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08101U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08101U CN203608101U CN201320765528.9U CN201320765528U CN203608101U CN 203608101 U CN203608101 U CN 203608101U CN 201320765528 U CN201320765528 U CN 201320765528U CN 203608101 U CN203608101 U CN 2036081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ode
- flyback
- negative pole
- connects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tifier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包含有一整流电路、一电子开关、一返驰式变压器以及一自动电荷抽放(auto charge pump)电路;其中,该返驰式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以及一二次侧,且该第一次侧与该整流电路与该电子开关电性连接;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一侧电性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的二次测,另一侧电性连接该负载,用以增进电源转换效率,并可抑制输出电压涟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电源转换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返驰式电能传输系统与一般接触型电能传输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返驰式电能传输系统不须经由电力线直接传输能量,而是利用一返驰式变压器电磁耦合而将能量由一次侧传递至二次侧电路,然而返驰式变压器因其先天耦合不良因素,使得电力转换效率较低。因此,传统返驰式电能传输系统常利用共振式阻抗匹配方式,来提升电源转换效率,但是利用阻抗匹配电路方式实现的电路,甚易受返驰式变压器耦合系数参数影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造成电源转换效率低落。
此外,由于电能传输系统的输出电压需大于负载电压,才能够克服输出端的电位而将能量传送至负载,因此返驰式电能传输电路中,往往需要较大匝数比的变压器才能够将电压提升至所需电压,如此一来,而返驰式变压器的铜损随着线圈匝数增加而增加,以致电源转换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可以提供负电位以补偿负载电压的阻障,进而可降低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以降低铜损提升电源转换效率,使得变压器一次侧能量能够更平顺更有效率的传送至负载,进一步增进电源转换效率。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用以将交流电源的电能转换后,输出供予一负载;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包含有一整流电路、一电子开关、一返驰式(Flyback)变压器以及一自动电荷抽放(auto charge pump)电路。其中,该整流电路与该交流电源连接,且用以接收该交流电源的电能后转换成直流电输出。该电子开关与该整流电路电性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以及一二次侧,且该一次侧两端分别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及该电子开关,而该二次侧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自动电荷抽放(auto charge pump)电路,其一侧电性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另一侧电性连接该负载;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包含有一第一二极管,其正极连接该第二侧的第二端,其负极电性连接该第二侧的第一端;一第一电容,其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一电感,其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而另外一端则电性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一第二电容,并联连接该负载,且其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与该电感,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该第二侧的第二端。
在一实施例中,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还包含有一第二二极管,一端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使该第一二极管通过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而负极则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在一实施例中,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还包含有一第三二极管,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该电感,而使该电感通过该第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其负极连接该电感。
由此,通过上述的设计,便可以在电源转换时,提供负电位以补偿负载电压的阻障,进而可降低该返驰式变压器的线圈匝数比,以降低铜损提升电源转换效率,使得该返驰式变压器一次侧能量能够更平顺更有效率的传送至负载,进一步增进电源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的电路图;
图2至图5为各步骤的等效电路图;
图6为第一电容的电压波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用以将一交流电源100的电能转换后,输出供予一负载200。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包含有一整流电路R、一电子开关SW、一返驰式(Flyback)变压器10以及一自动电荷抽放(auto charge pump)电路20。其中:
该整流电路R与该交流电源100连接,且于本实施例中为一桥式整流器,用以接收该交流电源100的电能后,转换成直流电输出。当然,在实际实施上,除使用桥式整流器之外,亦可使用中间抽头式、真空管式、或是其它架构的整流器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该电子开关SW与该整流电路R电性连接,用以受控制地导通或阻断该整流电路R输出的直流电。
该返驰式变压器10具有一一次侧11以及一二次侧12。该一次侧11两端分别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R以及该电子开关SW,而该二次侧12具有一第一端121以及一第二端122。
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20其一侧电性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10,另一侧电性连接该负载200。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20包含有三个二极管(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两个电容(第一电容C1与一第二电容C2)以及一个电感L。所述元件的连接关系如下所述:
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10第二侧12的第一端121。
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该第二侧12的第二端122,其负极连接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而通过该第二二极管D2电性连接至该第二侧12的第一端121。
该第一电容C1一端连接至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
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至该第一电容C1、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
该电感L的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另外一端则连接该第三二极管D2的负极,而通过该第三二极管D3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
该第二电容C2为非电解电容并联连接该负载200,且其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C1与该电感L,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该第二侧12的第二端122。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C2、该电感L、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该电子开关SW的切换频率、以及该负载200的规格如下表所示:
电感L | 100μH |
第一电容C1 | 0.1μF |
第二电容C2 | 10μF |
输入电压Vin | 110V |
输出电压Vout | 15V |
切换频率 | 100KHz |
负载电阻 | 5Ω |
由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与规格,在利用下述的电源转换方法,便可达到增进电源转换效率的目的,而该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骤:
A.请参阅图2,导通该电子开关SW,使该整流电路R输出的直流电对该返驰式变压器10的一次侧11充电,而该电感L、该第一电容C1与该第二电容C2对该负载200释能。
B.请参阅图3,断开该电子开关SW,以阻断整流电路R的直流电,而使该返驰式变压器10的二次侧12对该电感L、该第一电容C1充电,并通过该第一电容C1与该电感L形成的共振电路,将其储能传导至该第二电容C2,以使该第二电容C2持续对该负载200释能。
C.请参阅图4,当该返驰式变压器10停止释能,该第一电容C1与该电感L共振,使该电感L的储能对该第一电容C1充能,而使该第一电容C1的跨压极性反转,此时,该第二电容C2依旧持续对该负载200释能。
D.请参阅图5,当该电感的跨压L大于该第二电容C2的跨压时,进而导通该第一二极管D1,使该第一电容C1与该电感L产生与步骤C反向的电压,并对该第二电容C2充电,使该第二电容C2持续对该负载200释能。
每执行一次步骤A至步骤D后,则表示完成一次周期的作动。是以,在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持续作动的情况下,于步骤D后,便继续重复执行步骤A至步骤D,直至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停止作动。
由此,通过上述的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20的设计,于每次作动周期中,该第一电容C1的跨压Vc1可如图6所示般自动地提供负电位,而导通该第一二极管D1,以使该第一二极管D1导通前后的整体电路结构改变,并通过负压补偿负载200上的电压所产生的阻障。如此一来,便可降低该返驰式变压器10的线圈匝数比,进而降低铜损,且亦可使得该返驰式变压器10一次侧的能量能够更平顺更有效率的传送至负载200,进一步增进电源转换效率,同时具有较低输出电压涟波的效果,进而达到提升该第二电容C2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另外,该第二二极管D2以及该第三二极管D3的设计更可有效地分别防止电路产生回流影响该返驰式变压器10、以及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20的作动,进而使得整体电路更加地稳定,以提升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能源转换与抑制涟波的效果。当然,在实际实施上,即使不使用该第二二极管D2以及该第三二极管D3仍可达到增进电源转换效率以及抑制涟波的目的。
再者,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且在电气特性以及电路动作原理相同的情况下,前述各电路元件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以及凡是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电路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用以将交流电源的电能转换后,输出供予一负载;该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包含有:
一整流电路,与该交流电源连接,且用以接收该交流电源的电能后转换成直流电输出;
一电子开关,与该整流电路电性连接;
一返驰式变压器,具有一一次侧以及一二次侧,且该一次侧两端分别电性连接该整流电路以及该电子开关,而该二次侧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以及
一自动电荷抽放电路,其一侧电性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另一侧电性连接该负载;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包含有:
一第一二极管,其正极连接该第二侧的第二端,其负极电性连接该第二侧的第一端;
一第一电容,其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一电感,其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而另外一端则电性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一第二电容,并联连接该负载,且其一端连接该第一电容与该电感,而另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该第二侧的第二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其中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还包含有一第二二极管,一端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另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使该第一二极管通过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其中该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返驰式变压器第二侧的第一端,而负极则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其中该自动电荷抽放电路还包含有一第三二极管,一端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另一端连接该电感,而使该电感通过该第三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其中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而其负极连接该电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65528.9U CN203608101U (zh) | 2013-11-27 | 2013-11-27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765528.9U CN203608101U (zh) | 2013-11-27 | 2013-11-27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08101U true CN203608101U (zh) | 2014-05-21 |
Family
ID=5072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765528.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08101U (zh) | 2013-11-27 | 2013-11-27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081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2733A (zh) * | 2013-11-27 | 2015-06-03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
2013
- 2013-11-27 CN CN201320765528.9U patent/CN20360810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82733A (zh) * | 2013-11-27 | 2015-06-03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WO2015078095A1 (zh) * | 2013-11-27 | 2015-06-04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CN104682733B (zh) * | 2013-11-27 | 2017-03-22 | 东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82733B (zh)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
CN103312178B (zh) | 一种双向dc/dc变换器及应用其的电池检测设备 | |
TWI513164B (zh) | 返馳式主動箝位電源轉換器 | |
CN105119487A (zh) | 一种带开关电感的耦合电感boost升压变换装置 | |
TWI463773B (zh) | Isolate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its automatic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 |
CN105406751A (zh) | 具有高升压比能力的三绕组耦合电感型z源逆变器电路 | |
CN103391669A (zh) | 一种led灯的照明系统 | |
CN104682720A (zh) | 交交流电源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
CN203339952U (zh) | 一种开关电容式交流-交流变换器 | |
CN203608101U (zh) | 返驰式交直流转换装置 | |
CN103856054A (zh) | 隔离式电源转换装置及其电源转换方法 | |
EP3070829A1 (en) | Isolated ac-dc conversion device and conversion method thereof | |
CN102064722A (zh) | 单级交流/直流变换器 | |
CN203590560U (zh) |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 |
CN203801099U (zh) | 电源电路和微波炉 | |
CN203827182U (zh) | 电源转换装置 | |
CN204316323U (zh) | 一种软启动控制电路 | |
CN103701330B (zh) | 一种大功率高变比升压电路 | |
CN203933423U (zh) | 一种高压整流组件 | |
WO2015070515A1 (zh) |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转换方法 | |
CN203617910U (zh) | 交交流电源转换装置 | |
CN104980008A (zh) | 一种改进的交直流通用开关电源电路结构 | |
CN203193511U (zh) | 正激变换器 | |
CN103687203A (zh) | 一种led驱动电路及led灯具 | |
CN103840654B (zh) | 变压器原边带辅助环节的三相单级全桥功率因数校正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2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