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5327U -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5327U
CN203685327U CN201320817023.2U CN201320817023U CN203685327U CN 203685327 U CN203685327 U CN 203685327U CN 201320817023 U CN201320817023 U CN 201320817023U CN 203685327 U CN203685327 U CN 203685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temperature level
fluid side
low temperatur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170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涛
葛众
王�华
黄峻伟
陈蓉
刘泛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3208170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5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5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53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填埋气管路,生活热水管路,采暖供水管路(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进气管路,排烟管路,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本实用新型将垃圾填埋气所具有的能量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在供冷供热的同时还提供电能,采用双级有机朗肯循环,在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能量利用效率高,能持续提供稳定输出的冷量、热能以及电能,同时大大降低了有害气体的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属于能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我国每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近1.5亿吨,且增长率达到10%以上。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80%采用填埋技术处理。在全国668座大中城市中,每座城市至少有1-2座垃圾填埋场,一些特大城市的垃圾填埋场数量甚至超过10座之多,垃圾总存量已达70多亿吨。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物在细菌、微生物作用下厌氧发酵生成大量填埋气(LFG),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CO2(体积含量: 45%-50% CH4, 40%-60% CO2),甲烷易燃易爆,其全球气候变暖潜值是CO2的21倍,若不做好填埋气的收集和处理很可能引发填埋场爆炸,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填埋气也是一种优质可再生能源,对于人均资源匮乏的我国,是重要的代用能源。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众多回收利用技术中,因填埋气内燃机发电技术具有投资省、建设周期短、运营成本低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内燃机发电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应用。随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的日益增多,提高垃圾填埋气利用系统综合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机朗肯循环(ORC)由于采用了低沸点有机工质,其在中低温热能的动力回收性能上与传统水蒸汽有机朗肯循环相比具有更高的热效率,设备也更为简单,非常适合于中低温热能的动力回收,有效地处理填埋气,同时将垃圾填埋气所具有的能量有效利用起来,用于供冷、供热和发电,有望成为解决城市能源紧缺的重要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该系统将垃圾填埋气所具有的能量有效地利用了起来,在供冷供热的同时还提供电能,同时采用双级有机朗肯循环,在提高系统效率的同时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解决了常规发电循环无法有效利用低温热能的问题。
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填埋气管路,生活热水管路,采暖供水管路(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进气管路,排烟管路,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所述填埋气管路由垃圾填埋气储罐1、加压风机2、脱硫装置3、除CO2装置4、混合器5、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垃圾填埋气储罐1经管道与加压风机2进口连接,加压风机2出口经管道与脱硫装置3进口连接,脱硫装置3出口一路经管道与除CO2装置4进口连接,另一路经管道直接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CO2装置4出口经管道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混合器5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填埋气进口连接;生活热水管路由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润滑油冷却器9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自来水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生活热水管道连接;采暖供水管路(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由气缸夹套冷却器10、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用户过来的采暖回水或者吸收式制冷剂热水回水经管道与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采暖水及吸收式制冷机热水管道连接;进气管路由空气滤清器12、压气机13、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环境中来的空气经管路与空气滤清器12进口连接,空气滤清器12出口经管道与压气机13进口连接,压气机13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进气口连接;排烟管路由内燃机6、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内燃机6的排烟口经管道与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进口连接,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出口则经管道与外界环境连接;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高温级回热器19、冷凝/蒸发器20、工质加压泵2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进口连接,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1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1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低温级回热器24、低温级冷凝器25、工质加压泵26、冷凝/蒸发器20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6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6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却水回路由低温级冷凝器25、冷却塔27、冷却水泵28构成,冷却水泵28经过管道连接于冷却塔27出口与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进口之间,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却塔27上端布水管连接。
所述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工质为R123、R245fa、甲苯、丁烷、异丁烷、戊烷、异戊烷、环戊烷、庚烷、R113、R11、环己烷、苯、邻二甲苯、乙基苯、6甲基2硅氧烷、8甲基3硅氧烷、10甲基4硅氧烷、12甲基5硅氧烷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混合物,低温级有机郎肯循环工质为R134a、R227ea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任意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依据填埋气的量、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选定的工质种类、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选定的工质种类、按需要的发电容量、供冷符合以及供热负荷配备并安装垃圾填埋气储罐、加压风机、脱硫装置、除CO2装置、混合器、内燃机、励磁发电机、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润滑油冷却器、气缸夹套冷却器、空气滤清器、压气机、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高温级蒸汽过热器、低温级蒸汽过热器、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发电机、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高温级回热器、低温级回热器、冷凝/蒸发器、工质加压泵、低温级冷凝器、冷却塔、冷却水泵及其管路与配件;根据各管路容积计算循环工质的充注量,将循环工质计量充入循环管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从垃圾填埋气储罐1出来的垃圾填埋气经过加压风机2加压后进入脱硫装置3脱硫,从脱硫装置3出来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除CO2装置4除CO2;另一路则不加装任何装置,第一路的垃圾填埋气在除掉CO2后与另一路未经处理的垃圾填埋气在混合器5混合,经过混合后的垃圾填埋气进入内燃机6燃烧输出动力,然后带动励磁发电机7转动,输出电力;自来水进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吸收压缩空气的热量升温后接着进入润滑油冷却器9冷却润滑油,接着从润滑油冷却器9出来的被加热的水进入管路供应生活热水;采暖回水(或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水回水)进入气缸夹套冷却器10吸收热量后接着进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吸收压缩空气的热量后进入管路供应采暖供水(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空气进入空气滤清器12过滤后进入压气机13,被压气机13加压后进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被冷却后接着进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继续冷却,然后进入内燃机6;从内燃机6出来的废烟气进入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驱动透平转动做功,接着带动压气机13转动,烟气从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出来后接着进入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释放热量,使得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中的有机工质蒸发过热,出来后继续进入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释放热量,使得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循环回路中的有机工质过热,然后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出来排入大气;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中吸收了热量过热后的有机工质蒸气进入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膨胀做功,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输出轴带动发电机18转动发电,从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出来后的乏汽进入高温级回热器19释放热量预热从有机工质加压泵21出来的有机工质,然后进入冷凝/蒸发器20冷凝成液体,接着从冷凝/蒸发器20出来后经过有机工质加压泵21加压后进入高温级回热器19吸收乏汽的热量升温后进入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吸收烟气的热量蒸发过热,完成一个循环;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中吸收了烟气热量过热后的有机工质蒸气进入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膨胀做功,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输出轴带动发电机23转动发电,从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出来后的乏汽进入低温级回热器24释放热量预热从有机工质加压泵26出来的有机工质,然后进入低温级冷凝器25冷凝成液体,接着从低温级冷凝器25出来后经过有机工质加压泵26加压后进入低温级回热器24吸收乏汽的热量升温后进入冷凝/蒸发器20吸收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中有机工质的热量蒸发后进入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吸收烟气的热量过热,完成一个循环;从冷却塔27出来的冷却水经冷却水泵28输送至低温级冷凝器25对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中的工质进行冷凝,之后返回冷却塔27的布水管,经过冷却后进入塔底集水盘,完成一个循环。
本系统采用双级有机朗肯循环,在供冷供热的同时提供电能,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填埋气的处理问题,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2)充分利用了垃圾填埋气所具有的能量,在供冷供热的同时提供电能,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将热能按温度从高到低进行利用,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热效率;
(4)极大地降低了冷热电联供过程环害物质COX、SOX的产生与排放;
(5)有效地对垃圾填埋气的CO2含量进行了控制,提高了内燃机效率;
(6)便于实现个性化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同时其余余热源的利用也可以采用本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1-垃圾填埋气储罐,2-加压风机,3-脱硫装置,4-除CO2装置,5-混合器,6-内燃机,7-励磁发电机,8-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9-润滑油冷却器,10-气缸夹套冷却器,11-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2-空气滤清器,13-压气机,14-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5-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6-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7-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8-发电机,19-高温级回热器,20-冷凝/蒸发器,21-工质加压泵,22-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3-发电机,24-低温级回热器,25-低温级冷凝器,26-工质加压泵,27-冷却塔,28-冷却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某地区建一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电机输出功率为20kW,制冷量为5kW供应45~50℃卫生热水600l/d。
本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填埋气管路,生活热水管路,采暖供水管路,进气管路,排烟管路,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所述填埋气管路由垃圾填埋气储罐1、加压风机2、脱硫装置3、除CO2装置4、混合器5、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垃圾填埋气储罐1经管道与加压风机2进口连接,加压风机2出口经管道与脱硫装置3进口连接,脱硫装置3出口一路经管道与除CO2装置4进口连接,另一路经管道直接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CO2装置4出口经管道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混合器5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填埋气进口连接;生活热水管路由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润滑油冷却器9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自来水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生活热水管道连接;采暖供水管路由气缸夹套冷却器10、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用户过来的采暖回水或者吸收式制冷剂热水回水经管道与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采暖水及吸收式制冷机热水管道连接;进气管路由空气滤清器12、压气机13、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环境中来的空气经管路与空气滤清器12进口连接,空气滤清器12出口经管道与压气机13进口连接,压气机13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进气口连接;排烟管路由内燃机6、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内燃机6的排烟口经管道与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进口连接,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出口则经管道与外界环境连接;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高温级回热器19、冷凝/蒸发器20、工质加压泵2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进口连接,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1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1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低温级回热器24、低温级冷凝器25、工质加压泵26、冷凝/蒸发器20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6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6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却水回路由低温级冷凝器25、冷却塔27、冷却水泵28构成,冷却水泵28经过管道连接于冷却塔27出口与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进口之间,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却塔27上端布水管连接。
内燃机6选用功率为100kW的垃圾填埋气内燃机,按垃圾填埋气储罐1—加压风机2—脱硫装置3—除CO2装置4—混合器5—内燃机6的顺序将填埋气管路用热镀锌钢管连接好。
生活热水管路的冷却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按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滑油冷却器9的顺序将生活热水管路用无缝钢管连接好。
采暖供水管路(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的冷却器选用板式换热器,按气缸夹套冷却器10—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的顺序将采暖供水管路(吸收式制冷机热水供水管路)用无缝钢管连接好。
进气管路的管道用2mm热轧钢板焊接而成,按照空气滤清器12—压气机13—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内燃机6的顺序连接起来。
排烟管路的管道用2mm热轧钢板焊接而成,用直径为300mm的钢制烟囱,过热器采用板式换热器,按内燃机6—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的顺序连接起来。
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采用工质为R123,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采用工质用R134a,透平(膨胀机)采用IT10螺杆式膨胀机,净输出功率为10kw;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进口工质压力为0.97MPa,温度110℃;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进口工质压力为1.3MPa,温度50℃,换热器均采用板式换热器,工质加压泵26采用高压屏蔽泵。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的管路连接顺序为: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高温级回热器19—冷凝/蒸发器20—工质加压泵21。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连接顺序为: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低温级回热器24—低温级冷凝器25—工质加压泵26—冷凝/蒸发器20。分别用紫铜管将两条回路安装好。
冷却塔27选用冷却水循环流量为20m3/h的低温型冷却塔LBCM-20,冷却水泵28选用12KQL50/100-1.1/2型号,冷却水管路采用无缝钢管,连接顺序为:冷却塔27出口--冷却水泵28—低温级冷凝器25 --冷却塔27进口顺序将冷却水回路及所需配件安装好。
以上所有设备及设备配件按图1连接,安装完成后,进行管道的氮气吹扫,对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及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抽真空,并分别按要求向相应管路内充入R123、R134a及自来水。
实施例2:本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的工质采用R245fa。
实施例3:本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实施例1相同,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的工质采用R123、R245fa、丁烷,分别按30%、25%、45%的体积比混合而成,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的工质采用R227ea。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

1.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填埋气管路,生活热水管路,采暖供水管路,进气管路,排烟管路,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冷却水回路;所述填埋气管路由垃圾填埋气储罐(1)、加压风机(2)、脱硫装置(3)、除CO2装置(4)、混合器(5)、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垃圾填埋气储罐(1)经管道与加压风机(2)进口连接,加压风机(2)出口经管道与脱硫装置(3)进口连接,脱硫装置(3)出口一路经管道与除CO2装置(4)进口连接,另一路经管道直接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CO2装置(4)出口经管道与混合器(5)进口连接,混合器(5)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填埋气进口连接;生活热水管路由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润滑油冷却器(9)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自来水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润滑油冷却器(9)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生活热水管道连接;采暖供水管路由气缸夹套冷却器(10)、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用户过来的采暖回水或者吸收式制冷剂热水回水经管道与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气缸夹套冷却器(1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冷流体侧出口直接跟供应采暖水及吸收式制冷机热水管道连接;进气管路由空气滤清器(12)、压气机(13)、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内燃机(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从环境中来的空气经管路与空气滤清器(12)进口连接,空气滤清器(12)出口经管道与压气机(13)进口连接,压气机(13)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一级冷却器(11)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压缩空气二级冷却器(8)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内燃机(6)进气口连接;排烟管路由内燃机(6)、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内燃机(6)的排烟口经管道与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进口连接,内燃机废气膨胀透平(14)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热流体侧出口则经管道与外界环境连接;高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高温级回热器(19)、冷凝/蒸发器(20)、工质加压泵(21)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进口连接,高温级有机工质透平(17)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1)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1)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进口连接,高温级回热器(19)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高温级蒸汽过热器(15)冷流体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朗肯循环回路由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低温级回热器(24)、低温级冷凝器(25)、工质加压泵(26)、冷凝/蒸发器(20)以及将它们连接的管道构成,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进口连接,低温级有机工质透平(22)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冷凝器(25)热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工质加压泵(26)进口连接,工质加压泵(26)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进口连接,低温级回热器(24)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凝/蒸发器(20)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低温级蒸汽过热器(16)冷流体侧进口连接;冷却水回路由低温级冷凝器(25)、冷却塔(27)、冷却水泵(28)构成,冷却水泵(28)经过管道连接于冷却塔(27)出口与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进口之间,低温级冷凝器(25)冷流体侧出口经管道与冷却塔(27)上端布水管连接。
CN201320817023.2U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5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7023.2U CN203685327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7023.2U CN203685327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5327U true CN203685327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7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17023.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5327U (zh) 2013-12-13 2013-12-13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532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557A (zh) * 2013-12-13 2014-03-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5003328A (zh) * 2015-07-21 2015-10-28 同济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冷电联产系统
CN107323217A (zh) * 2017-07-21 2017-11-07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辅助过冷的co2汽车空调
CN108167040A (zh) * 2017-11-17 2018-06-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双压膨胀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CN109616229A (zh) * 2019-01-11 2019-04-12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钠冷快堆的梯级供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供系统
JP2019214973A (ja) * 2018-06-13 2019-12-19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システム、船舶
CN114162889A (zh) * 2022-02-11 2022-03-1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废水处理零排放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557A (zh) * 2013-12-13 2014-03-2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3670557B (zh) * 2013-12-13 2015-09-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5003328A (zh) * 2015-07-21 2015-10-28 同济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冷电联产系统
CN105003328B (zh) * 2015-07-21 2017-07-11 同济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冷电联产系统
CN107323217A (zh) * 2017-07-21 2017-11-07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辅助过冷的co2汽车空调
CN107323217B (zh) * 2017-07-21 2023-09-01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余热驱动吸收式制冷辅助过冷的co2汽车空调
CN108167040A (zh) * 2017-11-17 2018-06-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双压膨胀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CN108167040B (zh) * 2017-11-17 2020-05-1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双压膨胀有机朗肯循环回收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JP2019214973A (ja) * 2018-06-13 2019-12-19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排熱回収システム、船舶
CN110594717A (zh) * 2018-06-13 2019-12-20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废热回收系统、船舶
CN109616229A (zh) * 2019-01-11 2019-04-12 哈尔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钠冷快堆的梯级供热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热电联供系统
CN114162889A (zh) * 2022-02-11 2022-03-11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废水处理零排放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5327U (zh)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3670557B (zh) 一种垃圾填埋气发电内燃机余热梯级利用冷热电联供系统
Song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xhaust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for stationary CNG engine based on organic Rankine cycle
CN106246268B (zh) 一种发动机余热综合回收系统
CN104154677B (zh) 一种生物质热能与太阳能多级冷热电联供系统
CN105431685A (zh) 利用中低温余热的供暖热源或电力生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58689A (zh) 超超临界空气储能/释能系统
CN202788959U (zh) 工业炉冷却回路冷却流体介质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CN106677969A (zh) 一种储能装置
CN103983036A (zh) 一种用于内燃机余热回收的co2循环多联产系统
CN110107370B (zh) 一种有机闪蒸-朗肯循环余热回收系统
CN103615310B (zh) 内燃机冷却循环与排气能量回收orc的复合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979588A (zh) 一种光伏与有机郎肯循环耦合热电联供系统
CN103471286B (zh) 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CN103528262B (zh) 一种非能动式有机物工质喷射制冷方法
CN102155299A (zh) 利用液化天然气的斯特林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联合系统
CN102168588A (zh) 基于有机介质朗肯循环的生物质热能发电系统
CN203050818U (zh) 一种光伏与有机郎肯循环耦合热电联供系统
CN102338051A (zh) 一种太阳能及地源热一体化电冷热联供装置
CN107940789A (zh) 一种基于可移动太阳能集热器的新型冷热电联合发电系统
CN106837440A (zh) 一种再热式有机朗肯循环发动机余热回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3518324U (zh) 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3454467U (zh) 一种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Huo et al.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 combined cooling and power system using ocean thermal energy and solar energy
CN202452758U (zh) 余热回收利用提高电厂冷却效率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1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1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