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
背景技术
随着插头功能的发展,愈来愈多的插头集成了过载保护、漏电保护以及电源线保护等安全保护模块,这些安全保护模块一是保证使用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电击;二是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防止被烧毁。
一种传统的插头,其内部安装有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线路板和导电插片,电路板和导电插片之间设有防止电路板和导电插片导电的绝缘板。这种插头虽然能有较好的安全保护功能,但由于增设线路板和绝缘板等组件,故需要设置大量用于固定线路板和绝缘板的零件,例如:螺钉、固定板及固定柱等零件,这些零件要么需要重新开模制作,增加插头的整体制作成本,要么装配较为费时,如螺钉就需要长时间的旋转才能完成安装,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其组成零件数量和制作零件需要的开模次数均较少,且易于组装,制作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包括壳体、线路板、支板以及插片,所述线路板、所述支板以及所述插片的固定部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支板位于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插片之间,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组件,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装配过程中,将所述支板固定在所述定位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柱、与所述定位柱位置对应的固定柱,所述支板套接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固定柱的末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板的边缘处设有通孔,所述支板通过所述通孔穿套在所述定位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固定在所述上壳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上壳一体成型,所述定位柱固定在所述下壳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下壳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板位置对应的卡位板,所述卡位板向外凸出,所述支板与所述卡位板相卡接,所述支板的一侧面与所述固定板的末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板的边缘处设有卡槽,所述支板通过所述卡槽卡接在所述卡位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壳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上壳一体成型,所述卡位板固定在所述下壳的内侧壁上,且与所述下壳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下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多条用于限制所述线路板移动的肋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支板由绝缘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线路板上设有漏电保护模块、电源线保护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以及插销过热保护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插头通过支板与定位组件相卡接或相套接实现支板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在定位组件的限制下,支板的移动被约束,不需要其他的固定件对支板进行再固定。这种卡接或套接的安装方式不仅使得支板的装配和拆卸过程十分方便,而且还可以减少安装支板所需的零件数,节约成本和安装工序。定位组件与上壳和下壳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定位组件在利用模具制作上壳和下壳的同时便形成了,而不需另行开模制作。此外,下壳的内侧壁上设有多条用于限制线路板移动的肋板,当线路板装入下壳时,其边框与肋板相接触,形成摩擦力约束,阻止肋板在插座壳体内移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上壳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下壳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板安装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板安装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上壳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下壳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板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板安装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板安装的俯视图。
图中:
11、上壳;12、下壳;2、线路板;3、支板;4、插片;41、固定部;51、定位柱;52、固定柱;31、通孔;53、固定板;54、卡位板;32、卡槽;6、肋板;7、电源线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的爆炸图。
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具有安全保护模块的插头,包括壳体、线路板2、支板3、插片4以及电源线接头7。其中,线路板2、支板3以及插片4的固定部41均位于壳体的内部,支板3位于线路板2与插片4之间,用于将线路板2和插片4隔开,防止插片4上的电对线路板2产生干扰。
壳体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插片4的固定部41固定于下壳12内部的矩形孔所在处,插片4伸出壳体外部的部分与插座上的插孔相适配,用于引入电源。上壳11和下壳12的尾部均设有半圆槽,电源线接头7卡接在半圆槽中。
上壳11与下壳12的连接处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用于插头装配时定位,以便于上壳11与下壳12上的孔位对准后在进行装配。上壳11与下壳12装配过程中,将支板3固定在定位组件上,不需要其他的固定件对支板3进行再固定,从而减少安装支板所需的零件数,节约开模部件数量及安装工序。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支板3安装的立体图和俯视图。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定位组件包括四个定位柱51和四个固定柱52,定位柱51与固定柱52一一对应,即位置相对,配合使用。上壳11与下壳12的实际装配过程中,定位柱51上的圆柱体插入固定柱52中。
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板3套接在定位柱51上,然后按压上壳11与下壳12,使得支板3的一侧面与固定柱52的末端相接触,从而使得支板3固定在定位柱51与固定柱52的连接处。
进一步的,支板3的边缘处设有通孔31,支板3通过通孔31穿套在定位柱51上。即具体安装时,先将通孔31套接在定位柱51的圆柱体上,再用固定柱52的末端顶住支板3的上侧面,从而限制了支板3的移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上壳11和下壳12的立体图。
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柱52固定在上壳11的内侧壁上,且与上壳11一体成型,定位柱51固定在下壳12的内侧壁上,且与下壳12一体成型。实际生产中,在利用磨具制作上壳11和下壳12的过程便形成了定位组件,即定位柱51和固定柱52,从而不需另行开模制作定位组件,不仅能有效节约成本,而且减少了装配工序。
如图3所示,分别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下壳12的立体图。
进一步的,下壳12的内侧壁上设有多条肋板6,肋板6用于限制线路板2横向移动,且对线路板2具有支撑作用。下壳12左右侧面上的肋板6之间的横向距离根据线路板2的宽度而设置,下壳12上下侧面上的肋板6之间的纵向距离根据线路板2的长度而设置。
支板3由绝缘材料制成,从而将线路板2和插片4电隔离,防止插片4引入的电源电压对线路板2产生干扰,甚至烧坏线路板2。
实施例二
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上壳11和下壳12的立体图。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组件包括四个固定板53和四个卡位板54,卡位板54相对下壳12的内表面向外凸出,固定板53与卡位板54一一对应,即位置相对,配合使用。
实际安装过程中,先将支板3与卡位板54相卡接,然后用固定板53的末端顶住支板3的一侧面,从而使得支板3固定于定位柱51与固定柱52的之间。
如图8所示,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板3的立体图。
进一步的,支板3的边缘处设有卡槽32,支板3通过卡槽32卡接在卡位板54上。即具体安装时,先将卡槽32卡接在卡位板54的卡板上,再用固定板53的末端顶住支板3的上侧面,从而限制了支板3的移动,使得支板3被固定在线路板于插片4的固定部41之间。
如图9和图10所示,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支板3安装的立体图和俯视图。
进一步优选的,固定板53固定在上壳11的内侧壁上,且与上壳11一体成型,卡位板54固定在下壳12的内侧壁上,且与下壳12一体成型。实际生产中,在利用磨具制作上壳11和下壳12的过程便形成了定位组件,即固定板53和卡位板54。
此外,线路板2上设有漏电保护模块、电源线保护模块、过压保护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插销过热保护模块以及其他保护模块中的一种或多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选用不同的保护模块对插头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