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20509U -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 Google Patents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20509U
CN203620509U CN201320713177.7U CN201320713177U CN203620509U CN 203620509 U CN203620509 U CN 203620509U CN 201320713177 U CN201320713177 U CN 201320713177U CN 203620509 U CN203620509 U CN 203620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circulating fluidized
fluidized bed
deduster
a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1317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陆越刚
何芳
周伟
石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u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1317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20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20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205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属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技术领域。包括反应器,反应器由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构成,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由下而上顺次连接,反应器的入口为文丘里管的下开口,反应器的出口设置在直筒段的顶端,所述的直筒段中设置有挡灰圈,用于截留缓冲上扬的灰尘。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石灰利用率高、反应效率佳等优点。

Description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属于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主要是根据循环流化床理论,采用悬浮方式,使吸收剂在反应器内悬浮、循环,与烟气中的SO2充分接触反应来实现脱硫的一种方法。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包括依次安装的反应器1a、布袋除尘器2a和引风机3a,反应器1a主要包括位于下部的文丘里管11a和位于上部的直筒段12a,从锅炉出来的原烟气从文丘里管11a进入反应器1a前,在文丘里管11a下方和通过空气斜槽送入反应器1a的吸收剂以及石灰仓6a的石灰混合,经过文丘里管11a的高速气流冲刷,烟气、石灰和吸收剂充分混合后进入反应器的直筒段12a;文丘里管11a与直筒段12a连接的一端称为出口扩管段13a,出口扩管段13a处设有喷水装置4a,喷水以降低脱硫塔内的烟温,在降温和增湿的条件下,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反应后的烟气携带大量的干燥固体颗粒进入布袋除尘器2a,经过反应,洁净后的烟气则经过引风机3a排入烟囱5a。
吸收SO2的反应通常采用过量钙的原则。大部分SO2一般在反应中前区被脱除,进入中后区的SO2含量较低,此时在温度、吸收剂浓度逐步降低的反应条件下,塔内Ca与SO2在反应中后区吸收剂的浓度难以维持,化学反应无法进行到底,脱硫反应完成后,生成物和部分未参加反应的脱硫剂将随气相进入塔后除尘装置,增加了除尘装置的负荷,排出的烟气质量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装置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灰利用率高、反应效率佳的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包括反应器,反应器由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构成,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由下而上顺次连接,反应器的入口为文丘里管的下开口,反应器的出口设置在直筒段的顶端,所述的直筒段中设置有挡灰圈,用于截留缓冲上扬的灰尘。
为实现更好的使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如下:
所述的直筒段顶部为倒锥形的帽型塔顶,锥角θ为30-60°。
所述的除尘器下端通过循环管接通到开口扩管段,将烟气中分离出来的干燥石灰返还,继续参与反应器的脱硫反应。
所述的反应器连接有除尘器和引风机,反应器与除尘器、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入口处设置有检测器、感应阀和分流管,检测器控制反应釜的开闭,并进而控制分流管的通断,分流管一端延伸入文丘里管内,另一端连接到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的管道上,当检测器检测到反应器入口处的烟气温度和/或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检测器向感应阀发出信号,感应阀打开,分流管与除尘器和引风机之间的管道接通,则洁净、低温的烟气经由分流管送至反应器入口处,以调节进入文丘里管的烟气的温度和压力。
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石灰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反应后的烟气携带大量的未来得及参与反应的石灰粉末向上行进,烟气以较高速度穿过挡灰圈后,在惯性作用下直冲塔顶,遇到设置于反应器中上部的挡灰圈装置,烟气倒回,流速减慢,并必然形成紊流状态,由于惯性冲击和紊流的作用,部分灰沉降下来,重新参加塔内反应;而帽形结构的塔顶具有二次挡灰的功效,使烟尘在塔壁轴向形成紊流,而倒锥形的塔顶进一步将上行的烟气进行拦截,部分石灰粉尘下落,与除尘器返回的循环石灰以及石灰仓提供的新石灰一起参与到反应器的脱硫过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石灰的内循环量,维持上部的脱硫剂满足尾部反应需要的浓度,挡灰装置和倒锥形的塔顶使烟气呈紊流状态,扩大了烟气与脱硫剂、吸收剂的接触面积,脱硫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石灰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除尘器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设备的高效运行,SO2脱除率≥90%,总压损(含反应器、烟道)≤1700Pa,系统出口污染物浓度(6%O2,标态、干基,SOx以SO2表示)≤200mg/Nm3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反应器;11、文丘里管;12、出口扩管段;13、直筒段;14、入口;15、塔顶;16、出口;17、管道一;18、挡灰圈;2、除尘器;21、循环管;22、管道二;3、引风机;4、喷水装置;5、石灰仓;6、分流管;61、感应阀;7、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结合图2,包括反应器1,反应器1由文丘里管11、出口扩管段12和直筒段13构成,文丘里管11、出口扩管段12和直筒段13由下而上顺次连接,反应器的入口14为文丘里管11的下开口,反应器的出口16设置在直筒段13的顶端,直筒段13中位于吸收剂下方设置有挡灰圈18,用于使灰尘沉降回流;其中,直筒段顶部为倒锥形的帽型塔顶15,锥角θ为30°。
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石灰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反应后的烟气携带大量的未来得及参与反应的石灰粉末向上行进,烟气以较高速度穿过挡灰圈18后,在惯性作用下直冲塔顶15,遇到设置于反应器1中上部的挡灰圈装置,烟气倒回,流速减慢,并必然形成紊流状态,由于惯性冲击和紊流的作用,部分灰沉降下来,重新参加塔内反应;而帽形结构的塔顶15具有二次挡灰的功效,使烟尘在塔壁轴向形成紊流,而倒锥形的塔顶进一步将上行的烟气进行拦截,部分石灰粉尘下落,与除尘器返回的循环石灰以及石灰仓提供的新石灰一起参与到反应器的脱硫过程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石灰的内循环量,维持上部的脱硫剂满足尾部反应需要的浓度,挡灰圈18装置和倒锥形的塔顶15使烟气呈紊流状态,扩大了烟气与脱硫剂、吸收剂的接触面积,脱硫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石灰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除尘器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设备的高效运行,SO2脱除率≥90%,总压损(含反应器、烟道)≤1700Pa,系统出口污染物浓度(6%O2,标态、干基,SOx以SO2表示)≤200mg/Nm3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结合图2,包括反应器1,反应器1由文丘里管11、出口扩管段12和直筒段13构成,文丘里管11、出口扩管段12和直筒段13由下而上顺次连接,反应器的入口14为文丘里管11的下开口,反应器的出口16设置在直筒段13的顶端,直筒段13中位于吸收剂下方设置有挡灰圈18,用于使灰尘沉降回流;其中,直筒段顶部15为倒锥形的帽型塔顶,锥角θ为60°;反应器1连接有除尘器2和引风机3,反应器1与除尘器2、除尘器2与引风机3之间分别通过管道一17和管道二22连接,反应器入口14处设置有检测器7、感应阀61和分流管6,检测器7控制反应釜的开闭,并进而控制分流管6的通断,分流管6一端延伸入文丘里管11内,另一端连接到管道二22上,当检测器7检测到反应器入口14处的烟气温度和/或压力超出设定值时,检测器7向感应阀61发出信号,感应阀61打开,分流管6与管道二22接通,则洁净、低温的烟气经由分流管6送至反应器入口14处,以调节进入文丘里管11的烟气的温度和压力。
烟气中的SO2与吸收剂石灰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反应后的烟气携带大量的未来得及参与反应的石灰粉末向上行进,烟气以较高速度穿过挡灰圈18后,在惯性作用下直冲塔顶15,遇到设置于反应器1中上部的挡灰圈装置,烟气倒回,流速减慢,并必然形成紊流状态,由于惯性冲击和紊流的作用,部分灰沉降下来,重新参加塔内反应;而帽形结构的塔顶15具有二次挡灰的功效,使烟尘在塔壁轴向形成紊流,而倒锥形的塔顶15进一步将上行的烟气进行拦截,部分石灰粉尘下落,与除尘器2返回的循环石灰以及石灰仓5提供的新石灰一起参与到反应器1的脱硫过程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石灰的内循环量,维持上部的脱硫剂满足尾部反应需要的浓度,挡灰圈18装置和倒锥形的塔顶15使烟气呈紊流状态,扩大了烟气与脱硫剂、吸收剂的接触面积,脱硫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有利于石灰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也降低了除尘器的工作负荷,有利于设备的高效运行,SO2脱除率≥90%,总压损(含反应器、烟道)≤1700Pa,系统出口污染物浓度(6%O2,标态、干基,SOx以SO2表示)≤200mg/Nm3

Claims (4)

1.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反应器由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构成,文丘里管、出口扩管段和直筒段由下而上顺次连接,反应器的入口为文丘里管的下开口,反应器的出口设置在直筒段的顶端,所述的直筒段中设置有挡灰圈,用于截留缓冲上扬的灰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筒段顶部为倒锥形的帽型塔顶,锥角为30-6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器连接有除尘器和引风机,反应器与除尘器、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器入口处设置有检测器、感应阀和分流管,检测器控制反应釜的开闭,并进而控制分流管的通断,分流管一端延伸入文丘里管内,另一端连接到除尘器与引风机之间的管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器下端通过循环管接通到开口扩管段,将烟气中分离出来的干燥石灰返还,继续参与反应器的脱硫反应。
CN201320713177.7U 2013-11-12 2013-11-12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0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3177.7U CN203620509U (zh) 2013-11-12 2013-11-12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13177.7U CN203620509U (zh) 2013-11-12 2013-11-12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20509U true CN203620509U (zh) 2014-06-04

Family

ID=50807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13177.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0509U (zh) 2013-11-12 2013-11-12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205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7342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西南宁华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两级脱硫塔
CN112705038A (zh) * 2020-12-29 2021-04-27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工业燃气锅炉的烟气脱硫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07342A (zh) * 2014-11-07 2015-01-28 广西南宁华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烟气两级脱硫塔
CN112705038A (zh) * 2020-12-29 2021-04-27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工业燃气锅炉的烟气脱硫系统
CN112705038B (zh) * 2020-12-29 2022-08-26 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工业燃气锅炉的烟气脱硫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74284A (zh) 一种单塔双回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及方法
CN205073877U (zh) 一种单文丘里结构的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CN101116795B (zh) 分级配水式循环流化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及其专用吸收塔
CN201302374Y (zh) 烧结机头烟气选择性脱硫装置
CN101703886A (zh) 镁渣直接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脱硫方法
CN101077470A (zh) 一种适用于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的复合增湿工艺
CN203620509U (zh) 具有挡灰装置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
CN202740999U (zh) 一种新型烟气脱硫装置
CN204841408U (zh) 一种烟气脱硫系统
CN206295800U (zh) 一种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
CN105477998A (zh) 一种低能耗高效率钙基湿法脱硫装置及工艺
CN201871320U (zh) 催化裂化再生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CN106268282A (zh)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
CN102210967A (zh) 两级处理高硫煤烟气湿法脱硫方法
CN103301745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脱硫装置
CN106000065A (zh) 一种用于单塔双循环烟气脱硫工艺中的多层碟形集液器
CN206881495U (zh) 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汞的装置
CN203507814U (zh) 高效循环流化床脱硫装置
CN109304080A (zh) 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
CN209005536U (zh) 一种超低so2排放的半干法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系统
CN204563924U (zh) 工业锅炉的乳化脱硫装置
CN211189573U (zh) 一种适用于半干法脱硫的高效消化系统
CN208642294U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塔系统中的脱硫塔装置
CN203355606U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脱硫装置
CN207025060U (zh) 一种热电锅炉烟气脱硫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