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90231U - 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90231U
CN203690231U CN201320874826.1U CN201320874826U CN203690231U CN 203690231 U CN203690231 U CN 203690231U CN 201320874826 U CN201320874826 U CN 201320874826U CN 203690231 U CN203690231 U CN 203690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piece
run
tab
arc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7482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瑞良
刘洪武
张洵初
王云峰
王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7482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90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90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902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02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wherein arc-extinguishing gas is evolved from stationary part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在外壳中的静触头组件(1)、灭弧室(3),所述静触头组件(1)包括静触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1)还包括一引弧板(11),所述引弧板(11)包括与静触头(12)电连接的根部(113)、远离静触头(12)并延伸至灭弧室(3)内的头部(111),和连接根部(113)与头部(111)并覆盖有一隔弧罩(14)的中间部(112),从根部(113)到头部(111)的方向构成引弧板(11)的长度方向,该隔弧罩(14)包括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沿引弧板(11)长度方向左右布置在中间部(112)的两侧,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的间隙(L1)小于中间部(112)的宽度(L2)。

Description

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壳断路器的静触头包括由镀银铜块制成的导电杆及银触点组成,在断路器开断时,塑壳断路器的触头装置的动、静触头斥开时会产生电弧,由于动触头的触点运动路线在灭弧装置的灭弧栅片的容腔中,故电弧在电动力作用下进入灭弧栅片,将电弧切割成一系列串联的短弧,使电弧变细且快速提高电弧电压,从而达到灭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电弧能否快速熄灭成为关键。所以为了达到更加安全的目的,现有断路器必须向着更加快速的熄灭电弧的方向发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路器,以提高断路器的快速灭弧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在外壳中的静触头组件、灭弧室,所述静触头组件包括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组件还包括一引弧板,所述引弧板包括与静触头电连接的根部、远离静触头并延伸至灭弧室内的头部,和连接根部与头部并覆盖有一隔弧罩的中间部,从根部到头部的方向构成引弧板的长度方向,该隔弧罩包括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沿引弧板长度方向左右布置在中间部的两侧,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间隙L1小于中间部的宽度L2。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弧罩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第一连接部,安置在引弧板下方,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分别设有沿引弧板长度方向的长槽,两长槽形成供容纳所述引弧板的容纳腔体,所述引弧板嵌置于隔弧罩的容纳腔体中。
上述方案中,所述隔弧罩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头部一侧,且包裹引弧板的头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相对面在靠近引弧板的根部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使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对面之间的间隙朝静触头的一端形成喇叭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在靠近头部处之间的间隙小于引弧板的头部在靠近隔弧罩处一端的宽度L3。
上述方案中,所述静触头成U形;所述静触头组件还包括支撑件和与支撑件卡接的支架,所述支撑件和支架设置在引弧板的下方,即静触头和引弧板形成的U形腔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灭弧室设有均匀间隔排布的一组灭弧栅片和设置在一组灭弧栅片顶部的引弧栅, 所述引弧栅的两引弧栅角内侧设有绝缘片。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以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当有短路电流通过时,动触头斥开,静触头电弧弧根沿引弧板运动并与隔弧罩接触,隔弧罩产生气体对电弧弧根进行冷却,同时由于隔弧罩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间隙L1小于引弧板的宽度L2,将弧根限定在L1的宽度之内,使局部电流密度提高,从而增强磁场对电弧的驱动力。
(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效果,当电弧弧根从引弧板的中间部进入引弧板的头部区域时,引弧板的头部靠近隔弧罩一端的宽度L3大于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之间的间隙L1,电弧弧根从原来被限制在L1宽度内向两侧扩展,使得在引弧板的头部区域单位面积上的电弧电流密度降低,电弧更容易在引弧板的头部区域停留,并且抑制电弧弧根往回走,同时隔弧罩产生气体使灭弧室内压强增大,电弧更加迅速的进入灭弧栅片内进行分割并快速熄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触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静触头组件的分解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静触头组件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构成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弧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静触头组件;11、引弧板;111、头部;112、中间部;113、根部;12、静触头;121、银触点;122、U形腔;123、U形面;13、连接板;14、隔弧罩;141、第一侧部;1411、第一斜面;1412、端面;142、第二侧部;1421、第二斜面;1422、端面;143、容纳腔体;144、第一连接部;145、第二连接部;15、支撑件;151、卡块;16、支架;161、卡槽;17、隔弧板;18、绝缘套管;2、动触头组件;21、动触头;3、灭弧室;31、隔弧壁;32、绝缘板;33、引弧栅;331、引弧栅角;3311、孔;332、绝缘片;34、灭弧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参见图1-6所示:
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在外壳中的静触头组件1、动触头组件2、灭弧室3,所述的动触头组件2转动的设置在外壳上与静触头组件1配合,所述的动触头组件2包括动触头21,所述静触头组件1包括连接板13、静触头12、引弧板11、支撑件15,支架16及隔弧板17,所述连接板13与主电路相电连接;所述静触头12成U形,其下端与连接板13电连接,其上端与引弧板11的一端电连接,引弧板11由头部111、中间部112和根部113组成,从根部113到头部111的方向构成引弧板11的长度方向,而在引弧板11上与该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为引弧板11的宽度方向,所述根部113与静触头12电连接,并与静触头12电连接处的宽度与静触头12的宽度一样,所述头部111远离静触头12并延伸至灭弧室3内,优选的形状呈T形,并向灭弧室3内收缩,所述中间部112连接根部113与头部111,并其上覆盖有一隔弧罩14。所述的隔弧罩14优选为产气高聚合体绝缘材料。该隔弧罩14包括第一侧部141、第二侧部142以及连接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第一连接部144和第二连接部145,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沿引弧板11长度方向左右布置在中间部112的两侧,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的间隙L1小于引弧板11的宽度L2。并且,在第一连接部144与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分别设有沿引弧板11长度方向的长槽,两长槽形成供容纳所述引弧板11的容纳腔体143,所述引弧板11嵌置于隔弧罩14的容纳腔体143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4设置在引弧板11下方;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45设置在头部111一侧,且包裹引弧板11的头部111。
所述支撑件15和支架16设置在引弧板11的下方,即静触头12和引弧板11形成的U形腔122内。支撑件15的卡块151和支架16的卡槽161相互卡接,并通过绝缘套管18用紧固件固定安装在静触头12上,所述的支撑件15能有效防止静触头的变形,支架16能有效的阻断电弧烧损连接板13,延长连接板13寿命。
所述隔弧板17优选的形状为呈“┐”形,其一端靠设在静触头12的U形面123上,并包覆住U形面123,另一端安置在外壳上,位于静触头12和动触头组件2两者之间,所述的隔弧板17优选为产气材料,产气的同时,更能有效的阻止电弧进入动触头组件2烧损动触头组件2。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灭弧室3安装于静触头组件1上,由均匀间隔排布的一组灭弧栅片34和设置在一组灭弧栅片34顶部的引弧栅33及左右两侧隔弧壁31铆接而成,在灭弧室3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绝缘板32,绝缘板32优选为产气材料。一组灭弧栅片34中最靠近静触头组件1的一灭弧栅片34与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上表面贴近;所述的引弧栅33的两引弧栅角331上增设有绝缘片332,所述绝缘片332通过引弧栅角331上的孔3311铆接在引弧栅33上,绝缘片332优选为产气材料。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在靠近根部11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1411和第二斜面1421,使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的间隙朝根部113的一端形成喇叭口。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在靠近头部111处之间的间隙小于引弧板11的头部111在靠近隔弧罩14处一端的宽度L3。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靠近引弧板11的头部111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端面1412和第二端面1422,引弧板11在第一端面1412和第二端面1422处的宽度L3大于第一端面1412和第二端面1422之间的间隙。
当有短路电流通过时,动触头21与静触头12斥开。静触头12电弧弧根沿引弧板11运动并与隔弧罩14的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接触,隔弧罩14产生气体对电弧弧根进行冷却,同时隔弧罩14产生气体使灭弧室3内压强增大,第一斜面1411和第二斜面1421对电弧的运动形成导引,导引电弧更加迅速的进入灭弧室3,另外由于隔弧罩的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的间隙L1小于引弧板的宽度L2,电弧弧根直径将被压缩至L1范围内,增强限流效果。更优化的方案是电弧弧根通过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间隙L1后,电弧弧根与隔弧罩14的接触面积增大,因此电弧弧根将稳定的停留在引弧板的头部,电弧更迅速被灭弧栅片34分割并快速熄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断路器,包括外壳以及设在外壳中的静触头组件(1)、灭弧室(3),所述静触头组件(1)包括静触头(12);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组件(1)还包括一引弧板(11),所述引弧板(11)包括与静触头(12)电连接的根部(113)、远离静触头(12)并延伸至灭弧室(3)内的头部(111),和连接根部(113)与头部(111)并覆盖有一隔弧罩(14)的中间部(112),从根部(113)到头部(111)的方向构成引弧板(11)的长度方向,该隔弧罩(14)包括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沿引弧板(11)长度方向左右布置在中间部(112)的两侧,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的间隙(L1)小于中间部(112)的宽度(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罩(1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第一连接部(144),所述第一连接部(144)设置在引弧板(11)下方,在第一连接部(144)与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之间分别设有沿引弧板(11)长度方向的长槽,两长槽形成供容纳所述引弧板(11)的容纳腔体(143),所述引弧板(11)嵌置于隔弧罩(14)的容纳腔体(14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罩(14)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第二连接部(145),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45)设置在头部(111)一侧,且包裹引弧板(11)的头部(1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的相对面在靠近引弧板(11)的根部(113)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1411)和第二斜面(1421),使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相对面之间的间隙朝静触头(12)的一端形成喇叭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141)和第二侧部(142)在靠近头部(111)处之间的间隙小于引弧板(11)的头部(111)在靠近隔弧罩(14)处一端的宽度(L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2)成U形,所述静触头组件(1)还包括支撑件(15)和与支撑件(15)卡接的支架(16),所述支撑件(15)和支架(16)设置在引弧板(11)的下方,即静触头(12)和引弧板(11)形成的U形腔(1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室(3)设有均匀间隔排布的一组灭弧栅片(34)和设置在一组灭弧栅片(34)顶部的引弧栅(33), 所述引弧栅(33)的两引弧栅角(331)内侧设有绝缘片(332)。
CN201320874826.1U 2013-12-27 2013-12-27 断路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0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4826.1U CN203690231U (zh) 2013-12-27 2013-12-27 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74826.1U CN203690231U (zh) 2013-12-27 2013-12-27 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90231U true CN203690231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12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7482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90231U (zh) 2013-12-27 2013-12-27 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902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130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断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62130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断路器
CN103762130B (zh) * 2013-12-27 2017-11-28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03209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及使用该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
CN204558301U (zh) 一种具有磁吹式和气吹式灭弧结构的灭弧系统
CN107578938B (zh) 低压断路器
CN203910660U (zh) 三工位真空灭弧室
CN203690231U (zh) 断路器
CN103762130A (zh) 断路器
CN105470067A (zh) 一种设有具备磁吹和气吹功能的灭弧机构的断路器
CN202150430U (zh) 断路器的灭弧装置
CN205122472U (zh) 一种真空灭弧室
CN104465208A (zh) 真空断路器的真空灭弧室及灭弧方法
CN204144201U (zh) 一种具有增强磁场功能的灭弧室结构
CN206711835U (zh) 大密封腔体的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06312854U (zh) 断路器的触头装置
CN201845662U (zh) 接地开关动触头
CN202796808U (zh) 一种n极的灭弧装置
EP2991092B1 (en) Gas circuit breaker
CN203707012U (zh) 一种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
CN203882932U (zh) 低压断路器
US11482390B2 (en) Arc-extinguish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provided with same
CN207834123U (zh) 开关的触头系统
CN203103210U (zh) 真空灭弧室及使用该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
CN202134427U (zh) 阻断式灭弧室
CN207993777U (zh) 直流接触器有极性组合式灭弧装置
CN207303025U (zh) 断路器
CN205406307U (zh) 一种高压负荷开关触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