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2803U - 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2803U
CN203562803U CN201320668161.9U CN201320668161U CN203562803U CN 203562803 U CN203562803 U CN 203562803U CN 201320668161 U CN201320668161 U CN 201320668161U CN 203562803 U CN203562803 U CN 203562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charger
fixture
extens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681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仕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Data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2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28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用以对一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充电器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盖板,本体包括一对表面、一对侧边以及一突出部,侧边分别位于表面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此对表面之间,突出部突设于其中一表面,且突出部将本体分为两个第一端部;盖板包括一插槽,而插槽将盖板分为两个第二端部,盖板覆盖于本体上,且插槽容置并暴露出突出部;当其中一第一端部插设于插槽时,其中一第一端部与其中一第二端部之间会形成一V型容置区,以放置该电子产品。

Description

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上,电子产品例如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拨放器大多利用如镍氢电池或锂电池等充电电池来进行充电。一般而言,充电电池需借助于充电装置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座以及充电线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体积尺寸越来越小,使得使用者可以随身携带以增加在使用上的便利性。然而,传统的充电装置构件繁多,限制了充电器的体积以及可携带性。进而影响可携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以及便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其可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还可形成一支撑架以放置电子产品。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用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充电器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盖板。本体包括一对表面、一对侧边以及一突出部。该对表面彼此面对面设置。侧边分别位于表面的相对两侧,且位于此对表面之间。突出部突设于其中一表面,且突出部将本体分为两个第一端部。盖板包括一插槽,而插槽将盖板分为两个第二端部,盖板覆盖于本体上,且插槽容置并暴露出突出部。当其中一第一端部插设于插槽时,其中一第一端部与其中一第二端部之间会形成一V型容置区,以放置该电子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其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盖板,盖板还包括一插槽。而充电器包括两种实施例,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本体和盖板为一整体,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本体会插设于盖板的插槽,以形成一支撑架。电子产品可以放置于支撑架上,使用者可以在使用或者展示电子产品的同时,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充电器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充电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二充电器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              充电器
2                   电子产品
10                  本体
100a、100b          第一端部
110a、110b、210a、
210b、310a、310b    表面
120a、120b          侧边
130                 突出部
130a                弯折面
140                 第一卡沟
150                 第二卡沟
160                 插孔
170                 指示灯
20                  盖板
200a、200b          第二端部
220                 插槽
230a、230b          第一延伸部
240                 第一开口
250                 固定孔
260                 止滑部
270                 突块
280                 第一卡扣
30                  固定件
320a、320b          第二延伸部
330                 第二开口
340                 凸柱
350                 第二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充电器1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充电器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充电器1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示意图。须说明的是,图1为充电器1中,各个组件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完整充电器1的立体示意图。图2、3皆为充电器1中,各个组件拆解示意图。而图2的视角为由上往下看充电器1,图3的视角则是由下往上看充电器1。
如图2所示,充电器1包括一本体10、一盖板20以及一固定件30。本体10包括一对表面110a/110b、一对侧边120a/120b以及一突出部130。表面110a为本体10的上表面,而表面110b为本体10的下表面。侧边120a以及120b位于本体10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表面110a、110b之间,并连接表面110a以及110b。另外,突出部130位于表面110a上,并将本体10分为两个第一端部100a、110b。详细而言,突出部130的两端会朝侧边120a、120b的方向延伸并且弯折,而突出部130在弯折处具有一弯折面130a。
另外,本体10还包括两对第一卡沟140、一对第二卡沟150以及一插孔160。两对第一卡沟140位于突出部13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对第一卡沟140分别位于侧边120a/120b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100a的位置上。另一第一卡沟140则分别位于侧边120a/120b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100b的位置上。另外,第二卡沟150则邻近于插孔160。详细而言,第二卡沟150分别位于侧边120a/120b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100b的位置上。插孔160位于侧边120b上,可以做为充电器1的外部端口。
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沟140的数量为两对,第二卡沟150的数量为一对。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沟的数量也可以仅有一对,而第二卡沟的数量可以为两对以上。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另外,本体10的内部还包括可以供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装置(图未示),可以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盖板20包括一对表面210a/210b、一对第一延伸部230a/230b、一插槽220。表面210a为盖板20的上表面,而表面210b为盖板20的上表面。第一延伸部230a、230b位于盖板20的两侧,并且向下延伸。而插槽220位于盖板20上,且将盖板20分为两个第二端部200a、200b。详细而言,插槽220的两端会往第一延伸部230a、230b的方向弯折并延伸。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0还包括一第一开口240、一止滑部260以及两个固定孔250。第一开口240位于第一延伸部230b上。而止滑部260位于表面210a上,且相对于第二端部200a的位置上。止滑部260可以增加使用者在握持充电器1时的摩擦力,可减少充电器1滑落的机会。而固定孔250位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b上。
如图3所示,盖板20还包括两对第一卡扣280以及一对突块270。两对第一卡扣280位于表面210b上,且位于插槽220的相对两侧。其中一对第一卡扣280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230a、230b的位置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200a上。而另一对第一卡扣280则是分别位于第一延伸部230a、230b的位置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200b上。另外,第二突块270位于表面210b上,且是邻近于插槽220两侧的位置上。
此外,从图3来看,本体10的背面还可以包括一指示灯170。用以指示充电器1的充电状态,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器1也可以不包括指示灯170。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板20实际上是位于本体10的上方,并覆盖于本体10上。插槽220会容置并暴露出突出部130。当盖板20覆盖在本体10上时,插槽220两侧的突块270会夹持突出部130。而突出部130两侧的弯折面130a则会抵靠于突块270上。另外,位于盖板20上的第一卡扣280会和位于本体10上的第一卡沟140相扣合,以将盖板20固定于本体10之上。弯折面130a、突块270、第一卡扣280以及第一卡沟140的设计可以增加盖板20与本体10的结合力,减少盖板20与本体10脱落的机会。
除此之外,如图1所示,盖板20的第一延伸部230a、230b实际上会往盖板20的两侧延伸。第一延伸部230a、230b会延伸至侧边120a、120b,并覆盖侧边120a、120b。而第一延伸部230b上的第一开口240则会暴露出位于侧边120b上的插孔160。
在实际操作中,电子产品可以放置于盖板20之上(图未示)。由于本体10的内部包括无线充电的装置(图未示),因此可以对放置于其上的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此所述的电子产品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拨放器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另外,本体10以及盖板20之间还可以包括一固定件30,以使得本体10以及盖板20可以更稳固的结合。请再次参阅图2以及图3,固定件30包括一对表面310a/310b、一对第二延伸部320a/320b、一第二开口330、两个凸柱340以及一对第二卡扣350。表面310a为固定件30的上表面,而表面310b为固定件30的下表面。第二延伸部320a、320b位于固定件30的两侧,并且向下延伸。另外,第二开口330则位于第二延伸部320b上。凸柱340位于表面310a上。如图3所示,第二卡扣350位于表面310b上,且分别位于第二延伸部320a、320b上。
实际上,固定件30位于盖板20以及本体10之间。详细而言,固定件30位于本体10之上,且相对于第一端部100b的位置上,而盖板20则位于固定件30之上。当固定件30覆盖于本体10上时,固定件30上的第二卡扣350会和本体10上的第二卡扣350相扣合,以将固定件30固定于本体10之上。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孔250位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b上。固定孔250的位置和凸柱340的位置会相互对应,当盖板20设置于固定件30之上时,凸柱340会穿设于固定孔250中。也就是说,固定孔250可容置且暴露出凸柱340。固定孔250以及凸柱340的结构可以将盖板20固定于固定件30上。因此,借助于固定件30的结构,可以将盖板20以及本体10更加稳固的卡合在一起。
另外,当固定件30覆盖于本体10上时,第二延伸部320a、320b会延伸至侧边120a、120b,并覆盖侧边120a、120b。而第二延伸部320b上的第二开口330会暴露出位于侧边120b上的插孔160。换句话说,当固定件30设置在盖板20以及本体10之间时,插孔160、第一开口240以及第二开口330的位置会互相对应,因此第一开口240、第二开口330会暴露出插孔160。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1包括本体10、盖板20以及固定件30。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充电器可以仅包括本体10以及盖板20,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总结上述,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固定件30以及盖板20会结合而成一个整体的充电器1。而本体10内部包括有无线充电的装置,可以对电子产品进行无线充电。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二充电器1’立体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器1’的各个组件,包括本体10、盖板20以及固定件30,和实施一皆相同,在此不再多做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本体10以及盖板20的设置方式。从图4可知,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0b会插设于盖板20的插槽220中。而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0a以及部分第一端部100b和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a之间会形成一V型容置区40,以提供电子产品2的放置。
详细而言,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0a以及部分第一端部100b会形成一倾斜平面,而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a会形成另外一个倾斜平面。上述两个倾斜平面可定义出一V型容置空间40。而本体10的部分第一端部100b以及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b则可做为支撑结构,以将整个充电器1’架设于任一平面上,并形成一支撑架。
电子产品2可以放置于V型容置空间40中,如图4所示,电子产品2的一表面可抵靠于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0a以及部分第一端部100b所形成的倾斜平面。而电子产品2的底部则可以抵靠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a所形成另外一个倾斜平面。另外,本体10的内部还包括可以供电子产品2充电的装置(图未示),可以对电子产品2进行无线充电。当电子产品2放置于V型容置空间40时,用户可以在使用电子产品2或者是在展示电子产品2的同时,对电子产品2进行充电。
须说明的是,由于本体10的表面110a上方突设有突出部130,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是利用表面110b做为倾斜平面,以放置电子产品2。如此可以避免突出部130影响电子产品2的放置。除此之外,由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a还包括一止滑部260,当电子产品2的底部抵靠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a时,可以增加电子产品2以及支撑架之间的摩擦力,减少电子产品2滑落的机会。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是本体10的第一端部100a插设于盖板20的插槽220中,而位于表面110a的突出部130则可以抵靠于盖板20的第二端部200b。如此一来,可以增加支撑架的稳定度,减少支撑架松脱或移动的机会。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本体10插设于盖板20的方式。
总结上述,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会插设于盖板20的插槽220,以形成一支撑架,可提供电子产品2的放置。而本体10的内部包括有无线充电的装置,可对电子产品2进行无线充电。用户可以在使用或者展示电子产品2的同时,对电子产品2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器,其包括一本体以及一盖板,盖板还包括一插槽。而充电器包括两种实施例,在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本体和盖板为一整体,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在另外一种实施例中,本体会插设于盖板的插槽,以形成一支撑架。电子产品可以放置于支撑架上,使用者可以在使用或者展示电子产品的同时,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均等变化及修改的等效替换,仍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充电器,用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其特征在于,该充电器包括:
一本体,包括:
一对表面,该对表面彼此面对面设置;
一对侧边,分别位于该对表面的相对两侧,且位于该对表面之间;
一突出部,突设于其中一该表面,且该突出部将该本体分为两个第一端部;以及
一盖板,包括一插槽,该插槽将该盖板分为两个第二端部,其中当该盖板覆盖于具有该突出部的该表面时,该插槽容置并暴露出该突出部,
其中当其中一该第一端部插设于该插槽时,其中一该第一端部与其中一该第二端部之间定义出一V型容置区,以放置该电子产品。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盖板还包括一对第一延伸部以及一对突块,当该盖板覆盖于该表面时,该对第一延伸部分别位于该盖板的两侧,并且延伸至所述的对侧边,该插槽的两端弯折并延伸至该对第一延伸部,而该对突块分别位于该插槽的弯折处。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突出部的两端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的对侧边,该突出部在相对于弯折处分别具有一对弯折面,位于该突出部的弯折处,而当该盖板覆盖于该本体时,该对弯折面分别抵靠于该对突块。
4.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本体还包括一插孔,而该盖板更包括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位于该第一延伸部上并暴露出该插孔。
5.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还包括一固定件,当该盖板覆盖于该表面时,该固定件位于该盖板以及该本体之间,且位于其中一第一端部上,该固定件包括:
一对第二延伸部,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两侧,并且延伸至该对侧边;
一第二开口,位于其中一该第一延伸部上,相对于第一开口的位置,并暴露出该插孔。
6.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对侧边分别包括至少一对第一卡沟,分别位于其中一所述的第一端部的侧面上。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盖板还包括一对第一卡扣,分别位于该对第一延伸部上,并和该第一卡沟相扣合。
8.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对侧边分别包括至少一对第二卡沟,分别位于相对于该对第一卡沟的另一所述的第一端部的侧面上。
9.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还包括一固定件,当该盖板覆盖于该表面时,该固定件位于该盖板以及该本体之间,且位于其中一第一端部上,该固定件包括:
一对第二延伸部,分别位于该固定件的两侧,并且延伸至所述的对侧边;
一对第二卡扣,分别位于该对第二延伸部上,并和该第二卡沟相扣合。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充电器还包括一固定件,而该盖板的其中一第二端部还包括至少一固定孔,当该盖板覆盖于该表面时,该固定件位于该盖板以及该本体之间,且位于其中一第一端部上,该固定件包括至少一凸柱,该凸柱突设于该固定件上,并且穿设于该固定孔。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该盖板还包括一止滑部,该止滑部位于其中一该第二端部上。
CN201320668161.9U 2013-10-23 2013-10-28 充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80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38223A TWI528137B (zh) 2013-10-23 2013-10-23 充電器
TW102138223 2013-10-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2803U true CN203562803U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125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6816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2803U (zh) 2013-10-23 2013-10-28 充电器
CN201310516225.8A Active CN104578220B (zh) 2013-10-23 2013-10-28 充电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6225.8A Active CN104578220B (zh) 2013-10-23 2013-10-28 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03562803U (zh)
TW (1) TWI5281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50401B (zh) * 2020-10-30 2022-07-12 东莞市戎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定位结构方便放置电池的四充电池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24171B2 (en) * 2001-10-23 2004-04-20 Primax Electronics Ltd. Movable plug-head charger
CN201450134U (zh) * 2009-07-20 2010-05-05 王鸿 支架式数据连接装置
CN102611169B (zh) * 2010-12-21 2016-05-11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无线充电传输装置
CN201898167U (zh) * 2010-12-23 2011-07-13 易盛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手机外挂电源设备
CN202406439U (zh) * 2011-10-11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固定结构及带有该固定结构的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28137B (zh) 2016-04-01
TW201516619A (zh) 2015-05-01
CN104578220B (zh) 2017-06-16
CN104578220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0364313B2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charger thereof
US9462242B2 (en) Smartphone and external micro projector thereof
CN206962480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06790834B (zh) 移动终端保护组件及其保护框和背夹电池
US20060208697A1 (en) Gangable charger
KR20140089972A (ko) 축전지가 구비된 휴대용 충전기
CN203562803U (zh) 充电器
KR20170002571U (ko) 보조배터리 및 유에스비 케이블을 포함하는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290321B1 (ko) 유에스비 포트와 충전회로를 구비한 배터리
US11189888B2 (en) Mobile power pack combination
KR101658200B1 (ko) 모바일 단말을 위한 휴대용 무선 충전 장치
CN205336347U (zh) 一种可充电的手机壳
CN218586952U (zh) 一种三合一折叠式充电底座
US20230216318A1 (en) Charging cradle for smartglasses
CN210074808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4901530U (zh) 一种充电线可拆卸的移动电源
CN211556886U (zh) 一种可自由更换电池的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08316361U (zh) 一种用于智能充电器的耳机充电组件
CN209860981U (zh) 一种侧边带两个Lightning插口的背夹电源手机壳
CN210669593U (zh) 一种自动对位功能的接触式无线车载手机充电器
CN207504583U (zh) 充电器
KR200212929Y1 (ko) 벨트형 배터리
JP3243238U (ja) 簡単な構造を有する充電装置
GB2381987A (en) Mobile phone cradle and charger cable tidy
CN214205103U (zh) 电子设备支架及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