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9026U - 一种起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起重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9026U
CN203639026U CN201320837256.9U CN201320837256U CN203639026U CN 203639026 U CN203639026 U CN 203639026U CN 201320837256 U CN201320837256 U CN 201320837256U CN 203639026 U CN203639026 U CN 203639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axis
pulley
weight
adapt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72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江山
张培丽
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engxian Steel Tube Facto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STEEL PIPE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STEEL PIPE FACTOR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STEEL PIPE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3208372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9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9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90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起重设备包括:起重部、方向轴、连接件、滑轮、固定件、轴线和电机。起重部通过方向轴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方向轴连接,连接件另一端与滑轮连接,滑轮和固定件通过轴线连接,轴线的一端与电机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起重部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对连接的孔进行改进,使得方向轴更轻松的进行方向调度;其次,设计有平均分布在三角板上的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第二连接钩采用了比第一连接钩更细小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使起重的时候更平衡稳定,另一方面同时满足不同情况;最后,在三角板的底角两端设计配重块,能够使其中设备在移动时避免晃动,保证生产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起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滑轮型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起重设备是指用于是指搬运或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起重设备类型繁多,根据工厂生产的不同需求,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起重设备。对于一些尺寸偏长的物品,一般会选择采用传统的滑轮型起重设备,滑轮型起重设备的起重部可以不拘泥各种形式,可以设计成符合长尺寸物品的样子。但是传统的设计有一些问题,一是平衡性太差,容易造成起重过程中的晃动,这样非常的危险;二是钩子种类单一,遇到一些不常见的细绳就无法稳定钩住;再是传统的设计只是通过轴承进行转动,一旦时间长了,就容易生锈腐蚀,使转动困难,生产效率降低。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重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部、方向轴、连接件、滑轮、固定件、轴线和电机,所述起重部通过方向轴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方向轴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滑轮连接,所述滑轮和固定件通过轴线连接,所述固定件与房顶连接,所述轴线的一端与电机连接,
其中,起重部包括:三角板、连接轴、第一连接钩、第二连接钩和配重块。
进一步,所所述三角板的底边与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平均分布于连接轴上,所述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与连接轴两端连接。进一步,所述加热器包括:风机和加热装置,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加热装置连接,所述加热装置的另一端与送风管道连接,所述风机和加热装置与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三角板的顶部设有连接孔,所述三角板通过连接孔与方向轴连接,所述三角板还设有警示标识。
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钩包括:钩盘、钩孔和钩子,所述钩盘设有钩孔,所述第二连接钩通过钩孔与连接轴连接,所述钩子设于钩盘两端。
进一步,所述方向轴包括:轴固定端、轴芯和轴钩,所述轴固定端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轴芯一端与轴固定端转动连接,所述轴芯另一端与轴钩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轮包括:轴孔、轮盘、凹槽和外壳盖,所述轴孔设于轮盘上,所示轴孔与连接件连接,所述轮盘的边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轴线触接,所述外壳盖包裹于滑轮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对连接孔进行改进,扩大连接孔的面积,使得方向轴更轻松的进行方向调度。
二、设计有平均分布在三角板上的第一连接钩和第二连接钩,第二连接钩采用了比第一连接钩更细小的设计,一方面能够使起重的时候更平衡稳定,另一方面同时满足不同情况。
三、在三角板的底角两端设计配重块,能够使设备在移动时避免晃动,保证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第一连接钩的结构图。
图3为第二连接钩的结构图。
图4为方向轴的结构图。
图5为滑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
起重部100。
三角板110、连接孔111、警示标识112。
连接轴120。
第一连接钩130、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
第二连接钩140、钩盘141、钩孔142和钩子143。
配重块150。
方向轴200、轴固定端210、轴芯220和轴钩230。
连接件300、滑轮400、固定件500、轴线600和电机7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为第一连接钩的结构图。图3为第二连接钩的结构图。图4为方向轴的结构图。图5为滑轮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一种起重设备,包括:起重部100、方向轴200、连接件300、滑轮400、固定件500、轴线600和电机700,起重部100通过方向轴200与连接件300连接,方向轴200能够转动起重部100的方向。
连接件300一端与方向轴200连接,连接件300另一端与滑轮400连接,连接件300是用来连接方向轴200和滑轮400的部件,其与方向轴200是固定连接,保证方向轴200不会自己偏移,连接件300与滑轮400为可滑动连接,保证滑轮400能够转动。
滑轮400和固定件500通过轴线600连接,固定件500与房顶连接,轴线600的一端与电机700连接,电机700驱动轴线600移动,轴线600以固定件500为支撑点,然后与滑轮400形成滑轮运动,从而带动起重部100上下位移。
起重部100包括:三角板110、连接轴120、第一连接钩130、第二连接钩140和配重块150。
如图1所示,三角板110的底边与连接轴120连接,第一连接钩130和第二连接钩140平均分布于连接轴120上,保持连接轴的重力分布平衡。第一连接钩130和第二连接钩140与连接轴120固定连接,配重块150与连接轴120两端连接,众所周知如果运输的货物长度过长,在运输过程中就会由于重心很难拿捏,造成晃动现象,捆绑货物的绳子就可能会松动,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设计配重块150在连接轴120两端主要目的就是增加三角板110的平衡性。
三角板110的顶部设有连接孔111,三角板110通过连接孔111与方向轴200连接,连接孔111的截面面积设计的比传统滑轮起重设备的连接孔111要更大,这样在三角板110的转动过程中更容易。三角板110还设有警示标识112,使其他工作人员能够在起重设备运行时注意到,避免发生意外时工作人员被砸伤。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钩130包括: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是“J”型钩,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是以连接轴120为中心对称分布,与单排钩相比,这种双排钩的设计能够在运输过程中,使货物更加平衡稳定,增加安全性。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钩140包括:钩盘141、钩孔142和钩子143,钩盘141设有钩孔142,第二连接钩140通过钩孔142与连接轴120连接,钩子143设于钩盘141两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双钩型设计,第一连接钩130的钩子与第二连接钩140的钩子相比尺寸更大,第一连接钩130的大尺寸钩子适合较粗的绳索,起重的货物重量也更多,第二连接钩140的小尺寸钩子适合较洗的绳索,适合重量较轻的货物,较轻的货物一方面用粗绳不容易捆紧,另一方用较大的钩子时容易晃动。
如图4所示,方向轴200包括:轴固定端210、轴芯220和轴钩230,轴固定端210与连接件300连接,轴芯220一端与轴固定端210转动连接,轴芯220另一端与轴钩230连接。轴固定端210一端与连接件3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轴芯220连接,轴芯220与轴固定端210的连接是转动连接,其作用是能够调整三角板110的方向,轴钩230的作用通过连接孔111与三角板110连接。
如图5所示,滑轮400包括:轴孔410、轮盘420、凹槽430和外壳盖440,轴孔410设于轮盘420上,所示轴孔410与连接件300连接,轮盘420的边缘设有凹槽430,凹槽430与轴线600触接,外壳盖440包裹于滑轮400外。外壳盖440用以保护滑轮400的磨损和锈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Claims (7)

1.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重部(100)、方向轴(200)、连接件(300)、滑轮(400)、固定件(500)、轴线(600)和电机(700),所述起重部(100)通过方向轴(200)与连接件(300)连接,所述连接件(300)一端与方向轴(200)连接,所述连接件(300)另一端与滑轮(400)连接,所述滑轮(400)和固定件(500)通过轴线(600)连接,所述固定件(500)与房顶连接,所述轴线(600)的一端与电机(700)连接,
其中,起重部(100)包括:三角板(110)、连接轴(120)、第一连接钩(130)、第二连接钩(140)和配重块(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110)的底边与连接轴(120)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钩(130)和第二连接钩(140)平均分布于连接轴(120)上,所述第一连接钩(130)和第二连接钩(140)与连接轴(120)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150)与连接轴(120)两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板(110)的顶部设有连接孔(111),所述三角板(110)通过连接孔(111)与方向轴(200)连接,所述三角板(110)还设有警示标识(1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钩(130)包括: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所述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是“J”型钩,所述一号钩子(131)和二号钩子(132)是以连接轴(120)为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钩(140)包括:钩盘(141)、钩孔(142)和钩子(143),所述钩盘(141)设有钩孔(142),所述第二连接钩(140)通过钩孔(142)与连接轴(120)连接,所述钩子(143)设于钩盘(141)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轴(200)包括:轴固定端(210)、轴芯(220)和轴钩(230),所述轴固定端(210)与连接件(300)连接,所述轴芯(220)一端与轴固定端(210)转动连接,所述轴芯(220)另一端与轴钩(230)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起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400)包括:轴孔(410)、轮盘(420)、凹槽(430)和外壳盖(440),所述轴孔(410)设于轮盘(420)上,所示轴孔(410)与连接件(300)连接,所述轮盘(420)的边缘设有凹槽(430),所述凹槽(430)与轴线(600)触接,所述外壳盖(440)包裹于滑轮(400)外。
CN201320837256.9U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起重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9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7256.9U CN203639026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起重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7256.9U CN203639026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起重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9026U true CN203639026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70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7256.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9026U (zh) 2013-12-17 2013-12-17 一种起重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9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88612U (zh) 平臂式塔式起重机
CN202226530U (zh) 带有刚性导向伸缩套筒的起重机起升机构
CN202988550U (zh) 一种成组转运车轮吊具
CN203639026U (zh) 一种起重设备
CN103058069A (zh) 平臂式塔式起重机
CN202186833U (zh) 一种h型钢吊具
CN202729564U (zh) 汽车蓄电池复合吊钩
CN202574736U (zh) 编织袋支架
CN202945989U (zh) 一种新型防坠落装置
CN202529725U (zh) 一种新型的吊机
CN202967881U (zh) 自卸吊钩
CN202080664U (zh) 一种输送链
CN204490368U (zh) 一种小型钜钢吊运机
CN205438560U (zh) 双齿轮码垛机械手
CN204737677U (zh) 一种具有应急释放功能的电动葫芦
CN204689356U (zh) 一种新型链条式吊具
CN203439907U (zh) 一种挂钩
CN202312758U (zh) 一种挂物钩
CN103043528A (zh) 大盘重工字轮专用吊具
CN207782163U (zh) 一种方便吊运的配电柜
CN204355950U (zh) 火车车轮专用吊具
CN204727981U (zh) 一种单晶炉
CN204549890U (zh) 支撑起吊器
CN203575878U (zh) 一种便利挂钩
CN204490307U (zh) 一种带偏载量显示的自平衡、自寻重心集装箱吊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FENGXIAN STEEL TUBE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FENGXIAN STEEL TUBING MILL, SHANGHAI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499, 858, five-star village, South Bridge Town,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FENGXIAN STEEL TUBE FACTO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499, 858, five-star village, South Bridge Town,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Fengxian Steel Pipe Factor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