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体表创面的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简称VSD技术)自1992年首创至今,在欧美地区及我国都得到较大发展和推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烧伤整形、体表撕拉伤、溃疡等症创面的保护与治疗。
VSD技术的全套装置基本构成由负压源、引流管及创面与引流管间的介质材料(如聚乙烯醇等多孔材料)及密封用薄膜几部分组成。其结构为:引流管一端的管壁设有多个孔洞,该端置于介质内部,使用时,用薄膜将连有引流管的介质材料密封固定于体表,引流管另一端接通负压源引流,便可将人体创面的渗出液、液化的坏死组织及脓液等液化物质引流至外部收集容器中。为方便医护人员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负压引流装置内的介质材料均为含含水量超过50%(w/w)的湿润、柔软状态。
封闭引流装置在临床应用中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因其直接接触人体创面的特殊性,该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无菌医疗器械常用的灭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钴60照射灭菌法,另一种是环氧乙烷灭菌法。因环氧乙烷遇水后可形成有毒的乙二醇(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及经皮吸收),所以,目前负压引流装置大都采用钴60照射灭菌法。但试验发现,钴60照射不但会导致引流管等管路的脆化,更会使介质材料产生细胞毒,细胞毒含量已超出人体耐受水平,对人体特别是皮肤不完整的创面会造成创面伤口的愈合迟缓、引起新的感染等不良后果,对病患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结构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设计更合理的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达到提高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安全性和密封性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该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材料和引流管;所述医用泡沫材料为厚度(也可称为高)是所述引流管的外径0.6~2倍、含水量不高于10%(w/w)的硬质、板状体,其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孔道,该孔道开口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侧面或表面;所述的引流管的一部分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孔道中,其管壁上设有多个位置交错排列的侧孔。
上述的医用泡沫材料的质地可随其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是含水量不高于10%(w/w)的干态医用泡沫材料,该干态的医用泡沫材料质轻且硬,与目前临床应用的含水量大于50%的同类产品相比,该项改进大大减小了所述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重量,明显降低了装卸、运输过程中人力及能源的耗费。此外,所述干态的医用泡沫材料即有利于其长期储存,又可选用针对本产品而言更为安全有效的灭菌方法——环氧乙烷灭菌法进行灭菌,有效避免了细胞毒的产生,显著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考虑到尽量减小病患使用过程中的痛苦(如医用泡沫材料过薄时管路对创面的挤压造成疼痛),兼顾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坚韧程度及负压引流效果,所述的医用泡沫材料优选为厚度是所述引流管的外径0.9~1.5倍的长方体,该医用泡沫材料优选为更加安全的0~8%(w/w)含水量,最优选几乎无细胞毒产生的0~5%(w/w)含水量的医用泡沫材料。所述医用泡沫板其含水量大于20%时质地软化,所述干态的医用泡沫材料临用前浸入适量水中,片刻(约5分钟)便会湿润软化,即可用于贴敷于创面。
所述医用泡沫材料内部的孔道优选开口于医用泡沫材料宽边所在的侧面(侧面,即,高或厚度所在的面,其他两面可称为表面),或其表面靠近宽边处,为方便所述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使用,特别是方便密封过程的操作,所述的开口优选设在医用泡沫材料一表面的靠近宽边处。
所述的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还包括冲洗管,该冲洗管的一部分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孔道中或内置于引流管中,另一端设有可密闭的加液头,冲洗液和/或药液自该加液头注入冲洗管。通过所述的冲洗管可加入冲洗液和/或药液,以避免创面渗出液较少时固体物干结积累会导致引流管堵塞,医用泡沫材料负压后会失水变硬刺激创面,或创面脓液较多时会发生污染、堵塞介质材料等情况的发生,有效保障了引流治疗的效果及病患的依从性。有必要时,还可设有加药管,专门用于药液的加注,该加药管可与冲洗管并行,该加药管的一部分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孔道中或内置于引流管中,优选内置于引流管中,另一端设有可密闭的加液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还包括连接弯头,该连接弯头的个数根据管路的数量设定,所述的引流管和/或冲洗管分别由内管和外管两部分组成,该内管和外管间通过相应的连接弯头连通,其中内管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孔道中。为保障密闭效果及连接稳定性,所述内管与连接弯头连接后,通过粘结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的引流管和冲洗管的外管通过相应的弯头与医用泡沫材料内的引流管和冲洗管的内管连通,医用薄膜密封后,即可进行负压引流。
所述医用泡沫材料的孔道开口处设有与连接弯头大小、厚度相应的凹陷,该设计有效降低了弯头对密封用薄膜的支撑作用,减小了负压过程中密封用薄膜因外管插入造成的孔洞扩大的几率;为进一步减小、甚至完全避免负压过程中上述密封用薄膜孔洞的扩大,所述连接弯头与外管连接一端优选设计为具有不小于引流管外径的边沿,以扩大密封用薄膜与弯头的接触面积;与此同时,更优选为引流管对应的弯头及冲洗管对应的弯头合为一体,即两个弯头相连,具有共同的边沿,更有利于密封过程的操作及密封效果保持。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弯头为90°弯头。
所述的冲洗管的内管优选内置于引流管的内管中,具体为:冲洗管的内管的一端与相应的连接弯头连接,另一端自引流管的内管近连接弯头一端管壁上的孔洞穿入,使冲洗管的内管置于引流管的内管之中,且不长于引流管的内管,优选略短于该引流管的内管。该设计有效避免了现有同类产品冲洗管的管头刺激创面增加病患痛苦的弊端,此外,自冲洗管的内管端头流出的冲洗液或药液可通过引流管的内管上的侧孔快速流遍整个创面,冲洗更快速、更彻底,有效保障创面和医疗泡沫材料的清洁程度。
上述的医用泡沫材料选自医用聚乙烯醇(PVA)泡沫材料、医用聚氨酯泡沫材料等,优选为聚乙烯醇(PVA)泡沫材料,如PVA-220、PVA-180、PVA-270等型号,最优选PVA-220;所述冲洗管和引流管的内管通过所述的孔道包裹于医用泡沫材料中,所述孔道的数量可根据医用泡沫材料的大小设定,如10cm×20cm的医用泡沫材料可设定两条与长边平行的孔道,设有多条孔道时,所述孔道的开口位于医用泡沫材料的同一表面。连有连接弯头的引流管和/或冲洗管的内管的另一端自孔道开口处插入孔道内,连接弯头内陷于凹陷中,此时连接弯头的边贴合于医用泡沫材料的表面,不会对密封用薄膜造成支撑,且与密封用薄膜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此时,所述引流管和/或冲洗管的外管分别插接入相应弯头,负压过程中密封用薄膜的孔洞丝毫不会变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计使密封操作十分便利,且保障了密闭效果。
所述的引流管和冲洗管的外管间通过粘结、绑系、或弹性圈套住等方式固定,优选灵活、方便、可移动固定点的弹性圈;所述的引流管的外管设有止水夹,用于负压到所需程度后密闭引流管的外管,以便断开负压源,充分利用负压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方便使用、密封效果好、可减轻病患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医用泡沫材料 2-引流管 3-侧孔 4-冲洗管 5-加液头 6-连接弯头
7-引流管的内管 8-冲洗管的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本实用新型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示,该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材料1、引流管2、冲洗管4和连接弯头6;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为厚度是所述引流管2外径1.5倍、含水量5%(w/w)的硬质、长方体,该医用泡沫材料1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孔道,该孔道开口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表面的一端,且该孔道开口处设有与连接弯头6大小、厚度相应的凹陷;所述的引流管2和冲洗管4分别由内管和外管两部分组成,该内管和外管间通过相应的连接弯头6连通,其中引流管2的内管管壁上设有多个位置交错排列的侧孔3,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的孔道中,冲洗管4的内管8部分内置于引流管的内管7中,冲洗管4的外管一端与连接弯头6连通,另一端设有加液头5。引流管2的外管一端与连接弯头6连通,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
使用时,先将医用泡沫材料1浸入生理盐水约4-5分钟,取出挤压出多余水分敷于患处,医用薄膜密封后插入引流管、冲洗管的外管,便可负压引流或加液冲洗。
实施例2
如图2(本实用新型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示,该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材料1、引流管2和冲洗管4;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为厚度是所述引流管外径0.9倍、含水量8%(w/w)的硬质、长方体,该医用泡沫材料1内部设有一端开口的孔道,该孔道开口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宽边所在侧面;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管壁上设有多个侧孔3,内置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的孔道中,引流管2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的冲洗管4前端内置于所述引流管2的前端管内,另一端连有加液头5。
使用时,先将医用泡沫材料1浸入生理盐水约4-5分钟,取出挤压出多余水分后敷于患处,医用薄膜密封后便可负压引流或加液冲洗。
实施例3
一种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泡沫材料1、引流管2、冲洗管4和连接弯头6;该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与实施例所述装置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医用泡沫材料1含水量10%,表面为椭圆形,即,该医用泡沫材料为椭圆形板状体;所述连接弯头6为两个,分别与引流管2、冲洗管4对应,该连接弯头6具有约为引流管2外径长度的边沿。
本实用新型的护创负压密闭引流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安全,且密闭效果好,最大程度发挥了VSD技术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