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6669U -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6669U
CN203596669U CN201320680948.7U CN201320680948U CN203596669U CN 203596669 U CN203596669 U CN 203596669U CN 201320680948 U CN201320680948 U CN 201320680948U CN 203596669 U CN203596669 U CN 2035966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on
liquid bath
logical liquid
hole
bath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09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
郝木兰
宋彦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3206809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66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66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66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叠片,包括呈圆环状的第一叠片,沿着以第一叠片的中心的第一圆周分布有多个通液槽孔,通液槽孔具有容纳孔和与容纳孔相连通的通液孔,容纳孔的内侧壁的周长大于通液孔的内侧壁的周长;与多个通液槽孔的数目相等的多个通液槽管,通液槽管包括内通液槽管和套设在内通液槽管外侧壁的外通液槽管,内通液槽管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内通液槽管的第一端部插入第一叠片的容纳孔中;以及与第一叠片完全相同的第二叠片,第二叠片和第一叠片相对且对称设置,外通液槽管紧密固定在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以限定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的间距。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叠片能够防止金属液从通液槽管和通液槽孔中泄漏。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的转子及其中间叠片,还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中的转子是由多个叠片叠装组成的,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转子会不断地产生热量,目前实现电机冷却的方法是采用隔离件或槽管给转子铁芯通风冷却。隔离件或槽管安装在叠片之间,相邻的两个隔离件或槽管之间允许空气流出。
中国公开号CN101562376A公开了一种转子的通气板,包括轮毂、从轮毂伸出的多根辐条和多个盒形部分,多个盒形部分各自具有贯穿其延伸的盒形孔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盒形部分与辐条相连接,盒形部分各自在径向上与轮毂隔开并且在周向上围绕轮毂隔开,各盒形部分均包括外部径向端。其中转子包括交替地叠置通气板和转子叠片,转子叠片包括与通气板的盒形孔对齐的多个槽口。在将金属粘合剂物质注入转子组件叠层中以将通气板和转子叠片粘合在一起以及粘合通气板的各盒形部分时,通常是采用高压将铝液注入盒形孔和槽口中。由于铝液的压力较大,在压铸过程中,铝液的压力会施加在盒形孔上,容易导致铝液的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间叠片,包括:
呈圆环状的第一叠片,沿着以所述第一叠片的中心的第一圆周分布有多个通液槽孔,所述通液槽孔在所述第一叠片的一侧具有容纳孔且在所述第一叠片的另一侧具有与所述容纳孔相连通的通液孔,所述容纳孔的内侧壁的周长大于所述通液孔的内侧壁的周长;
与所述多个通液槽孔的数目相等的多个通液槽管,所述通液槽管包括内通液槽管和套设在内通液槽管外侧壁的外通液槽管,所述内通液槽管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内通液槽管的第一端部插入所述第一叠片的容纳孔中;
第二叠片,所述第二叠片和第一叠片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叠片和第一叠片相对且对称设置,所述外通液槽管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叠片和所述第二叠片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叠片中的通液槽管包括内通液槽管和外通液槽管,当铝液流经内通液槽管时,内通液槽管能够减小铝液的轴向压力,防止铝液的泄漏,同时内通液槽管和外通液槽管增加了通液槽管的管壁厚度,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压力,进一步防止了铝液的泄漏。
优选的,所述第一叠片的容纳孔和通液孔的交界面与所述内通液槽管的第一端部的端口的间隙为0.5毫米-2毫米。内通液槽管可以在第一叠片的轴向上相对于容纳孔运动,从而有效的减小铝液的轴向压力,防止铝液的泄漏。
优选的,所述第一叠片上的每一个通液槽孔的容纳孔和通液孔在所述第一叠片的轴向上相对齐。容纳孔和通液孔相对齐使得铝液在通液槽孔中流通更加的通畅,同时也减小了铝液在通液槽孔中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内通液槽管的第一端部的外侧壁的周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叠片的容纳孔的内侧壁的周长,且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的通液孔的内侧壁的周长,所述外通液槽管的外侧壁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一叠片的容纳孔的内侧壁的周长且所述外通液槽管的内侧壁的周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叠片的容纳孔的内侧壁的周长。在铝液流经内通液槽管时,内通液槽管的外侧壁大于通液孔,内通液槽管不会进入到通液孔中,从而使得内通液槽管限定在容纳孔中,同时外通液槽管在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之间并限定了第一叠片和第二叠片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叠片还包括沿着以所述第一叠片的中心的第二圆周分布的多个通风孔,所述第二圆周小于所述第一圆周。通风孔用于冷却风从通风孔中吹进去,从而冷却转子产生的热量。
优选的,所述中间叠片还包括焊接在所述第一叠片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第一槽钢,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叠片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完全相同,在所述第一叠片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通液槽管的长度。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可以增加相应叠片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多个通液槽孔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一圆周上。当风从通液槽孔之间吹出来时,能够均匀地对转子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多个通风孔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圆周上。当冷却风从通风孔中吹进去时,能够均匀地对转子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包括:
如上所述的中间叠片;
多个叠片,所述叠片与所述中间叠片中的第一叠片或第二叠片完全相同;
其中,所述多个叠片相互对齐且呈紧密叠层状,所述中间叠片紧密夹设在所述多个叠片之间并且与所述多个叠片相对齐。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叠片能够有效地冷却转子产生的热量,同时能够防止金属液(例如高压铝液)的泄漏。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中间叠片中的一个叠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个叠片和通液槽管相互配合连接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中间叠片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剖开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剖开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立体示意图;和
图8是从图7右上方位置观察的立体示意图。
主要装置符号说明
10    中间叠片
101   叠片
102   通液槽管
1021  内通液槽管
1022  外通液槽管
1023  端部
1024  端部
103   槽钢
104   通风孔
105   通液槽孔
1051  容纳孔
1052  通液孔
115   交界面
125   端口
107   间隙
201   叠片
30    转子
300   中间叠片
301   叠片
302   非驱动端端片
304   非驱动端端片的通风孔
305   驱动端端片
306   非驱动端端片的通液槽孔
307   排气孔
308   驱动端端片的通液槽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中间叠片中的一个叠片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叠片101呈圆环状,在以叠片10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均匀(或等间距地)分布16个通风孔104,16个通风孔104所在的圆周靠近叠片101的内圆周,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104之间设置有一个槽钢103,从而使得叠片101的同一侧具有16根槽钢103,本实施例中的槽钢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成品槽钢,横截面呈I型或工字型,16根槽钢103通过焊接固定在叠片101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通风孔104的形状近似为梯形,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叠片上可以具有任意数量的多个通风孔,通风孔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及其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形状,通风孔的数量和形状不限。在以叠片101的中心为圆心的另一个圆周上均匀分布有24个通液槽孔105,通液槽孔105所在的圆周靠近叠片101的外圆周。每个通液槽孔105都由容纳孔1051和与容纳孔1051相连通的通液孔1052组成,容纳孔1051位于靠近槽钢103的一侧。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在叠片101的轴向上相对齐,因此图1只示出了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其中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大于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在叠片101的轴向上,容纳孔1051的长度和通液孔1052的长度之和与叠片101的厚度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通风孔104可以非均匀地分布在以叠片101的中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也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以叠片101的中心为圆心的两个不同圆周上,槽钢103的数目可以和通风孔104的数目不等,例如,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104之间具有两个槽钢103,槽钢103也可以非均匀地分布在叠片101上。同样通液槽孔105也可以非均匀地分布在以叠片101的中心的另一个圆周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槽钢的横截面不限定为I形,当然中间叠片还可以没有槽钢。
图2是图1所示的叠片和通液槽管相互配合连接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通液槽管102包括内通液槽管1021和与之套接的外通液槽管1022,在叠片101中的每个通液槽孔105(参见图1所示)的上方具有外通液槽管1022,并且外通液槽管1022紧密固定在与叠片101相接触的侧壁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外通液槽管1022之间具有间隙107。同时内通液槽管1021的第一端部(参见图5所示)插入容纳孔1051中,外通液槽管1022套设在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上,从而使得内通液槽管1021可以沿着叠片101的轴向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在叠片101的轴向上,内通液槽管1021的内侧壁和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相对齐,且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和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相对齐,即使得内通液槽管1021的内侧壁的周长等于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的周长等于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外通液槽管1022的管壁厚度大于内通液槽管1021的管壁厚度。槽钢103在叠片101轴向上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外通液槽管1021在叠片101轴向上的长度的一半。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的周长小于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且大于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另外外通液槽管1022的外侧壁的周长大于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且外通液槽管1022的内侧壁的周长小于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中间叠片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中间叠片10包括叠片101、通液槽管102和叠片201(参见图4和图5所示),叠片101和叠片201完全相同,并且相对且对称地设置在外通液槽管1022的两端,外通液槽管1022的两端分别紧密固定在叠片101和叠片2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从而使得叠片101和叠片201之间的距离为外通液槽管1022在叠片101的轴向上的长度。在叠片201靠近叠片101的一侧上同样焊接有与叠片101上的槽钢103完全相同的16个槽钢。由于叠片101和叠片201完全相同,因此在图3所示的俯视图中,示出了以中间叠片10的中心的一个圆周上的16个通风孔104,以及以中间叠片10的中心的另一个圆周上的24个通液槽孔105。
图4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剖开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为了清楚地示意出通液槽管与相对称的两个叠片的通液槽孔相互配合连接关系,图4只示出了其中一个通液槽管剖开后的立体分解图。在叠片101上,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相连通,并且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具有交界面115,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大于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使得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在交界面115处形成台阶状。内通液槽管1021的两端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端部1023和端部1024,端部1023具有端口125。
图5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剖开后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内通液槽管1021的端部1023插入容纳孔1051中,内通液槽管1021的端部1023的端口125和交界面115之间的间隙为d。由于本实施例的中间叠片10的叠片101和叠片201完全相同,叠片201和叠片101相对设置并且相对于通液槽管102呈对称分布,在此不再赘述叠片201与内通液槽管1021之间的配合连接关系。套设在内通液槽管1021外侧壁的外通液槽管1022的两端分别紧密固定在叠片101和叠片201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使得叠片101和201的堆积力完全施加在外通液槽管1022上。由于外通液槽管1022是套设而并非固定在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上,因此内通液槽管1021可以在叠片101和叠片201之间运动。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电机转子的大小不同,间隙d可以为0.5毫米-2毫米之间的任意值,更优选为1毫米-1.5毫米。
图6是图3所示的通液槽管沿着图3中A-A线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所示,外通液槽管1022套设在内通液槽管1021的外侧壁,其中外通液槽管102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叠片101和叠片20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叠片101和叠片201相对外通液槽管1022对称设置。内通液槽管1021的端部1023插入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中。内通液槽管1021的端部1023的端口125和叠片101中的交界面115的间距为d。
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立体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电机转子30包括位于电机转子30两端的非驱动端端片302和驱动端端片305以及夹设在非驱动端端片302和驱动端端片305之间的多个叠片301,非驱动端端片302上具有20个通液槽孔306和6个通风孔304,驱动端端片305上具有20个通液槽孔308。每个叠片301上具有20个通液槽孔和6个通风孔(图中未示出),多个叠片301上的通液槽孔和通风孔都分别相互对齐且多个叠片301紧密叠置,多个叠片301的内圆周限定一个圆柱形的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机的转轴(图中未示出)。由于叠片301较薄,且叠片301是紧密地叠放在一起,因此图7和图8中并没有示意出相邻的两个叠片之间的分界线。在多个叠片301之间夹设有4个中间叠片300,相应地,每个中间叠片300中的两个相对且对称设置的叠片(图中未示出)与叠片301完全相同,当中间叠片300、叠片301、非驱动端端片302和驱动端端片305相互对齐的紧密叠置在一起时,中间叠片300中的通风孔(图中未示出)、叠片301中的通风孔和非驱动端端片302上的通风孔30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齐,中间叠片300中的通液槽孔(图中未示出)、叠片301中的通液槽孔、非驱动端端片302上的通液槽孔306和驱动端端片305上的通液槽孔308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齐,且中间叠片300上任意相邻的两个通液槽管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电机转子30的排气孔307,因此电机转子30的外侧壁上分布有多个排气孔307。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30在使用过程中,冷却风从非驱动端端片302的通风孔304吹进去,沿着轴向流动,并从电机转子30的排气孔307中吹出来,从而将电机转子30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知,为了清楚的显示出叠片301和中间叠片300的位置关系,图7和图8并没有示出位于通液槽孔306和通液槽孔308中的铝杆。根据电机转子30所需要的排气孔307或电机转子30的尺寸,电机转子3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中间叠片300,例如可以是一个或任意的多个。
在通过压铸将铝液注入到中间叠片300的通液槽管和叠片301的通液槽孔中时,高压的铝液在流经中间叠片300的内通液槽管时,由于内通液槽管能够沿着铝液的流向移动,减小了铝液在轴向上的压紧力,从而减小了铝液泄漏的可能性。另外由于通液槽管由内通液槽管和套设在内通液槽管外侧的外通液槽管构成,使得通液槽管能够承受更大的径向压力,也能确保铝液在压铸过程中不会泄漏出来。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例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圆环状的第一叠片(101),沿着以所述第一叠片(101)的中心的第一圆周分布有多个通液槽孔(105),所述通液槽孔(105)在所述第一叠片(101)的一侧具有容纳孔(1051)且在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另一侧具有与所述容纳孔(1051)相连通的通液孔(1052),所述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大于所述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
与所述多个通液槽孔(105)的数目相等的多个通液槽管(102),所述通液槽管(102)包括内通液槽管(1021)和套设在内通液槽管(1021)外侧壁的外通液槽管(1022),所述内通液槽管(1021)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端部(1023)和第二端部(1024),所述内通液槽管(1021)的第一端部(1023)插入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中;
第二叠片(201),所述第二叠片(201)和第一叠片(101)完全相同,所述第二叠片(201)和第一叠片(101)相对且对称设置,所述外通液槽管(1022)紧密固定在所述第一叠片(101)和第二叠片(201)相对的两个侧壁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叠片(101)和所述第二叠片(201)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的交界面(115)与所述内通液槽管(1021)的第一端部(1023)的端口(125)的间隙为0.5毫米-2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101)上的每一个通液槽孔(105)的容纳孔(1051)和通液孔(1052)在所述第一叠片(101)的轴向上相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通液槽管(1021)的第一端部(1023)的外侧壁的周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且大于所述第一叠片(101)的通液孔(1052)的内侧壁的周长,所述外通液槽管(1022)的外侧壁的周长大于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且所述外通液槽管(1022)的内侧壁的周长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叠片(101)的容纳孔(1051)的内侧壁的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叠片(101)还包括沿着以所述第一叠片(101)的中心的第二圆周分布的多个通风孔(104),所述第二圆周小于所述第一圆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叠片(10)还包括焊接在所述第一叠片(101)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104)之间的第一槽钢(103),以及焊接在所述第二叠片(201)的任意相邻的两个通风孔之间的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103)和所述第二槽钢完全相同,在所述第一叠片(101)的轴向上,所述第一槽钢(103)和第二槽钢的厚度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述外通液槽管(102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液槽孔(105)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一圆周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风孔(104)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第二圆周上。
9.一种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中间叠片(300);
多个叠片(301),所述叠片(301)与所述中间叠片(300)中的第一叠片或第二叠片完全相同;
其中,所述多个叠片(301)相互对齐且呈紧密叠层状,所述中间叠片(300)紧密夹设在所述多个叠片(301)之间并且与所述多个叠片(301)相对齐。
10.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该电机包括具有上述中间叠片的转子。
CN201320680948.7U 2013-10-30 2013-10-30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6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0948.7U CN203596669U (zh) 2013-10-30 2013-10-30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0948.7U CN203596669U (zh) 2013-10-30 2013-10-30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6669U true CN203596669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7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094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669U (zh) 2013-10-30 2013-10-30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66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659A (zh) * 2018-08-30 2020-03-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5659A (zh) * 2018-08-30 2020-03-1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电机转子、电机及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77038A1 (en) Ro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of a motor vehci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uch a rotor
CN109038951B (zh)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力总成的冷却结构
CN106100186A (zh) 旋转电机
US9812915B2 (en) Ro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through piece holes and ribs
US20100102647A1 (en) Electric motor/generator low hydraulic resistance cooling mechanism
WO2012111374A1 (ja) 回転電機のケース
JP5740416B2 (ja) 回転電機
JP5594350B2 (ja) 電動機
JP2014007925A (ja) ロ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
CN106972666A (zh) 一种油冷、低耗外转子永磁电机
CN103762757B (zh) 伺服电机铁芯、伺服电机铁芯工装及制造方法
WO2017082023A1 (ja) 回転電機
CN1063378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离合器的、尤其地双离合器的外盘片支架
CN203596669U (zh) 电机转子及其中间叠片、电机
US20140139058A1 (en) Stator structure
CN103427533B (zh) 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电机
CN203562855U (zh) 中间叠片,转子及电机
CN108447656A (zh) 电抗器、电动机驱动装置、功率调节器以及机械
US11133722B2 (en) Electric motor with at least one coolant channel
CN103075419A (zh) 一种大型关节轴承的拆卸结构
DE102013100453A1 (de) Innenkühlkreislaufsystem für rotierende elektrische Maschinen
CN102130558A (zh) 旋转电机
US11356000B2 (en) Electric machine cooling with rotor having cooling pipe
CN205029449U (zh) 电机转子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CN204425092U (zh) 具双重冷却流道的电机外壳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