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15576U -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15576U
CN203615576U CN201320646343.6U CN201320646343U CN203615576U CN 203615576 U CN203615576 U CN 203615576U CN 201320646343 U CN201320646343 U CN 201320646343U CN 203615576 U CN203615576 U CN 203615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heater assembly
interface
housing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63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463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15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15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15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该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壳体、对接板、PTC发热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加热腔,且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对接板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且所述对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对接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PTC发热体相连。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组件,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设备提供热源,使加热器组件的供热方式多样化,便于加热器组件的使用。且两个加热器可以通过对接板进行对接,提高了加热器组件的供热效率。

Description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加热器组件及具有该加热器组件的汽车。
背景技术
传统燃油车的供暖方式是利用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余热进行采暖,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高压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对采暖方式提出了新的概念,新能源汽车一般采用高压电加热器进行采暖。
传统的PTC液体加热器虽然可以满足电动轿车的采暖、除霜、除雾的需求,但是随着电动公交车、电动中巴车、电动货车、电动商务房车等中大型电动车的发展,一辆车配备一台PTC液体加热器已经很难完全满足负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组合或对多处供热的加热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具有该加热器组件的汽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组件,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壳体、对接板、PTC发热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加热腔,且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对接板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且所述对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对接口;所述PTC发热体设在所述加热腔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PTC发热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组件,通过PTC发热体进行加热,且可以将第一接口作为入口,第二接口和对接口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出口。由此,使液体经过PTC发热体加热后从第二接口和对接口中的至少一个排出,为一个或多个设备提供热源,使加热器组件的供热方式多样化,便于加热器组件的使用。且两个加热器可以通过对接板进行对接,提高了加热器组件的供热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加热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别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由此,使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布局合理,便于连接管路。
所述第二接口内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对接口内设有内螺纹。由此,便于第二接口和对接口的封堵,便于加热器的使用。
所述PTC发热体为间隔布置的多个。由此,增加了进入壳体内的液体与PTC发热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多个电极柱,多个所述电极柱分别与所述PTC发热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电极柱均与对应的所述PTC发热体相连。由此,便于控制PTC发热体,一个PTC发热体的损坏或故障不会影响整个加热器的效率,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和稳定性。
所述壳体内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控制装置的容纳腔,所述控制装置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由此,便于控制装置的安装,提高了控制装置的安装效率,且壳体可以有效的保护控制装置,提高了控制装置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寿命。
所述壳体为金属筒体。由此,便于壳体的安装,以及便于加热器的散热,且提高了加热器的结构强度。
所述加热器为对称布置的两个,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与另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贴合,且两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口连通。由此,通过两个加热器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两个加热器通过螺栓连接。由此,便于两个加热器的连接和分解,提高了加热器组件的装配效率,且便于加热器组件使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加热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加热器组件。由此,可在为汽车上的多处供热,使汽车的供热多样。且还可以将两个加热器哦对接板对接,同时对汽车进行供热,提高了对汽车供热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加热器组件100;壳体1;对接板2;PTC发热体3;控制装置4;加热腔101;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对接口201;控制器41;电极柱42;容纳腔1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热器组件100,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壳体1、对接板2、PTC发热体3和控制装置4。
具体而言,壳体1内形成有加热腔101,且壳体1的周壁上具有与加热腔101连通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对接板2设在壳体1的第一端(即如图1或图2所示向左的一端),且对接板2上设有与加热腔101连通的对接口201。PTC发热体3设在加热腔101内。控制装置4与PTC发热体3相连,用于控制PTC发热体3发热,或调节PTC发热体3的发热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热器组件,通过PTC发热体3进行加热,且可以将第一接口11作为入口,第二接口12和对接口201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出口。由此,使液体经过PTC发热体3加热后从第二接口12和对接口201中的至少一个排出,为一个或多个设备提供热源,使加热器组件100的供热方式多样化,便于加热器组件100的使用。且两个加热器可以通过对接板2进行对接,提高了加热器组件100的供热效率。
进一步地,PCT发热体3具有第一凸缘,且加热腔具有第二凸缘,将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对齐并通过法兰连接在一起。
此外,也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将PCT发热体3安装在加热腔101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加热器组件内的用于传导热量的液体可以使水、油、防冻液及现有技术中的其它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液体。
有利地,控制器组件4可以设在壳体1上,以便于加热器的集成。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该加热器的使用过程中,以第一接口11为入口时,可以封堵第二接口12和对接口201中的一个,以使单独的一个出口出水,增加供热效率。图1示出了将加热器的对接口201封堵时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将加热器的第二接口12封堵时的示意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用封盖、堵头、开关阀等元件封堵第二接口12或对接口201。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分别布置在壳体1上相对的两侧。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接口11设在壳体1的上侧,第二接口12设在壳体1的下侧。由此,使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布局合理,便于连接管路。
有利地,为了使从对接口201流出的液体与PCT发热体3充分换热,可以将对接口201设在对接板的下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可以布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例如如图1所示的上侧),第一接口11和第二接口12还可以在壳体1的周向上间隔预定角度布置。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是可以理解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对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及对接口201的位置的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未对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及对接口201的位置做限定,可以根据加热器的使用环境或实际使用情况设定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及对接口201的位置。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二接口12内设有内螺纹,且对接口201内设有内螺纹。由此,便于第二接口12和对接口201的封堵,便于加热器的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PTC发热体3为间隔布置的多个。由此,增加了进入壳体1内的液体与PTC发热体3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
有利地,如图1和图3所示,控制装置4包括控制器41和多个电极柱42,其中,多个电极柱42分别与控制器41相连,多个电极柱42分别与多个PTC发热体3一一对应,每个电极柱42均与对应的PTC发热体3相连。由此,便于控制PTC发热体3,一个PTC发热体3的损坏或故障不会影响整个加热器的效率,提高了加热器的加热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如图1所示,壳体1内还具有用于容纳控制装置4的容纳腔102,控制装置4容纳在容纳腔102内。由此,便于控制装置4的安装,提高了控制装置4的安装效率,且壳体1可以有效的保护控制装置4,提高了控制装置4的稳定性,降低故障率,提高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壳体1为金属筒体。由此,便于壳体1的安装,以及便于加热器的散热,且提高了加热器的结构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对称布置的两个,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与另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贴合,且两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口连通。在需要提高该加热器组件100的加热效率时,可以将两个加热器对接,此外,还可将两个加热器拆开使用,由此,通过两个加热器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加热器组件100包括位于左侧的一个加热器及位于右侧的一个加热器,左侧的加热器的对接口与右侧的加热器的对接口对接,且左侧的加热器的对接板和右侧的加热器的对接板对接,两个加热器的第二接口均被封堵,其中,以左侧加热器的第一接口和右侧加热器的第一接口中的一个作为入口,以左侧加热器的第一接口和右侧加热器的第一接口中的另一个作为出口。
进一步地,两个加热器通过螺栓连接。由此,便于两个加热器的连接和分解,提高了加热器组件100的装配效率,且便于加热器组件100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组件100适用于性能源大巴、中巴、货车等功率需求较大的采暖、除霜、电池热管理等,以及纯电动轿车、混合动力轿车的采暖、除霜、暖机等等。该加热器组件100可以为一个加热器或由两个加热器组合形成,当功率需求大、系统需求复杂时候可以使用由两个加热器组合形成的加热器组件,当需求小、系统简单的时候可以只使用一个加热器即可,并且两台加热器皆自带控制器可以单独控制,以此非常灵活的有效的满足各种大功率、大系统、小功率、小系统、独立控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功率需求覆盖大的组合式液体电加热器,可以实现组合式分配:比如电动轿车拆分其中一台作为加热源,功率需求大些的车使用一个总成,并且可以满足电池热管理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所述的加热器组件。由此,可在为汽车上的多处供热,使汽车的供热多样。且还可以将两个加热器哦对接板2对接,同时对汽车进行供热,提高了对汽车供热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的其他构成例如车身和底盘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加热腔,且所述壳体的周壁上具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
对接板,所述对接板设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且所述对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加热腔连通的对接口;
PTC发热体,所述PTC发热体设在所述加热腔内;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PTC发热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分别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内设有内螺纹,且所述对接口内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发热体为间隔布置的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多个电极柱,多个所述电极柱分别与所述PTC发热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电极柱均与对应的所述PTC发热体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控制装置的容纳腔,所述控制装置容纳在所述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筒体。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对称布置的两个,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与另一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板贴合,且两个所述加热器的对接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加热器通过螺栓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组件。
CN201320646343.6U 2013-10-18 2013-10-18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5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6343.6U CN203615576U (zh) 2013-10-18 2013-10-18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46343.6U CN203615576U (zh) 2013-10-18 2013-10-18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15576U true CN203615576U (zh) 2014-05-28

Family

ID=50768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634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15576U (zh) 2013-10-18 2013-10-18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155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1961A (zh) * 2017-09-20 2017-12-15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N107471960A (zh) * 2017-09-20 2017-12-15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N107487156A (zh) * 2017-09-20 2017-12-19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1961A (zh) * 2017-09-20 2017-12-15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N107471960A (zh) * 2017-09-20 2017-12-15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CN107487156A (zh) * 2017-09-20 2017-12-19 重庆瑞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64299B (zh) 电驱动机动车辆的车身底部
US9437905B2 (en) Traction battery thermal plate manifold
CN109515216B (zh) 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结构
US20170232865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ast Charg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US9312571B2 (en) Traction battery thermal plate with flexible bladder
US10297884B2 (en) Battery heating system
US9543557B2 (en) Traction battery assembly
US20160308187A1 (en) Busbar Assembly for Vehicle Traction Battery
CN203615576U (zh) 加热器组件及具有它的汽车
CN10823223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控制方法以及燃料电池汽车
CN205609707U (zh) 电池加热系统
CN103670822B (zh) 适合高寒环境的铁路空调发电车燃油加热系统和控制方法
US9413047B2 (en) Assembly to manage contact between battery cell array and thermal interface component of thermal plate
CN104507735A (zh) 作业车辆
CN103786596A (zh) 一种车用集成控制器
CN206497964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预热装置
CN210436994U (zh) 一种纯电动车用热循环系统
CN204851476U (zh) 电加热式cng高压滤清器
CN206497916U (zh) 动力电池箱的热管理系统、动力电池箱及车辆
CN203651498U (zh) 分级启动的加热器装置
CN115377537A (zh) 一种电池包集成无线充电模块系统、结构及方法
CN213716951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液冷箱体
CN105027349A (zh) 具有热元件的电池模块
CN205058300U (zh) 搅拌车
CN107471960A (zh) 一种汽车及其水冷式电加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