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4980U - 手控式扣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手控式扣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4980U
CN203584980U CN201320686325.0U CN201320686325U CN203584980U CN 203584980 U CN203584980 U CN 203584980U CN 201320686325 U CN201320686325 U CN 201320686325U CN 203584980 U CN203584980 U CN 203584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cap sleeve
manual mode
sleeve
fasten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63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鼎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Fivetech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3206863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4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4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49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w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扣接两物体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包含扣接组件、帽套及套筒;扣接组件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杆部及扣接部,扣接部扣接于一物体;帽套环设于头部,且帽套具有设于帽套底部的第一限位部、设于帽套侧面的第一凸部、设于帽套侧面的第二凸部及界于第一与第二凸部间的第一手控空间;套筒活动套设于杆部,套筒由上而下依序具有第二限位部及组接部,第二限位部与第一限位部相互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帽套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组接部组接于另一物体。通过这种,能让使用者以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

Description

手控式扣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扣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能让用户以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
背景技术
公知的用于固定两物体的固定组件,通常采用锁螺的方式来达成,该固定组件至少包含一螺丝,使用者必须以工具对该螺丝施以外力,进而使该螺丝锁固该等物体,从而完成连接两物体的组合结构;对用户而言,无法徒手旋转该固定组件,故于使用上,实属不便。
因此,如何创作出一种固定组件,能让用户可徒手旋转该固定组件来快速固定该等物体;此外,使用者能借助一工具的辅助,来快速固定该等物体,将是本实用新型所欲积极公开的特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能利于用户徒手借由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更具体而言,使用者可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用于扣接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该手控式扣接结构包含扣接组件、帽套及套筒。
该扣接组件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杆部及扣接部,该扣接部扣接于该第二物体。
该帽套环设于该扣接组件的头部,且该帽套具有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帽套的底部;第一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第二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及第一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
该套筒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套筒由上而下依序具有第二限位部及组接部,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帽套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第一物体。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不对称排列。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不相同,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对称排列。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帽套更具有第三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第四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第二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第三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之间;及第四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一凸部之间;其中,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对称排列,该第二凸部与该第四凸部相对排列。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帽套的材质为塑料。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扣接组件的扣接部为螺牙结构、卡扣结构或柱体结构。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该第一凸部的顶面比该第二凸部的顶面高或低。
此外,本实用新型更提供另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用于扣接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该手控式扣接结构包含扣接组件、帽套及套筒。
该扣接组件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杆部及扣接部,该扣接部扣接于该第二物体。
该帽套环设于该扣接组件的头部,且该帽套具有第一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第二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及第一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
该套筒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套筒由上而下依序具有止挡部及组接部,该止挡部与该扣接部的顶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扣接组件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第一物体。
在上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还具有一中空止挡件,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中空止挡件与该止挡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扣接组件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借由上述设计,能让使用者以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与两物体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0  扣接组件
11  头部
12  杆部
13  扣接部
20  帽套
21  第一限位部
22  第一凸部
23  第二凸部
24  第三凸部
25  第四凸部
30  套筒
31  第二限位部
32  组接部
33  抵顶部
34  止挡部
40  弹性组件
50  中空止挡件
101-106  手控式扣接结构
1000  第一物体
2000  第二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现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系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照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1的第一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1用于扣接第一物体1000及第二物体2000,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1包含扣接组件10、帽套20及套筒30。
该扣接组件10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11、杆部12及扣接部13,该扣接部13扣接于该第二物体2000。其中,该扣接部13为螺牙结构(如图1所示)、内沟槽式的卡扣结构(如图4所示)、卡扣结构(如图5所示)或柱体结构(如图6所示)。
该帽套20环设于该扣接组件10的头部11,且该帽套20具有第一限位部21,设置于该帽套20的底部,更具体而言,该第一限位部21凸设于该帽套20的内侧壁;第一凸部22,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二凸部23,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该第一凸部22与该第二凸部23较佳为不对称排列,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对称排列;及第一手控空间A1,界定于该第一凸部22与该第二凸部23之间,该第一手控空间A1能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20。其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凸部22的高度与该第二凸部23的高度不同,更具体而言,该第一凸部22的顶面较佳比该第二凸部23的顶面更高,藉此设计,能更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20,以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1。此外,虽然图未示,但应了解到,该第一凸部22的顶面也可比该第二凸部23的顶面更低。
此外,如图3所示,该第一凸部22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D1,该第二凸部23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D2,该第一距离D1与该第二距离D2不相同,该第一距离D1较佳大于该第二距离D2。虽然图未示,但应了解到,该第一距离D1与该第二距离D2也可相同。
该套筒30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10的杆部12,该套筒30由上而下依序具有第二限位部31及组接部32,该第二限位部31与该第一限位部21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30与该帽套20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32组接于该第一物体1000。更具体而言,该套筒30的组接部32为焊接、卯接、扩接、黏接、磁性吸附、卡合或锁接于该第一物体1000。其中,该第二限位部31较佳凸设于该套筒30的外侧壁的顶部,该组接部32较佳设置于该套筒30的底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借由该第一凸部、该第二凸部及该第一手控空间的设计,能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从而达到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的功效。
此外,请再次参照图4,该套筒30还具有一抵顶部33,设于该套筒30的内侧壁,并位于该第二限位部31与该组接部32之间;且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1还包含一弹性组件40,其两端分别抵顶于该扣接组件10的头部11与该套筒30的抵顶部33。通过此设计,能让该套筒30相对该扣接组件10进行弹性作动。
接着,请参照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2的第二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2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1的设计相同,其中,该扣接组件10的头部11还具有工具操控部14,设置于该头部11的顶面,该工具操控部14可为一字形、十字形、六角形、梅花或其他公知的形状。通过此设计,使用者也能借由一工具来辅助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2。
此外,该扣接组件10的扣接部13为卡扣结构。
再者,该帽套20还具有第三凸部24,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四凸部25,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二手控空间A2,界定于该第二凸部23与该第三凸部24之间;第三手控空间A3,界定于该第三凸部24与该第四凸部25之间;及第四手控空间A4,界定于该第四凸部25与该第一凸部22之间;其中,该第一凸部22与该第三凸部24对称排列,该第二凸部23与该第四凸部25相对排列,更具体而言,该第二凸部23与该第四凸部25为对称排列或不对称排列(图未示)。通过此设计,能让使用者不论握持该帽套20的何处,都能轻松地对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2进行旋转。
接着,请参照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3的第三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3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2的设计相同,其中,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3不具有该工具操控部14,且该第一凸部22、该第二凸部23、该第三凸部24及该第四凸部25的形状与大小皆不相同。此外,虽然图未示,但应了解到,该第一凸部22、该第二凸部23、该第三凸部24及该第四凸部25的形状与大小亦可皆相同。
接着,请参照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4的第四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4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3的设计相同,其中,该第一凸部22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一第一距离D1,该第二凸部23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D2,该第三凸部24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第三距离D3,该第四凸部25的边缘至该帽套20的中心具有第四距离D4,该第一距离D1、该第二距离D2、该第三距离D3及该第四距离D4不相同。此外,虽然图未示,但应了解到,该第一距离D1、该第二距离D2、该第三距离D3及该第四距离D4也可皆相同。
接着,请参照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5的第五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5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3的设计相同,其中,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5包含扣接组件10、帽套20及套筒30。
该扣接组件10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11、杆部12及扣接部13,该扣接部13扣接于该第二物体(图未示),且该扣接部13为螺牙结构。
该帽套20环设于该扣接组件10的头部11,且该帽套20具有第一凸部22,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二凸部(图未示),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三凸部24,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四凸部(图未示),凸设于该帽套20的侧面;第一手控空间(图未示),界定于该第一凸部22与该第二凸部之间;第二手控空间(图未示),界定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24之间;第三手控空间(图未示),界定于该第三凸部24与该第四凸部之间;及第四手控空间(图未示),界定于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一凸部22之间。借由上述设计,能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20,以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5。
该套筒30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10的杆部12,该套筒30由上而下依序具有止挡部34及组接部32,该止挡部34与该扣接部13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30与该扣接组件10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32组接于该第一物体(图未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借由多个凸部与多个手控空间的设计,能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从而达到徒手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的功效。
此外,如图8所示,该第一凸部22、该第二凸部、该第三凸部24及该第四凸部的材质为塑料。更具体而言,该第一凸部22、该第二凸部、该第三凸部24及该第四凸部为一塑料套件,套设于该帽套20外。通过此设计,利于厂商制作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5。
最后,请参照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106的第六具体实施例。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6的设计大致上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5的设计相同,其中,该扣接部13为卡扣结构,且该手控式扣接结构106还具有中空止挡件50,套设于该扣接组件10的杆部12,该中空止挡件50与该止挡部31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30与该扣接组件10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
应了解到,该等手控式扣接结构101-106的设计不限于上面所述,该等手控式扣接结构101-106内的各个组件可交叉进行组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手控式扣接结构藉由上述设计,能利于使用者握持该帽套,并以徒手轻松地旋转该手控式扣接结构来快速固定两物体。
本实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的是,所有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7)

1.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用于扣接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包含:
扣接组件,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杆部及扣接部,该扣接部扣接于该第二物体;
帽套,环设于该扣接组件的头部,且该帽套具有:
第一限位部,设置于该帽套;
第一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二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及
第一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及
套筒,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套筒由上而下依序具有第二限位部及组接部,该第二限位部与该第一限位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帽套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第一物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不对称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不相同,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对称排列。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套更具有:
第三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四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二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
第三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之间;及
第四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一凸部之间;其中,
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对称排列,该第二凸部与该第四凸部相对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的材质为塑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组件的扣接部为螺牙结构、卡扣结构或柱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顶面比该第二凸部的顶面高或低。
9.一种手控式扣接结构,用于扣接第一物体及第二物体,其特征在于,该手控式扣接结构包含:
扣接组件,具有依序连接的头部、杆部及扣接部,该扣接部扣接于该第二物体;
帽套,环设于该扣接组件的头部,且该帽套具有:
第一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二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及
第一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及
套筒,活动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套筒由上而下依序具有止挡部及组接部,该止挡部与该扣接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扣接组件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且该组接部组接于该第一物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相同或不相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不对称排列。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一距离,该第二凸部的边缘至该帽套的中心具有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与该第二距离不相同,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为对称排列。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套还具有:
第三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四凸部,凸设于该帽套的侧面;
第二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
第三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三凸部与该第四凸部之间;及
第四手控空间,界定于该第四凸部与该第一凸部之间;其中,
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对称排列,该第二凸部与该第四凸部相对排列。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的材质为塑料。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扣接组件的扣接部为螺牙结构、卡扣结构或柱体结构。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部的顶面比该第二凸部的顶面高或低。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控式扣接结构,还具有中空止挡件,套设于该扣接组件的杆部,该中空止挡件与该止挡部相互活动干涉,以使该套筒与该扣接组件活动结合且不会分离。
CN201320686325.0U 2013-11-01 2013-11-01 手控式扣接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4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6325.0U CN203584980U (zh) 2013-11-01 2013-11-01 手控式扣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6325.0U CN203584980U (zh) 2013-11-01 2013-11-01 手控式扣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4980U true CN203584980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632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4980U (zh) 2013-11-01 2013-11-01 手控式扣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49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912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结构及扣接结构的组装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1912A (zh) * 2017-07-20 2019-01-29 伍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扣接结构及扣接结构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84992U (zh) 弹力扣接结构
CN102133832A (zh) 可变轴向之纤维笔
CN203584980U (zh) 手控式扣接结构
CN203516327U (zh) 定位扣接结构
CN204734163U (zh) 一种折叠式台面
CN203584981U (zh) 转动快拆组件
CN204071426U (zh) 拼装式画框
CN206456147U (zh) 一种英语教学划线尺
CN203585030U (zh) 双旋扣部的扣件结构及扣接组合件
CN203585042U (zh) 具有防压结构的套筒固定件
CN203117267U (zh) 带多刀头的试电笔
CN202890962U (zh) 可组合的化妆品盒装置
CN203029898U (zh) 椭圆机的把手安装结构
CN203663453U (zh) 积木接口拼搭组合件
CN203842059U (zh) 一种卡扣式电极棒组
CN204467265U (zh) 具有加强筋的拉杆箱把手
CN205424395U (zh) 一种百搭机件
CN204123828U (zh) 一种笔记本
CN208925504U (zh) 柜体的罗马柱型材
CN102218719A (zh) 旋转收缩式钟表螺丝刀
CN201823314U (zh) 插接玩具组件
CN202780964U (zh) 家用工具
CN204023236U (zh) 一种多功能用夹
CN205806132U (zh) 储物凳连接结构
CN205688967U (zh) 便于安装的带锁传动执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