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8862U - 光纤配线柜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8862U
CN203688862U CN201320767642.5U CN201320767642U CN203688862U CN 203688862 U CN203688862 U CN 203688862U CN 201320767642 U CN201320767642 U CN 201320767642U CN 203688862 U CN203688862 U CN 2036888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distribution cabinet
face
coiling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676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7676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88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88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88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光纤配线柜,涉及一种配线柜,其结构包括配线架和用于盘绕冗余光纤的光纤绕线装置,所述配线架和光纤绕线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光纤配线柜内,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若干个绕线单元,一个绕线单元对应一个配线架,所述绕线单元和配线架相邻设置;每个绕线单元包括若干个绕线器,一个所述绕线器盘绕一条光纤。每个绕线器上只盘绕一条跳接光纤的冗余光纤,因此即使是被盘绕在底层的跳接光纤受的拉力也不大,盘绕得也不紧,跳接光纤不容易受到损伤,也不会造成传输的信号衰减,后期维护时也方便抽取出被替换的跳接光纤,跳接光纤整齐美观,不会出现跳接光纤耸拉着以及凌乱不堪的情况。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线柜,具体涉及一种带光纤绕线装置的光线配线柜。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入户的推广,光纤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光纤在接到用户设备或者光纤适配器之前,都要先经过光纤配线架上的光纤模块,再采用跳接光纤从光纤模块上接续到用户设备或者光纤适配器上。在跳接光纤数量较多时,就要使用光纤配线柜来进行管理,光纤配线架就安装在配线柜内。
在实际应用中,从光纤模块到用户设备之间的跳接光纤的要预留有冗余的长度,比如,光纤模块到用户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为10米,则采用15米或者20米的跳接光纤,其中的5米或者10米的长度是预留的冗余的长度,这部分光纤称为冗余光纤。对于冗余光纤,现有的配线柜通常是仅设置几个绕线柱,将冗余光纤手动依次从上到下缠绕于绕线柱上,即当位于最上面的绕线柱缠满时,再缠绕于下一个绕线柱上,依此类推,最终将所有冗余光纤均缠绕于绕线柱上,在使用初期可以很好地解决冗余光纤的缠绕的问题,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的增加,以及配线柜的推广应用,渐渐显现出了其结构设计上的缺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其一,多条跳接光纤缠绕在一起,每根绕线柱上的跳接光纤的缠绕情况都是错综复杂的,在后期维护过程中,需要更换跳接光纤时,从绕线柱上将其取出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做法是将跳接光纤剪短,然后再用一条新的跳接光纤来替代,新的跳接光纤的冗余的长度又会再缠绕在绕线柱上,这样绕线柱上的光纤就会越来越多,跳接光纤在绕线柱上的绕线情况也会越来越乱,废弃不用的跳接光纤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数目时,新的跳接光纤无法再缠绕到绕线柱上,由于每根跳接光纤连接在不同的用户设备上,牵涉众多用户,想将所有跳接光纤取下来然后取出废弃不同的跳接光纤并重新整理一下跳接光纤在绕线柱上的缠绕情况是不可能的,就只能再另用一个配线柜了。此外,废弃不用的跳接光纤不取出来也容易被其他工程的人员利用,造成不必要的工程事故;
其二,每根绕线柱上都缠绕着很多根跳接光纤,同一条跳接光纤也可能同时在多个绕线柱上缠绕,被缠绕在底层的跳接光纤承受的拉力较大,也缠绕的较紧,这样会造成传输信号的衰减,跳接光纤也容易受伤甚至折断;
其三,绕线柱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每条跳接光纤的冗余的长度是不定的,这样在将冗余光纤缠绕到绕线柱上时,就可能出现多绕一圈长度不够,少绕一圈剩余的长度又太长,这些剩余的部分就只能耸拉着,影响美观,在施工过程也容易不小心碰到拉断耸拉着的跳接光纤。
其四,绕线柱设置的数量还需要预估,设置得多了,导致绕线柱多余设置占用配线柜内空间,设置得少了,导致剩余的冗余光纤无处缠绕,只能耸拉着。
在光纤得到广泛应用后,光纤配线柜内的跳接光纤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也由于后期维护或者升级更新而遗留的废弃不用的跳接光纤也越来越多,而技术人员往往通过改进绕线柱的结构或者其他手段,来增加一个绕线柱缠绕的冗余光纤的数量,或者仅仅通过增加少许光纤配线柜内绕线柱的数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技术人员的这些常规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事实证明只能缓解上述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废弃的光纤还是取不出来,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后期维护留下的废弃的光纤还是会越来越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配线柜内的冗余光纤整齐美观地盘绕、不会对被盘绕的冗余光纤造成损失、以及能取出被盘绕的光纤的光纤配线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光纤配线柜,包括配线架和用于盘绕冗余光纤的光纤绕线装置,所述配线架和光纤绕线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光纤配线柜内,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若干个绕线单元,一个绕线单元对应一个配线架,所述绕线单元和配线架相邻设置;每个绕线单元包括若干个绕线器,一个所述绕线器盘绕一条光纤。
其中,所述绕线器为绕轮,所述绕轮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与所述顶面和底面连接的圆柱形的用于盘绕所述冗余光纤的中心柱,所述顶面和底面两者之一可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或者两者均可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用于让光纤穿过的穿纤孔。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分别穿过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圆心。
其中,所述绕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面和底面的边缘、用于保护所述绕轮内的光纤的侧面,所述顶面、底面和侧面构成一个圆柱体。
其中,所述中心柱中空,所述绕轮在所述中空的中心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面和/或所述底面转动的绕线电机。
其中,所述光纤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全部绕线电机的运行情况的绕线电机综合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绕轮在所述穿纤孔内穿设有用于保护穿过穿纤孔的光纤的软管。
其中,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支架,所有绕线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架。
其中,所述绕线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
其中,每个绕线单元中的绕线器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排列互相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每个绕线器上只盘绕一条跳接光纤的冗余光纤,因此即使是被盘绕在底层的跳接光纤受的拉力也不大,盘绕得也不紧,跳接光纤不容易受到损伤,也不会造成传输的信号衰减,后期维护时也方便抽取出被替换的跳接光纤,跳接光纤整齐美观,不会出现跳接光纤耸拉着以及凌乱不堪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配线柜的绕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配线柜的绕轮带有软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绕轮1、中心柱11、顶面12、底面13、穿纤孔14、软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配线柜,包括配线架和用于盘绕冗余光纤的光纤绕线装置,冗余光纤即为跳接光纤的冗余部分,所述配线架和光纤绕线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光纤配线柜内,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若干个绕线单元,一个绕线单元对应一个配线架,所述绕线单元和配线架相邻设置;每个绕线单元包括若干个绕线器,一个所述绕线器盘绕一条光纤。绕线器可以直接安装于上述光纤配线柜,本实用新型的光纤配线柜还可以包括支架,所有绕线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架,在需要较多的绕线器的时候,方便快速安装。进一步的,绕线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个配线柜内跳接光纤的数量,安装数量相当的绕线器,后期如果增加跳接光纤,则相应地安装绕线器即可。每个绕线器上只盘绕一条跳接光纤的冗余光纤,因此即使是被盘绕在底层的跳接光纤受的拉力也不大,盘绕得也不紧,跳接光纤不容易受到损伤,也不会造成传输的信号衰减,后期维护时也方便抽取出被替换的跳接光纤,跳接光纤整齐美观,不会出现跳接光纤耸拉着以及凌乱不堪的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选用绕轮1作为绕线器,本实施例的绕轮1包括顶面12、底面13以及与顶面12和底面13连接的圆柱形的用于盘绕所述冗余光纤的中心柱11,顶面12和底面13两者之一可绕所述中心柱11转动或者两者均可绕所述中心柱11转动,顶面12和底面13均开设有用于让光纤穿过的穿纤孔14;进一步地,顶面12和底面13的形状均为圆形,中心柱11的轴线穿过所述顶面12和底面13的圆心;更进一步地,绕轮1还包括与顶面12和底面13的边缘连接的用于保护绕轮1内的光纤的侧面,顶面12、底面13和侧面构成一个圆柱体。使用本实施例的绕轮1盘绕跳接光纤时,先将跳接光纤分别穿过两个穿纤孔14,转动顶面12和底面13两者之一或者同时转动顶面12和底面13,顶面12和底面13的转动方向相反,跳接光纤就会盘绕在中心柱11上,直到跳接光纤冗余的长度全部盘绕到中心柱11上为止,然后锁定顶面12和底面13,以使顶面12和底面13不能转动。其中,如图2所示,还可在穿纤孔14内穿设用于保护穿过穿纤孔14的光纤的软管15,以保证跳接光纤在穿纤孔14处不会发生大角度的弯折从而损伤跳接光纤或者增加信号传输损耗。
进一步地,中心柱11是中空的,绕轮1在中心柱11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面12和/或底面13绕所述中心柱11转动的绕线电机,转动过程使用电机驱动,实现自动跳接光纤的自动盘绕,所述光纤绕线装置还可包括用于控制全部绕线电机的运行情况的绕线电机综合控制系统,当工程规模大,跳接光纤非常多时能显著提高效率。
其中,对每个绕线单元中的绕线器的位置进行排列时,将绕线器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排列互相错开,因为配线柜是竖直放置的,跳接光纤是从竖直方向进入绕线器,再从竖直方向引出绕线器,所以将绕线器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错开,可以保证绕线单元内的绕线器在同时绕线时也不会互相干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光纤配线柜,包括配线架和用于盘绕冗余光纤的光纤绕线装置,所述配线架和光纤绕线装置均安装于所述光纤配线柜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若干个绕线单元,一个绕线单元对应一个配线架,所述绕线单元和配线架相邻设置;每个绕线单元包括若干个绕线器,一个所述绕线器盘绕一条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为绕轮,所述绕轮包括顶面、底面以及与所述顶面和底面连接的圆柱形的用于盘绕所述冗余光纤的中心柱,所述顶面和底面两者之一可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或者两者均可绕所述中心柱转动,所述顶面和底面均开设有用于让光纤穿过的穿纤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形状均为圆形,所述中心柱的轴线分别穿过所述顶面和底面的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绕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顶面和底面的边缘、用于保护所述绕轮内的光纤的侧面,所述顶面、底面和侧面构成一个圆柱体。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中空,所述绕轮在所述中空的中心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顶面和/或所述底面转动的绕线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绕线装置还包括用于控制全部绕线电机的运行情况的绕线电机综合控制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绕轮在所述穿纤孔内穿设有用于保护穿过穿纤孔的光纤的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绕线装置包括支架,所有绕线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柜,其特征在于:每个绕线单元中的绕线器的位置在竖直方向上的排列互相错开。
CN201320767642.5U 2013-11-29 2013-11-29 光纤配线柜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888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7642.5U CN203688862U (zh) 2013-11-29 2013-11-29 光纤配线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67642.5U CN203688862U (zh) 2013-11-29 2013-11-29 光纤配线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8862U true CN203688862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1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6764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88862U (zh) 2013-11-29 2013-11-29 光纤配线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88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193A (zh) * 2013-11-29 2014-02-26 阮辉华 光纤配线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193A (zh) * 2013-11-29 2014-02-26 阮辉华 光纤配线柜
CN103605193B (zh) * 2013-11-29 2016-05-11 阮辉华 光纤配线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020997A3 (en) Cable payout systems and methods
CN208790916U (zh) 一种光缆生产加工用线材卷绕器
CN103605193B (zh) 光纤配线柜
CN107656346A (zh) 一种壁挂式大盘储空间的光纤配线架
CN204631325U (zh) 改进型光纤盘绕装置
CN203688862U (zh) 光纤配线柜
CN204740386U (zh) 一种预留光纤收纳装置
CN205210354U (zh) 一种气吹式光缆分线箱
CN107884887A (zh) 能够快速操作的光纤面板盒
CN209281046U (zh) 一种光纤配线柜
CN112193948A (zh) 一种插盘式快速收卷储纤装置
CN104267470A (zh) 用于19英寸机柜的储纤型光纤分线盒
CN205507172U (zh) 光纤配线架
CN205140625U (zh) 多股铜线绞合装置
CN109116498B (zh) 一种光纤配线柜
CN109613672A (zh) 一种光纤配线柜
CN211234913U (zh) 一种光纤自动缠绕计数的宏弯损耗测试装置
CN204287563U (zh) 一种光纤配线架
CN210038272U (zh) 通信机房配线柜
CN203786359U (zh) 一种锅盆绕线式双头同心十字扎纱装置
CN107589501B (zh) 一种干式光缆绕线装置和绕线方法
CN201540392U (zh) 生产大芯数光缆用的导向装置及导向系统
CN202905285U (zh) 一种并丝机
CN207908768U (zh) 一种便携光皮线布放器
CN202383337U (zh) 一种光纤总配线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511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