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4143U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4143U
CN203704143U CN201320597809.8U CN201320597809U CN203704143U CN 203704143 U CN203704143 U CN 203704143U CN 201320597809 U CN201320597809 U CN 201320597809U CN 203704143 U CN203704143 U CN 203704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unit
indoor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78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配川知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4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414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机,即使是低负荷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除湿,并能够降低用于进行该除湿运转的热交换部分的压力损失。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中,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辅助热交换器(20)和配置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下风侧的主热交换器(21)。在以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时,供给到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全部蒸发。因此,只有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游侧的一部分是蒸发区域,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范围是过热区域。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且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内径为4.4mm以上。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行除湿运转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空调机中有这样的空调机:在主热交换器的背面侧配置辅助热交换器,仅利用辅助热交换器使制冷剂蒸发来进行局部除湿,由此在低负荷时(压缩机的转速较低时),例如室温与设定温度之差足够小、所需要的冷却能力较小时,也能够进行除湿。在该空调机中,将蒸发区域限定于辅助热交换器,将温度传感器配置在该蒸发区域的下游侧,并控制成固定的过热程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727
但是,在使成为固定的过热程度的控制中,在负荷比较大时,将导致蒸发温度下降,然而在蒸发温度过低时有可能导致冻结,并且如果降低蒸发温度,将导致冷冻循环的效率下降。另外,相反在负荷非常小时,导致蒸发温度上升,存在不能进行除湿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者发现,在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的空调机中,在除湿运转时控制压缩机和膨胀阀,使得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蒸发区域和过热区域,由此即使是低负荷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除湿。
并且,在该空调机中,通过增大除湿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可变化范围(热交换部分),即使是相同的蒸发温度时也能够使较多的制冷剂蒸发,因而能够增大除湿能力的变化幅度。但是,该热交换部分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存在使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即使是低负荷时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除湿,并且能够降低用于进行该除湿运转的热交换部分的压力损失。
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剂,使用混合了75%以上的R32的制冷剂,并且,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和在所述多个翅片内扩管而成的导热管,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被控制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和所述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过热区域,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为4.4mm以上。
在该空调机中,作为制冷剂,使用混合了75%以上的R32的制冷剂,并且,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构成为4.4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该热交换部分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
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A制冷剂,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和在所述多个翅片内扩管而成的导热管,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被控制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和所述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过热区域,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为4.9mm以上。
在该空调机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制冷剂,并且,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构成为4.9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该热交换部分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
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一或者第二方面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辅助热交换器,其包括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和主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在该空调机中,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构成为辅助热交换器,因此能够容易使该辅助热交换器的导热管与主热交换器的导热管的结构不同。
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空调机是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热交换器具有:前面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室内机内的前面侧;和背面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室内机内的背面侧,所述辅助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前方。
在该空调机中,能够增大辅助热交换器的面积,因而能够扩大辅助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变化的范围。
实用新型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以下效果。
在第一方面中,作为制冷剂,使用混合了75%以上的R32的制冷剂,并且,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构成为4.4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该热交换部分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
在第二方面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制冷剂,并且,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构成为4.9mm以上,因此能够抑制该热交换部分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
在第三方面中,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成为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构成为辅助热交换器,因此能够容易使该辅助热交换器的导热管与主热交换器的导热管的结构不同。
在第四方面中,能够增大辅助热交换器的面积,因而能够扩大辅助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变化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简要剖视图。
图3是说明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
图4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控制部的图。
图5表示在膨胀阀中使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变化的一例。
图6是说明以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时的控制的图。
图7的(a)是表示没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的剖视图的图,图7的(b)是表示具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的剖视图的图。
图8是表示变更辅助热交换器的导热管的管径时的评价的曲线图。
标号说明
1 空调机;2 室内机;3 室外机;10 压缩机;12 室外热交换器;13 膨胀阀;14室内热交换器;16 室内风扇;20 辅助热交换器;21 主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机1的实施方式。
<空调机1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具有用于设置在室内的室内机2、和用于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并且,空调机1具有将压缩机10、四通阀11、室外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和室内热交换器14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中,压缩机10的喷出口通过四通阀11与室外热交换器12连接,该室外热交换器12与膨胀阀13连接。并且,膨胀阀13与室内热交换器14的一端连接,该室内热交换器14的另一端通过四通阀11与压缩机10的吸入口连接。室内热交换器14具有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
空调机1能够进行制冷运转模式、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的运转,能够利用遥控器选择任意一种运转并进行运转开始操作、或者进行运转切换操作和运转停止操作。并且,能够用遥控器设定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并通过使室内风扇的转速变化来变更室内机2的风量。
在制冷运转模式和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如图示的实线箭头所示,形成如下的制冷循环或者除湿循环:从压缩机10喷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11开始依次流向室外热交换器12、膨胀阀13、辅助热交换器20、主热交换器21,在主热交换器21经过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1返回到压缩机10。即,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热交换器14(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制热运转模式时,通过切换四通阀11,如图示的虚线箭头所示,形成如下的制热循环:从压缩机10喷出的制冷剂从四通阀11开始依次流向主热交换器21、辅助热交换器20、膨胀阀13、室外热交换器12,在室外热交换器12经过的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1返回到压缩机10。即,室内热交换器14(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外热交换器12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
室内机2在上表面具有室内空气的吸入口2a,在前面下部具有空调用空气的吹出口2b。在室内机2内从吸入口2a朝向吹出口2b形成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中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4和横流型的室内风扇16。因此,在室内风扇16旋转时,室内空气从吸入口2a被吸入室内单元1内。在室内机2的前侧,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通过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流向室内风扇16侧。另一方面,在室内机2的背面侧,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通过主热交换器21流向室内风扇16侧。
室内热交换器14如上所述具有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主热交换器21在以制冷运转模式和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运转时被配置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下游侧。主热交换器21具有配置在室内机2的前面侧的前面热交换器21a、和配置在室内机2的背面侧的背面热交换器21b,该热交换器21a、21b被配置成包围室内风扇16的倒V字状。并且,辅助热交换器20配置在前面热交换器21a的前方。辅助热交换器20和主热交换器21(前面热交换器21a、背面热交换器21b)分别具有多片翅片、和在多片翅片内扩管而成的导热管。
在制冷运转模式和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如图3所示,从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下方的端部附近配置的液体入口17a供给液体制冷剂,该供给的液体制冷剂以接近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的方式流动。进而,从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配置的出口17b流出,并流入分支部18a。在分支部18a被分支后的制冷剂分别从主热交换器21的3个入口17c供给到前面热交换器21a的下方部分和上方部分以及背面热交换器21b,然后从出口17d流出并在合流部18b合流。并且,在制热运转模式时,制冷剂向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并且,在空调机1中,在以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时,从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17a供给的液体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全部蒸发。因此,只有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17a附近的局部范围是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因此,在以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时,在室内热交换器14中,只有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游侧的一部分是蒸发区域,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范围和主热交换器21都是过热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是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4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
并且,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过热区域中流过的制冷剂,在被配置于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下方部分的下风侧的前面热交换器21a的下方部分流过。因此,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中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被冷却的空气,在前面热交换器21a被加热后从吹出口2b被吹出。另一方面,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中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过热区域和前面热交换器21a流过的空气、和在背面热交换器21b流过的空气,以与室内温度大致相同的温度被从吹出口2b吹出。
在空调机1中,如图1所示,在室外机3安装有蒸发温度传感器30,该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在制冷剂回路中的膨胀阀13的下游侧的蒸发温度。并且,在室内机2安装有:室内温度传感器31,其检测室内温度(来自室内机2的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的温度);和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其检测在辅助热交换器20中液体制冷剂的蒸发是否结束。
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如图3所示配置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并且,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过热区域中,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几乎不被冷却。因此,在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温度与室内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到蒸发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结束、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范围是过热区域。并且,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配置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中间部的导热管。因此,能够在室内热交换器14的中间部附近检测制冷制热运转的冷凝温度或者蒸发温度。
如图4所示,压缩机10、四通阀11、膨胀阀13、驱动室内风扇16的马达16a、蒸发温度传感器30、室内温度传感器31以及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与空调机1的控制部连接。因此,控制部根据来自遥控器的命令(运转开始操作或室内温度的设定温度等)、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蒸发温度、室内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室内温度(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热交换中间温度,来控制空调机1的运转。
并且,在空调机1中,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压缩机10和膨胀阀13被控制为,辅助热交换器20具有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和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过热区域,而该蒸发区域的范围根据负荷而变化。其中,所谓根据负荷而变化是指根据供给到蒸发区域的热量而变化,热量例如是根据室内温度(吸入空气的温度)和室内风量决定的。并且,能够对应必要除湿能力(必要制冷能力),根据例如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检测负荷。
根据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控制压缩机10,控制成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较大时负荷较大,因而压缩机10的频率增加,而在室内温度与设定温度之差较小时负荷较小,因而压缩机10的频率减少。
根据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蒸发温度控制膨胀阀13。如上所述,在压缩机10的频率被控制的状态下,膨胀阀13被控制成,使蒸发温度成为接近目标蒸发温度(12℃)附近的预定范围(10℃-14℃)内的温度。优选该蒸发温度的预定范围被控制成固定值,而与压缩机10的频率无关。但是,在根据频率而稍微变化时,只要实质上是固定值就没有问题。
这样,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通过根据负荷控制压缩机10和膨胀阀13,能够使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变化,从而使蒸发温度成为预定范围内的温度。
在空调机1中,辅助热交换器20和前面热交换器21a分别具有12段的导热管。并且,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成为蒸发区域的段数为前面热交换器21a的段数的一半以上的情况下,能够充分扩大辅助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范围,因而能够充分应对负荷的变动。尤其是在负荷较大时具有效果。
图5表示在膨胀阀13中使开度变化时的流量变化。膨胀阀13的开度根据所输入的驱动脉冲的脉冲数而连续变化。并且,随着开度减小,流过膨胀阀13的制冷剂的流量减少。在膨胀阀13中,在开度t0时处于全闭状态,在开度t0~t1之间,随着开度增大,流量按照第1斜率而增加,在开度t1~t2之间,随着开度增大,流量按照第2斜率而增加。其中,第1斜率大于第2斜率。
关于空调机1以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时的控制,根据图6进行说明。
首先,在利用遥控器进行除湿运转开始操作后(步骤S1),通过判断是否是压缩机频率小于上限频率、且热交换中间温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来判断是否是在制冷运转时负荷较小而不能除湿的状态(步骤S2)。在步骤S2中,判断压缩机频率是否小于除湿运转模式时的上限频率、是否是在制冷运转时负荷较小而不能除湿的状态,然而在压缩机频率小于上限频率的情况下,在蒸发温度较低时认为能够除湿,因而在蒸发温度低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不会判断为是在制冷运转时负荷较小而不能除湿的状态。因此,在步骤S2中,在负荷较小、且蒸发温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是在制冷运转时不能除湿的状态。
并且,在判断为压缩机频率小于上限频率、且热交换中间温度高于除湿临界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2:是),由于在制冷运转时负荷较小而不能除湿,因而急速将阀门开度关闭,开始除湿运转(步骤S3)。于是,开始如下的除湿运转:从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17a供给的液体制冷剂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中途全部蒸发,只有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17a附近的局部范围成为蒸发区域。
在除湿运转开始后,通过判断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蒸发温度是否低于下限值,来判断蒸发温度是否过低(步骤S4)。在蒸发温度低于下限值(用于防止膨胀阀13的阻塞的下限值)的情况下,认为膨胀阀13接近阻塞状态。因此,在步骤S4中判断膨胀阀13是否接近阻塞状态,并判断是否需要增大阀门开度。
并且,在判断为蒸发温度低于下限值(膨胀阀13接近阻塞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4:是),通过判断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是否高于室内温度,来判断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是否结束(步骤S5)。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是过热区域的情况下,来自吸入口2a的吸入空气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几乎不被冷却,因而室内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2检测出的热交换中间温度成为接近室内温度传感器31检测出的室内温度的温度或者高于室内温度的温度。因此,在步骤S5,在热交换中间温度是比室内温度低出校正量的温度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判断为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从而判断为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范围是过热区域,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结束。
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5:否),虽然是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未结束的状态,但是急速将阀门开度打开(步骤S6)。然后,在从辅助热交换器20的液体入口17a供给的液体制冷剂流向主热交换器21的状态下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
另一方面,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5:是),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结束,处于辅助热交换器20具有蒸发区域和过热区域的状态,将阀门开度大幅打开(步骤S8)。然后,变更压缩机的频率使得室内温度接近室内设定温度(步骤S9)。进而,判断压缩机频率是否小于上限频率(步骤S10)。在压缩机频率为上限频率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0:否),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除湿,因而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在压缩机频率小于上限频率的情况下(步骤S10:是),处于除湿运转的状态,转移到步骤S4。
在步骤S2,在判断为压缩机频率为上限频率以上、或者热交换中间温度为除湿临界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2:否),处于在制冷运转时能够除湿的状态,因而开始制冷运转(步骤S7)。
在步骤S4,在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蒸发温度为下限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4:否),通过判断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是否高于室内温度,来判断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是否结束(步骤S11)。
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结束,处于辅助热交换器20具有蒸发区域和过热区域的状态,判断蒸发温度是否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预定范围内的温度(步骤S12)。这样,在步骤S12判断是否需要变更阀门开度,以便使蒸发温度传感器30检测出的蒸发温度成为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预定范围内的温度。
在步骤S12,在蒸发温度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预定范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2:是),不需要变更阀门开度,因而转移到步骤S9。
另一方面,在蒸发温度不是目标蒸发温度附近的预定范围内的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2:否),判断蒸发温度是否低于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3)。在蒸发温度低于目标蒸发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3:是),稍微打开阀门开度,使得蒸发温度接近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4)。另一方面,在蒸发温度高于目标蒸发温度的情况下(步骤S13:否),稍微关闭阀门开度,使得蒸发温度接近目标蒸发温度(步骤S15)。然后,转移到步骤S9。
在步骤S11中,在热交换中间温度(辅助热交换器20的上端附近的下风侧的空气温度)为室内温度以下的情况下(步骤S11:否),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未结束,因而将阀门开度大幅关闭(步骤S16)。然后,转移到步骤S9。
这样,在空调机1中进行控制,使得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变化。例如,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在当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是预定面积时负荷增大的情况下,压缩机10的频率增加,并且大幅变更膨胀阀13的开度。因此,即使是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大于预定面积、被吸入到室内机2的风量固定时,实际通过蒸发区域的风量也增加。
另一方面,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在当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是预定面积时负荷减小的情况下,压缩机10的频率减小,并且小幅变更膨胀阀13的开度。因此,即使是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的范围小于预定面积、被吸入到室内机2的风量固定时,实际通过蒸发区域的风量也减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空调机1的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即使是负荷非常小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除湿,然而即使是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也需要预定的制冷能力。因此,在空调机1中,辅助热交换器20需要具有约10段的导热管,然而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管径较小的情况下,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有时会降低室内热交换器14的能力。
因此,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对于具有能够得到预定的制冷能力的约10段的导热管的辅助热交换器20,进行通过变更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管径是否能够得到预定的制冷能力的评价。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制冷剂使用R32的情况和使用R410A的情况,通过在具有10段的导热管的辅助热交换器20中变更导热管的管径进行了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将室内温度设为27℃,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出口蒸发温度设为15℃,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宽度(沿着导热管的长度)设为600-670mm。
表1表示关于制冷剂使用R32时的6种导热管的评价,表2表示关于制冷剂使用R410A时的6种导热管的评价。
【表1】
【表2】
在表1和表2中,记述了关于6种导热管的扩管前的导热管的外径和内径、扩管后的导热管的外径和内径。图7的(a)是没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和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图7的(b)是具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剖视图和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图。在表1和表2中,扩管后的导热管的内径r如图7的(a)所示,对于没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是指扩管后的导热管的内表面的直径。对于如图7(b)所示具有内表面槽的导热管,扩管后的导热管的内径r是指扩管后的导热管的内表面的槽与槽之间的凸部的前端、和呈180度相对的凸部的前端之间的距离(最内径),所述内表面槽的多个槽在导热管的内表面平行地呈螺旋状延伸,在槽与槽之间配置有凸部。
并且,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分别使用6种导热管并进行了5.6kW的制冷运转的情况下,根据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与室内温度(吸入空气的温度)的温度差进行了评价。
在表1和表2中,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为室内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评价为○,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评价为×。这样,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为室内温度以下的情况下评价为○,是因为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辅助热交换器20作为冷凝器而非蒸发器发挥作用。因此,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管径较小,因而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在制冷运转时降低了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因而评价为×。
在表1中,在例如使用R32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是5.99mm的情况下,入口蒸发温度为17.6℃,入口蒸发温度低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27℃,因而评价为○。
在表2中,在例如使用R410A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是5.99mm的情况下,入口蒸发温度为19.3℃,入口蒸发温度低于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27℃,因而评价为○。
图8是与上述的表1和表2的评价对应的曲线图。在图8中,横轴表示扩管后的内径,纵轴表示入口蒸发温度与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的温度差。
根据图8可知,在使用R32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是4.4mm以上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为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27℃以下,因而评价为○。
另外,可知在使用R410A制冷剂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是4.9mm以上的情况下,在辅助热交换器20的入口蒸发温度为吸入空气的温度(室内温度)27℃以下,因而评价为○。
这样,在空调机1中,在使用R32制冷剂时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设为4.4mm以上的情况下,以及在使用R410A制冷剂时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的扩管后的内径设为4.9mm以上的情况下,辅助热交换器20的压力损失在制冷运转时较小,因而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14的能力在制冷运转时下降。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使用扩管后的内径为7.58mm以下的导热管(扩管前的外径为8mm以下的导热管)。
<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的特征>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并且,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4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形成为4.4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辅助热交换器20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14的能力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A制冷剂,并且,将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4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形成为4.9mm以上,由此能够抑制辅助热交换器20在制冷运转时成为较大的压力损失,能够防止室内热交换器14的能力下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在辅助热交换器20中进行液体制冷剂的蒸发的蒸发区域的范围根据负荷而变化,由此即使是被吸入到室内机2中的风量固定时,实际通过蒸发区域的风量也在变化。因此,在负荷较大时在辅助热交换器20完成蒸发,因而不会过度降低蒸发温度而使COP恶化,能够在较宽的负荷范围中持续除湿。并且,由于不需要极度降低蒸发温度,因而不至于冻结,不需要除霜运转。另外,即使是增大风量时也能够除湿,因而即使是较低负荷也能够将房间整体均匀冷却,能够进行除湿,不会感觉到闷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主热交换器21具有配置在室内机2内的前面侧的前面热交换器21a、和配置在室内机2内的背面侧的背面热交换器21b,辅助热交换器20配置在前面热交换器21a的前方,由此能够增大辅助热交换器20的面积,因而能够扩大辅助热交换器20的蒸发区域变化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机1中,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成为室内热交换器14的蒸发区域的部分构成为辅助热交换器20,因此能够容易使该辅助热交换器20的导热管与主热交换器21的导热管的结构不同。
以上根据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应该理解为具体结构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利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进行公开,而且包含与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均等意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辅助热交换器和主热交换器也可以一体地构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是一体构成的,在室内热交换器的最上风侧设有与辅助热交换器对应的部分,在其下风侧设有与主热交换器对应的部分。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时的评价,对于制冷剂使用混合了75%以上的R32的制冷剂时的评价也同样。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进行制冷运转模式、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和制热运转模式的运转的空调机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是以利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以外的方法进行除湿运转的除湿运转模式进行运转的空调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果采用本实用新型,即使在低负荷时负荷有变动,也能够可靠地进行除湿,并且能够防止在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的能力下降。

Claims (4)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 
作为制冷剂,使用R32制冷剂,并且,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和在所述多个翅片内扩管而成的导热管, 
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被控制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和所述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过热区域, 
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为4.4mm以上。 
2.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机具有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阀和室内热交换器连接起来的制冷剂回路, 
作为制冷剂,使用R410A制冷剂,并且,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多个翅片、和在所述多个翅片内扩管而成的导热管, 
在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被控制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液体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区域和所述蒸发区域的下游侧的过热区域, 
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可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扩管而成的导热管的内径为4.9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内热交换器具有:辅助热交换器,其包括在所述预定的除湿运转模式时成为所述室内热交换器的蒸发区域的部分;和主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所述辅助热交换器的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热交换器具有:前面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室内机内的前面侧;和背面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室内机内的背面侧, 
所述辅助热交换器配置在所述前面热交换器的前方。 
CN201320597809.8U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41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436A JP6044238B2 (ja) 2012-09-28 2012-09-28 空気調和機
JP2012-218436 2012-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4143U true CN203704143U (zh) 2014-07-09

Family

ID=5074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780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4143U (zh) 2012-09-28 2013-09-26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4238B2 (zh)
CN (1) CN203704143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47926A1 (zh) * 2018-09-03 2020-03-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US11365335B2 (en) 2017-12-18 2022-06-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frigerant, use thereof,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ing machine
US11435118B2 (en) 2017-12-18 2022-09-06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441802B2 (en) 2017-12-18 2022-09-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441819B2 (en) 2017-12-18 2022-09-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492527B2 (en) 2017-12-18 2022-11-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frigerant, use of said composition, refrigerator having sa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or
US11493244B2 (en) 2017-12-18 2022-11-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unit
US11506425B2 (en) 2017-12-18 2022-11-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535781B2 (en) 2017-12-18 2022-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549041B2 (en) 2017-12-18 2023-0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frigerant, use of said composition, refrigerator having sa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or
US11549695B2 (en) 2017-12-18 2023-0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 unit
US11820933B2 (en) 2017-12-18 2023-11-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906207B2 (en) 2017-12-18 2024-02-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24145A1 (ja) * 2017-12-18 2019-06-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2894B2 (ja) * 1999-09-09 2009-08-1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4848576B2 (ja) * 2000-04-19 2011-12-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93244B2 (en) 2017-12-18 2022-11-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conditioning unit
US11365335B2 (en) 2017-12-18 2022-06-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mprising refrigerant, use thereof, refrigerating machine having sam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ing machine
US11435118B2 (en) 2017-12-18 2022-09-06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source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441802B2 (en) 2017-12-18 2022-09-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11441819B2 (en) 2017-12-18 2022-09-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492527B2 (en) 2017-12-18 2022-11-08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frigerant, use of said composition, refrigerator having sa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or
US11506425B2 (en) 2017-12-18 2022-11-22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535781B2 (en) 2017-12-18 2022-12-27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549041B2 (en) 2017-12-18 2023-0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Composition containing refrigerant, use of said composition, refrigerator having said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refrigerator
US11549695B2 (en) 2017-12-18 2023-01-10 Daikin Industries, Ltd. Heat exchange unit
US11820933B2 (en) 2017-12-18 2023-11-21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US11906207B2 (en) 2017-12-18 2024-02-20 Daikin Industries, Lt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WO2020047926A1 (zh) * 2018-09-03 2020-03-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器组件和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44238B2 (ja) 2016-12-14
JP2014070840A (ja) 2014-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4143U (zh) 空调机
CN104246386B (zh) 空调机
CN105637300B (zh) 空调机
JP5709993B2 (ja) 冷凍空気調和装置
CN104220816B (zh) 空调机
CN102003842B (zh) 蒸发器和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CN104220818B (zh) 空调机
WO2013084432A1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605841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化霜控制方法
WO2013157403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3154621A (zh) 空调机
CN101307964B (zh) 制冷循环装置
US20090044557A1 (en)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CN104246388B (zh) 空调机
US20170198955A1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6705515A (zh) 空调系统和空调
CN104246387B (zh) 空调机
CN210118909U (zh) 空气处理设备
KR101990392B1 (ko) 시설원예용 연속난방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5276879A (zh) 一种空调机组
CN105180430A (zh) 换热设备
JP2014159954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1642437B1 (ko) 난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냉난방 시스템
KR20110085393A (ko) 공기 조화기
AU2013250426B9 (en)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