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7318U -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7318U
CN203707318U CN201420086525.7U CN201420086525U CN203707318U CN 203707318 U CN203707318 U CN 203707318U CN 201420086525 U CN201420086525 U CN 201420086525U CN 203707318 U CN203707318 U CN 2037073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energy
generation device
energy generation
antenna
antenna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865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KYE Systems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0865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73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73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73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适用于与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此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隔磁基板与天线图案。隔磁基板用以增益磁场强度。天线图案印刷于隔磁基板的其中的一面。此天线图案用以接收电流信号,并依据上述的电流信号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

Description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A与图1B,为根据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爆炸图;图1B为根据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A与图1B所示,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9主要包括壳体90、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FPC)92、天线图案94以及隔磁基板96。壳体90包括有底壳900与盖体902。底壳900用以提供一个容置空间,以供软性电路板92、天线图案94以及隔磁基板96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盖体902用以覆盖于底壳900之上,以使上述的容置空间形成一种封闭空间,借此保护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的软性电路板92、天线图案94以及隔磁基板96。
软性电路板92的使用材料可是由玻纤材料(FR4)或是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亚酰胺(polyimide,PI)等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基板。天线图案94印刷于软性电路板92上,故天线图案94亦可称为印刷天线(printed antenna)或电路板天线(circuit board antenna)。隔磁基板96设置于软性电路板92的背离天线图案94的一侧,亦即隔磁基板96叠合于印刷有天线图案94的软性电路板92之下,此隔磁基板96用以增益天线图案94所产生的磁场强度。
在电磁能产生装置9的制造过程中,天线图案94会先印刷于软性电路板92之上,并将印刷有天线图案94的软性电路板92叠合在隔磁基板96之上。接着,将印刷有天线图案94的软性电路板92与隔磁基板96设置于底壳900的容置空间。最后,将盖体902覆盖于底壳900之上,以使上述的容置空间形成一种封闭空间。
然而,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9由于需要先将天线图案94印刷于软性电路板92,再将隔磁基板96设置于印刷有天线图案94的软性电路板92之下的关系,使得电磁能产生装置9本身的壳体90厚度需要设计的较厚,并使电磁能产生装置9的制造成本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其通过将天线图案直接地印刷于隔磁基板,而省去软性电路板的设置,进而减少了电磁能产生装置的壳体厚度与制造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磁能产生系统,此电磁能产生系统包括输入装置与电磁能产生装置,其中电磁能产生装置适用于与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隔磁基板与天线图案。隔磁基板用以增益磁场强度。天线图案印刷于隔磁基板的其中的一面,此天线图案用以接收电流信号,并依据上述的电流信号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隔磁基板为具有高导磁系数的吸波材料。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能产生装置为数码板,输入装置为无电池数码笔。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天线图案为单极天线、倒L型天线、倒F型天线或回圈天线。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天线图案为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磁能产生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适用于与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且此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隔磁基板与天线图案。隔磁基板用以增益磁场强度。天线图案印刷于隔磁基板的其中的一面,此天线图案用以接收电流信号,并依据上述的电流信号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隔磁基板为具有高导磁系数的吸波材料。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电磁能产生装置为数码板,输入装置为无电池数码笔。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天线图案为单极天线、倒L型天线、倒F型天线或回圈天线。
于其中一实施例中,天线图案为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通过将天线图案印刷于隔磁基板上,使得电磁能产生装置可直接地通过印刷于隔磁基板上的天线图案来对输入装置提供电磁能。
以上的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1B为根据公知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侧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爆炸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侧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9电磁能产生装置            10、90壳体
100、900底壳                  102、902盖体
12、96隔磁基板                14、94天线图案
92软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参照图2A与图2B,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爆炸图;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侧视图。需先一提的是,图2A与图2B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的可能基本结构。因此,在图2A与图2B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可能更为复杂,先予叙明。
如图2A与图2B所示,电磁能产生装置1主要包括壳体10、隔磁基板12与天线图案14。此电磁能产生装置1用以产生电磁能,以对位于电磁能产生装置1附近的一种输入装置(未绘示于图式)进行充电,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1适用于与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1可以与输入装置形成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入装置为一种与电磁能产生装置1相匹配的电子装置。举例来说,若电磁能产生装置1为一种数码板(digitizer,亦称数码绘图板、电绘板或是手写板)时,输入装置则可以为一种用以绘图或是写字的电磁笔;若电磁能产生装置1为一种触控式电子装置(例如Samsung的Galaxy Note系列产品)时,输入装置则可以为一种用以绘图、写字与输入操作指令的电磁笔(例如对应于Galaxy Note系列的S-Pen触控笔)或是电容笔。此外,若输入装置为具有Qi无线充电标准的手持式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或平板电脑)时,则电磁能产生装置1即为一种具有Qi无线充电标准的充电座。以下分别就电磁能产生装置1中的各元件作详细的说明。
壳体10包括有底壳100与盖体102。底壳100用以提供一个容置空间,以供隔磁基板12与天线图案14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盖体102用以覆盖于底壳100之上,以使上述的容置空间形成一种封闭空间,借此保护设置于此容置空间中的隔磁基板12与天线图案14。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壳体10的形状大小、壳体10的使用材料以及壳体10的制造方式,举例来说,壳体10可以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所制成。
隔磁基板12用以控制天线图案14所产生的磁场的分布,除了可以抑制磁场的传播方向以避免磁场外泄之外,更可以借此增益磁场的强度。于实务上,隔磁基板12为一种具有高导磁系数(high permeability)的吸波材料,此吸波材料一般会电性连接至一个接地电位。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隔磁基板12设置于壳体10的容置空间中的位置、于容置空间中所占的空间比例以及大小形状。
天线图案14印刷(printing)于隔磁基板12的其中的一面,此天线图案14用以接收电流信号,并依据此电流信号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更详细来说,电磁能产生装置1可以通过天线图案14中的信号馈入点来接收上述的电流信号,使得天线图案14会形成具有一个共振频带的电流路径,并据以产生电磁能给输入装置。在实际的操作中,天线图案14可以通过隔磁基板12的作用,而使得磁场的传播方向可以集中于输入装置,据以使得提供给输入装置的电磁能更加的提高,进而提升输入装置的充电效率。于实务上,天线图案14亦可选择性地嵌入于隔磁基板12中,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天线图案14为一种回圈天线(loop antenna),但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天线图案14的类型,举例来说,天线图案14亦可以为一种单极天线(monopole antenna)、倒L型天线(inverted L antenna,简称ILA)、倒F型天线(inverted F antenna,简称IFA),但不以上述类型为限。此外,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限制天线图案14的使用材料以及所使用的频带,举例来说,天线图案14的材料可以为一种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而天线图案14的操作频带可以是位于工业科学医用频带(industry science and medicineband,简称ISM频带),但不以上述为限。在天线图案14印刷于隔磁基板12的过程中,天线图案14可以是以单层或多层的方式印刷于隔磁基板12上。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1与输入装置的作动关系,以下将以电磁能产生装置1为一种数码板的实施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本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装置1为数码板的关系,故电磁能产生装置1的壳体10中更可以包括有一个检测模块(未绘示于图式),此检测模块用以检测输入装置于电磁能产生装置1上的位置坐标。更详细来说,检测模块用检测电磁能产生装置1的磁场变化。当输入装置于电磁能产生装置1上移动而使电磁能产生装置1的磁场产生变化时,则电磁能产生装置1中的检测模块则会依据磁场的变化而计算出输入装置的位置坐标、倾斜角度以及操作状态(例如移动速度或是输入装置的压感)等。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输入装置为一种无电池数码笔(亦称无电池电磁笔)。此种无电池数码笔虽然内部没有能量来源但具有一组共振电路,此共振电路可以接收电磁能产生装置1中的天线图案14所发射的电磁能,并将电磁能储存于共振电路的线圈以及电容之中。当共振电路的线圈以及电容储存能量到一定程度后,电磁能产生装置1中的天线图案14会停止发射电磁能,此时无电池数码笔便会自动开始发射指示有操作指令的电磁信号给电磁能产生装置1,使得电磁能产生装置1或是电性连接于电磁能产生装置1的计算机装置(例如台式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可以执行对应的操作指令。而当共振电路的线圈以及电容所储存能量消耗完时,电磁能产生装置1中的天线图案14将会重新产生电磁能,并重复上述的动作。
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此电磁能产生装置通过将天线图案印刷于隔磁基板上,使得电磁能产生装置可直接地通过印刷于隔磁基板上的天线图案来对输入装置提供电磁能。借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可以省去将天线图案印刷于软性电路板,再将印刷有天线图案的软性电路板叠合于隔磁基板之上的制造程序,进而减少了电磁能产生装置的壳体厚度,并降低了制造成本,十分具有实用性。

Claims (10)

1.一种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与一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该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
一隔磁基板,用以增益磁场强度;以及
一天线图案,印刷于该隔磁基板的其中的一面,用以接收一电流信号,并依据该电流信号产生一电磁能给该输入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隔磁基板为具有高导磁系数的吸波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能产生装置为数码板,该输入装置为无电池数码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图案为单极天线、倒L型天线、倒F型天线或回圈天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能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图案为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
6.一种电磁能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输入装置;以及
一电磁能产生装置,适用于与该输入装置产生电磁共振,该电磁能产生装置包括:
一隔磁基板,用以增益磁场强度;以及
一天线图案,印刷于该隔磁基板的其中的一面,用以接收一电流信号,并依据该电流信号产生一电磁
能给该输入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能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隔磁基板为具有高导磁系数的吸波材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能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电磁能产生装置为数码板,该输入装置为无电池数码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能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图案为单极天线、倒L型天线、倒F型天线或回圈天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能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天线图案为金属材料、磁性材料或导电陶瓷材料。
CN201420086525.7U 2014-02-27 2014-02-27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73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6525.7U CN203707318U (zh) 2014-02-27 2014-02-27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86525.7U CN203707318U (zh) 2014-02-27 2014-02-27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318U true CN203707318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8652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7318U (zh) 2014-02-27 2014-02-27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73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550B (zh) * 2014-12-31 2016-11-01 Magnetic coil structure improve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6550B (zh) * 2014-12-31 2016-11-01 Magnetic coil structure improv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93326B1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EP292941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ree-dimensional gesture detecting display
CN102087565B (zh) 应用在触控板模块的触控笔及其主动发射信号的方法
CN202068693U (zh) 终端前壳的壳体及终端
CN208285078U (zh) 一种磁吸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EP3734761B1 (en) Loop type antenna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EP418428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9390694B (zh) 用于动态改变其多个天线的接地点的电子设备及方法
CN201966315U (zh) 天线模块及运用此模块的触控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3904411A (zh) 具有nfc天线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4464443U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203707318U (zh) 电磁能产生系统与电磁能产生装置
CN104503611B (zh) 一种多功能触摸集成电路、芯片及触摸屏终端
CN202854728U (zh) 无线笔
EP4297546A1 (en) Shielding memb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shielding member
TW201537823A (zh) 具有天線單元之鍵盤模組及其所適用之電子裝置
CN209843934U (zh) 单面板近场通讯天线模组及其通讯设备
CN203760630U (zh) Nfc天线
CN103365522A (zh) 结合磁感应天线的触控装置
CN203350819U (zh) 笔型感应输入装置
CN203433503U (zh) 电磁能产生装置
CN202649974U (zh) 触控板与使用该触控板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EP429718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tenna
EP434012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antenna
US1200161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p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