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4874U -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4874U
CN203634874U CN201420027801.2U CN201420027801U CN203634874U CN 203634874 U CN203634874 U CN 203634874U CN 201420027801 U CN201420027801 U CN 201420027801U CN 203634874 U CN203634874 U CN 203634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ash plate
lateral flow
stay pipe
mentioned
efficient 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2780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贻法
倪席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ZHONGCH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ZHONGCH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ZHONGCH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ZHONGCHANG WATER TREATM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2780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34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4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48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沉淀装置的颗粒去除率低以及支撑强度低的问题。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以及均倾斜地设置于上述框架内的若干块斜板,所述的斜板均为一体式结构,上述斜板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斜板通过一固定机构与上述框架固连。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具有颗粒去除率以及支撑强度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沉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技术中,根据“浅层沉淀”的原理,水中的分散颗粒的理想沉淀池中的去除效果,是以颗粒的沉降速度与池面积函数来衡量,即去除率是表面负荷率的函数,与池深和时间无关。因此,出现了斜板沉淀技术。
例如,人们设计了一种悬挂式侧向流框体塑料斜板沉淀装置,并申报了中国专利,[其申请号为:00216712.3;其公告号为:CN2410023Y],该沉淀装置由数个单元框架和多张斜板组成,其中单元框架的横杆内穿有加强杆,使得整个框架支撑强度提高;斜板通过等间距装在横杆上的斜板夹相对平行地固定在单元框架上,并使斜板与水平成60°的斜角。
该沉淀装置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水质进行处理,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因其相邻两个单元框架内的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颗粒在沉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沉积在斜板的倾斜转折处,从而增加了整个沉淀装置的载重,降低了颗粒的去除率。而其斜板仅通过斜板夹将其四个角固定在单元框架的横杆上,使得斜板的中部悬空,支撑强度较低,长期使用后可能造成斜板变形甚至损坏,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颗粒去除效率高且支撑强度高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以及均倾斜地设置于上述框架内的若干块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均为一体式结构,上述斜板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斜板通过一固定机构与上述框架固连。
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的整个长方体框架中自上而下采用若干块一体式的斜板来进行颗粒去除,其倾斜方向均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避免了斜板中部出现转折而造成沉泥堆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颗粒去除率且降低了水处理过程中整个沉淀装置的载重。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管结构、数根竖直设立的固定管以及水平地设置于上述框架内的承重管,所述的支撑管结构包括数根沿上述斜板的倾斜方向水平穿设于斜板处的支撑管,数根支撑管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上述承重管与所述的支撑管交叉设置且位于上述支撑管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管的下侧均与上述承重管相抵靠,所述的承重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固定管与上述框架固连。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通过将数根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的支撑管穿设于斜板处来为整块斜板进行支撑,而同时,数根支撑管将其所承受的力施加在承重管上,进而通过固定管传递到整个框架上,使得整个框架分担了斜板所承受的压力,大大提高了对斜板的支撑强度。这里,承重管可与支撑管垂直设置,也可根据需要对其角度进行调整。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管的数量为至少三根且等间距地穿设于上述斜板处。支撑管数量为至少三根且等间距地穿设于斜板上,即斜板的中部也有支撑管穿过,整块斜板均匀受力,避免了斜板中部悬空的情况,提高了斜板的支撑强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管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自上而下等距设置。支撑管结构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斜板的长度进行设计,使得一体式的斜板上穿设的支撑管呈方形均匀分布,整体受力均匀,加强斜板的强度,防止斜板塌陷。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管的下侧位于上述承重管处具有呈U型的卡扣,该卡扣扣接在上述承重管上。采用卡扣将支撑管扣接在承重管上,可避免斜板以及支撑管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而晃动。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机构还包括与上述支撑管垂直设置的加强方管,该加强方管设置于所述的框架上相对于斜板上较高一端的一侧且其两端均与上述框架固连,与所述的加强方管位置对应的支撑管的端部均与该加强方管固连。因斜板倾斜设置,则斜板与框架之间大致呈三角形,斜板受力并传递给框架时,框架上位于斜板上较高一端的一侧为受力较大的一侧,通过增设加强方管可增加框架的强度,也能增加支撑管的支撑强度。
作为另一种情况,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若干个对应设置的斜板夹。斜板夹连接的结构为现有结构,其具体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这里不再赘述,为了增加斜板的支撑强度,可沿斜板的边缘多夹持几个斜板夹。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管的截面呈八边形。这里,支撑管整体可呈椭圆形,在此椭圆形的基础上加工为八边形,即支撑管的截面非正八边形,将八边形较长的方向与竖直方向对齐,即可增加支撑管的强度,且瘦长的八边形形状也方便沉泥的滑落。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支撑管包括若干根头尾依次串联的单元管,各根单元管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块斜板之间且单元管的头部穿过斜板并与相邻的单元管的尾部卡接。支撑管分成若干个单元管,可方便连接以及方便确定两块斜板之间的间距。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单元管包括截面呈八边形的管体、设置于管体头部的向外凸出的卡块以及开设于管体尾部的卡口,所述的卡块和卡口均位于上述管体的侧部且位置对应,所述的卡块上还具有方便其卡入与其相邻的单元管尾部的卡口的导向面。
在上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所述的管体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向外凸出的呈环状的承托部,该承托部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上述斜板的倾斜角度相同,当所述的单元管依次串联时,所述的承托部能与上述斜板相抵靠。两根相邻的单元管相串联时,相邻单元管上相对的两个承托部能夹紧斜板,防止斜板发生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的长方体框架中采用一体式的斜板自上而下固定且其倾斜方向相同,避免了因斜板转折而造成沉泥堆积的情况,提高了水中颗粒的去除效率,且降低了沉淀装置使用过程中斜板的载重。
2、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采用将若干根均匀分布的支撑管穿设在一体式斜板上的方式来完成对斜板的支撑,使其整体均匀受力,避免了斜板中部悬空而受力塌陷的情况发生,且将斜板所受的作用力通过承重管和固定管传递到整个框架上,提高了斜板的支撑强度,延长了沉淀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长方体框架、固定管及承重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的单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的单元管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的单元管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具有卡扣的单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中具有卡扣的单元管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2、斜板;3、固定管;4、承重管;5、支撑管;6、卡扣;7、加强方管;8、单元管;8a、管体;8b、卡块;8c、卡口;8d、承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1以及均倾斜地设置于框架1内的若干块斜板2。其中,斜板2均为一体式结构,其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相互平行设置,斜板2通过一固定机构与框架1固连。在本实施例中,斜板2为平板,其与水平面呈60°夹角,可采用PP或PVC或ABS材料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管结构、数根竖直设立的固定管3以及水平地设置于框架1内的承重管4。其中,支撑管结构又包括数根沿斜板2的倾斜方向水平穿设于斜板2处的支撑管5,数根支撑管5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承重管4与支撑管5垂直设置且位于支撑管5的下侧,支撑管5的下侧均与承重管4相抵靠,承重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管3与框架1固连。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3的数量为10根,且一一对应地等间距地分设于框架1的两侧,固定管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框架1固连;承重管4的两端分别与固连于框架1两侧的相对应的固定管3焊接,且每两根固定管3之间固连有至少三根的相互平行设置的承重管4;支撑管结构中的支撑管5的数量为至少三根且等间距地穿设于斜板2处,框架1内的支撑管结构的数量则为至少两个且自上而下等距设置,即支撑管5呈方形分布于框架1内;框架1上相对于斜板2上较高一端的一侧自上而下等间距地固连有数根水平设置的加强方管7,该加强方管7的两端均与框架1固连,与加强方管7位置对应的支撑管5的端部均伸入加强方管7内并与该加强方管7固连。这里,为保证强度,固定管3、承重管4以及加强方管7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而为提高耐腐蚀性,支撑管5可采用ABS材料制成。
支撑管5包括若干根头尾依次串联的单元管8,各根单元管8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块斜板2之间且单元管8的头部可穿过斜板2并与相邻的单元管8的尾部卡接。
如图4~图6所示,单元管8包括横截面呈八边形的管体8a、设置于管体8a头部的向外凸出的卡块8b以及开设于管体8a尾部的卡口8c,卡块8b和卡口8c均位于管体8a的侧部且位置对应,管体8a头部的大小能与其尾部内的孔的大小相匹配,卡块8b上还具有方便其卡入与其相邻的单元管8尾部的卡口8c的导向面。管体8a的头部和尾部还分别具有一向外凸出的呈环状的承托部8d,该承托部8d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斜板2的倾斜角度相同,当单元管8依次串联时,相邻的单元管8上相对的两个承托部8d能与斜板2相抵靠并夹紧斜板2。
如图7~图8所示,支撑管5上与承重管4位置对应处的单元管8的下侧具有呈U型的卡扣6,在连接时,可将该卡扣6扣接在承重管4上,防止两者之间发生位移。
与现有的侧向流沉淀装置所采用的多层往返转折式的斜板2结构不同,本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的整个长方体框架1中自上而下采用若干块一体式的斜板2来进行颗粒去除,其倾斜方向均相同且相互平行设置,避免了斜板2中部出现转折而造成沉泥堆积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颗粒去除率且降低了水处理过程中整个沉淀装置的载重。而为了解决斜板2尺寸增大后支撑强度不足的问题,采用若干根相互平行且按方形均匀分布的支撑管5穿设于斜板2上来形成支撑,并将支撑管5所承受的作用力通过承重管4和固定管3传递到整个框架1上,大大提高了斜板2的支撑强度。
此外,支撑管5、固定管3、承重管4以及加强方管7的数量、形状以及安装角度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的不同而作相应的调整。如仅需解决沉泥堆积的问题,固定机构也可仅包括若干个对应设置的斜板夹。斜板夹连接的结构为现有结构,其具体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这里不再赘述,为了增加斜板2的支撑强度,可沿斜板2的边缘多夹持几个斜板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1)以及均倾斜地设置于上述框架(1)内的若干块斜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板(2)均为一体式结构,上述斜板(2)均沿同一方向倾斜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斜板(2)通过一固定机构与上述框架(1)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支撑管结构、数根竖直设立的固定管(3)以及水平地设置于上述框架(1)内的承重管(4),所述的支撑管结构包括数根沿上述斜板(2)的倾斜方向水平穿设于斜板(2)处的支撑管(5),数根支撑管(5)均设置于同一水平面内且相互平行设置,上述承重管(4)与所述的支撑管(5)交叉设置且位于上述支撑管(5)的下侧,所述的支撑管(5)的下侧均与上述承重管(4)相抵靠,所述的承重管(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固定管(3)与上述框架(1)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5)的数量为至少三根且等间距地穿设于上述斜板(2)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结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自上而下等距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5)的下侧位于上述承重管(4)处具有呈U型的卡扣(6),该卡扣(6)扣接在上述承重管(4)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还包括与上述支撑管(5)垂直设置的加强方管(7),该加强方管(7)设置于所述的框架(1)上相对于斜板(2)上较高一端的一侧且其两端均与上述框架(1)固连,与所述的加强方管(7)位置对应的支撑管(5)的端部均与该加强方管(7)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5)的截面呈八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管(5)包括若干根头尾依次串联的单元管(8),各根单元管(8)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块斜板(2)之间且单元管(8)的头部穿过斜板(2)并与相邻的单元管(8)的尾部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元管(8)包括截面呈八边形的管体(8a)、设置于管体(8a)头部的向外凸出的卡块(8b)以及开设于管体(8a)尾部的卡口(8c),所述的卡块(8b)和卡口(8c)均位于上述管体(8a)的侧部且位置对应,所述的卡块(8b)上还具有方便其卡入与其相邻的单元管(8)尾部的卡口(8c)的导向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8a)的头部和尾部分别具有一向外凸出的呈环状的承托部(8d),该承托部(8d)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与上述斜板(2)的倾斜角度相同,当所述的单元管(8)依次串联时,所述的承托部(8d)能与上述斜板(2)相抵靠。
CN201420027801.2U 2014-01-16 2014-01-16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34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7801.2U CN203634874U (zh) 2014-01-16 2014-01-16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7801.2U CN203634874U (zh) 2014-01-16 2014-01-16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4874U true CN203634874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66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27801.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34874U (zh) 2014-01-16 2014-01-16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34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1445A (zh) * 2014-01-16 2014-04-16 台州中昌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1445A (zh) * 2014-01-16 2014-04-16 台州中昌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CN103721445B (zh) * 2014-01-16 2016-02-17 台州中昌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7724U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斜板沉淀装置
CN204996179U (zh) 污水处理用均质沉淀装置
CN208512008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3845930A (zh) 一种滤料截留高强度反洗排水槽
CN203634874U (zh)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CN103721445B (zh) 高效侧向流沉淀装置
CN104604766A (zh) 具有对称翼型剖面的网箱系统
CN204447426U (zh) 一种匀速竖流式沉淀池
CN204107106U (zh) 一种中心传动浓缩机的溢流斜板装置
CN20860373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格栅
CN217600472U (zh) 一种用于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的尾水湿地系统
CN216537032U (zh) 一种悬挂式斜板填料
CN109851055A (zh) 一种双向自清洗防堵塞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
CN208747670U (zh) 一种塔板
CN204198487U (zh) Ic厌氧三相分离器
CN21027836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斜板沉淀池
CN206315529U (zh) 一种过滤模块系统
CN206385605U (zh) 一种循环水箱回水系统
CN208979541U (zh) 一种玻璃钢斜板沉淀装置
CN206328218U (zh) 生态浮床
CN204779284U (zh) 用于污泥浓缩池进水口的泄压挡水装置
CN205553993U (zh) 一种卧铺架
CN204843339U (zh) 一种浓密机筒壁单元预拼工装
CN208883000U (zh) 一种桶装水取水装置
CN204174575U (zh) 卡系式透水框架的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17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