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6496U -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6496U
CN203616496U CN201320687016.5U CN201320687016U CN203616496U CN 203616496 U CN203616496 U CN 203616496U CN 201320687016 U CN201320687016 U CN 201320687016U CN 203616496 U CN203616496 U CN 203616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unit
outer salient
salient angle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70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文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nhangxi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ju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ju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ju Optical-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870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6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6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64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反光单元包括六个外凸角单元,外凸角单元包括由三个结构面组成的凸出在底面的直角凸角,六个外凸角单元沿圆周方向排列,六个外凸角单元相邻的底边相接,六个外凸角单元的中心部形成一第一低谷区,相邻的外凸角单元的相邻结构面之间形成一第二低谷区。外凸角单元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为7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第二内角的角度均为55°。对于不同的任意给定的入视光,其反光的光学性能差别较大,并且会损失亮度。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背景技术
由立体角反光元件构成的反光片己经在交通和人身安全标志等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立体角反光片也已广泛地用于弱光条件下和夜晚时路标的可视度或醒目性。例如,在美国,政府的规定要求在双轮拖车上设置反光材料以提供这些车辆的醒目性。立体角反光片还应用于高能见度的服装。在反光技术领域中底部立体角反光元件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元件一般是三面体结构的,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的三个横面,它们相交于同一个相关点或顶角,还有一与该顶点相对的底部三角形。该元件的对称轴线或光学轴线是穿过立体角并且将立体角元件阵列的内部空间分成三等份。工作状态下,投射在立体角元件阵列底部上的光线在一个横面上反光且再朝向光源。由横向立体角表面的反光可由镜面反射实现,在此情况下,立体角元件阵列的横面涂有一层镜象反射物质,例如铝或银。然而,现有技术的反光片由于结构表面的设计问题,其反光效果人不理想,如局部存在反光盲区,对于不同的任意给定的入视角,其反光的光学性能差别较大,并且会损失亮度,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它对于不同的任意给定的入视光,其反光的光学性能差别较大,并且会损失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包括一底面和若干反光单元,反光单元成型于底面之上,反光单元包括六个外凸角单元,外凸角单元包括三个边缘相接并且相互垂直的结构面,三个结构面组成一凸出在底面的直角凸角,六个外凸角单元沿圆周方向排列,六个外凸角单元相邻的底边相接,六个外凸角单元的中心部形成一第一低谷区,相邻的外凸角单元的相邻结构面之间形成一第二低谷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凸角单元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为7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第二内角的角度均为55°。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凸角单元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的角度大于6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第二内角相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光单元具有第一对称面,第一对称面垂直于底面,六个外凸角单元以第一对称面为对称平面对称分布;其中三个外凸角单元交错排列在第一对称面的一侧,中间的外凸角单元的第一内角的顶点重叠于第一对称面,与第一内角相对的底边平行于第一对称面,另外两个外凸角单元拼接在中间的外凸角单元的两侧,另外的两个外凸角单元中相对于第一内角的底边均重叠第一对称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反光单元的每一个外凸角单元的其中一个顶点重叠于一点,相邻的外凸角单元的底边重叠,六个外凸角单元的三角形底面接装成一六边形,一个反光单元具有六个凸出的尖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别位于第一对称面的两侧、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的相邻的结构面的夹角为98°,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和第二内角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的相邻的结构面的夹角为8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凸角单元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为0.04~0.0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0~0.1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3~0.17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凸角单元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为0.048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3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5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于不同的任意给定的入视光,其反光的光学性能差别较大,并且会损失亮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E方向的投影图。
图3是图1中F方向的投影图。
图中:1、外凸角单元2、结构面3、第一对称面a、第一内角b、第二内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包括一底面和若干反光单元,反光单元成型于底面之上,反光单元包括六个外凸角单元1,外凸角单元1包括三个边缘相接并且相互垂直的结构面2,三个结构面2组成一凸出在底面的直角凸角,六个外凸角单元1沿圆周方向排列,六个外凸角单元1相邻的底边相接,六个外凸角单元1的中心部形成一第一低谷区,相邻的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结构面2之间形成一第二低谷区,第一低谷区和第二低谷区连通。
外凸角单元1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角度大于6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b,第二内角b相等。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外凸角单元1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为7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b,第二内角b的角度均为5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于不同的任意给定的入视光,其反光的光学性能差别较大,并且会损失亮度。
反光单元的每一个外凸角单元1的其中一个顶点重叠于一点,相邻的外凸角单元1的底边重叠,六个外凸角单元1的三角形底面接装成一六边形,一个反光单元具有六个凸出的尖部。反光单元具有第一对称面3,第一对称面3垂直于底面,六个外凸角单元1以第一对称面3为对称平面对称分布;其中三个外凸角单元1交错排列在第一对称面3的一侧,中间的外凸角单元1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重叠于第一对称面3,与第一内角a相对的底边平行于第一对称面3,另外两个外凸角单元1拼接在中间的外凸角单元1的两侧,另外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中相对于第一内角a的底边均重叠第一对称面3。
分别位于第一对称面3的两侧、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的结构面2的夹角d为98°,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和第二内角b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的结构面2的夹角c为84°。
外凸角单元1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h3为0.04~0.0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h1为0.10~0.1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h2为0.13~0.17mm。于较佳实施方式中,外凸角单元1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h3为0.048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h1为0.13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h2为0.15mm。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包括一底面和若干反光单元,反光单元成型于底面之上,反光单元包括六个外凸角单元(1),外凸角单元(1)包括三个边缘相接并且相互垂直的结构面(2),三个结构面(2)组成一凸出在底面的直角凸角,其特征在于:六个外凸角单元(1)沿圆周方向排列,六个外凸角单元(1)相邻的底边相接,六个外凸角单元(1)的中心部形成一第一低谷区,相邻的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结构面(2)之间形成一第二低谷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角单元(1)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为7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b),第二内角(b)的角度均为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角单元(1)的底面形成一三角形底面,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角度大于60°、另外两个内角为第二内角(b),第二内角(b)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单元具有第一对称面(3),第一对称面(3)垂直于底面,六个外凸角单元(1)以第一对称面(3)为对称平面对称分布;其中三个外凸角单元(1)交错排列在第一对称面(3)的一侧,中间的外凸角单元(1)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重叠于第一对称面(3),与第一内角(a)相对的底边平行于第一对称面(3),另外两个外凸角单元(1)拼接在中间的外凸角单元(1)的两侧,另外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中相对于第一内角(a)的底边均重叠第一对称面(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单元的每一个外凸角单元(1)的其中一个顶点重叠于一点,相邻的外凸角单元(1)的底边重叠,六个外凸角单元(1)的三角形底面接装成一六边形,一个反光单元具有六个凸出的尖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位于第一对称面(3)的两侧、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的结构面(2)的夹角为98°,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和第二内角(b)相邻的两个外凸角单元(1)的相邻的结构面(2)的夹角为84°。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角单元(1)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为0.04~0.0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0~0.15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3~0.17mm。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角单元(1)的最高点到底面的高度为0.048mm,三角形底面的第一内角(a)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3mm,三角形底面的第二内角(b)的顶点到对面底边的高度为0.15mm。
CN201320687016.5U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6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7016.5U CN203616496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7016.5U CN203616496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6496U true CN203616496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7016.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6496U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64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5527A (zh) * 2013-11-01 2014-03-19 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5527A (zh) * 2013-11-01 2014-03-19 东莞市鑫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491668A1 (en) Internally illuminated signs
WO2009082154A3 (en) Retro-reflector
EA201200148A1 (ru) Световозвращающее покрытие из стеклянных микросфер, в котором предусмотрено изображение, имеющее визуальную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ь
WO2007067688A3 (en) Projection screen with virtual compound curvature
CN209765945U (zh) 无缝led箱体及led拼接显示屏
CN203616496U (zh)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TWI457611B (zh) The cube corner is a retroreflective film
CN103645527A (zh) 一种改进的反光片
US20210185836A1 (en) Bez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355115A1 (en) Dimming Device
CN205427221U (zh) 一种耐候性棱镜型反光膜
CN106297582A (zh) 一种光学结构和拼接显示面板
CN105204139A (zh) 一种高分辨率大光圈大视场角智能家居光学系统
Bednov et al. Banach spaces that realize minimal fillings
CN105765420A (zh) 改善光角性的棱镜式逆反射体
CN108415109B (zh) 一种光学回反射器及反射器阵列
CN207742888U (zh) 一种拼接式led显示屏
CN104360538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78015A (zh) 一种双面微棱锥阵列的逆反射结构
CN204718074U (zh) 透明件和空调器
CN205015551U (zh) 一种高分辨率大光圈大视场角智能家居光学系统
CN104991300A (zh) 一种回归反射反光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4591087U (zh) 一种电动伸缩门封盖
CN204477860U (zh) 发光装置和车灯
CN205777011U (zh) 具有弧形连接面的双层组合扣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angxia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523000 Qing Hu Xingchang Fu Road No. 8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INJU OPTRONICS Inc.

Address before: Tangxia Town,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523000 Qing Hu Xingchang Fu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INJU OPTICAL-ELECTR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1, No.8 Changfu Road, qinghutou,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XINJU OPTRONICS Inc.

Address before: No.8, xingchangfu Road, Qinghu,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INJU OPTRONIC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Address after: Hengsan Road, Second District, Wufeng Town Industrial Park, Wan'an County, Ji'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343800 (2019 Standard Workshop 7, 8#)

Patentee after: Jiangxi Xinhangxing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1, building 1, No.8 Changfu Road, qinghutou,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XINJU OPTRONICS Inc.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