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3157U -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3157U
CN203593157U CN201320665056.XU CN201320665056U CN203593157U CN 203593157 U CN203593157 U CN 203593157U CN 201320665056 U CN201320665056 U CN 201320665056U CN 203593157 U CN203593157 U CN 203593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release
snap close
coupling assembl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650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立祥
张泰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Academy of Opto 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206650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3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3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31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其中,释放装置包括用于捆设于浮空器外的适当位置以将浮空器分成充气段和未充气段的约束单元、与约束单元连接并可与地面发放装置相连的承力单元以及与约束单元连接并用于释放或建立该约束单元对浮空器的约束的可锁紧的释放单元。释放单元包括与约束单元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与约束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具有第一轴,第二连接组件具有与第一轴相对设置的第二轴。释放单元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分离地锁紧的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可锁紧的释放装置成本较低且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空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浮空器一般是指比重轻于空气的、依靠大气浮力升空的飞行器。浮空器由柔性织物材料制成的气囊和布设在气囊之上的各种设备及有效载荷组成,气囊内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浮升气体,气囊内外气体的密度差提供浮空器浮力,从而完成浮空器升空。
浮空器一般包括气球和飞艇。气球没有动力系统,依靠系缆与地面设备或站点相连接的称为系留气球。释放后,随风自由飘移的气球称为自由气球。飞艇有动力,可在遥控或自动控制下自主飞行。
覆盖地球表面的是厚厚的空气层,随着高度增加,空气密度和大气压力逐渐减小。在浮空器从地面完成发放,随着其飞行高度的增加,浮空器内的浮升气体体积迅速膨胀。为保持浮空器自由浮力不损失,在浮空器高度升高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浮升气体能够提供足够的自由浮力,以使浮空器高度不降低。
按照浮空器最终飞行高度,可以分为高空浮空器和低空浮空器,高空浮空器包括高空气球和高空飞艇。
按照发放时是否成形,将浮空器的发放形式分为成形发放和非成形发放。在成形发放过程中,浮空器从充气完毕,到达到最终预定高度的整个过程中,浮空器始终处于成形状态,亦即浮空器内的浮升气体和空气压力大于浮空器外面的大气压力,以确保浮空器保持一定的外形,在浮空器升空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排出空气,以确保浮空器内压力值在安全范围之内。采用非成形发放的浮空器,在地面发放前,浮空器内只有相应的浮升气体和少量的空气,随着浮空器高度的增加,浮空器内气体膨胀,外形逐渐成形,最终到达预定飞行高度时,浮空器成形。
采用非成形发放的浮空器,随着高度增加,不需要不断排出空气,以确保压差值在安全范围之内,既节省了能源,又避免了升空过程中因浮升气体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其他一系列潜在的危险和故障。
近些年以来,高空气球和高空飞艇一度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它们的最终飞行高度一般都在18km以上,在这一高度上,空气密度不到地面时的十分之一,浮空器从地面到达这一高度以上,内部的浮升气体膨胀十倍以上。为了保证浮空器从地面发放到到达预定飞行高度过程中的安全可靠,采用非成形发放方式是一个很有效的发放方式。
在现有非成形发放手段中,一般采用动态发放或静态发放的形式,这些发放形式不仅需要动辄数百米长的硬化道路或跑道作为发放场地,也需要数辆专用的大型发放设备进行协调操作,更需要一支锻炼有素,具有丰富发放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协同操作。在浮空器解除约束的瞬间,由于其净浮力约束突然解除的冲击作用,使得吊舱及布置于囊体上的设备和元器件受到很大冲击,这给设备和元器件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申请号为CN200410007962.6,授权公告号为CN1259218C,发明名称为高空气球发放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非成形发放方式。但该专利中仅给出了一种高空气球的发放方式,并没有说明释放装置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功能可靠的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包括用于裹紧浮空器的约束单元、与约束单元连接并可与地面发放装置相连的承力单元以及与约束单元连接并用于释放或建立该约束单元对浮空器的约束的可锁紧的释放单元,释放单元包括与约束单元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与约束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其中,第一连接组件具有第一轴,第二连接组件具有与第一轴相对设置的第二轴,释放单元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以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可分离地锁紧的锁紧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释放装置通过其锁紧机构,可根据需要将约束浮空器的约束单元锁紧以对浮空器进行约束,或者根据需要将约束单元释放以解除对浮空器的约束,进而使得浮空器自由上升,本实用新型功能可靠且结构简单。
优选地,第二锁扣的套设在第一轴上的一端具有沿第一轴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段,延伸段的外端端部具有拱形外表面。止动机构包括由外到内地依次平行于第一轴地穿设于延伸段上的释放轴和扳扭转轴,还包括手柄旋转轴和释放扳扭,其中,手柄旋转轴垂直于释放轴和扳扭转轴,手柄在被操纵时可绕手柄旋转轴旋转地套设在手柄旋转轴上,释放扳扭的远离第一轴的一端套设于手柄旋转轴上,另一端可绕扳扭转轴旋转地套设在扳扭转轴上。
释放轴与释放扳扭之间设置有在释放扳扭未绕扳扭转轴旋转时限制释放轴的自由旋转的第一止转结构,释放轴与第一锁扣之间设置有在第一止转结构限制释放轴自由旋转的状态下限制第一锁扣绕第一轴旋转的第二止转结构,从而限定出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的锁紧状态。
延伸段的拱形外表面被构造成可在手柄绕手柄旋转轴的旋转路径中抵接手柄端部以阻挡手柄绕手柄旋转轴继续旋转、转而在拱形外表面上沿靠近第一轴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释放扳扭绕扳扭转轴旋转以释放对释放轴的限制,以使得释放轴可自由旋转,从而使得释放轴解除对第一锁扣的旋转限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释放轴上的第一凹槽和设置于释放扳扭上的可移出地插入第一凹槽内的第一凸块。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释放轴上的第二凹槽和设置于第一锁扣的朝向释放轴一侧的第二凸块,第二凸块嵌入第一凹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第一锁扣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凹弧可脱离地扣合在第二轴的外弧面上,第二锁扣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凹弧支承第二轴的内弧面,第一凹弧和第二凹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大于等于75°且小于等于90°。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释放装置的锁紧性能,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第一轴,各第一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第二连接组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第二轴,各第二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将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
为了增大浮空器与约束单元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进一步提高释放装置的锁紧性能,以使地释放装置更加安全可靠,优选地,该释放装置还包括可包裹在浮空器内或位于浮空器与约束单元之间的增压气囊。
为了降低释放装置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防止其在落地时破损,本实用新型中的释放装置还包括减缓其降落速度的缓降装置,以便对释放装置进行回收。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浮空器非成形发放方式中释放装置与浮空器连接完毕系统集成示意图;
图2为浮空器非成形发放过程中释放器控制浮空器浮升气体逐渐升起示意图;
图3为释放装置与浮空器连接段示意性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释放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述的释放单元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的释放单元的沿A-A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为图4中所示的释放单元的沿B-B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为释放装置与浮空器连接段沿B-B向的俯视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根据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但是,应当说明,本文中所描述的实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内容后可以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所述附图并非严格依照实际比例大小进行绘制,也并不完整体现所述装置的形状或结构,而仅仅在于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理解。所以,在有些图中为了更加清楚地示出其中的结构而可能被局部或全部放大,并且在有些图中可能对部分结构给予省略以能更为清楚地表示出相应的技术方案。此外,应当明白,关于本装置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属于显而易见的部分内容,可能并没有在本文中予以重复,但是,这些内容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必有内容,因而应当被并入构成本实用新型整体内容的一部分。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其包括约束单元11(如约束扁带)、承力单元10和释放单元8。其中该约束单元11用于捆设于浮空器5外的适当位置以将浮空器5分成充气段5a和未充气段5b。承力单元10与约束单元11连接并可与地面发放装置3(如放置在机动车上的卷扬机)相连,以承受地面发放装置3对充气漂浮而未被释放的浮空器的拉力。释放单元8与约束单元11连接,其用于释放或建立该约束单元11对浮空器5的约束。释放单元8包括与约束单元11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20和与约束单元1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21。其中,第一连接组件20具有第一轴22,第二连接组件21具有与第一轴22相对设置的第二轴25。
释放单元8还包括锁紧机构,该锁紧机构设置于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之间,以将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可分离地锁紧。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扣15、第二锁扣16和手柄9。其中,手柄9可与拉绳12连接并控制第一锁扣15与第二锁扣16之间的脱扣或扣合。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手柄9与第一锁扣15之间以限制第一锁扣15活动的止动机构,止动机构可在手柄9被操纵时解除对第一锁扣15的活动限制。
第一锁扣15的一端在活动限制被解除时可绕第一轴22旋转地套设在第一轴22上,另一端在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旋转时可自第二轴25脱离地扣合在第二轴25的外弧面上。第二锁扣16的一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轴22上,另一端沿与第一锁扣15相反方向支承第二轴25的内弧面。
本实施例的释放装置,在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2被锁紧机构锁紧时,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分别扣在第二轴25上,此时第一锁扣15在止动机构的限制下无法活动,即无法绕第一轴22旋转。在浮空器被充气上升并需要释放该释放装置时,只需自地面拉动手柄9,在手柄9的带动下止动机构解除了对第一锁扣15的活动限制,进而第一锁扣15在浮空器内气体的膨胀作用下绕第一轴22旋转,当第一锁扣15与第二锁扣16之间的间隙足够大,以使得第二轴25可自该间隙穿过时,该第一锁扣15与第二锁扣16对第二轴25的锁紧作用被解除,使得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分离,带动约束单元11自浮空器5脱离,至此便解除了对浮空器5的约束限制。
为了降低释放单元8和约束单元11在下降过程中的速度,防止其在落地时破损,本实施例中的释放装置2还包括减缓其降落速度的缓降装置,如降落伞或缓降球26,以便对释放装置2进行回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7所示,第二锁扣16的套设在第一轴22上的一端具有沿第一轴15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段161。延伸段161的外端端部具有拱形外表面。
止动机构包括由外到内地依次平行于第一轴22地穿设于延伸段161上的释放轴24和扳扭转轴171。优选地,该释放轴24、扳扭转轴171以及第一轴22三者呈三角形设计。如图6所示,扳扭转轴171更偏向于手柄侧设置。止动机构还包括手柄旋转轴17和释放扳扭23。其中,手柄旋转轴17垂直于释放轴24和扳扭转轴171,手柄9在被操纵时可绕手柄旋转轴17旋转地套设在手柄旋转轴17上。释放扳扭23的远离第一轴22的一端套设于手柄旋转轴17上,另一端可绕扳扭转轴171旋转地套设在扳扭转轴171上。
释放轴24与释放扳扭23之间设置有第一止转结构,该第一止转结构在释放扳扭23未绕扳扭转轴171旋转时、限制释放轴24的自由旋转。释放轴24与第一锁扣15之间设置有第二止转结构,该第二止转结构在第一止转结构限制释放轴24自由旋转的状态下限制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的旋转,从而限定出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之间的锁紧状态。
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被构造成可在手柄9绕手柄旋转轴17的旋转路径中抵接手柄9端部以阻挡手柄9绕手柄旋转轴17继续旋转。转而手柄9的该端部在延伸段161拱形外表面上沿靠近第一轴22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释放扳扭23绕扳扭转轴171旋转以释放对释放轴24的限制。从而,释放轴24可自由旋转,使得释放轴24解除对第一锁扣15的旋转限制。
本实施例的释放装置在使用时,当释放装置2被锁紧时,由于浮空器5内气体的作用下,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受到巨大的背向作用力。这样,当拉动与手柄9一端连接的拉绳12,手柄9绕手柄旋转轴17旋转,直至其旋转至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这样,在延伸段161止挡和支撑作用下,手柄9无法继续沿原旋转路径旋转,而是转至在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上向沿靠近第一轴22方向向内侧移动。从而,带动释放扳扭23绕扳扭转轴171沿如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使得第一凸块231移出第一凹槽241。进而解除了对释放轴24的旋转限制。
这时,由于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浮空器5内气体的作用下受到巨大的背向作用力,一旦释放轴24可以自由旋转,第一锁扣15受到的释放轴24的第二凹槽242的旋转约束也就同时解除。第二轴25作用于第一锁扣15,使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沿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随着第一锁扣15的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之间的合口变大,并最终变大到可使第二轴25从该开口中滑出,进而带动约束单元11脱离浮空器5,释放单元8被打开。释放单元8打开后,释放单元8随缓降球26缓慢掉落至地面,其中,缓降球26内充入氦气,其净浮力略比释放装置2(包括释放单元8和约束单元11)的重量略小,减缓了释放单元8和约束单元11的下降速度,防止了其在落地瞬间被摔毁,节约了成本。
优选地,如图4、6和7所示,第一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释放轴24上的第一凹槽241和设置于释放扳扭23上的第一凸块231。第一凸块231可移出地插入第一凹槽241内,以限制释放轴24的自由旋转。且第一凸块231随手柄9在拱形外表面上的运动而移出第一凹槽241,进而可以解除其对释放轴24的旋转限制。
此外,优选地,第二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释放轴24上的第二凹槽242和设置于第一锁扣15的朝向释放轴24一侧的第二凸块151,第二凸块151嵌入第二凹槽242内。如图7所示,当释放轴24的旋转被第一凸块231限制时,第二凸块151的左侧端面正好抵接第二凹槽242的内壁。这样,释放轴24的第二凹槽242向第二凸块151提供了向右的力,进而防止了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的逆时针旋转,进而将第二轴25锁扣在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之间。
当拉动拉绳12,进而释放了对释放轴24的旋转限制后,释放轴24内壁对第二凸块151的向右的力迅速降低至小于浮空器5内部气体对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的背向作用力。进而,如上所述的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逆时针旋转,以解除对第二轴25的束缚,进而释放单元8被打开。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至7所示,释放扳扭23的套设在手柄旋转轴17上的部分设置有U形槽,手柄位于U形槽内,并可沿U形槽绕手柄旋转轴17旋转,直至手柄9的端部抵接至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上。
当然,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第一锁扣15受释放轴24的旋转限制,如可将第一锁扣15紧密地插入第二凹槽242内,也可在第一锁扣15上设置凹槽,而在释放轴24上设置与该凹槽对应插入的凸块,只要能够实现在释放轴24在无法旋转时,能够对第一锁扣15的旋转限制,而在释放轴24可自由旋转时,解除对第一锁扣15的旋转限制即可,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释放轴24的旋转限制与解除该限制。如可在释放扳扭23上设置凹槽,而在释放轴上设置与该凹槽对应插入的凸块,只要能够实现释放轴24随手柄9被操纵而解除其旋转限制即可,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锁扣15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凹弧可脱离地扣合在第二轴25外弧面上,第二锁扣16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凹弧支承第二轴25的内弧面,第一凹弧和第二凹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大于等于75°且小于等于90°。优选地,第一凹弧和第二凹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均等于90°。
本实施例的可锁紧的释放装置2可仅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二者的对应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和第二横向连接件连接,以形成为仅具有一个单元的释放装置2。
当然,本实施例的释放装置2还可以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由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对应设置的单元。例如,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轴22,两个第一轴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1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轴25,两个第二轴2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当然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于两个,且两个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沿其各自纵向串联连接,优选地,分别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和第二横向连接件连接,两组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之间均可设置相对应的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的配合旋转关系,且各个第一锁扣15均可在同一个手柄9被拉动的情况下同时旋转而脱离第二锁扣16,这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提高可锁紧的释放装置2的锁紧性能,也可以选择多于两个的第一连接组件20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沿第一连接组件的20纵向依次连接,并将与第一连接组件20对应的第二连接组件21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依次连接。且优选地各对应的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均设置有由第一锁扣15、第二锁扣16、第一轴22、第二轴25和释放轴24组合构成的锁紧结构,但优选地所有这些结构共用一个手柄9来控制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的。也就是说,两个单元以上数量的释放装置与两单元释放装置的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只需要增加由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配合而成的单元的数量即可,并由共同的手柄9控制它们的锁紧和松开。
优选地,释放装置2还包括可包裹在浮空器5内或位于浮空器5与约束单元11之间的增压气囊14,以使得约束单元11如约束扁带紧束于浮空器5上。
采用这种结构,如图1-3所示,释放装置2被安装锁紧至浮空器5上后,几乎是直立于地面的。反映在图8中,手柄9在被拉动初始阶段只能在图8中的纸面正交平面内旋转(即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旋转),不能在纸面平行平面内旋转,由于增压气囊14的膨胀的内压作用下,释放单元8的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分别受到图8中的向左和向右的作用力(数量级为吨级)。这样由于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受到巨大的背向作用力,一旦释放轴24可以自由旋转,第一锁扣15受到的释放轴24的第二凹槽242的旋转约束也就同时解除。第二轴25作用于第一锁扣15,使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沿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随着第一锁扣15的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之间的合口变大,并最终变大到可使第二轴25从该开口中滑出,从而实现了释放单元8的打开。
在释放单元打开后,约束单元11(约束扁带)会瞬间卸载,并向远离浮空器的方向弹出,进而随缓降装置缓慢落地,此时浮空器5便解除了所有约束限制,呈自由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浮空器系统,其包括浮空器5、可锁紧的释放装置2、地面发放装置3、与浮空器5尾端连接的设备及载荷吊舱4。还可以有与浮空器5尾端连接的尾部约束6。其中,该可锁紧的释放装置2为上述的可锁紧的释放装置。
附图示出了上述两单元释放装置的实施方式。其中,图1-3和8中示出了该释放装置在浮空器非成形发放中的操作方式,图4-7示出了释放装置中的释放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在浮空器系统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附图1-2示出了在浮空器非成形发放方式中释放装置2与浮空器5连接完毕系统集成情况,将释放装置2包裹住浮空器5内的浮升气体1下端,将释放装置2与地面发放设备3连接,给浮空器5的头部即充气段5a充入浮升气体1。随着浮升气体1的浮力作用,浮空器5头部带动释放装置2一起升高。通过地面发放设备3控制释放装置2及浮升气体1按照设定的速度缓慢升高,随着浮升气体的继续升高,分布于浮空器5之上的相关设备及载荷吊舱4逐渐受力,并最终脱离地面。控制地面发放设备3,使浮升气体1带动释放装置2及浮空器5继续升高,直至浮升气体达到所需充气量。打开释放装置2,在设置有尾部约束6的情况下解除尾部约束6,最终完成浮空器5的发放。(有关这种非成形发放方式,参见专利:高空气球发放方法,申请号:CN200410007962.6,授权公告号:CN 1259218C)
附图3和图8示出了释放装置与浮空器连接段实施方式,在进行释放装置与浮空器5包裹连接时,将浮空器5包裹住增压气囊14,用约束扁带包裹住浮空器5及增压气囊14,将约束扁带穿过承力单元10,如承力板和释放单元8,将释放单元8设置到锁紧状态,给增压气囊14充入高压气体,使约束扁带处于绷紧状态,将承力板与承力绳索13连接,将手柄9与释放拉绳12连接,给手柄9拴系拉伸或保险绳,完成了释放装置2与浮空器5的连接。
附图4-7为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约束扁带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连接,第一连接组件20与第二锁扣16通过第一轴22连接在一起,当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处于锁紧状态时,通过第二锁扣16将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连接在一起。手柄9可以绕手柄旋转轴17旋转,释放扳扭23与释放轴24抵接在一起,释放轴24上开有第二凹槽242,该第二凹槽242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使第一锁扣15能绕第一轴22沿图7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将释放装置2打开时,旋转手柄9,手柄9受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支撑而使释放扳扭23绕扳扭转轴171旋转。进而带动第一凸块231移出第一凹槽241,使释放轴24可自由旋转。这样由于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受到巨大的背向作用力,一旦释放轴24可以自由旋转,第一锁扣15受到的释放轴24的第二凹槽242的旋转约束也就同时解除。第二轴25作用于第一锁扣15,使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沿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随着第一锁扣15的逆时针旋转,使得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之间的合口变大,并最终变大到可使第二轴25从该开口中滑出,从而实现了释放单元的打开。释放装置2的锁紧操作,与打开操作过程相反。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中,该可锁紧的释放装置仅通过操纵地面的拉绳12,便通过拉绳12带动手柄9旋转进而带动了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旋转,进而使得与约束单元11一端连接第一锁扣15与连接约束单元11另一端的第二锁扣16分离,以解除了约束单元11对浮空器5的约束,进而完成浮空器5的释放,本实施例操作简单,结构安全可靠,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释放装置是实用新型人从事多年浮空器发放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复试验,经过多次改进后最终定型,在试验过程中已多次发挥了它的作用。
以上通过举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所述内容仅用于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明白,在该原理和精神下,还可以对所举实例做出各种变化、变更以及组合,这些变化和变更以及组合只要被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即使其没有被明确描述于本文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包括用于裹紧浮空器(5)的约束单元(11)、与所述约束单元(11)连接并可与地面发放装置(3)相连的承力单元(10)以及与所述约束单元(11)连接并用于释放或建立该约束单元(11)对所述浮空器(5)的约束的可锁紧的释放单元(8),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放单元(8)包括与所述约束单元(11)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20)和与所述约束单元(11)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2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具有第一轴(22),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1)具有与所述第一轴(22)相对设置的第二轴(25),所述释放单元(8)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1)之间以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1)可分离地锁紧的锁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锁扣(15)、第二锁扣(16)以及可与拉绳(12)连接并控制第一锁扣(15)与第二锁扣(16)之间的脱扣或扣合的手柄(9),所述锁紧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手柄(9)与所述第一锁扣(15)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一锁扣(15)活动的止动机构,所述止动机构可在所述手柄(9)被操纵时解除对所述第一锁扣(15)的活动限制, 
所述第一锁扣(15)的一端在所述活动限制解除时可绕所述第一轴(22)旋转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2)上,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旋转时可自所述第二轴(25)脱离地扣合在所述第二轴(25)的外弧面上,所述第二锁扣(16)的一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2)上,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一锁扣(15)相反方向支承所述第二轴(25)的内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扣(16)的套设在所述第一轴(22)上的一端具有沿所述第一轴(15)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延伸段(161),所述延伸段(161)的外端端部具有拱形外表面, 
所述止动机构包括由外到内地依次平行于第一轴(22)地穿设于所述延伸段(161)上的释放轴(24)和扳扭转轴(171),还包括手柄旋转轴(17)和释放扳扭(23),其中,所述手柄旋转轴(17)垂直于所述释放 轴(24)和所述扳扭转轴(171),所述手柄(9)在被操纵时可绕所述手柄旋转轴(17)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手柄旋转轴(17)上,所述释放扳扭(23)的远离所述第一轴(22)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手柄旋转轴(17)上,另一端可绕所述扳扭转轴(171)旋转地套设在所述扳扭转轴(171)上,其中, 
所述释放轴(24)与所述释放扳扭(23)之间设置有在所述释放扳扭(23)未绕所述扳扭转轴(171)旋转时限制所述释放轴(24)的自由旋转的第一止转结构,所述释放轴(24)与所述第一锁扣(15)之间设置有在所述第一止转结构限制所述释放轴(24)自由旋转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第一锁扣(15)绕第一轴(22)旋转的第二止转结构,从而限定出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和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1)之间的锁紧状态, 
所述延伸段(161)的拱形外表面被构造成可在所述手柄(9)绕手柄旋转轴(17)的旋转路径中抵接手柄(9)端部以阻挡所述手柄(9)绕所述手柄旋转轴(17)继续旋转、转而在所述拱形外表面上沿靠近第一轴(22)的方向运动,进而带动释放扳扭(23)绕扳扭转轴(171)旋转以释放对释放轴(24)的限制,以使得释放轴(24)可自由旋转,从而使得释放轴(24)解除对第一锁扣(15)的旋转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释放轴(24)上的第一凹槽(241)和设置于所述释放扳扭(23)上的可移出地插入所述第一凹槽(241)内的第一凸块(231),所述第一凸块(231)随所述手柄(9)在拱形外表面上的所述运动而移出所述第一凹槽(24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转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释放轴(24)上的第二凹槽(242)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15)的朝向所述释放轴(24)一侧的第二凸块(151),所述第二凸块(151)嵌入所述第二凹槽(242)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扳扭(23)的套设在所述手柄旋转轴(17)上的部分设置有U形槽,所述手柄位于所述U形槽内,并可沿所述U形槽绕所述手柄旋转轴(17)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15)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一凹弧可脱离地扣合在所述第二轴(25)的外弧面上,所述第二锁扣(16)通过设置于其上的第二凹弧支承所述第二轴(25)的内弧面,所述第一凹弧和所述第二凹弧所对应的圆心角均大于等 于75°且小于等于90°。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第一轴(22),各所述第一轴(2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2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平行设置的第二轴(25),各所述第二轴(2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横向连接件彼此连接,所述第一锁扣(15)和第二锁扣(16)分别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轴(22)和第二轴(25)将所述第一连接组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锁紧的释放装置(2)还包括可包裹在浮空器(5)内或位于浮空器(5)与所述约束单元(11)之间的增压气囊(14)。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装置还包括减缓其降落速度的缓降装置。 
CN201320665056.XU 2013-10-25 2013-10-25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3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65056.XU CN203593157U (zh) 2013-10-25 2013-10-25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65056.XU CN203593157U (zh) 2013-10-25 2013-10-25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3157U true CN203593157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4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6505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3157U (zh) 2013-10-25 2013-10-25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31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0828A (zh) * 2013-10-25 2014-02-2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CN110901940A (zh) * 2019-12-02 2020-03-24 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矮型探空气球自动释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0828A (zh) * 2013-10-25 2014-02-26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CN110901940A (zh) * 2019-12-02 2020-03-24 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矮型探空气球自动释放装置
CN110901940B (zh) * 2019-12-02 2021-02-19 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矮型探空气球自动释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4797B2 (en) Cargo carrying air vehicle
CN103600828A (zh)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US8104718B2 (en) Inflatable wing flight vehicle
CN106240785B (zh) 辅升气球带宽体可变翼的平流层飞艇稳态升降的方法
AU2013291771B2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method of launching
CN104114860B (zh) 风筝地面站和利用其的系统
WO2016137877A1 (en) Rocket landing system
WO2012125052A4 (en) Airborne platform
US20150183520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method for launching
CN107054610A (zh) 一种长时驻空系留飞艇方案
CN203593157U (zh) 用于浮空器非成形发放的释放装置
DE102007019141B4 (de) Luftschiff
CN103195662A (zh) 翼环及具有翼环的机构暨方法
CN105966592B (zh)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延时、增效、保全套件
US3053476A (en) Space vehicle
CN104176260A (zh) 一种新的降落方法及降落安全椅
RU2250122C1 (ru) Пожарный дирижабль
CN111746774B (zh) 一种高空气球发放系统和方法
CN104627370B (zh) 直升机陆空海空故障停车时的安全降落装置
CN208576702U (zh) 一种飞机的水上起降装置
WO2008093085A1 (en) Transfer of fluid to aircraft
CN203612212U (zh) 直升机陆空海空故障停车时的安全降落装置
CN108298057A (zh) 用多艘飞艇构建的大飞艇和环绕地球旋转飞行的飞艇环
CN104627378B (zh) 直升机海空故障停车时的安全降落装置
CN113879516B (zh) 一种可多地形降落的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