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4938U - 同步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同步电动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74938U CN203674938U CN201320576100.XU CN201320576100U CN203674938U CN 203674938 U CN203674938 U CN 203674938U CN 201320576100 U CN201320576100 U CN 201320576100U CN 203674938 U CN203674938 U CN 203674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th portion
- rotor
- winding
- magnetic pole
- synchronous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化以及更低振动化、更低噪音化的同步电动机。该同步电动机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交流电流来驱动,包括:定子(1),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n为自然数)个齿部,且在各齿部(2a)、(2b)、(2c)、(2d)上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绕组;转子(4),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5)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6),且与定子(1)对置配置,各齿部(2a)、(2b)、(2c)、(2d)与转子(4)相对置的部分的宽度为机械角度大致(75/n)°。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同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小型鼓风机的电动机,一般多数使用廉价且小型的单相感应电动机。该单相感应电动机由于效率低,因此,存在输出小而消耗电量大的缺点。作为改善上述缺点的电动机有相对于一般的使定子绕组不同的相进行重叠的分布绕组结构,而采用能够缩小绕组线圈的集中绕组结构的3相笼型感应电动机,但是,由于从定子侧供给用于使转子的笼型导体产生电流的能量,因此,与从永久磁铁供给从转子产生的磁通的同步电动机相比,效率低且减少耗电量也有限。
另一方面,用于OA仪器、设备冷却的所谓“轴流风扇”的电动机,多数使用单相同步电动机。该单相同步电动机是将集中绕组结构的定子以及具有与定子的齿部数量相同的磁极的转子组合而构成的,一般为了降低驱动电路的成本而使用半波整流后的电流进行驱动,但是,因为在切换通电的相的时刻输出转矩会大幅降低,链波增大,因此,存在振动和噪音大的缺点。
在集中绕组结构的同步电动机中,作为抑制转矩链波实现低振动化、低噪音化的技术,例如有通过相对于转子的极数减少定子的凸极(齿部),在二相绕组上流通具有90°的相位差的二相交流电流进行驱动,由此实现高效化、高转矩化并且实现低振动化、低噪音化(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40487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使用永久磁铁的同步电动机中,作为振动或噪音的其他要因,有在转子的永久磁铁与定子的齿部之间作用的磁引力所引起的齿槽转矩(cogging torque)。该齿槽转矩是在转子机械性旋转一周中以齿槽数与磁极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产生的转矩脉动分量。在该转子旋转一周中所产生的齿槽转矩的脉动数越多,能量越分散,随此,齿槽转矩的振幅越小,振动和噪音越小。相反,齿槽转矩的脉动数越少,齿槽转矩的振幅越大,振动和噪音越大。上述现有技术是相对于转子的极数减少齿部数即减少齿槽数,由此扩大卷绕绕组的空间来实现高效化,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由于齿槽数与磁极数的组合有时会使齿槽转矩的脉动数减少,随此,齿槽转矩的振幅会增大,振动和噪音变大。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效化以及更低振动化、更低噪音化的同步电动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达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为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交流电流驱动的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定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n为自然数)个齿部,且在所述各齿部上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绕组;以及转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并且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对置配置,所述各齿部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部分的宽度为机械角度大致(75/n)°。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实现高效化以及更低振动化、更低噪音 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横截面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例的图。
图3(a)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a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
图3(b)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b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
图3(c)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c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
图3(d)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d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同步电动机的齿部的前端部的放大图。
图5是以图1所示的同步电动机的齿部的前端宽度为参数比较齿槽转矩的振幅的图。
图6(a)是表示径向取向的情况下永久磁铁的磁通流动的图。
图6(b)是表示磁极取向的情况下永久磁铁的磁通流动的图。
图7是表示齿部的前端宽度与感应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齿部的前端宽度与铁损的关系的图。
符号的说明
1定子
2a、2b、2c、2d齿部
3线圈
4转子
5后轭铁
6永久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进行说明。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横截面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了与定子1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有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4的同步电动机情况下的示例进行说明。
定子1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n为自然数)个突起状的铁芯(以下称“齿部”)2a、2b、2c、2d,绕组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于该各齿部2a、2b、2c、2d上,而形成4n个线圈3。
各齿部2a、2b、2c、2d每2n个为一组划分成两组。此时,以组成一组的各齿部(此处为各齿部2a、2c)与组成另一组的各齿部(此处为各齿部2b、2d)交替配置的方式进行划分。使卷绕于各齿部2a、2b、2c、2d的绕组为分离成卷绕于组成一组的各齿部(此处为各齿部2a、2c)的绕组与卷绕于组成另一组的各齿部(此处为各齿部2b、2d)的绕组的两部分的二相绕组,使卷绕于同组内相邻的各齿部(此处为各齿部2a、2c或各齿部2b、2d)的绕组的卷绕方向为从轴心观察时彼此相反的方向。
此外,图1所示的实线箭头表示流到形成各线圈3的各绕组(A相(+)绕组、A相(-)绕组、B相(+)绕组、B相(-)绕组)的正向电流的方向。该定子1的构成与集中绕组的感应电动机的定子的构成相同。此外,各齿部2a、2b、2c、2d与转子4对置的部分的宽度(以下称“前端宽度”)以轴心为中心,机械角度大致(75/n)°或大致(45/n)°~大致 (55/n)°。
转子4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5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6,其与定子1对置且可旋转地配置于各齿部2a、2b、2c、2d的内侧。
此外,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表示了如下示例,n=1,也就是说,定子1的凸极数(齿部数)为4,转子4的极数为6,各齿部2a、2b、2c、2d的前端宽度以轴心为中心,机械角度大致为45°。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无需特别区分各齿部2a、2b、2c、2d的情况下,称为齿部2。
下面参照图2及图3(a)、图3(b)、图3(c)、图3(d)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的驱动电流的一个示例的图。此外,图3(a)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a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图3(b)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b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图3(c)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c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图3(d)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驱动电流的状态d下流到各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图。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中,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A相、B相)交流电流(在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进行驱动,此处为了便于说明,而对施加按90°划分相位的矩形波电流(在图2中以实线表示)的示例进行说明。此外,此处将在B相绕组向正方向通有电流的状态设为状态a,将在A相绕组向负方向通有电流的状态设为状态b,将在B相绕组向负方向通有电流的状态设为状态c,将在A相绕组向正方向同电流的状态设为状态d。
在状态a下,在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b上产生N极磁极,在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d上产生S极磁极。此处,如图3(a)所示,在与各齿部2b、2d对置的转子4的表面存在N极以及S极两个磁 极的情况下,转子4通过与各齿部2b、2d所产生的磁极的吸引、排斥,该转子4顺时针(在图3(a)中以虚线箭头表示)旋转。
转子4旋转到在齿部2b所产生的N极磁极与转子4的S极磁极相对置、以及在齿部2d所产生的S极磁极与转子4的N极磁极相对置的角度时,如图3(b)所示,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a以及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c处,与转子4的N极以及S极两个磁极对置。在该时刻转移到状态b,也就是说,如果在A相绕组向负方向通上电流,则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a上产生S极磁极,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c上产生N极磁极,通过其与转子4的各磁极的吸引、排斥,转子4顺时针(在图3(b)中以虚线箭头表示)旋转。
转子4旋转到在齿部2a所产生的S极磁极与转子4的N极磁极相对置、以及在齿部2c所产生的N极磁极与转子4的S极磁极相对置的角度时,如图3(c)所示,在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b以及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d处,与转子4的N极以及S极两个磁极对置。在该时刻转移到状态c,也就是说,如果在B相绕组向负方向通上电流,则在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b产生S极磁极,在卷绕了B相(-)绕组的齿部2d产生N极磁极,通过其与转子4的各磁极的吸引、排斥,转子4顺时针(在图3(c)中以虚线箭头表示)旋转。
转子4旋转到在齿部2b产生的S极磁极与转子4的N极磁极相对置、以及在齿部2d产生的N极磁极与转子4的S极磁极相对置的角度时,如图3(d)所示,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a以及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c处,与转子4的N极以及S极两个磁极对置。在该时刻转移到状态d,也就是说,如果在A相绕组向正方向通上电流,则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a产生N极磁极,在卷绕了A相(-)绕组的齿部2c产生S极磁极,通过其与转子4的各磁极的吸引、排斥,转子4顺时针(在图3(d)中以虚线箭头表示)旋转。
之后,重复上述状态a~状态d,转子4持续旋转。
一般在用于轴流风扇等的单相同步电动机中,多数使齿部数与磁极数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会因为齿部与转子的磁极位置关系,而存在无论向哪个绕组通电转子都无法旋转的位置以及无法确定向哪个方向旋转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中,由于定子1的齿部2的数量与转子4的磁极数不同,因此,只要掌握了转子4的磁极位置就能够可靠地确定旋转方向而驱动电动机。此外,由于在二相绕组通入的电流相位相差为90°,因此,同时成为“0”的时刻就不需要了。因此,能够抑制转矩大幅降低,并能够降低振动和噪音。
接着,对于在使用了永久磁铁的同步电动机中所产生的齿槽转矩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使用了永久磁铁的同步电动机中,从其原理上而言,会产生齿槽数与磁极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脉动数的齿槽转矩。如图1所示,在定子1的齿部数为4,即齿槽数为4,转子4的极数为6(4齿槽6磁极)的情况下,在转子4旋转一周中会产生12次脉动、即齿槽转矩。该齿槽转矩数越多,随此,齿槽转矩的振幅越小,振动和噪音越小。
一般在齿部所产生的磁极与转子的磁极的位置关系中,在磁路上存在易于稳定的位置与成为不稳定的位置,齿槽转矩作为转子要从不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移动的力而产生。脉动数小则多个磁路上稳定位置少,稳定位置间的距离增大。稳定位置间的距离越大,要从不稳定位置向稳定位置旋转的力越大,因此,如果脉动数小,则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大。
此外,如果齿部间不存在铁芯的区域(齿槽开口)增大(变宽),则转子表面的磁路的不均衡性增大,因此,齿槽转矩变大。
另外,如果相反地齿槽开口变小(变窄),则转子表面的磁路的不均衡性变小,因此,齿槽转矩变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了配置有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4的同 步电动机中,通过将齿部2与转子4相对置的前端宽度设定为机械角度大致(75/n)°或大致(45/n)°~大致(55/n)°,从而实现高效化以及基于齿槽转矩降低的低振动化、低噪音化。以下参照图4~图8对该技术的依据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阐述了n=1、也就是说,定子1的凸极数(齿部数)为4,转子4的极数为6,各齿部2a、2b、2c、2d的前端宽度以轴心为中心,机械角度大致45°的示例。
图4是图1所示的同步电动机的齿部前端部的放大图(齿部的前端宽度45°或60°)。此外,图5是以图1所示的同步电动机的齿部的前端宽度为参数,比较齿槽转矩的振幅的图。在图5中,以实线表示使用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的特性示例,以虚线表示使用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的特性示例。此外,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横轴以机械角度表示齿部的前端宽度,纵轴表示齿槽转矩的振幅。此外,图6(a)是表示径向取向的情况下永久磁铁的磁通流动的图,图6(b)是表示磁极取向的情况下永久磁铁的磁通流动的图。
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齿部的前端宽度为90°时,相邻齿部接触,齿槽开口为0。如图5所示,在齿部的前端宽度为60°时,齿槽转矩的振幅达到极大值,在齿部的前端宽度为45°时,齿槽转矩的振幅达到极小值。此外,如果齿部的前端宽度小于(窄于)45°,则齿槽转矩的振幅增大。
在齿部的前端宽度为60°时,齿部的前端宽度与转子4的磁极的宽度一致。因此,在转子4的磁极与齿部相对置的位置、磁极间与齿部的中央的位置相一致的位置,磁路上非常稳定,因此,齿槽转矩的振幅增大。
另一方面,在齿部的前端宽度为45°时,齿部的前端宽度为45°以上的情况下的齿槽转矩与齿部的前端宽度为45°以下的情况下的齿槽转矩彼此抵消,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小。这从另一个观点上也可以说是由于 与齿槽数为8的情况下的脉动数(8齿槽6磁极的情况下的8与6的最小公倍数24)相等,因此,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小。
相对于此,在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齿部的前端宽度在65°附近,齿槽转矩的振幅达到极大值,齿部的前端宽度在50°附近,齿槽转矩的振幅达到极小值。另外,如果齿部的前端宽度小于(窄于)50°,则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大。此外,径向取向的情况下也相同,如果齿部的前端宽度大于60°左右,则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小。
如上所述,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与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齿槽转矩达到极大值、极小值的齿部的前端宽度不同。如图6(a)、图6(b)所示,这是因为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与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在转子的内部流动的永久磁铁的磁通的路径不同。
如图6(a)所示,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通在后轭铁的内部能够选择磁阻低的路径通过,与此相对,如图6(b)所示,使用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通过永久磁铁内部的磁通必然向相邻的磁极表面流动。也就是说,在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比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更加容易限定磁通的流动路径。
图7是表示齿部的前端宽度与感应电压的关系的图。在图7中,以实线表示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的特性示例,以虚线表示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的特性例示例。此外,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横轴以机械角度表示齿部的前端宽度,纵轴表示将感应电压的最大值设为100%时的感应电压比率。
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下,随着齿部的前端宽度的减小,感应电压变大,在45°附近成为最大。
从绕组系数的观点出发,在齿部的前端宽度与磁极的宽度相一致的 60°附近,感应电压为最大,但是另一方面,从与齿槽开口相对置的磁极产生的磁通流入距离齿槽开口的空间(空气)最近的齿部的前端,在与齿槽开口相对置的磁极与齿部的前端,产生短路的磁路,因此,从与齿部相对置的磁极流入齿部的磁通的一部在该磁路被消耗,从而与齿部的绕组交链的磁通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缩小齿部的前端宽度,则齿槽开口增大,因此,如果齿部的前端宽度缩小,齿槽开口增大,则会出现以下现象:即来自与齿槽开口相对置的磁极的短路磁通的影响变小,感应电压增大,在45°付近达到最大。
另一方面,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与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情况呈现不同的倾向,齿部的前端宽度在82°达到最大值,随着齿部的前端宽度的减小,感应电压逐渐减少,在60°下降1%。这是因为磁极取向永久磁铁内部的磁通路径与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不同。
在使用了径向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的情况下,磁通路径包含有永久磁铁背面的后轭铁。因此,例如,齿槽开口大的情况下,通过与齿部对置的磁极的磁通如图6(a)所示,能够通过后轭铁流向相反侧的永久磁铁以及相邻磁极中与齿部对置的部分,因此,能够从磁极自身产生足够大的磁通。
相对于此,在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的情况下,经过与齿部相对置的磁极的磁通必然会选取流向相邻磁极的路径(参见图6(b))。如果缩小齿部的前端宽度,即增大齿槽开口,则相邻磁极与齿槽开口相对置的区域增多。如上所述,在使用了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的转子的情况下,经过与齿部相对置的磁极的磁通必然会经由流向相邻磁极的路径,因此,与齿部相对置的磁极的磁路经由齿槽开口的空气的情况增多,而磁路内的磁阻大。因此,随着齿部的前端宽度变小(变窄),即齿槽开口增大,从磁极产生的磁通本身减少,感应电压降低。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同步电动机中的齿部的前端宽度与铁损的关系的图。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横轴以机械角度表示齿部的前端宽度,纵轴表示将铁损的最大值设为100%时的铁损比率。此外,此处所示的铁损表示以无负载使同步电动机旋转时定子所产生的铁损、以及由于从转子的永久磁铁所产生的磁通因旋转而变化所产生的铁损。
在将永久磁铁用于转子的同步电动机中,在与转子相对置的齿部的前端部,磁通密度高,变化也大,所以,容易产生铁损。因此,随着齿部的前端宽度的变小(变窄),齿部的前端部的铁芯体积变小,从而铁损逐渐减少。图5所示的齿槽转矩的振幅变小的齿部的前端宽度在45°~55°的范围内,与齿部的前端宽度大的情况相比,铁损降低30%~40%左右。
可以从上述齿槽转矩、感应电压以及铁损与齿部的前端宽度的关系,根据同步电动机的用途决定最佳齿部的前端宽度。
例如,在用于需要较大转矩的负载条件下的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如果将齿部的前端宽度设为使感应电压下降少(例如1%以内)的60°以上,则能够抑制输出转矩所需的电流的增加,从而能够实现损失少的同步电动机。进而,设为齿槽转矩的振幅较小(例如为极大值的1/2以下)的75°以上,就能够降低同步电动机的振动和噪音。
此外,例如,在用于转矩较小转速高的负载条件下的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作为同步电动机的损失,常常是铁损比率高于铜损。因此,与其考虑因感应电压降低引起的转矩降低所导致的电流增加、铜损增加,还不如考虑将铁损抑制得更低,后者减少损失的效果更大,因此,通过将齿部的前端宽度设为使铁损低且齿槽转矩的振幅为极小值附近的45°~55°,能够实现损失少、振动低、噪音低的同步电动机。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同步电动机,在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交流电流驱动的同步电动机中,包括定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 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n为自然数)个齿部,在各齿部上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绕组;以及转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的外周面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有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并与定子对置配置,在用于转矩较小且转速高的负载条件下的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将各齿部的前端宽度设定为能够抑制感应电压降低与转矩降低并能够实现齿槽转矩降低的大致(75/n)°,因此,能够实现高效化、高转矩化而且能够更低振动化、更低噪音化,并且在用于转矩较小且转速高的负载条件下的同步电动机的情况下,将各齿部的前端宽度设定为能够抑制铁损的发生并能够实现齿槽转矩减少的大致(45/n)°~大致(55/n)°,因此,能够实现高效化以及更低振动化、更低噪音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定子构成与集中绕组的感应电动机的定子的构成相同,因此,能够与集中绕组的感应电动机的定子实现共用,从而能够降低生产转换所带来的新设备成本。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转子所使用的磁极取向永久磁铁由粘接磁铁构成,由此能够与旋转轴一体成形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从而能够提供廉价的同步电动机。
此外,以上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一个示例,当然,也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组合,还可以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要旨的范围内省略一部分等进行变更而构成。
Claims (3)
1.一种同步电动机,其为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交流电流驱动的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个齿部,且在所述各齿部上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绕组,n为自然数;以及
转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对置配置,
所述各齿部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部分的宽度为机械角度大致75/n°。
2.一种同步电动机,其为通过相位差为90°电角度的二相交流电流驱动的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环状铁芯上朝向轴心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4n个齿部,且在所述各齿部上以集中卷绕的方式卷绕绕组,n为自然数;以及
转子,其在以轴心为中心的圆柱状的软磁性材料的后轭铁的外周面上,配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交替形成不同极性磁极的6n极磁极取向永久磁铁,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对置配置,
所述各齿部的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部分的宽度为机械角度大致45/n°~大致55/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同步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当将所述定子在周向上等角度间隔地形成的所述各齿部每2n个为一组划分成两组时,以组成一组的各齿部与组成另一组的各齿部交替配置的方式进行划分,并且使卷绕于所述各齿部的绕组为分离成卷绕于组成所述一组的各齿部的绕组与卷绕于组成所述另一组的各齿部的绕组的两部分的二相绕组,使卷绕于同组内相邻各齿部的绕组的卷绕方向为从轴心观察时彼此相反的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3121A JP5460807B1 (ja) | 2012-10-05 | 2012-10-05 | 同期電動機 |
JP2012-223121 | 2012-10-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74938U true CN203674938U (zh) | 2014-06-25 |
Family
ID=50619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576100.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74938U (zh) | 2012-10-05 | 2013-09-17 | 同步电动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460807B1 (zh) |
CN (1) | CN2036749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1614A (zh) * | 2019-08-19 | 2019-12-1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伺服有限转角力矩电机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12829A1 (ja) * | 2021-12-14 | 2023-06-22 |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 単相回転電機およびそれを適用した掃除機、電動航空機、および電気機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611291B2 (ja) * | 1987-12-19 | 1997-05-21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永久磁石界磁2相多極同期機 |
JP2003250235A (ja) * | 2002-02-22 | 2003-09-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単相コンデンサ駆動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088234B (zh) * | 2009-12-04 | 2015-07-01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无刷直流电机 |
-
2012
- 2012-10-05 JP JP2012223121A patent/JP5460807B1/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9-17 CN CN201320576100.XU patent/CN2036749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81614A (zh) * | 2019-08-19 | 2019-12-17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伺服有限转角力矩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60807B1 (ja) | 2014-04-02 |
JP2014075942A (ja) | 2014-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88916B2 (en) | Composite electromechanical machines with uniform magnets | |
US8188633B2 (en) | Integrated composite electromechanical machines | |
CN102035270B (zh) | 轴向励磁的双凸极电机 | |
CN103795159B (zh) | 定转子双永磁型游标电机 | |
CN101371425B (zh) | 方波三相无刷永磁直流电动机 | |
CN108964396B (zh) | 定子分区式交替极混合励磁电机 | |
US20120169161A1 (en) | Disk motor using a permanent magnet and bypassing the magnetic force of the magnet | |
DE602005024916D1 (de) | Rotor-stator-struktur für elektrodynamische maschinen | |
CN107591979A (zh) | 转子轴向磁化永磁开关磁阻电机 | |
JP2008289209A (ja) |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 | |
CN203674938U (zh) | 同步电动机 | |
US20150214797A1 (en) | Three-dimensional axial gap typ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 |
CN111211659B (zh) | 一种定子模块化环形绕组双转子永磁电机 | |
KR102195432B1 (ko) | 일체형 전동-발전 장치 | |
CN210608875U (zh) | 一种径向磁场复合型磁通切换电机 | |
CN113904517A (zh) | 一种直流励磁型磁场调制电机 | |
US20120025653A1 (en) | Aggregate magnetization skew in a permanent magnet assembly | |
CN104753302A (zh) | 一种电动车用低成本永磁无刷直流电机 | |
CN218976423U (zh) | 径向磁场三相交流永磁无刷电机 | |
CN221614816U (zh) | 三角形接法三齿绕制三相电机定子 | |
CN221408567U (zh) | 星形接法三齿绕制三相电机定子 | |
JP5840413B2 (ja) | 直流モータ | |
JP5619084B2 (ja) | 同期電動機 | |
CN114050671B (zh) | 一种同极同槽三相永磁电机 | |
US11955853B2 (en) | Drive motor and vacuum cleaner having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