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8022U -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8022U
CN203668022U CN201320805226.XU CN201320805226U CN203668022U CN 203668022 U CN203668022 U CN 203668022U CN 201320805226 U CN201320805226 U CN 201320805226U CN 203668022 U CN203668022 U CN 203668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tanium dioxide
inlet
production device
preheater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052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军
刘建良
赵泽权
谭兆川
闻灼章
张入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Metallurgical Xinli Titanium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052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8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8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80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包括:预热器,预热器具有预热腔,预热器上设有与预热腔连通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反应器,反应器具有反应腔,反应腔与预热腔连通,反应器上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加料口;以及冷却器,冷却器具有与反应腔连通的冷却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可以对生产二氧化钛所需要的氧气进行二次预热,使氧气达到与四氯化钛反应的最佳温度,提高了制备二氧化钛的效率。

Description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产二氧化钛时,四氯化钛与氧气反应时,需要氧气具有合适的温度,如何使氧气具有合适的反应温度有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生产效率更高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包括:预热器,所述预热器具有预热腔,所述预热器上设有与所述预热腔连通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具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与所述预热腔连通,所述反应器上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加料口;以及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冷却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可以对生产二氧化钛所需要的氧气进行二次预热,使氧气达到与四氯化钛反应的最佳温度,提高了制备二氧化钛的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注入口为甲苯注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注入口设在所述预热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注入口为氧气注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注入口设在所述预热器的顶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器为水冷冷却器,所述水冷冷却器具有形成在所述冷却腔外周的水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100, 
预热器10,预热腔11,第一注入口12,第二注入口13, 
反应器20,反应腔21,加料口22, 
冷却器30,冷却腔31,反应产物出口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100,包括:预热器10、反 应器20以及冷却器30。 
具体而言,预热器10具有预热腔11,已经经过一次预热的氧气可以在预热腔11内进行二次预热,经过二次预热的氧气温度上升至预定的预热温度,例如为1600℃-1800℃。预热器10上设有与预热腔11连通的第一注入口12和第二注入口1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注入口12为甲苯注入口,甲苯可以由第一注入口12注入到预热腔11内。第二注入口13为氧气注入口,已经经过一次预热的氧气可以由第二注入口13注入到预热腔11内。甲苯在预热腔11内燃烧消耗掉部分氧气,甲苯燃烧为剩余的氧气提供二次预热的热量。 
反应器20具有反应腔21,反应腔21与预热腔11连通,由此,经过二次预热的氧气可以由预热腔11进入到反应腔21内。此外,反应器20上设有与反应腔21连通的加料口22,四氯化钛由加料口22进入到反应腔21内,并与进入到反应腔21内部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钛。冷却器30具有与反应腔21连通的冷却腔31,且冷却器30上设有与冷却腔31连通的反应产物出口32。反应腔21内的反应产物经冷却器30冷却后,由反应产物出口32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100,可以对生产二氧化钛所需要的氧气进行二次预热,使氧气达到与四氯化钛反应的最佳温度,提高了制备二氧化钛的效率。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预热器10可以为甲苯燃烧预热器。第二注入口13为氧气注入口,设置在甲苯燃烧预热器10的顶壁上,经过一次预热后的氧气由氧气注入口13进入到预热腔11内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足够多的氧气进入到反应腔21内部,第二注入口13可以为多个。 
第一注入口12为甲苯注入口,设置在甲苯燃烧预热器10的侧壁上。甲苯通过甲苯注入口12进入到预热腔11内部,并在预热腔11内燃烧,释放出热量。利用甲苯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对预热腔11内的剩余的氧气进行二次预热,使二次预热后氧气的温度达到预热温度,例如为1600℃-18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器30可以为水冷冷却器。冷却器30上还可以设有套管(图未示出)。具体地,套管套设在冷却腔31侧壁上。去离子水通过套管环绕在冷却腔31外侧,以降低冷却腔31内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进入到冷却腔31内的反应产物温度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器30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此,例如,水冷冷却器30可以具有形成在冷却腔31外周的水套(图未示出)。 
可以理解的是,氧气与四氯化钛发生化学反应后,反应产物的温度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温度范围内,例如为1700℃-1900℃,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反应产物的冷却速度,还可以向冷却腔31内喷入除疤砂。 
下面参照图1来详细描述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100生产二 氧化钛的过程。 
首先,甲苯由第一注入口12进入到预热器10的预热腔11内,经过一侧预热后的氧气由第二注入口13进入到预热器10的预热腔11内。甲苯在预热腔11内燃烧,释放出热量,并对预热腔11内部剩余的氧气进行二次预热,使二次预热后的氧气的温度达到预热温度。 
其次,已经达到预热温度的氧气进入到反应器20的反应腔21内,并与由加料口22进入到反应腔21内的四氯化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的且具有较高温度的二氧化钛。 
最后,二氧化钛从反应腔21进入到冷却器30的冷却腔31内进行冷却,最后由反应产物出口32排出。 
到此,即完成了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100生产二氧化钛的过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6)

1.一种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热器,所述预热器具有预热腔,所述预热器上设有与所述预热腔连通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
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具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与所述预热腔连通,所述反应器上设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加料口;以及
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与所述反应腔连通的冷却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口为甲苯注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口设在所述预热器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入口为氧气注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入口设在所述预热器的顶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氧化钛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水冷冷却器,所述水冷冷却器具有形成在所述冷却腔外周的水套。
CN201320805226.XU 2013-12-09 2013-12-09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8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05226.XU CN203668022U (zh) 2013-12-09 2013-12-09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05226.XU CN203668022U (zh) 2013-12-09 2013-12-09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8022U true CN203668022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4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0522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8022U (zh) 2013-12-09 2013-12-09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80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1387A (zh) * 2015-08-07 2016-01-27 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二氧化钛连续生产氧化炉及其生产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1387A (zh) * 2015-08-07 2016-01-27 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二氧化钛连续生产氧化炉及其生产方法
CN105271387B (zh) * 2015-08-07 2017-09-26 仙桃市中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纯度二氧化钛连续生产氧化炉及其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3655A (zh) 连续侧吹炼锡工艺
CN104313230A (zh) 燃气熔分炉和炼铁装置以及它们的还原工艺
CN203668022U (zh) 二氧化钛生产装置
CN104073653A (zh) 连续侧吹炼锡装置
CN103993116A (zh) 双塔闪速炼铁炉及炼铁方法
CN204039474U (zh) 底吹炼锡装置
CN204727615U (zh) 电石炉
CN104060104B (zh) 底吹炼锡工艺
CN204039428U (zh) 气基竖炉制备海绵铁的系统
CN104073652A (zh) 侧吹炼锡装置
CN204825011U (zh) 闪速侧吹熔炼装置
CN203960305U (zh) 连续侧吹炼锡装置
CN104451015A (zh) 利用闪速炼铁炉炼铁的方法
CN104291337A (zh) 利用熔体余热进行碳热还原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73950B (zh) 卧式加压浸出反应釜
CN201062229Y (zh) 石英陶瓷坩埚漏料成型法装炉结构
CN201280434Y (zh) 一种高纯石墨化装置
CN104860314A (zh) 电石炉和利用该电石炉制备电石的方法
CN204039069U (zh) 制备多晶硅的系统
CN105749820B (zh) 热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反应器
CN206082476U (zh) 热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的反应器
CN201440036U (zh) 热法炼磷设备
CN203668017U (zh) 四氯化钛的生产设备及其反应腔
CN204848969U (zh) 顶吹侧吹连续冶炼装置
CN204122125U (zh) 搅拌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50100 Kunming, Xishan District, Yunnan Spring Road, No. 913

Patentee after: YUNNAN METALLURGICAL XINLI TITANIUM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650100 Kunming, Xishan District, Yunnan Spring Road, No. 913

Patentee before: YUNNAN XINLI NON-FERROUS METAL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