101外壁上设置有折流板119,所述折流板119向下延伸覆盖在所述第一出气口108上,所述折流板119位于所述炉体115内部。通过在第一出气口108设置折流板119,使燃气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有利于燃气中灰尘杂质的沉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119包括有外框120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外框120内的导流板121,所述导流板121倾斜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121相互平行。燃气沿相邻两个导流板121之间倾斜的间隙流动而发生方向的改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体115下端对应的所述炉体115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出灰口122,所述第三出灰口122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三灰盖123。方便清除炉体115内沉降的灰和杂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炉体115下半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124。在炉体115下半部分的侧壁上设置人孔124,在设备检修维护时,方便检修人员进入到炉体115内进行检修和维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冷却除尘装置2包括第一排污筒201,所述第一排污筒201的下端设置有排污阀202,所述第一排污筒201上竖直设置有洗气筒203,所述洗气筒203上端封闭,下端与所述第一排污筒201接通,所述洗气筒203的侧壁的下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4,所述第一进气口204与所述第二出气口116之间通过燃气管道连接,所述洗气筒203上端设置有第三出气口205,所述第三出气口205与所述过滤器3通过燃气管道连接。燃气通过第一进气口204进入洗气筒203内,燃气往上流动从第三出气口205进入过滤器3中,在燃气往上流动时,燃气中的杂质脱离燃气落入第一排污筒201中,通过第一排污筒201排出,进而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203上设置有水冷管206,所述水冷管206一端穿过洗气筒203伸入所述洗气筒203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洗气筒203外部与冷却水源连接。冷却水经水冷管206进入洗气筒203内部的上端部分,然后自由落下,而此时燃气往上流动,冷却水冲洗燃气,在带走燃气热量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位于所述洗气筒203内的水冷管206端部设置有喷淋头207。在水冷管206上设置喷淋头207,将冷却水喷洒开,使得冷却水与燃气充分的接触带走燃气中的热量,同时也提高冷却水净化燃气的能力,进一步的降低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203内重叠设置有若干层折流板119,相邻两个折流板119沿接触面对称布置。通过重叠设置若干层折流板119,将洗气筒203内燃气流动的流道分割成若干曲折的流道,冷却水与燃气在从这些曲折的流道中流过时,使燃气更加充分的与冷却水接触,使得冷却水能够带走燃气中更多的杂质,进一步的提高了冷却燃气的能力和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洗气筒203由并排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污筒201上的第一洗气筒203a、第二洗气筒203b和第三洗气筒203c串联组成,所述第一进气口204设置在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的侧壁下端,所述第三出气口205设置在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上端,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上端与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上端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的侧壁下端与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的侧壁下端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第二洗气筒203b和第三洗气筒203c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所述水冷管206和设置在所述水冷管206上的喷淋头207,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第二洗气筒203b和第三洗气筒203c内分别重叠设置有若干所述折流板119。燃气从第一进气口204进入到第一洗气筒203a内,沿第一洗气筒203a往上流动,然后经燃气管道进入第二洗气筒203b,沿第二洗气筒203b往下流动,然后再经燃气管道进入第三洗气筒203c,沿第三洗气筒203c往上流动,最后经第三出气口205和燃气管道进入过滤器3中,增长了燃气在洗气筒203中流动的路径,增加了燃气中的杂质的沉积量,进而进一步的降低了燃气中杂质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内设置有网状的第二隔板208,所述第二隔板208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204的上方,所述第二隔板208与所述第一洗气筒203a内部的折流板119之间设置有铁屑层209。燃气穿过铁屑颗粒之间的间隙,燃气中的灰尘杂质等被铁屑层209吸附,由于燃气中混有大量的焦油,当焦油吸附在铁屑上之后,通过清洗难以清除干净,所以采用铁屑来过滤,当铁屑层209中吸附满焦油之后,可以将铁屑层209放入火中,将铁屑层209中的焦油燃烧掉,即可再重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内设置有网状的第三隔板210,所述第三隔板210位于连接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与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的燃气管上方,所述第三隔板210与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内的折流板119之间设置有铁屑层209。进一步的对燃气进行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内设置有网状的第四隔板211,所述第四隔板211位于连接所述第二洗气筒203b与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的燃气管上方,所述第四隔板211与所述第三洗气筒203c内的折流板119之间设置有铁屑层209。进一步的对燃气进行净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器3包括第二排污筒301,所述第二排污筒301上设置有过滤桶302,所述第二排污筒301下端设置有排污阀202,所述过滤桶302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303和第四出气口304,所述第二进气口303与所述第三出气口205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第四出气口304与所述真空泵4通过燃气管道连接,所述过滤桶302下端与所述第二排污筒301接通,所述过滤桶302的下端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五隔板305,所述第五隔板305上的过滤桶302内部空间内设置有滤芯306。当燃气穿过滤芯306时,燃气中的灰尘杂质、水汽和焦油被滤芯306吸附,降低了燃气中灰尘杂质、水汽和焦油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滤芯306为玉米芯。由于玉米芯表面粗糙,具有良好的吸附力,所以当燃气穿过玉米芯之间的间隙时,燃气内的杂质和水汽被玉米芯吸附,同时,由于燃气中存在大量的焦油,当玉米芯上吸附满焦油之后,可以将玉米芯放入气化炉1内燃烧生产燃气,避免焦油带来污染的同时,又再一次的利用了玉米芯和焦油生产有用的燃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302内设置有第一隔断307,所述第二进气口303与所述第四出气口30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307两侧对应的所述过滤桶302的上端。燃气进入过滤桶302后,由于第一隔断307的存在,燃气向下流动穿过过滤桶302内一侧的玉米芯到达第二排污筒301后越过第一隔断307,然后再穿过过滤桶内302另一侧的玉米芯,经第四出气口304后进入真空泵4内,使燃气在过滤桶内302能够充分的与玉米芯接触,使燃气中的杂质和水汽能够尽量多的被玉米芯吸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人孔124,所述人孔124位于所述第五隔板305上方。在过滤桶302的侧壁上设置人孔124,使得能够方便的将过滤桶302内的吸附满焦油的玉米芯取出,也方便过滤桶302的安装和检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滤桶302上端设置有加料口308,所述加料口308上可拆卸的密闭设置有第一盖板309。方便将玉米芯放入过滤桶30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真空泵4包括泵体401、进气管402和出气管403,所述进气管402与所述过滤器3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出气管403与所述精过滤装置5通过燃气管道接通,所述泵体401下端设置有排污口404。由于燃气内含有焦油和水汽,当真空泵4长时间工作时,泵体401内或多或少会积聚一些焦油和积水,由于焦油具有较强的粘性,容易使泵体401内的叶片之间发生粘连,降低真空泵4的工作效率,并且,当焦油和积水过多时,甚至会堵塞进气管402和出气管403,让真空泵4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在泵体401下端设置排污口404,使泵体401内积聚的焦油和积水能够及时的排出,保证真空泵4能够正常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402上设置有进水管405,所述进水管405与所述进气管402接通,所述进水管405上端设置漏斗406。在真空泵4结束工作时,通过漏斗406和进水管405往泵体401内加入水或者清洗剂,清洗泵体401内的焦油,避免焦油使泵体401内的叶片之间发生粘连,而影响真空泵4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402与所述出气管403之间设置有旁通管407,所述旁通管407上设置有旁通阀408。在进气管402与出气管403之间设置旁通管407,旁通管407上设置有旁通阀408,当燃气生产线的燃气管道内负压升高超过安全范围时,可以将旁通阀408打开,以平衡燃气管道内的压力,避免燃气管道内负压过高而造成事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精过滤装置5包括第三排污筒501,所述第三排污筒501上间隔设置有水浴筒502、气液分离筒503和精滤筒504,所述第三排污筒501内设置有第二隔断505,所述第二隔断505将所述第三排污筒501分割成与所述水浴筒502对应的右排污筒506和与所述气液分离筒503和精滤筒对应的左排污筒507,所述右排污筒506内装有冷却水,所述右排污筒506上端与所述水浴筒502下端接通,所述气液分离筒503和精滤筒504的下端与所述左排污筒507上端接通,所述水浴筒502上端与所述气液分离筒503的上端接通,连接所述真空泵4与所述精过滤装置5的燃气管道一端与所述真空泵4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水浴筒502的侧壁,并沿所述水浴筒502内部空间向下延伸至所述右排污筒506的冷却水内,所述精滤筒504上端与所述储气柜6通过燃气管道接通。燃气通过燃气管道进入右排污筒506内,由于燃气管道伸入冷却水内,所以燃气进入冷却水后再溢出冷却水经历水浴,燃气经历水浴后往上流道,然后进入气液分离筒503,气液分离筒503分离燃气中含有的水汽,燃气再进入精滤筒504过滤得到纯净的燃气,然后燃气经过精滤筒504后经过燃气管道进入储气柜6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右排污筒506内设置有浮板508,所述浮板508套设在位于所述右排污筒506内的燃气管道上,所述浮板508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当燃气进入右排污筒506内的冷却水后带动冷却水翻滚,通过设置浮板508,浮板508阻挡翻滚的冷却水,保证燃气的水浴位于浮板508之下,避免燃气冲起的冷却水往上进入到水浴筒502的上部分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浮板508包括第一浮板508a和第二浮板508b,所述第一浮板508a和第二浮板508b间隔套设在位于所述第三排污筒501内的燃气管道上。进一步的防止燃气冲起的冷却水往上进入到水浴筒502的上部分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水浴筒502内设置有网状的第六隔板509,所述第六隔板509上重叠放置有若干所述折流板119,相邻两个折流板119沿其接触面对称布置。经过水浴的燃气穿过折流板119之间波浪形的流道,燃气中的水汽部分分离流回右排污筒506内,减少燃气中水汽的含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液分离筒503包括上端密闭下端敞开的气液分离筒筒体510,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510内设置有旋流筒511,所述旋流筒511包括有旋流筒筒体512,所述旋流筒筒体512上端外缘设置有环状的第一封板513,所述第一封板513内缘与所述旋流筒筒体512上端外缘密闭配合,所述第一封板513的外缘与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510内壁密闭配合,所述第一封板513位于所述气液分离筒503与所述水浴筒502之间的连接口下方,所述旋流筒511内设置有第三隔断514,所述第三隔断514上方的所述旋流筒筒体512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隔断514下方的所述旋流筒筒体512内设置有回流管515,所述回流管515上下两端敞开,所述回流管51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隔断514隔开设置,所述回流管515的下端向下延伸至所述左排污筒507内部,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510下端与所述回流管515外侧壁之间密闭设置有环状的第二封板516。当燃气进入气液分离筒筒体510内后,燃气从旋流筒筒体512侧壁上的通孔进入旋流筒筒体512与气液分离筒筒体510之间的间隙内往下流动,然后经旋流筒筒体512与回流管515之间的间隙往上流道,然后再经回流筒515内往下流到进入第三排污筒501的左排污筒507内,然后进入精滤筒504,燃气在气液分离筒503内上下起伏的流道,加速了燃气中水汽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封板516上设置有通孔。使得在第二封板516上的水能够及时的流入左排污筒507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旋流筒筒体512的通孔上对应的设置有弯头517,所述弯头517水平设置,所述弯头517位于所述旋流筒筒体512与所述气液分离筒筒体510之间的间隙内,各个所述弯头517的朝向一致。在旋流筒筒体512的通孔上设置朝向一致的弯头517,当燃气经过弯头517进入旋流筒筒体512与气液分离筒筒体510之间的间隙内时,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往下流动,进一步加速了燃气中水汽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精滤筒504内设置有网格状的第七隔板518,所述第七隔板518下侧间隔设置有若干滤棒519。通过滤棒519吸收燃气中的水分、粉尘、焦油和其他杂质,提高燃气的清洁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储气柜6包括储气柜本体601,所述储气柜本体601与所述精滤筒504之间通过燃气管道连接,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601与所述精滤筒504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设置有检火装置602,所述检火装置602包括检火管道603和设置在所述检火管道603上的燃烧头604,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601与所述精滤筒504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连接有废气管道605,所述废气管道605上设置有第一连通阀606,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601与所述精滤筒504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阀607。由于气化炉1产出燃气的质量优劣并不能一直保持一致,所以设置检火装置602,当燃烧头604处火焰平稳时,说明燃气质量好,可以直接送入储气柜6内,当燃烧头604处火焰熄灭时,说明此时燃气质量不好,则关闭第二连通阀607,同时打开第一连通阀606,使燃气从废气管道605排出,而不进入储气柜6内,保证了储气柜6内燃气的质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连接所述储气柜本体601与所述精滤筒504之间的燃气管道上还设置有加臭装置608。由于燃气本身的气味不浓,所以通过加臭装置608在燃气中加入臭味剂,使用户在使用时,当燃气发生泄漏时,能够及时发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上端和下端分别密闭设置有炉盖和炉底,所述炉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炉身内部设置有外缘与所述炉身的内壁相配合的蓖子,所述蓖子将所述炉身的内部空腔隔开为位于上方的燃料腔和位于下方的灰腔,所述灰腔对应的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灰腔上半部分对应所述炉身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腔对应的炉身内壁上设置有耐火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中,下部分耐火层的厚度大于上部分耐火层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层中,下部较厚的耐火层与上部较薄的耐火层之间通过斜坡状的耐火层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灰腔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灰口,所述第一出灰口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一灰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腔下端对应的所述炉身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灰口,所述第二出灰口上可拆卸的设置有与其密闭配合的第二灰盖。
CN201420115425.2U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1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5425.2U CN203741281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5425.2U CN203741281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1281U true CN203741281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542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1281U (zh) 2014-03-13 2014-03-13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12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5482A (zh) * 2018-12-11 2019-04-16 东莞丰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送料及燃气灶多产线汇流总装生产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5482A (zh) * 2018-12-11 2019-04-16 东莞丰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送料及燃气灶多产线汇流总装生产系统
CN109625482B (zh) * 2018-12-11 2023-08-25 东莞丰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立体送料及燃气灶多产线汇流总装生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1011Y (zh) 循环除焦油秸秆气化炉
CN203728782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
CN205586716U (zh) 一种复合多效厨房油烟净化装置
CN103805283B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
CN204535440U (zh) 一种窑炉烟气二次利用装置
CN203741281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气化炉
CN203728781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冷却除尘装置
CN107270319A (zh) 一种火力发电用多流程油烟净化处理装置
CN203728779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副炉
CN203807415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储气柜
CN203728783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精过滤装置
CN203728780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真空泵
CN209093006U (zh) 环保型取暖装置
CN204848787U (zh) 一种冷凝除焦装置
CN207552265U (zh)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气体分离设备
CN203724905U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化生产线用过滤器
CN201201939Y (zh) 一种秸秆气化炉及秸秆燃气净化装置
CN204693790U (zh) 一种含有耐火材料的清洁环保型锅炉
CN205279096U (zh) 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
CN105485691B (zh) 悬浮式燃烧碳化裂解一体设备
CN106801861A (zh) 节能环保型蒸汽锅炉
CN210345860U (zh) 汽水两用分体往复烟道式锅炉
CN102353138B (zh) 多功能高效节能锅炉
CN101270883B (zh) 秸秆制气生态炉
CN104830374A (zh) 一种生物质燃料气碳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