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4814U -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4814U
CN203684814U CN201320830842.0U CN201320830842U CN203684814U CN 203684814 U CN203684814 U CN 203684814U CN 201320830842 U CN201320830842 U CN 201320830842U CN 203684814 U CN203684814 U CN 203684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utton
turn
cover plate
outer u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08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尉弘
谢之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DUO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DUO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DUO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DUO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308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4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4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48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设有一锁夹、一外盖组及一操作组,该锁夹设有一盒体、一盖体及一锁舌,该外盖组设置在该锁夹外部且设有两盖板及两外套盖,两盖板分别与该盒体及盖体相贴靠结合,该操作组与该外盖组及该锁夹相结合且设有一操作钮及一转动钮,该操作钮可转动地与其中一外套盖及该锁夹上的转钮凸块相结合,该转动钮可转动地与另一外套盖及该锁夹上的转钮凸块相结合,以此提供一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Description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尤指一种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背景技术
现有锁具装设在一门上,并通过该锁具对门进行固定,以此达到防护安全的目的,其中根据装设及开启的方式,门在操作时可分为左侧开门、右侧开门以及内推式或外拉式等形式,因此,为了配合上述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现有锁具在装设时,需对锁具内的构件进行拆卸及重新组装,以便配合各种不同装设及开启形式的门;
然而,现有锁具内的构件大多为一不可拆卸或不易拆卸的固定结合形态,所以现有锁具在组装上相当不方便,诚有加以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锁具在组装上的不足及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该锁具可方便地进行拆卸及组装,进而使锁具可装设在不同装设及开启形式的门上,有效提高锁具整体的实用性。
基于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提出的一种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包含有一锁夹、一外盖组及一操作组,其中:
该锁夹设有一盒体、一盖体及一锁舌,该盒体内设有一转钮凸块、一连接座及一握柄钮,该盒体贯穿设有一第一结合孔及一第二结合孔,该转钮凸块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处,该连接座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盒体内且在前端设有一伸出该盒体的结合板,该握柄钮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的第二结合孔处,该盖体呈可拆卸地与该盒体相结合,该锁舌可拆卸地与该连接座的结合板相结合;
该外盖组设置在该锁夹外部且设有两盖板及两外套盖,两盖板分别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面对,且通过一个以上穿设在两盖板上的固定栓将两盖板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结合,而两外套盖分别与两盖板相结合且各外套盖设有一转钮孔及一透孔;以及
该操作组与该外盖组及该锁夹相结合且设有一操作钮及一转动钮,该操作钮可转动地与其中一外套盖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该操作钮设有一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且位于相对应外套盖内侧的转动头及一可转动地与该相对应外套盖外侧相结合的拨动钮,该转动钮可转动地与另一外套盖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该转动钮设有一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且位于相对应外套盖内侧的转动杆及一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相对应外套盖外侧的连动钮。
进一步,该操作组设有一与该操作钮及该转动钮相结合的固定件,使该操作钮及该转动钮可与该转钮凸块相连动。
再进一步,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螺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及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而与该转动杆的组合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优选地,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螺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及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而与该转动头的组合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优选地,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且在该套设环的内部设有一同轴心设置的螺合管,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螺合管相螺合,且该操作组另设有一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螺合管相螺合的辅助固定件,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优选地,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拨动钮设有一与该转动头的组合孔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该卡设柱内设有一内螺孔,且该连动钮设有一与该转动杆的组合孔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该卡设柱设有一内螺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及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而与该拨动钮的卡设柱的内螺孔相螺合,或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及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而与该连动钮的卡设柱的内螺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优选地,该盒体内设有两装设块及一抵靠片,两装设块间隔凸出设置在该盒体上且在相面对的侧面上分别凹陷设置有一套设槽,而第一结合孔及第二结合孔分别位于两装设块的两侧,该抵靠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装设块的套设槽中,该转钮凸块与该抵靠片相贴靠并可与其中一装设块相贴靠,该套设环与该抵靠片相贴靠且在外表面设有两相邻的抵靠面,其中两抵靠面可选择地与该抵靠片相抵靠,该转钮凸块在该套设环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一可与其中一装设块相贴靠或与该连接座相抵靠的卡掣臂,该盖体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直线相对的套设孔。
优选地,各装设块另设有一贯穿该盒体的穿孔,该盖体贯穿设有两分别与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的通孔、一与该套设环直线相对的套设孔及一开孔,该外盖组的两盖板分别为一第一盖板及一第二盖板,其中该第一盖板与该盖体相贴靠且设有一第一连接孔、至少两固定孔及一第一螺合孔,其中该第一连接孔贯穿该第一盖板且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该盖体的套设孔及该套设环直线相对,各固定孔间隔地贯穿该第一盖板且其中两固定孔分别与该盖体的两通孔及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该第一螺合孔贯穿该第一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开孔直线相对,该第二盖板与该盒体相贴靠且设有一第二连接孔、至少两固定螺柱及一第二螺合孔,其中该第二连接孔贯穿该第二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套设孔、该套设环及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直线相对,各固定螺柱间隔地凸出设置成形在该第二盖板的内表面上且与该第一盖板的各固定孔直线相对,其中两固定螺柱与该盖体的两通孔及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该第二螺合孔贯穿该第二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开孔及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直线相对,该外盖组的各固定栓穿设结合在两盖板的各固定孔及各固定螺柱间,将两盖板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结合,该外盖组的两外套盖分别为一第一外套盖及一第二外套盖,其中该第一外套盖的转钮孔贯穿该第一外套盖且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直线相对,而该透孔贯穿该第一外套盖且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直线相对,该第一外套盖另设有一经该透孔而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相螺合的螺合盖,使该第一外套盖结合在该第一盖板上,该第二外套盖的转钮孔贯穿该第二外套盖且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连接孔直线相对,而该透孔贯穿该第二外套盖且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螺合孔直线相对,该第二外套盖另设有一经该透孔而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螺合孔相螺合的螺合盖,使该第二外套盖结合在该第二盖板上,以及该操作组的该操作钮可转动地与该第一外套盖及该转钮凸块相结合,其中该转动头经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及该盖体的套设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相卡设结合,该拨动钮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外套盖外侧,且经该第一外套盖的转钮孔而与该转动头相卡设结合,该转动钮可转动地与该第二外套盖及该转钮凸块相结合,其中该转动杆经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连接孔及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相卡设结合,该连动钮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外套盖外侧,且经该第二外套盖的转钮孔而与该转动杆相卡设结合。
优选地,该第一盖板的外侧面凹陷设置有一环绕在该第一连接孔处的第一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的标示板,该第二盖板的外侧面凹陷设置有一环绕在该第二连接孔处的第二弧形槽,该第二弧形槽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的标示板,该转动头的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一弧形槽中且具有颜色标记的指示板,该转动杆的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二弧形槽中且具有颜色标记的指示板,该第一外套盖贯穿设有一与该第一盖板的标示板直线相对的标示孔,以及该第二外套盖贯穿设有一与该第二盖板的标示板直线相对的标示孔。
优选地,该套设环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面,该转动头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的定位面相贴靠的外切面,且该转动头在该组合孔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相平行的内切面,该拨动钮的卡设柱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头的内切面相贴靠的卡合面,该转动杆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的定位面相贴靠的外切面,该转动杆在该组合孔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相平行的内切面,该连动钮的卡设柱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杆的内切面相贴靠的卡合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组装在一门板(装设在右侧且内推式的门)上的操作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一优选实施例上锁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二优选实施例组装在一门板(装设在右侧且外拉式的门)上的操作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二优选实施例上锁时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锁夹更换操作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四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五优选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第六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锁夹                 11盒体
111第一结合孔          112第二结合孔
12盖体                 121通孔
122套设孔              123开孔
13锁舌                 131套设槽
132穿孔                133卡掣面
134螺栓                14装设块
141套设槽              142穿孔
15抵靠片               16转钮凸块
161套设环              162卡掣臂
163抵靠面              164定位面
165螺合管              17连接座
171结合板              172回复弹簧
18握柄钮               181推动臂
182握柄孔              20外盖组
21第一盖板             211第一连接孔
212第一弧形槽          213固定孔
214第一螺合孔          215标示板
22第二盖板             221第二连接孔
222第二弧形槽          223固定螺柱
224第二螺合孔          225标示板
23第一外套盖           231转钮孔
232透孔                233螺合盖
234标示孔              24第二外套盖
241转钮孔              242透孔
243螺合盖              244标示孔
25固定栓               26垫体
30操作组               31操作钮
32转动钮               34转动头
341外切面              342组合孔
343内切面              344指示板
35拨动钮               351卡设柱
352卡合面              353C形扣环
354内螺孔              36固定件
37转动杆               371外切面
372组合孔              373内切面
374指示板              38连动钮
381卡设柱              382卡合面
383C形扣环             384内螺孔
39辅助固定件           50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看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其用于装设在右侧且内推式的门),其设有一锁夹10、一外盖组20及一操作组30,其中:
请配合参看如图3及4所示,该锁夹10设有一盒体11、一盖体12及一锁舌13,其中该盒体11内设有两装设块14、一抵靠片15、一转钮凸块16、一连接座17及一握柄钮18,两装设块14间隔凸出设置在盒体11内的靠近中段处,且两装设块14在相面对的侧面上分别凹陷设置有一套设槽141,进一步,各装设块14另设有一贯穿该盒体11的穿孔142,该抵靠片1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装设块14的套设槽141中,优选地,该抵靠片15为一具有弹性的片体,另该盒体11在两装设块14两侧的底面上分别贯穿设有一第一结合孔111及一第二结合孔112;
该转钮凸块16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11内且设有一套设环161及一卡掣臂162,其中该套设环161可转动地与该盒体11的第一结合孔111相结合,该套设环161的外表面设有两相邻的抵靠面163,两抵靠面163可选择地与该抵靠片15相抵靠,优选地,该套设环161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面164,该卡掣臂162凸出设置在该套设环161的外表面上且可与其中一装设块14相贴靠;
该连接座17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盒体11内且在前端设有一伸出该盒体11的结合板171,该连接座17可与该转钮凸块16的卡掣臂162相抵靠,优选地,该连接座17在该盒体11内设有多个回复弹簧172,而该握柄钮18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11的第二结合孔112内且设有两推动臂181及一握柄孔182,其中两推动臂181凸出设置在该握柄钮18的外表面且分别与该连接座17及该盒体11相抵靠,该握柄孔182为一贯穿该握柄钮18且与该第二结合孔112相通的方形孔;
该盖体12可拆卸地与该盒体11相结合且设有两通孔121、一套设孔122及一开孔123,其中两通孔121贯穿该盖体12且分别与该两装设块14的穿孔142直线相对,该套设孔122贯穿该盖体12且与该套设环161直线相对,该开孔123贯穿该盖体12且与该握柄钮18的握柄孔182直线相对,该锁舌13可拆卸地与该连接座17的结合板171相结合且设有一套设槽131、一穿孔132及一卡掣面133,该套设槽131凹陷设置在该锁舌13的内侧面上且套设在该结合板171上,该穿孔132贯穿该锁舌13的两相对侧面且与该套设槽131相通,该锁舌13通过一穿设过该穿孔132及该结合板171的螺栓134而与该结合板171相结合,该卡掣面133斜向设置在该锁舌13的外侧面上;
请配合参看如图2及3所示,该外盖组20设置在该锁夹10的外部且设有一第一盖板21、一第二盖板22、一第一外套盖23及一第二外套盖24,其中该第一盖板21与该盖体12相面对且设有一第一连接孔211、一第一弧形槽212、至少两固定孔213及一第一螺合孔214,其中该第一连接孔211贯穿该第一盖板21且与该盖体12的套设孔122及该套设环161直线相对,该第一弧形槽212为一凹陷设置在该第一盖板21外侧面上且环绕在该第一连接孔211处的C形槽,优选地,该第一弧形槽212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如白色)的标示板215,各固定孔213间隔地贯穿该第一盖板21且其中两固定孔213分别与该盖体12的两通孔121及该两装设块14的穿孔142直线相对,该第一螺合孔214贯穿该第一盖板21且与该盖体12的开孔123及该握柄钮18的握柄孔182直线相对;
该第二盖板22与该盒体11相面对且设有一第二连接孔221、一第二弧形槽222、至少两固定螺柱223及一第二螺合孔224,其中该第二连接孔221贯穿该第二盖板22且与该盒体11的第一结合孔111、该盖体12的套设孔122、该套设环161及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连接孔211直线相对,该第二弧形槽222为一凹陷设置在该第二盖板22外侧面上且环绕在该第二连接孔221处的C形槽,优选地,该第二弧形槽222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如白色)的标示板225,各固定螺柱223间隔地凸出设置成形在该第二盖板22的内表面上且与该第一盖板21的各固定孔213直线相对,其中两固定螺柱223与该盖体12的两通孔121及该两装设块14的穿孔142直线相对,该第二螺合孔224贯穿该第二盖板22且与该盖体12的开孔123、该握柄钮18的握柄孔182及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螺合孔214直线相对;
该外盖组20通过一个以上穿设在第一盖板21的固定孔213及第二盖板22的固定螺柱223间的固定栓25,将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与该锁夹10的盒体11及盖体12相结合,优选地,该外盖组20另在该第二盖板22及该锁夹10的盒体11间设有至少一垫体26;
该第一外套盖23盖设在该第一盖板21外部且与该锁夹10的盒体11以螺栓穿过结合,该第一外套盖23设有一转钮孔231、一透孔232、一螺合盖233及一标示孔234,该转钮孔231贯穿该第一外套盖23且与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连接孔211直线相对,该透孔232贯穿该第一外套盖23且与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螺合孔214直线相对,该螺合盖233经该透孔232而与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螺合孔214相螺合,使该第一外套盖23结合在该第一盖板21上,该标示孔234贯穿该第一外套盖23且与该第一盖板21的标示板215直线相对;
该第二外套盖24与该第二盖板22相结合且设有一转钮孔241、一透孔242、一螺合盖243及一标示孔244,该转钮孔241贯穿该第二外套盖24且与该第二盖板22的第二连接孔221直线相对,该透孔242贯穿该第二外套盖24且与该第二盖板22的第二螺合孔224直线相对,该螺合盖243经该透孔242而与该第二盖板22的第二螺合孔224相螺合,使该第二外套盖24结合在该第二盖板22上,该标示孔244贯穿该第二外套盖24且与该第二盖板22的标示板225直线相对;以及
请配合参看如图1至3所示,该操作组30与该外盖组20及该锁夹10相结合且设有一操作钮31及一转动钮32,其中该操作钮31可转动地与该第一外套盖23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16,该操作钮31设有一转动头34及一拨动钮35,其中该转动头34经该第一盖板21的第一连接孔211及该盖体12的套设孔122而与该转钮凸块16的套设环161相卡设结合,优选地,该转动头34在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161的定位面164相贴靠的外切面341,进而提供一防呆的组装效果,该转动头34在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342,优选地,该转动头34在该组合孔342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341相平行的内切面343,且该转动头34在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一弧形槽212中且具有一颜色标记(与上述标示板215的颜色不同,如红色)的指示板344;
该拨动钮35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外套盖23外侧,且经该第一外套盖23的转钮孔231而与该转动头34相卡设结合,该拨动钮35设有一与该转动头34的组合孔342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351,优选地,该卡设柱351在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头34的内切面343相贴靠的卡合面352,进而提供一防呆的组装效果,进一步,该拨动钮35通过一C形扣环353而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外套盖23上;
该转动钮32可转动地与该第二外套盖24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16,该转动钮32设有一转动杆37及一连动钮38,其中该转动杆37经该第二盖板22的第二连接孔221及该盒体11的第一结合孔111而与该转钮凸块16的套设环161相卡设结合,优选地,如图13所示,该转动杆37在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161的定位面164相贴靠的外切面371,进而提供一防呆的组装效果,该转动杆37在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372,优选地,该转动杆37在靠近该组合孔372的一端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371相平行的内切面373,且该转动杆37在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二弧形槽222中且具有一颜色标记(与上述标示板225的颜色不同,如红色)的指示板374;以及
该连动钮38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外套盖24外侧,且经该第二外套盖24的转钮孔241而与该转动杆37相卡设结合,该连动钮38设有一与该转动杆37的组合孔372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381,优选地,该卡设柱381在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杆37的内切面373相贴靠的卡合面382,进而提供一防呆的组装效果,进一步,该连动钮38通过一C形扣环383而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外套盖24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一实施例在组装时,请配合参看2及5图所示,其中先松开该第一外套盖23的螺合盖233后,使该第一外套盖23与该第一盖板21相分离,并松开各固定栓25使该第二盖板22与盒体11相分离,此时,将该盒体11及该第二盖板22分别放置在一门板50(装设在右侧且内推式的门)的内侧面及外侧面,让各垫体26与该门板50相贴靠,再将各固定栓25锁紧及将该第一外套盖23与该第一盖板21相结合后,即可方便地完成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
请配合参看如图1及4所示,当使用者在未上锁时进行开门,仅需借助一与该握柄钮18相结合的握柄(图未示),按照如图4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该握柄钮18,通过该握柄钮18的推动臂181推动该连接座17的方式,使该连接座17往内朝该转钮凸块16的方向移动,即可使该锁舌13内缩至该盒体11内,即可朝内拉动开启门板50,当开启门后,使用者仅需放开握柄,各回复弹簧172可将该握柄钮18恢复至初始位置,使该连接座17回到原始位置而让该锁舌13朝外伸出该盒体11外,其中在未上锁的情况下,使用者可通过第一外套盖23、第二外套盖24的标示孔234、244而看到位于第一盖板21、第二盖板22上的白色标示板215,225,进而提供一标示门板50未上锁的效果。
另请配合参看如图1及6所示,当使用者欲对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一实施例进行上锁时,其通过如图6所示的逆时针转动该操作钮31的拨动钮35的方式,使该转钮凸块16随着该拨动钮35的卡设柱351而相对该盒体11产生转动,进而让该卡掣臂162与该连接座17相抵靠,此时,当使用者欲转动握柄开启门板50时,由于该卡掣臂162与该连接座17相抵靠,因此,该握柄钮18无法带动该连接座17移动而使该锁舌13内缩至该盒体11内,进而提供一安全的锁固效果,其中当锁具处于上锁的情况时,通过该拨动钮35的卡设柱351转动该转钮凸块16的方式,使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的转动钮32的转动杆37也会随着该拨动钮35产生转动,使位于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上的红色指示板344、374分别移动至第一外套盖23及第二外套盖24的标示孔234,244处,并遮蔽第一盖板21及第二盖板22上的白色标示板215、225,进而提供一标示门板50已上锁的效果。
再者,在上锁的过程中,该转钮凸块16随着该拨动钮35转动时,可通过该抵靠片15分别与该套设环161的两抵靠面163相抵靠的方式,提供该转钮凸块16转动时的定位效果。
请配合参看如图7至9所示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二实施例(其用于装设在右侧且外拉式的门),其中该第二实施例的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其差异仅在于改变各构件的结合关系,如该操作钮31的拨动钮35与该转动钮32的转动杆37、该第二外套盖24及该第二盖板22相结合,而该转动钮32的连动钮38与该操作钮31的转动头34、第一外套盖23及第一盖板21相结合。
请配合参看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二实施例组装在门板50(其为装设在右侧且外拉式的门)上的方式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中当使用者欲对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二实施例进行上锁时,请配合参看如图7及11所示,通过如图11所示的顺时针转动该拨动钮35的方式,使该转钮凸块16随着该拨动钮35的卡设柱351而相对该盒体11产生转动,进而让该卡掣臂162与该连接座17相抵靠,即可方便地提供一安全锁固的效果。
再者,若欲将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设置在一左侧装设且内推式的门板或一左侧装设且外拉式的门板上时,使用者仅需如图2、8及12所示,将该锁夹10水平旋转180度并松开该螺栓134且更换该锁舌13的方向后,即可在未拆解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设置在一左侧装设且内推式的门板或一左侧装设且外拉式的门板上,组装上相当方便且简单,且仅需通过松开各螺合盖233,243、螺栓134及各固定栓25的方式,即可在未具备专业拆装工具的情况下,将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装设在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板50上;
再者,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在组装时可通过设置相贴靠的定位面164,外切面341、371及内切面343、373的方式,有效地提供一组装的防呆效果,同时通过设置两层式的标示板215、225及指示板344、374的方式,使该操作组30不会因组装在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板50上而在标示门板50上锁与否时有方向上的限制。
另外,请配合参看如图13及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其中该第三实施例的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其差异仅在于该转动头34的组合孔342为一穿孔,以及该转动杆37的组合孔372为一螺孔,且该操作组30另设有一固定件36,该固定件36穿设过该操作钮31的转动头34及该转钮凸块16而与该转动钮32的转动杆37的组合孔372相螺合,进而将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使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可与该转钮凸块16相连动。
请配合参看如图1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四优选实施例,其中该第四实施例的构件与第三实施例的构件相同,该转动杆37的组合孔372为一穿孔,而该转动头34的组合孔342为一螺孔,且该固定件36穿设过该转动杆37及该转钮凸块16而与该转动头34的组合孔342相螺合,进而将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使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可与该转钮凸块16相连动。
进一步,请配合参看如图16及1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五优选实施例,其中该第五实施例的构件与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其差异仅在于该转钮凸块16在该套设环161的内部设有一同轴心设置的螺合管165,且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的组合孔342、372分别为一穿孔,而该固定件36穿设过该操作钮31的转动杆37而与该转钮凸块16的螺合管165相螺合,且该操作组30另设有一穿设过该转动头34而与该转钮凸块16的螺合管165相螺合的辅助固定件39,进而将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使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可与该转钮凸块16相连动。
再进一步,请配合参看如图1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的第六优选实施例,其中该第六实施例的构件与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的构件相同,其差异仅在于该拨动钮35的卡设柱351设有一内螺孔354,且该连动钮38的卡设柱381设有一内螺孔384,且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的组合孔342、372分别为一穿孔,使该固定件36可穿设过该转动杆37、该转钮凸块16及该转动头34而与该拨动钮35的卡设柱351的内螺孔354相螺合,进而将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或该固定件36也可穿设过该转动头34、该转钮凸块16及该转动杆37而与该连动钮38的卡设柱381的内螺孔384相螺合,进而将该转动头34及该转动杆37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使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可与该转钮凸块16相连动。
通过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主要是通过螺锁的方式将各构件进行结合,因此,当欲组装在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板50上时,仅需通过松开各螺合盖233、243,螺栓134,各固定栓25及该固定件36,并且通过将该操作组30的操作钮31与转动钮32的构件相交换结合以及更换锁舌13方向的方式,即可方便地将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装设在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板50上,另外,该固定件36可如图13、15、17及18所示,分别与该转动杆37、该转动头34、该转钮凸块16、该拨动钮35或该连动钮38相螺合的方式,使该操作钮31及该转动钮32与该转钮凸块16相结合,并且通过设置相贴靠的定位面164,外切面341、371及内切面343、373的方式,可进一步达到简化方便组装的效果,再者,通过同时设置两层式的标示板215、225及指示板344、374的方式,使该操作组30不会因组装在不同装设或开启形式的门板50上而在标示门板50上锁与否时有方向上的限制,进而提供一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锁夹、一外盖组及一操作组,其中: 
该锁夹设有一盒体、一盖体及一锁舌,该盒体内设有一转钮凸块、一连接座及一握柄钮,该盒体贯穿设有一第一结合孔及一第二结合孔,该转钮凸块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处,该连接座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盒体内且在前端设有一伸出该盒体的结合板,该握柄钮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盒体的第二结合孔处,该盖体呈可拆卸地与该盒体相结合,该锁舌可拆卸地与该连接座的结合板相结合; 
该外盖组设置在该锁夹外部且设有两盖板及两外套盖,两盖板分别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面对,且通过一个以上穿设在两盖板上的固定栓将两盖板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结合,而两外套盖分别与两盖板相结合且各外套盖设有一转钮孔及一透孔;以及 
该操作组与该外盖组及该锁夹相结合且设有一操作钮及一转动钮,该操作钮可转动地与其中一外套盖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该操作钮设有一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且位于相对应外套盖内侧的转动头及一可转动地与该相对应外套盖外侧相结合的拨动钮,该转动钮可转动地与另一外套盖相结合且可驱动该转钮凸块,该转动钮设有一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且位于相对应外套盖内侧的转动杆及一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相对应外套盖外侧的连动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操作组设有一与该操作钮及该转动钮相结合的固定件,使该操作钮及该转动钮可与该转钮凸块相连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螺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及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而与该转动杆的组合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转钮凸 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螺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及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而与该转动头的组合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且在该套设环的内部设有一同轴心设置的螺合管,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螺合管相螺合,且该操作组另设有一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螺合管相螺合的辅助固定件,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转钮凸块设有一可转动地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相结合的套设环,该转动头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头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转动杆的中心处贯穿设有一组合孔,该转动杆的组合孔为一穿孔,该拨动钮设有一与该转动头的组合孔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该卡设柱内设有一内螺孔,且该连动钮设有一与该转动杆的组合孔相卡设结合的卡设柱,该卡设柱设有一内螺孔,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及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而与该拨动钮的卡设柱的内螺孔相螺合,或该固定件穿设过该转动头的组合孔、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及该转动杆的组合孔而与该连动钮的卡设柱的内螺孔相螺合,使该转动头及该转动杆与该转钮凸块相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盒体内设有两装设块及一抵靠片,两装设块间隔凸出设置在该盒体上且在相面对的侧面上分别凹陷设置有一套设槽,而第一结合孔及第二结合孔分别位于两装设块的两侧,该抵靠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装设块的套设槽中,该转钮凸块与该抵靠片相贴靠并可与其中一装设块相贴靠,该套设环与该抵靠片相贴靠且在外表面设有两相邻的抵靠面,其中两抵靠面可选择地与该抵靠片相抵靠,该转钮凸块在该套设环的外表面凸出设置有一可与其中一装设块相贴靠或与该连接座相抵靠的卡掣臂,该盖体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直线相对的套设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各装设块另设有一贯穿该盒体的穿孔; 
该盖体贯穿设有两分别与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的通孔、一与该套设环直线相对的套设孔及一开孔; 
该外盖组的两盖板分别为一第一盖板及一第二盖板,其中该第一盖板与该盖体相贴靠且设有一第一连接孔、至少两固定孔及一第一螺合孔,其中该第一连接孔贯穿该第一盖板且与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该盖体的套设孔及该套设环直线相对,各固定孔间隔地贯穿该第一盖板且其中两固定孔分别与该盖体的两通孔及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该第一螺合孔贯穿该第一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开孔直线相对; 
该第二盖板与该盒体相贴靠且设有一第二连接孔、至少两固定螺柱及一第二螺合孔,其中该第二连接孔贯穿该第二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套设孔、该套设环及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直线相对,各固定螺柱间隔地凸出设置成形在该第二盖板的内表面上且与该第一盖板的各固定孔直线相对,其中两固定螺柱与该盖体的两通孔及该两装设块的穿孔直线相对,该第二螺合孔贯穿该第二盖板且与该盖体的开孔及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直线相对; 
该外盖组的各固定栓穿设结合在两盖板的各固定孔及各固定螺柱间,将两盖板与该锁夹的盒体及盖体相结合; 
该外盖组的两外套盖分别为一第一外套盖及一第二外套盖,其中该第一外套盖的转钮孔贯穿该第一外套盖且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直线相对,而该透孔贯穿该第一外套盖且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直线相对,该第一外套盖另设有一经该透孔而与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螺合孔相螺合的螺合盖,使该第一外套盖结合在该第一盖板上; 
该第二外套盖的转钮孔贯穿该第二外套盖且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连接孔直线相对,而该透孔贯穿该第二外套盖且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螺合孔直线相对,该第二外套盖另设有一经该透孔而与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螺合孔相螺合的螺合盖,使该第二外套盖结合在该第二盖板上;以及 
该操作组的操作钮可转动地与该第一外套盖及该转钮凸块相结合,其中该转动头经该第一盖板的第一连接孔及该盖体的套设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相卡设结合,该拨动钮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一外套盖外侧,且经该第一外套盖的 转钮孔而与该转动头相卡设结合,该转动钮可转动地与该第二外套盖及该转钮凸块相结合,其中该转动杆经该第二盖板的第二连接孔及该盒体的第一结合孔而与该转钮凸块的套设环相卡设结合,该连动钮可转动地设置在该第二外套盖外侧,且经该第二外套盖的转钮孔而与该转动杆相卡设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盖板的外侧面凹陷设置有一环绕在该第一连接孔处的第一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的标示板; 
该第二盖板的外侧面凹陷设置有一环绕在该第二连接孔处的第二弧形槽,该第二弧形槽在底面的中段处设有一具颜色的标示板; 
该转动头的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一弧形槽中且具有颜色标记的指示板; 
该转动杆的外表面径向凸出设置有一延伸至该第二弧形槽中且具有颜色标记的指示板; 
该第一外套盖贯穿设有一与该第一盖板的标示板直线相对的标示孔;以及 
该第二外套盖贯穿设有一与该第二盖板的标示板直线相对的标示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其特征在于,该套设环的内表面设有一定位面,该转动头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的定位面相贴靠的外切面,且该转动头在该组合孔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相平行的内切面,该拨动钮的卡设柱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头的内切面相贴靠的卡合面,该转动杆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套设环的定位面相贴靠的外切面,该转动杆在该组合孔的内表面设有一与该外切面相平行的内切面,该连动钮的卡设柱的外表面设有一与该转动杆的内切面相贴靠的卡合面。 
CN201320830842.0U 2013-12-16 2013-12-16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4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0842.0U CN203684814U (zh) 2013-12-16 2013-12-16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0842.0U CN203684814U (zh) 2013-12-16 2013-12-16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4814U true CN203684814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0842.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4814U (zh) 2013-12-16 2013-12-16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48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7203B1 (en) 2019-05-30 2020-06-30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with adjustable backset
US10711489B1 (en) 2019-05-30 2020-07-14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mechanical multi-directional lock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7203B1 (en) 2019-05-30 2020-06-30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mechanical lock with adjustable backset
US10711489B1 (en) 2019-05-30 2020-07-14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mechanical multi-directional lock
USD934658S1 (en) 2019-05-30 2021-11-02 Digilock Asia Ltd. Electronic lock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4464B (zh) 按鈕鎖
WO2016086871A1 (zh) 旋钮密码锁
CN203684814U (zh) 具有多种装设方向的锁具
CN101622415A (zh) 计算机防窃锁具及计算机配件保护转接器
CN102071844A (zh) 多锁舌双快防盗锁
CN106246010A (zh) 一种机械按钮致动的提箱锁定装置
CN103790445B (zh) 可方便更换左、右边及内、外开装设方向的门用的锁具
CN201588461U (zh) 多锁舌双快防盗锁
KR101160810B1 (ko) 다이얼식 잠금장치
CN108626222B (zh) 旋转固定装置
CN206220700U (zh) 一种机械按钮致动的提箱锁定装置
CN206458176U (zh) 可外锁的指示门锁
CN208767541U (zh) 带自锁结构的插座
CN204695713U (zh) Led单元箱体的直角连接机构
CN207513359U (zh) 一种拉链片用挂锁
CN204186170U (zh) 一种复合式拉链锁
CN104398142A (zh) 一种多内胆电锅
CN201874341U (zh) 一种密码衣柜锁
CN213175162U (zh) 一种内藏式多点旋转面板锁
CN220473605U (zh) 一种单相电表防窃电护盖简易机构
CN215868486U (zh) 显示屏后盖快拆组件
RU2511561C1 (ru) Запир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вери
CN202611369U (zh) 密码锁的钥匙盖安装结构
CN105356139B (zh) 一种设有防盗电装置的三孔插线板
CN108346935A (zh) 带自锁结构的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