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6505U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86505U CN203686505U CN201420010754.0U CN201420010754U CN203686505U CN 203686505 U CN203686505 U CN 203686505U CN 201420010754 U CN201420010754 U CN 201420010754U CN 203686505 U CN203686505 U CN 2036865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 moving platform
- precision positioning
- platform
- freed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动平台,基座和动平台通过三个沿动平台的周向均布的铰链放大机构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连接;每个铰链放大机构的一端与基座柔性连接,另一端和动平台柔性连接,中部设有一输入端,输入端与压电陶瓷驱动器连接;每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包括一块弧形柔性板和垂直固定在其上的1~5块径向柔性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两平动一转动,结构简单紧凑;利用铰链放大机构进行位移放大和力的传递,使得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带动动平台运动,实现微纳米位移的输出,输出位移较大,轴向刚度较高;可作为纳米微操作系统的辅助定位平台实现微量进给和精密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纳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应用于微操作系统的两平动一转动三自由度柔性精密定位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超精密加工、微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都迫切需要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精密定位技术。最典型的应用在于纳米器件的制造生产。纳米器件包括纳米电子器件和纳米光电器件,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学、光学、微机械装置、新型计算机等,是当今新材料与新器件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也是元器件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化等的主流发展方向。纳米器件由于具有潜在的巨大市场和国防价值,使得其设计和制造的方法、途径、工艺等成为众多科学家、政府和大型企业研究和投资的热点。所以大力发展精密定位技术是大势所趋,是创新科技进步的具体体现。
但是,目前微纳米级精密定位平台主要以两自由度平动居多,即使设计的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也具有结构复杂、行程小、轴向承载能力较低等缺陷,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行程较大、轴向承载能力较高的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动平台,所述基座和所述动平台通过三个沿所述动平台的周向均布的铰链放大机构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连接;每个所述铰链放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柔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动平台柔性连接,中部设有一输入端,铰链放大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柔性铰链和球型接头与压电陶瓷驱动器连接,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沿所述动平台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输出端上固接有所述球型接头,所述球型接头与所述柔性铰链相切接触,所述柔性铰链固定在所述铰链放大机构的输入端上;每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包括一块弧形柔性板和垂直固定在其上的1~5块径向柔性板,所述弧形柔性板沿所述动平台的周向设置,所述弧形柔性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径向柔性板的内端固定在所述动平台上;三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和三个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间隔均布在所述动平台的周向上。
所述动平台为圆盘形。
每块所述弧形柔性板上固定有2~3块均布的所述径向柔性板。
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将圆盘形动平台设置在基座内部,且将二者通过间隔均匀设置的三个铰链放大机构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连接在一起,并在铰链放大机构上设置输入端的结构,实现两平动一转动,结构简单紧凑;利用铰链放大机构进行位移放大和力的传递,使得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带动动平台运动,实现微纳米位移的输出,输出位移较大,轴向刚度较高;可作为纳米微操作系统的辅助定位平台实现微量进给和精密定位。为纳米器件的制造生产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中:1—压电陶瓷驱动器,2—球型接头,3—预紧螺栓,4—柔性铰链,5—铰链放大机构,6—板形柔性铰链,6-1、弧形柔性板,6-2、径向柔性板,7—动平台,8—定位孔,9—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包括基座9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动平台7,所述基座和所述动平台7通过三个沿所述动平台的周向均布的铰链放大机构5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连接;每个所述铰链放大机构5的一端与所述基座9柔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动平台7柔性连接,中部设有一输入端,铰链放大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柔性铰链4和球型接头5与压电陶瓷驱动器1连接,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1安装在所述基座9上,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1沿所述动平台7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1的输出端上固接有所述球型接头2,所述球型接头2与所述柔性铰链4相切接触,所述柔性铰链4固定在所述铰链放大机构5的输入端上;每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包括一块弧形柔性板6-1和垂直固定在其上的1~5块径向柔性板6-2,所述弧形柔性板6-1沿所述动平台7的周向设置,所述弧形柔性板6-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基座9上,所述径向柔性板6-2的内端固定在所述动平台7上,所述径向柔性板6-2的外端固定在弧形柔性板6-1上;三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和三个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1间隔均布在所述动平台7的周向上。为了使结构更加紧凑,所述动平台7最好采用圆盘形的。由于径向柔性板6-2的个数与圆盘形动平台7的有效行程和轴向承载能力息息相关,径向柔性板6-2个数的增多将提高动平台7的承载能力,但是其有效行程会一定程度的减小;而径向柔性板6-2个数的减少,虽然能增大动平台7的有效行程,但是其轴向承载能力却会一定程度地降低。所以,综合考虑动平台7的有效行程和承载能力,较优的方案为:每块所述弧形柔性板6-1上固定有2~3块均布的所述径向柔性板6-2。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9上设有定位孔8。在所述基座9上以动平台7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设置三个凹槽,且两两夹角分别为120°。三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分别安装在三个凹槽中,压电陶瓷驱动器1设有预紧螺栓3,预紧螺栓3安装在基座9上,用于保证压电陶瓷驱动器1与基座9和铰链放大机构5不分离,压电陶瓷驱动器1的输出端通过螺纹连接球形接头2,球形接头顶在柔性铰链4弧形侧壁上,二者相切,以实现赫兹接触。铰链放大机构5是根据杠杆放大原理设计的,两端分别与基座9和动平台7实现柔性连接。在铰链放大机构上设计有柔性铰链4,与连接在压电陶瓷驱动器1输出端上的球形接头2相接触,实现传递输入位移和力的过渡与缓冲作用。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由4个柔性板组成,其中弧形柔性板6-1的两端与基座9连接,3块径向柔性板6-2的一端连接在柔性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动平台7上,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分别布置在以动平台7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两两夹角为120°,且与压电陶瓷驱动器1的夹角为60°。动平台7通过三个铰链放大机构5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与基座9实现连接,提高了动平台7轴向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工作过程:由计算机输出的控制电压信号,驱使压电陶瓷驱动器1按照指定的运动轨迹产生伸缩运动,经过柔性铰链4的过渡和缓冲,作用在铰链放大机构5上,使得输入位移得到放大,通过克服板形柔性铰链机构6的弹性力,达到使动平台7产生位移输出的效果。通过控制三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的伸长量,可以实现动平台7不同位姿的控制,实现沿平面两个方向的平动和绕垂直轴的转动;当三个压电陶瓷驱动器1的伸长量相同时,实现动平台7纯转动。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动平台,所述基座和所述动平台通过三个沿所述动平台的周向均布的铰链放大机构和三个板形柔性铰链机构连接;
每个所述铰链放大机构的一端与所述基座柔性连接,另一端和所述动平台柔性连接,中部设有一输入端,铰链放大机构的输入端通过柔性铰链和球型接头与压电陶瓷驱动器连接,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沿所述动平台的径向设置,在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输出端上固接有所述球型接头,所述球型接头与所述柔性铰链相切接触,所述柔性铰链固定在所述铰链放大机构的输入端上;
每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包括一块弧形柔性板和垂直固定在其上的1~5块径向柔性板,所述弧形柔性板沿所述动平台的周向设置,所述弧形柔性板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径向柔性板的内端固定在所述动平台上;
三个所述板形柔性铰链机构和三个所述压电陶瓷驱动器间隔均布在所述动平台的周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平台为圆盘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弧形柔性板上固定有2~3块均布的所述径向柔性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定位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10754.0U CN203686505U (zh) | 2014-01-03 | 2014-01-03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10754.0U CN203686505U (zh) | 2014-01-03 | 2014-01-03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86505U true CN203686505U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1008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10754.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86505U (zh) | 2014-01-03 | 2014-01-03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86505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7364A (zh) * | 2014-01-03 | 2014-04-16 | 天津大学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CN106113028A (zh) * | 2016-07-06 | 2016-11-16 | 山东大学 | 一种多驱动三自由度的板簧型微纳操作平台及方法 |
CN106251909A (zh) * | 2016-08-19 | 2016-12-21 | 天津大学 | 一种高精度、大行程三自由度并联微定位平台 |
CN106328213A (zh) * | 2016-10-27 | 2017-01-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柔性铰链的两轴微动平台 |
CN107068200A (zh) * | 2016-12-31 | 2017-08-18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基于六维力控制的主动柔顺装校系统 |
CN109491078A (zh) * | 2019-01-07 | 2019-03-19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高精度微扫描装置 |
-
2014
- 2014-01-03 CN CN201420010754.0U patent/CN20368650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27364A (zh) * | 2014-01-03 | 2014-04-16 | 天津大学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CN103727364B (zh) * | 2014-01-03 | 2015-11-18 | 天津大学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CN106113028A (zh) * | 2016-07-06 | 2016-11-16 | 山东大学 | 一种多驱动三自由度的板簧型微纳操作平台及方法 |
CN106113028B (zh) * | 2016-07-06 | 2018-07-24 | 山东大学 | 一种多驱动三自由度的板簧型微纳操作平台及方法 |
CN106251909A (zh) * | 2016-08-19 | 2016-12-21 | 天津大学 | 一种高精度、大行程三自由度并联微定位平台 |
CN106251909B (zh) * | 2016-08-19 | 2019-08-02 | 天津大学 | 一种高精度、大行程三自由度并联微定位平台 |
CN106328213A (zh) * | 2016-10-27 | 2017-01-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柔性铰链的两轴微动平台 |
CN107068200A (zh) * | 2016-12-31 | 2017-08-18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基于六维力控制的主动柔顺装校系统 |
CN109491078A (zh) * | 2019-01-07 | 2019-03-19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高精度微扫描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727364B (zh)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
CN203686505U (zh) | 一种三自由度精密定位平台 | |
CN103714865A (zh) | 一种大行程两平动一转动精密定位平台 | |
CN106251909A (zh) | 一种高精度、大行程三自由度并联微定位平台 | |
CN104362889B (zh) | 自适应步进式角位移压电作动器及实现步进式旋转的方法 | |
CN103916045B (zh) |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步进式旋转驱动装置及方法 | |
WO2018210012A1 (zh) | 反对称布置式单压电堆驱动型双向旋转惯性作动器及方法 | |
CN205943470U (zh) | 一种高精度、大行程三自由度并联微定位平台 | |
CN102446563A (zh) | 一种用于超精密定位的三自由度微操作正交并联工作台 | |
CN107009345A (zh) | 一种三自由度并联微操作机器人 | |
CN103846911B (zh) | 一种高速六自由度并联机械手 | |
CN102756366A (zh) | 一种空间解耦三维移动并联微动机构 | |
CN203689921U (zh) | 一种大行程两平动一转动精密定位平台 | |
WO2018233469A1 (zh) | 一种球面并联机构 | |
CN106965133B (zh) | 一种可变刚度的三自由度定位平台 | |
CN114670083B (zh) | 一种非接触式驱动三旋转自由度位移输出的承载平台 | |
CN104896268B (zh) | 一种三自由度大行程柔性纳米定位平台 | |
CN107040161B (zh) | 压电型多自由度混合驱动式驱动器 | |
CN105364751A (zh) | 一种回转夹紧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501227B (zh) | 基于差动杠杆原理的柔性铰链定位装置 | |
CN106547065A (zh) | 一种可动镜片调整机构 | |
CN104734562A (zh) | 一种步进式压电陶瓷旋转驱动器及驱动方法 | |
CN110086374B (zh) | 一种基于柔顺机构的尺蠖式精密旋转微驱动器 | |
CN103846909A (zh) | 可实现四自由度高速并联机械手 | |
JP2019508644A (ja) | 変形移動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118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