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9689U -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9689U
CN203679689U CN201420054382.1U CN201420054382U CN203679689U CN 203679689 U CN203679689 U CN 203679689U CN 201420054382 U CN201420054382 U CN 201420054382U CN 203679689 U CN203679689 U CN 203679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axle
bearing inner
draw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43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建德
赵凯军
杨满宇
霍文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ngli Energy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543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9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9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968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包括工作台;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的一侧对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芯轴向运动,以使轴芯与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脱离。通过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能够方便快速地拆卸轴承内圈。

Description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线锯中的轴承箱的结构如图5所示,在生产过程中高速旋转,由于轴承箱中的蛇形密封或是唇形密封等密封件发生损坏时,就会造成浆料进入轴承腔体,破坏轴承1,最终造成设备故障。每台线锯四只轴承箱,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天就会出现两只轴承箱损坏需要维修。浆料进入轴承箱腔室内主要破坏的零件是轴承1,因此,每次维修轴承箱,必须将轴承箱内的轴承更换换新。由于,安装在芯棒2上的轴承内圈安装配合为过盈配合,因此目前的主要拆卸方式为手砸式拆卸。但此拆卸方法拆卸缓慢,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崩弹卡销,出现伤人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手工敲击拆除轴承内圈耗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包括工作台;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的一侧对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芯轴向运动,以使轴芯与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脱离。
进一步地,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包括:底托,底托可移动地设置在工作台上;位置调节机构,位置调节机构与底托驱动连接,以调节底托相对限位组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底托包括:托盒,托盒设置在位置调节机构上;第一缓冲结构,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托盒内,轴芯内圈组合体设置在第一缓冲结构上。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第一端抵接在托盒的底部,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与轴芯内圈组合体抵接。
进一步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丝杠,托盒设置在丝杠上以沿丝杠的轴向移动,以调节托盒内的轴芯内圈组合体在限位组件内的位置;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丝杠连接并驱动丝杠运动。
进一步地,工作台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滑轨,导向滑轨沿轴芯内圈组合体的移动方向延伸,托盒与导向滑轨配合以限制托盒的移动方向。
进一步地,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第二缓冲结构包括齿轮箱,齿轮箱连接在驱动机构与丝杠之间,并传递驱动机构和丝杠的运动。
进一步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套,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卡销,第一卡销与第一卡槽配合,并将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与固定套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套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沿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向间隔设置,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卡销,第二卡销与第二卡槽配合,将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与固定套固定。
进一步地,固定套为圆柱形,固定套包括:第一半套体;第二半套体,第二半套体与第一半套体相对设置并围成固定套,轴芯内圈组合体插入固定套内,第二半套体与第一半套体之间铰接,且第二半套体相对第一半套体可开合地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具有多个,且各第一卡槽均相对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线对称设置,各第二卡槽相对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线对称设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包括工作台、限位组件和第一驱动部。其中,限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并在轴芯内圈组合体中的内圈的一侧对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工作台上,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芯运动,以使轴芯与轴芯内圈组合体的内圈脱离。通过限位组件固定住轴芯内圈组合体的内圈,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的轴芯运动,这样就将内圈从轴芯上卸下,这一过程中轴芯持续受力,而避免了受到敲击的冲力,保证了轴芯和内圈的安全,避免了轴芯和内圈受损,同时无需工人手工敲击减小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带内圈轴芯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限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轴承箱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图1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卸掉挡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工作台;20、限位组件;21、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第一卡销;24、第二卡销;25、第一半套体;26、第二半套体;30、轴芯内圈组合体;31、轴芯;321、第一内圈;322、第二内圈;40、底托;41、托盒;42、第一弹簧;43、托架;51、丝杠;52、驱动机构;60、导向滑轨;70、液压缸;90、液压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术语解释:
硅块切割设备:简称“线锯”,用于切割晶体硅棒成太阳能电池片的设备。
硅块切割设备轴承箱:一种轴承载体,主要有腔体(定子)和芯棒(转子)两部分组成。每个轴承箱均装有两套轴承。
如图1至4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包括工作台10、限位组件20和第一驱动部。其中,限位组件20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并在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中的内圈的一侧对内圈进行轴向限位。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工作台10上,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运动,以使轴芯31与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内圈脱离。通过限位组件20固定住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内圈,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部驱动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运动,这样就将内圈从轴芯31上卸下,这一过程中轴芯31持续受力,而避免了受到敲击的冲力,保证了轴芯31和内圈的安全,避免了轴芯31和内圈受损,同时无需工人手工敲击减小了劳动强度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竖直放置,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工作台10的顶部,并对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轴芯31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轴承拆卸装置可以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而改变设置位置和设置方向,只需保证第一驱动部能够驱动轴芯31相对内圈运动,使轴芯31与内圈脱离即可。
结合参见图2,轴芯内圈组合体30包括轴芯31和套设在轴芯31上的第一内圈321和第二内圈322,第一内圈321和第二内圈322均为轴承内圈,第一内圈321和第二内圈322均与轴芯31过盈配合。第一内圈321和第二内圈322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套,隔离套用于限制第一内圈321和第二内圈322之间的轴向间距。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更加快速地实现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上的内圈的拆除,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部,轴芯内圈组合体30放置在第二驱动部上,并随第二驱动部移动以调节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与限位组件20之间的位置,以便能够方便地将内圈与限位组件20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部包括底托40和位置调节机构,底托40可移动地设置在工作台10上;位置调节机构与底托40驱动连接,以调节底托40相对限位组件20的位置。
底托40包括托盒41、第一缓冲结构和托架。
托盒41设置在位置调节机构上,在位置调节机构的带动下沿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向移上下移动,托盒41用于放置第一缓冲结构和托架,以调节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位置。
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托盒41内,轴芯内圈组合体30设置在第一缓冲结构上,这样在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在第一驱动部的驱动下移动时,第一缓冲结构可以为轴芯31提供缓冲,避免轴芯31由于重力和第一驱动部的推力而下落过快造成轴芯31损坏。
优选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弹簧42,第一弹簧42的第一端抵接在托盒41的底部,第一弹簧42的第二端与轴芯内圈组合体30抵接。第一弹簧42可以实现良好的缓冲效果,且结构简单便于安装造价低廉。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缓冲结构,例如,在托盒41的底部设置柔性垫层。
优选地,在第一弹簧42的第二端上固定设置有托架43,托架43用于承载轴芯内圈组合体30,托架43的上部具有锥形导向段,以保证轴芯31的移动轨迹。
位置调节机构包括丝杠51和驱动机构52。托盒41设置在丝杠51上并可以沿丝杠51的轴向移动,以调节托盒41内的轴芯内圈组合体30在限位组件20内的位置。驱动机构52与丝杠51连接并驱动丝杠51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2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杠51连接,驱动丝杠51转动,进而带动托盒41上下移动。
优选地,为了控制托盒41的移动方向,防止轴芯内圈组合体30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造成损坏,工作台10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滑轨60,导向滑轨60沿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移动方向延伸,托盒41与导向滑轨60配合以限制托盒41的移动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滑轨60为两个且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滑轨60相互间隔。托盒41上设置有凹槽,导向滑轨60嵌入该凹槽内与该凹槽配合,以限制托盒41的移动方向,使托盒41沿导向滑轨60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滑轨60和托盒41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配合,例如导向滑轨60上设置凹槽,托盒41上设置凸起。
为了进一步保证轴芯31的安全,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第二缓冲结构包括齿轮箱,齿轮箱连接在电机与丝杠51之间,并传递电机和丝杠51的运动。调节托盒41位置时,电机正转带动齿轮箱内的齿轮转动,继而带动丝杠51转动,使得托盒41向上运动,以调节至适合的位置。当轴芯3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轴芯31对第一弹簧42施力,压缩第一弹簧42,当第一弹簧42压缩至最小后,若轴芯31继续向下移动,则轴芯31推动托盒41向下移动,托盒4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将带动丝杠51反转,进而带动齿轮箱内的齿轮反转,以带动电机反转,以卸去轴芯31向下运动的冲力,以保护轴芯31。
限位组件20包括固定套和卡销组。
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沿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向间隔设置。卡销组包括与第一卡槽21配合的第一卡销23和与第二卡槽22配合的第二卡销24,卡销组将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内圈与固定套固定。
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套上仅设置第一卡槽21,然后对应地设置与第一卡槽21配合的第一卡销23。通过第一卡槽21和第一卡销23配合将内圈限位。
为了方便地装卸内圈,加快拆卸速度,提高拆卸效率,固定套为圆柱形,固定套包括第一半套体25和第二半套体26,第一半套体25和第二半套体26之间可开合地连接,以便能够方便地装入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且将内圈定位。
第二半套体26与第一半套体25相对设置并围成固定套,轴芯内圈组合体30插入固定套内,第二半套体26与第一半套体25之间铰接,且第二半套体26相对第一半套体25可开合地设置,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均具有多个,且各第一卡槽21均相对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线对称设置,各第二卡槽22相对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线对称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1和第二卡槽2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一卡槽21位于两个第二卡槽22的上方。两个第一卡槽21相对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线对称设置,且第一卡槽21位于第一半套体25与第二半套体26的配合处,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卡销23和第二卡销24将第一半套体25和第二半套体26固定,省略了将两者固定的结构,使结构更加简单,更加便于加工。
第一卡销23为片卡销,第二卡销24为轴卡销。两者的结构均对应于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结构设置,以便能够快速方便地卡入轴芯内圈组合体30内。
第一驱动部包括液压缸70,液压缸70固定设置在工作台10上,且液压缸70的活塞杆与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接触并推动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运动以与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内圈脱离。工作台10上还设置有液压驱动机构90以驱动液压缸70运动。
本实施例中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拆卸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内圈的过程如下:
首先,将轴芯内圈组合体30放置在托架43上,驱动丝杠51运动,将轴芯内圈组合体30调节至合适的位置,也即使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第一内圈321的下端面位于第一卡槽21处,然后将第一半套体25和第二半套体26合并,并将第一卡销23插入第一卡槽21内,一方面将第一半套体25和第二半套体26锁合,另一方面第一卡销23插入第一内圈321和隔套之间,将第一内圈321固定,之后液压缸70的活塞杆伸出并推动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向下运动,直至与第一内圈321脱离。轴芯31在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弹簧42和第二缓冲结构进行缓冲,避免了轴芯31发生碰撞,保证了轴芯31的安全。
拆卸第二内圈322的过程与拆卸第一内圈321的过程一样,只是需要把第二卡销24插入第二内圈322与轴芯31的阶梯端面之间即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拆卸轴承内圈的过程中只需人为将轴芯内圈组合体放置到底托上,之后可实现轻松拆卸轴承内圈,节省了人力,且提高了拆卸效率。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的限位组件采用合盖式设计,更加安全可靠。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采用二级缓冲,一级为弹簧,二级为丝杠、齿轮间的咬合反转,有效地控制了轴芯下落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了零件被砸伤。该轴承内圈拆卸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10);
限位组件(20),所述限位组件(20)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并在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中的内圈的一侧对所述内圈进行轴向限位;
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芯(31)轴向运动,以使所述轴芯(31)与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中的内圈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
底托(40),所述底托(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0)上;
位置调节机构,所述位置调节机构与所述底托(40)驱动连接,以调节所述底托(40)相对所述限位组件(20)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40)包括:
托盒(41),所述托盒(41)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机构上;
第一缓冲结构,所述第一缓冲结构设置在所述托盒(41)内,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设置在所述第一缓冲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结构包括第一弹簧(42),所述第一弹簧(42)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托盒(41)的底部,所述第一弹簧(42)的第二端与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
丝杠(51),所述托盒(41)设置在所述丝杠(51)上以沿所述丝杠(51)的轴向移动,以调节所述托盒(41)内的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在所述限位组件(20)内的位置;
驱动机构(52),所述驱动机构(52)与所述丝杠(51)连接并驱动所述丝杠(51)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上还固定设置有导向滑轨(60),所述导向滑轨(60)沿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移动方向延伸,所述托盒(41)与所述导向滑轨(60)配合以限制所述托盒(41)的移动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内圈拆卸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缓冲结构,所述第二缓冲结构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连接在所述驱动机构(52)与所述丝杠(51)之间,并传递所述驱动机构(52)和所述丝杠(51)的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20)包括:
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
第一卡销(23),所述第一卡销(23)与所述第一卡槽(21)配合,并将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中的内圈与所述固定套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槽(22),所述第二卡槽(22)与所述第一卡槽(21)沿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组件(20)还包括第二卡销(24),所述第二卡销(24)与所述第二卡槽(22)配合,将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中的内圈与固定套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内圈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为圆柱形,所述固定套包括:
第一半套体(25);
第二半套体(26),所述第二半套体(26)与所述第一半套体(25)相对设置并围成所述固定套,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插入所述固定套内,所述第二半套体(26)与所述第一半套体(25)之间铰接,且所述第二半套体(26)相对所述第一半套体(25)可开合地设置,所述第一卡槽(21)和所述第二卡槽(22)均具有多个,且各所述第一卡槽(21)均相对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线对称设置,各所述第二卡槽(22)相对所述轴芯内圈组合体(30)的轴线对称设置。
CN201420054382.1U 2014-01-27 2014-01-27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79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4382.1U CN203679689U (zh) 2014-01-27 2014-01-27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4382.1U CN203679689U (zh) 2014-01-27 2014-01-27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9689U true CN203679689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438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79689U (zh) 2014-01-27 2014-01-27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968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2910A (zh) * 2016-08-25 2016-11-16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轧辊与轴承装配用调节装置及轧辊与轴承装配方法
CN116944836A (zh) * 2023-08-14 2023-10-27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12910A (zh) * 2016-08-25 2016-11-16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轧辊与轴承装配用调节装置及轧辊与轴承装配方法
CN106112910B (zh) * 2016-08-25 2018-02-16 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轧辊与轴承装配用调节装置及轧辊与轴承装配方法
CN116944836A (zh) * 2023-08-14 2023-10-27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CN116944836B (zh) * 2023-08-14 2024-04-19 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拆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78452U (zh) 超细粉立式辊磨机
CN203679689U (zh) 轴承内圈拆卸装置
CN109209427B (zh) 一种基于机器操作的tbm滚刀刀座结构
CN205806220U (zh) 一种斜锲调整的水轮机主轴用导轴承
CN103464259A (zh) 一种纤维粉碎机
CN204413721U (zh) 一种内置式机床主轴驱动装置
CN201344337Y (zh) 一种管道移动机构
CN105363556A (zh) 一种移动极板电除尘器链轮安全保护装置
CN101749520A (zh) 一种螺旋式管道移动机构
CN109940648B (zh) 一种滚刀更换机械手用末端执行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3956212U (zh) 用于金属带材纵向剪切设备刀架的刀轴系统装置
CN203830060U (zh) 单传动辊压机
CN202790941U (zh) 立式辊磨磨辊密封装置
CN202192272U (zh) 伺服刀架用同步型过载保护结构
CN202370911U (zh) 一种垂直剖分离心压缩机机芯拆装工具
CN205269909U (zh) 一种移动极板电除尘器链轮安全保护装置
CN104551812A (zh) 一种内置式机床主轴驱动装置
CN204714208U (zh) 一种电缆输送机
CN203734468U (zh) 发电机转子吊装时坠落保护装置
CN204672321U (zh) 一种耐磨的辊式制砂机
CN203836201U (zh) 一种混炼机轴端密封结构
CN204127285U (zh) 一种减速机及其密封结构
CN204290657U (zh) 一种电机座全方位加工装置
CN203430988U (zh) 一种圆柱滚子轴承
CN212868444U (zh) 一种磨煤机底部的机械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